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虔敬與喜悅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4021903
- 條形碼:9787554021903 ; 978-7-5540-2190-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虔敬與喜悅 本書特色
聶爾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山西省散文學會副會長,曾獲得首屆全國青年影評征文一等獎,趙樹理文學獎等。 本書收錄了由其創作的散文作品,具體收錄了《安娜生命中的*后一天》《大眾文化,我們的處境》等。
虔敬與喜悅 內容簡介
文學和歷史引起的個人的虔敬,滔滔無盡,在這涌動的大河上,即便迷失,超乎現實,又有何妨?生活,本身就是喜悅。 《虔敬與喜悅(精)》是一本散文集,全書分為三輯:**輯“追尋經典”,是關于文學的閱讀;第二輯“感知歷史”,是關于歷史作品的閱讀;第三輯“閱讀生活”,是對生活的閱讀。
虔敬與喜悅 目錄
**輯 追尋經典
景觀與文學
批評為什么重要
伯格曼的天空
安娜生命中的*后一天
納博科夫的蝴蝶
奧斯丁的世界
本雅明的愛情
波德萊爾的詩和他的形象
福樓拜的鸚鵡
怎樣讀福樓拜的《情感教育》
“醉舟”蘭波,在風中呼嘯的遺言
《長日留痕》:一出悲愴的喜劇
卡夫卡和他的《變形記》
第二輯 感知歷史
唐素琴的堅硬人生
漂泊者的表情
天真漢的命運之歌
站在哪里看往昔
何為知識人?
大眾文化,我們的處境
我的外國文學流水賬
第三輯 閱讀生活
我的三次高考
慈城行
看不見的大寨
讓荒誕照瞎我們的雙眼
身在何處,為何讀書
游離與回歸的悖論
虔敬與喜悅 節選
景觀與文學 有人指出,當代文學作品對自然和人文景物的描寫日漸稀少和薄弱,這表示當下作家身上的某種能力的退化,或是某種意識的消退。但我認為這一現象所包含的意味頗復雜,且并不一定原因只在作家身上,我的理由是:首先,社會生活的全面的景觀化導致人與其環境的關系正在變得日甚一日地疏離、短暫并且虛偽,人從其先前所在的階級關系、社群關系、歷史關系,總之是從一切的固定的關系中被拔了出來,被瞬間拋人到景觀社會的某一個偶然的位置上;人被迫地流落在了一條一直通往 “前方”的路上,流落在了現代生活的旋渦里,他只得在無人管顧的自我的暈眩中,在昏昧的意識和潛意識中,獨自尋找他的已然離失的家園,他并且知道這是一次永久的離失;而且,這條不可選擇的路,這魔鬼的手掌一般不停息的旋渦,這悲傷而又可憐憫(但卻無人憐憫)的自我,甚至包括這個自我的潛意識,都有著一種不甚清晰的悖論式的否定性:我本不愿意走這條路但我卻只能在這條路上,我本不愿意一直向前走但我卻無法按照自身的意愿向后走,是何種巨大的力量把我那熟悉的、生我養我的大地從我的腳底抽離?為什么到處都是如此令我眩暈的宏大的景觀?這里絕對不是我的家但我卻只能以此為家。 這就是在黑格爾的“世界精神”缺失之后,在一切烏托邦試圖重新建立世界的統一性失效之后,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所描繪過的資產階級革命給予現代世界的一種動蕩的、脆弱的、發展的新的統一性。這種新的統一性以固有事物的破碎和消失為前提,它的建設以摧毀為前提,它的可認知的前提則是它的永不停止的變化,而它的生活世界和道德世界必須在資產階級的經濟活動這條大船上被有限地進行安置,也就是說經濟活動這條鱷魚的脊背將馭著被連根拔起的傳統世界,無目的地到處奔跑,并且決定和改變著這個世界的面貌、性質、走向。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是這樣描寫的: 資產階級除非對生產工具,從而對生產關系,從而對全部社會關系不斷地進行革命,否則就不能生存下去。……生產的不斷變革,一切社會狀況不停地動蕩,永遠的不安定和變動,這就是資產階級時代不同于過去一切時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僵化的關系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素被尊崇的觀念和見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關系等不到固定下來就陳舊了。一切等級的和固定的東西都煙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東西都被褻瀆了。人們終于不得不用冷靜的眼光來看他們的生活地位、他們的相互關系。在此之前馬克思還寫道: 資產階級抹去了一切向來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職業的神圣光環。它把醫生、律師、教士、詩人和學者變成了 它出錢招雇的雇傭勞動者。 既然是雇傭勞動者,這里就不是他的家,這里的一切就不會是貼心的、體己的、親切的,而是陌生的、冰冷的、與己無關的,也就是說他之觸目所見不過都是一些“景觀”而已。所有的人,包括以上所說的受人詬病的文學家們,置身于這些景觀之中,“終于不得不用冷靜的眼光來看他們的生活地位、他們的相互關系”。何況他們無時無刻不在經受著劇烈的變化的折磨,他們當然也就既無心情也無閑暇去進行什么景物描寫了。如果一定要描寫環境,那這個環境也就是像鱷魚的脊背那么狹窄的一條大街,或者是類似的什么東西,總之必須是他行走于其上、刺痛他的雙腳的芒刺似的什么東西,而不是像巴爾扎克那樣做一個全面的精雕細琢的社會歷史的記錄員,或者像曹雪芹那樣寫一個不乏溫情的巨細無遺的大觀園,因為“一切社會狀況不停地動蕩”使他無法去記錄,更使他無法擁有一個“大觀園”。那么如何去寫一條刺痛雙腳的大街呢?現成的例子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地下室手記》中所寫的彼得堡的涅夫斯基大街(它就是我們常在小說中看到的涅瓦大街,1776年以后它被稱作涅夫斯基大街)。這是一條斗爭的、不平等的、受苦受難的大街,貴族、將軍、官僚、平民和勇敢地冒了出來的“地下人”,都走在這條大街上。“地下人”抱著“超人”般的雄心,想要找機會與將軍撞個滿懷,以便證明他可以不給將軍讓路,但他卻始終達不到這一目的。P1-3
虔敬與喜悅 作者簡介
聶爾,生于1961年,山西晉城人,太行文學主編。出版有《隱居者的收藏》《最后一班地鐵》《路上的春天》等散文隨筆集。文學評論類文章散見于《讀書》《小說選刊》《博覽群書》《名作欣賞》等處,也寫小說。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隨園食單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唐代進士錄
- >
回憶愛瑪儂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