-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風雅大宋(二):慶歷黨爭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3105128
- 條形碼:9787213105128 ; 978-7-213-10512-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風雅大宋(二):慶歷黨爭 本書特色
黨爭,是皇帝的馭下之術,是官員的進身之階,是所有人的命運選擇。 “風雅大宋”系列共三本,約60萬字。以輕松舒暢的筆觸,探尋了南北兩宋皇帝、士人以及武將各類人群的精神世界,重點在凸顯時代的人性和個性。 本書為歷史通俗讀物《風雅大宋》的第二冊,在正史的基礎上,參閱了多部古代筆記小說,對宋代歷史進行了梳理,盡量做到言而有據,增加了本書的可信度和權威性。
風雅大宋(二):慶歷黨爭 內容簡介
本書是對北宋從宋真宗到宋仁宗時期的歷史進行的一次梳理。作者融合對比了正史和古代筆記的內容,詳細解讀了宋代從創業到守業的歷史。用豐富的史料和嚴謹的推理,厘清了多年來人們對宋代的一些看法和成見,令人耳目一新。 文本通俗易懂,同時兼具了可讀性和學術性,是一部的大眾史學著作。
風雅大宋(二):慶歷黨爭 目錄
序
**章 由來只有新人笑
第二章 沉默的大多數
第三章 城下之盟何惶惶
第四章 舉國君臣若癲狂
第五章 官迷、神童及其他
第六章 凋零
第七章 搔首空歌
第八章 幕后女掌柜
第九章 “三光宰相”的君子之戰
第十章 三人行必有憤青
第十一章 慶歷黨的檔案袋
第十二章 “似曾相識”中間派
第十三章 “后新政”時期的眾生相
第十四章 那些落榜生們
第十五章 被“嚇”死的無敵猛將
風雅大宋(二):慶歷黨爭 節選
**章 由來只有新人笑 王欽若這步棋走對了,因為新皇帝登基之后,一般都有萬丈雄心,總要做一點利國利民的好事,所以他算準了真宗的心態,搶在同事之前邀功。 歷經了有驚無險的風波,三十而立的趙恒終于登上了皇位,是為宋真宗。 他先是接回了與自己相戀十幾年的劉娥,然后在記憶中盡力去搜尋那些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臣子。既然要主宰天下,就不可能再用先帝那一幫人,他需要建立自己的班底。 從這時起,帝國的第三代臣子開始嶄露頭角。這批人良莠不齊,有被后世稱為“圣相”的李沆,有講義氣有風度、多次力保同僚的王旦,也有一些奸詐狡猾之徒逐漸浮出水面。 首先被真宗想起的人,叫作李應機。 李應機之所以給真宗留下深刻印象,還要從他擔任咸平知縣的時候說起。 那時候真宗還是開封府尹,派遣散從拿著帖子到咸平縣追捕逃犯。這個散從仗勢欺人,在咸平縣衙大吵大鬧耍威風。 俗話說“強龍不壓地頭蛇”,作為一縣長官,李應機的面子掛不住。他怒斥散從道:“你所侍奉的是壽王,我所侍奉的是壽王的父親,父親的手下打兒子的手下是理所當然!”隨即叫手下打了散從二十杖。 挨打的散從回去后,可憐巴巴地向真宗訴苦:李應機眼里根本沒這個“首都市長”。真宗沒有說話,而是默默記下了這個名字,覺得此人頗有性格,且有膽識,似乎可以擔當重任。 真宗把李應機召到大殿之上,對他說:“我一直在為西蜀的事情焦慮,所以任命你到益州去擔任通判,如果有什么緊急事宜,立刻用密封奏疏上報!” 通判,也叫作“州監”,是中央為了加強對地方的管控而設置的,但凡涉及州中兵民、錢谷、戶口、賦役、獄訟等公事,都需要通判簽字。這個職位的級別不算高,但因為處于風暴剛過的成都,所以真宗希望派一個精明強干的能人前去。 李應機領了旨意,到益州走馬上任了。 沒過多久,有益州走馬要入朝奏事,臨行前,知州為他餞行,李應機裝病沒有出席。這個走馬心里已經覺得有點不舒服了,他擔任的是灶王爺“上天言好事”的角色,地方官員一般都對其近接遠送,唯恐沒有侍候好。 晚宴散后,李應機派人告訴走馬:“我有一封密封奏疏,需托你帶到朝中去,明天你先別走!” 走馬更加憤怒了,勉強答應道:“好吧!” 第二天,走馬派人去李應機府上拿奏疏,李應機卻說:“奏疏乃是機密的東西,必須走馬親自來拿。”走馬內心的惱怒又增加了幾分,決定見到真宗后,要參上李應機一本。 誰知世事難料,走馬懷揣怒火回到京城后,真宗劈頭**句話就是:“李應機好嗎?有沒有帶奏疏來?”走馬不知道李應機和皇帝什么關系,內心一驚,回答說:“有!” 真宗看完李應機的奏折,問李應機在益州理政能力如何。走馬不知深淺,唯有點頭稱好,稱贊李應機是個稱職的好干部。 由此可以看出,李應機此人心機是十分深的,為了在皇帝面前留下深刻印象,不惜得罪送信之人。如果他正常出席宴會,那么這就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公事,而被他這么一折騰,弄得他好像沒有一點結黨營私,顯得辦事公正。真宗聽到走馬贊賞他,印象又好了幾分。 可惜,后來真宗發現,這個李應機為官雖然精明強干,但為人貪婪,好弄權術,做事多有欺詐,也就慢慢疏遠了他。 很快,另一個很能干、富有傳奇色彩的人,進人了真宗的視野——王欽若。 王欽若籍貫臨江,但因祖父王郁在鄂州當官,所以他出生在湖北。當時湖北正在發洪水,全家人只好轉移到黃鶴樓上避難。據目擊者稱,就在他出生的當晚,黃鶴樓上“若有光氣”,這似乎預示著這個男孩將會是一個不同尋常的人物。 他的祖父王郁在臨終前也曾斷言:“我一生做官五十年,基本上很少用刑,留了很多人的性命,我的后代必然會興旺發達,應該會應驗到我孫子身上!” 果不其然,傳說長大后的王欽若夜間在鄉村留宿,偶然起來,看到天上有赤色的“紫微”二字。從此只要祭神,他就要朱篆“紫微”二字陳列在前。 P1-4
風雅大宋(二):慶歷黨爭 作者簡介
王佳,女,青年學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就職于長安大學。長期從事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工作,在全國各大期刊發表小說、散文、學術論文百余篇,出版長篇小說三部。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莉莉和章魚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自卑與超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