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彼得·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162438
- 條形碼:9787500162438 ; 978-7-5001-6243-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彼得·潘 本書特色
《彼得·潘》實際上是成人懷戀美好童年的一個神話。一方面,它用生動、明快的筆法描述了一個至真至純的兒童世界,讓人看到了人類生命中美好的一個階段。另一方面,作者又滿懷遺憾和無奈地暗示:童年雖美好,卻無法挽留,人終究要長大步入墮落的成人世界。從童年到成年的轉變,人類不僅失掉了童年和童真,同時也是個性受到壓抑和人性被扭曲的過程。而彼得·潘的存在,說明人類有著周而復始、永存不滅的童年和童心,這份童心讓人們心曠神怡、遐思無限,忘卻成人世界的喧囂浮華,從而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彼得·潘 內容簡介
彼得·潘來自孩子們想象中的國度“永無島”,他具有所有小男孩共有的心思和特點:害怕上學,拒絕長大,熱衷冒險,行俠仗義,純潔無邪,勇敢無畏。一天夜里他飛進達林家三個孩子的臥室,把溫迪、約翰和邁克爾帶到了“永無島”。孩子們在這里過著無憂無慮而又冒險刺激的生活,而以胡克船長為首的一群海盜是他們**的威脅……
彼得·潘 目錄
第二章 影子
第三章 來吧,來吧
第四章 飛行
第五章 夢想成真島
第六章 小房子
第七章 地下的家
第八章 美人魚潟湖
第九章 永無鳥
第十章 快樂之家
第十一章 溫迪的故事
第十二章 孩子們被抓走了
第十三章 你相信有仙子嗎
第十四章 海盜船
第十五章 與胡克斗個你死我活
第十六章 回家
第十七章 溫迪長大以后
彼得·潘 節選
**章彼得·潘闖了進來 除了一個孩子,所有孩子都會長大。他們很快就會明白這事兒。溫迪兩歲時明白了這個道理:有一天她在花園里玩耍,摘了朵花兒,向媽媽跑去。我想她當時的樣子一定是太可愛了,才感動得達林夫人忍不住捂著胸口,大聲說道: “哦,你要是永遠都長不大該有多好!”從此,溫迪知道了自己一定會長大這個秘密。孩子兩歲以后就開始懂事兒了,兩歲是個結束,也是人生真正的起點。 達林夫人和溫迪就住在門牌為十四號的那棟房子里。在溫迪沒出生之前,她的媽媽一直是家里*受矚目的人。達林夫人非常迷人,她滿腦子都是浪漫的想法,言語犀利但不失溫柔。她那浪漫的頭腦像是產自神秘東方的小套盒,不論你打開多少個盒子,里面總還有一個;她那甜蜜而又犀利的唇邊還掛著一個吻,明明就在那里,可是溫迪就是得不到它。 達林先生迎娶達林夫人的故事十分有趣:在達林夫人還是個女孩兒的時候,很多在當時還是男孩兒的紳士們同時喜歡上了她,其他人都跑步去向達林夫人求婚,只有聰明的達林先生雇了一輛馬車率先抵達,他因此成功地娶到了達林夫人。但是達林先生雖然得到了達林夫人的人,卻一直未曾得到她靈魂*深處的那個盒子和甜蜜的吻,達林先生根本不知道有這樣一個盒子,時間久了也放棄了尋找那個甜蜜的吻的念頭。溫迪心想:拿破侖應該可以找到那個盒子吧!但轉念一想,即便是他來了,也一定會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后落得個摔門而去的結局。 達林先生常常向溫迪吹噓達林夫人有多么愛他、尊重他。他是個炒作股票和證券的高手。要知道,股票可不是誰都能弄明白的,但是達林先生似乎真的是個行家,他判斷股票漲跌時的那股自信勁兒足以讓任何一個女人都尊重他。 達林夫人結婚那天,身著白色的禮服舉行了婚禮。婚后她負責記錄家庭日常開支。起初她覺得記賬這活兒挺好玩兒,像在做游戲,她做得盡善盡美、小心翼翼,連個菜葉兒都不會漏掉,但到后來,她開始變得心不在焉、粗心大意起來,*后她根本沒心思記賬,竟然在賬本兒上畫起了沒有五官的小人兒。