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中國共產黨百年制度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878957
- 條形碼:9787500878957 ; 978-7-5008-7895-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共產黨百年制度史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闡述了中國共產黨成立至今的制度探索歷程,全景式再現了推進制度逐漸走向成熟、定型的實踐路徑,全面總結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推進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輝煌成就和顯著優勢,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制度自信、制度優勢和成功之道。
中國共產黨百年制度史 目錄
中國共產黨百年制度史 節選
“凡將立國,制度不可不察也。”制度是立國安邦、治國理政的根本。制度文明是社會發展水平和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社會主義制度是人類歷史迄今為止*先進的社會制度,它繼承和吸收了包括資本主義制度文明在內的人類一切制度文明的優秀成果。當然,要把社會主義制度的天然優越性轉化為現實優勢,需要一代代共產黨人的艱辛探索。 當前,黨和國家正處于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關鍵節點: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勝利召開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制定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走過百年榮光的中國共產黨,已經在中國大地上建立起并逐步完善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體系,成為中國五千年制度文明的集大成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吸收借鑒了近代以來各國政治文明的成果,更凝結著一百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智慧和心血。站在百年盛典的歷史新起點,中國共產黨人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正在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充分展現的制度文明道路上闊步前行。 一、中國共產黨百年制度探索的歷史回顧 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逐步形成了系統比較完備、運行比較高效的封建國家治理制度體系,包括朝廷制度、郡縣制度、土地制度、稅賦制度、科舉制度、監察制度、軍事制度等具體制度。到了近代以后,隨著資本主義制度的發展,中國封閉的封建制度成為歷史進步的羈絆,古老的中國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產生了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制度上的美好向往和目標引領。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把建立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作為斗爭的方向,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經過28 年浴血奮戰,建立起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不斷探索中國式的社會主義道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終于成功開創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完善、定型,優越性愈加顯現。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大力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日趨成熟定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斷完善,為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發揮了重大作用,為社會主義中國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奠定了穩固的制度基礎。回顧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制度探索史,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制度探索 建立什么樣的國家制度,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面臨的一個歷史性課題。1921 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立刻在黨的自身制度建設上著力,制定了黨章黨規,建立了黨的領導制度、組織制度等黨內制度。土地革命戰爭開始后,經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黨在根據地開始了局部執政時期的政權建設以及經濟制度、文化制度、民生保障制度、軍事制度探索建設,積累了根據地制度建設的豐富經驗。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即將取得勝利的前夜,1949 年3 月,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召開,描繪了新中國的宏偉藍圖,確定了新中國的大政方針,為促進和迎接全國勝利的到來,為推動和發展新中國的各項建設事業,保證中國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從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論上作了充分準備,具有巨大的指導作用。1949 年9 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屆全體會議通過的具有臨時憲法作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確立人民民主專政為新中國國體,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新中國政體,還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確立了在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內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些重大制度設計,奠定了新中國制度體系的基礎。 (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制度探索 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執政以后,領導人民進行了偉大的制度創造,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社會主義優越性得到充分彰顯,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制度保障。1954 年9 月,**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次會議召開,通過了新中國**部憲法,對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國家基本政治制度作出了制度性規定,具有里程碑意義。1956 年,隨著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我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偉大*深刻的社會變革。以黨的八大召開為標志,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建設階段,這一時期構筑起社會主義制度的四梁八柱。在國體方面,實行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在根本政治制度方面,建立人民代表大會的基本制度。在基本政治制度方面,繼續保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黨的八大**次以黨的文件形式確定了今后將采取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中國還建立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在經濟制度、文化制度、社會建設制度方面,進行了艱辛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制度探索成果。20 世紀60 年代后,隨著“左”傾錯誤的發展,“文化大革命”給中國社會主義事業造成嚴重挫折,黨的制度探索成果有的被丟棄,有的被篡改。但是,黨、人民政權、人民軍隊和整個社會的性質都沒有改變,也證明了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生命力。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開創與發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新時期。在總結新中國成立之后經驗教訓基礎上,中國共產黨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始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全方位創造和發展。從經濟體制的逐步深入改革到政治領域對黨的領導制度等制度的改革完善,從文化體制到社會建設制度的發展,從“一國兩制”的提出實施到外交、軍事等制度的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凸顯。當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的時間還不長,還不是盡善盡美、成熟定型的。鄧小平在1992 年南方談話中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a (四)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制度建設,大力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日趨成熟定型,為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發揮了重大作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重大命題。黨的十九大作出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黨的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分別就修改《憲法》與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作出部署,均屬于加強制度建設的重要步驟。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次專門研究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問題并作出決定的全會,是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這次會議就必須堅持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作出總體戰略安排,提出了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把制度建設的“后半程”分為三個階段:到我們黨成立100 年時,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顯成效;到2035 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新中國成立100 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充分展現。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全面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深刻揭示了“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對于推動全黨進一步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更加堅定自覺地踐行初心使命,在新時代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全會深刻總結了黨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領導中國人民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創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歷程和寶貴經驗。 由上可見,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在古老的東方大國建立起保證億萬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型國家制度,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成為具有顯著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的制度,保障我國創造出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歷程可謂艱辛,成果是豐碩的。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成熟和定型是一個歷史過程。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所謂‘社會主義’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是應當和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將繼續帶領人民一步一個腳印前進,為探索人類歷史上*完善的社會主義制度而奮勇前行。正如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所指出的,到本世紀中葉,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這個制度優在何處?先進在哪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不斷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黨和國家事業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對于新時代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切實增強“四個自信”,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科學概括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未來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建設作出了積極理論探索,原則性地指出了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建設應遵循的基本原理,但是,他們關于未來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建設的原理很多是預測性的。蘇聯作為**個社會主義國家,在探索社會主義制度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之后逐步確立的高度集權的制度模式,反而阻礙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發揮。中國共產黨全國執政以后,堅持把制度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武器,在國家制度建設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并就這些經驗作出全面深刻總結,極大地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制度理論,在社會主義制度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在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方面作出開創性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堅持以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堅持和完善現有制度,從實際出發,及時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從而將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和制度建設聯系在一起,并揭示了國家制度建設和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聯系。即前一句規定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根本方向,有了完善的國家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才有了方向和依據,國家治理體系的效能才能充分發揮出來;后一句規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指向。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充分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活力,提高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治理國家的水平。因此,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進一步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需要,也是進一步彰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需要。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13 個顯著優勢,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科學、系統的深刻總結,全面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制度體系的優越性,集中反映了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成功經驗,系統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重大問題,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對于國家制度結構和體系功能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理論高度,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使命擔當和理論自覺。
中國共產黨百年制度史 作者簡介
崔祿春,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一級巡視員。長期從事黨的基本理論和黨史黨建研究,已出版專著4部,在《科學社會主義》《黨的文獻》《人民日報》等報刊發表文章60余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朝聞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