她的預感是對的,孩子們就快來了。 溫迪是他們的**個孩子,然后是約翰,再后來是邁克爾。 溫迪出生后的一兩周,達林夫婦一直在考慮能否養得起的問題,畢竟多個人,多張嘴。溫迪的到來讓達林先生非常開心,但是他是個要面子而又務實的人。他坐在達林夫人的床邊,一邊握著溫迪的手,一邊計算著開銷。達林夫人則在一旁用懇求的眼神看著他,不論遇到什么困難,她都要留下這個孩子。但是達林先生卻堅持先用一支鉛筆和一張紙精打細算一番,這更符合他的行事原則。每次達林夫人插話、提建議打斷了他,他都會從頭兒算起。 達林先生用央求的口吻說道:“不要打擾我算賬,我這兒有l鎊17先令;辦公室有2先令6便士;在辦公室我不喝咖啡,可以省下10先令,那么我們就有2鎊9先令6便士,加上你的18先令3便士,總計3鎊9先令7便士,我的支票本上還有5鎊,那么就有8鎊9先令7便士——誰在那兒動來動去?——8鎊9先令7便士,小數點進然后剩7便士——別說話,我自己的——還有你借給那個上門借錢的人的l鎊——安靜點兒,小寶貝——小數點兒進位,加上孩子——好了,就這些!——我剛剛是說9鎊9先令7便士嗎?是的,我是說9鎊9先令7便士,問題是,我們能靠9鎊9先令7便士過上一年嗎?” “我們當然可以,喬治。”達林夫人大聲回答道。她一個勁兒地替溫迪說好話,但她和達林先生之間,顯然達林先生說了算。 “別忘了腮腺炎,”他用警示的口氣提醒著達林夫人,然后繼續說道,“腮腺炎要花掉1鎊,但我看很可能需要30先令——別說話——麻疹需要花1鎊5先令,德國麻疹需要半個基尼,這就要2鎊15先令6便士——別擺手——還有百日咳,就算15先令吧。”——還有其他諸如此類的開銷,每次加起來費用都不一樣;*后,把腮腺炎的開銷減少到12先令6便士,把兩種麻疹合算成一種,溫迪總算順利過關,被留了下來。 約翰也經歷過這種激動人心的場面,邁克爾更是驚險、九死一生。但是他們兩個都被留了下來,沒過多久,你就可以看到他們三個排成一隊,由“保姆”陪著,一起去富爾森小姐的幼兒園上學了。 P1-3
彼得·潘 作者簡介
詹姆斯·巴里,1860年5月9日生于蘇格蘭基里繆爾的一個紡織工人家庭,是十個孩子中的第九個孩子。 1882年,巴里在愛丁堡大學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并成了一名新聞記者。1885年他移居倫敦,從此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巴里的作品包括文集《古老輕松的田園詩》(1888年)和《瑟拉姆的窗戶》(1889年),以及散發著濃郁的傷感氣息的小說《小牧師》(1891年),后者使他成了暢銷書作家。 1897年,巴里將《小牧師》改編成劇本,成了一名成功的劇作家。隨后,他又創作了劇本《可敬的克賴頓》(1902年)、《婦人皆知》(1903年)和《彼得·潘》(1904年)。《彼得·潘》在1904年上演,之后每年的圣誕節期間該劇都要在倫敦重復演出。彼得·潘這個形象第一次出現是在巴里的作品《小白鳥》(1902年)中,這個故事的第一個聽眾是巴里愛戀的西爾維亞·盧埃林·戴維斯夫人的兒子。后來,巴里將彼得·潘的故事寫成了一本名叫《彼得和溫迪》的小說(1911年)。 巴里后期最成功的作品是《親愛的布魯特斯》(1917年)。這部充滿了夢幻的戲劇,又一次為倫敦的舞臺帶來了神奇和幻想。巴里于1937年去世,根據他的遺囑,《彼得·潘》的版權贈給了倫敦的大奧曼德街兒童醫院。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唐代進士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二體千字文
- >
姑媽的寶刀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