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懟畫錄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213775
- 條形碼:9787521213775 ; 978-7-5212-1377-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懟畫錄 本書特色
【名家推薦】 他的文字從不暴烈,不激勵,有著傳統文化浸潤,有濃郁的中原地方特色。 ——李佩甫(著名文學家、茅盾文學獎得主) 馮氏文章有奇趣,畫宗白石老人而更清簡。他到底有中原文化的底蘊,他的畫基本上是齊白石,不在乎粗細,有很趣的文字便可觀了。 ——何懷碩(臺灣著名畫家、藝術理論家) 一揮參化育,眾卉出精神,無復池中物,驚為天上人。 ——王鼎鈞(臺灣著名散文家) 以前讀黃庭堅,都說他能“化俗為雅”,當時不是很懂,看了馮杰的散文之后,終于恍然大悟,原來馮杰這就是了。 ——張輝誠(臺灣知名作家) 讀馮杰,需要心靜,細品,回味。馮杰之筆,不濫情,走質樸、簡約之風。對他而言,以千字或數百言,敘述或描摹一個場景、一道美味、一段情愫,足矣。然而,恰恰是這種不愿多加一字的斤斤計較,使其文章質樸處顯老辣,簡約處多回甘。 ——李輝(當代著名作家) 我癖梁實秋的雅舍。我癖汪曾祺的小說。我癖吳魯芹、張曉風的散文。*近我癖馮杰的散文。馮杰的散文都是詩,別開生面。這與人品有關,有福生有這份心,真好。 ——管管(臺灣著名詩人) 他總是在*尋常處,創造不平凡的靈光。在*庸俗的地方,釀造不可能的貴氣。 ——陳芳明(臺灣文學研究所所長、著名文學評論家) 【編輯推薦】 “意”在先,技在后。 “神”在先,形在后。 “品”在先,工在后。 捉字捕色,在文與畫之間揮灑、碰撞。 畫人物、畫翎鱗、畫草蔬、畫獸蟲、畫雜項、畫虛實 將文作為畫來“畫”,又將畫作為文來“寫”。 有百姓日子和人間煙火氣,也有濃濃的愛意與詩情。 以人生況味為底,融入獨特且形而上的人生大思考。 詩性的感悟,書卷氣的揮發,對古典文化的朝拜,是真善美為骨的修為和蘊含。 但有“世俗味”,而無“文藝腔”;仍懷“真童趣”,絕無“偽滄桑”。 茅盾文學獎作家李佩甫隆重推薦 “怪才”馮杰寫給“北中原”的情書
懟畫錄 內容簡介
《懟畫錄》是馮杰新作。在河南話中,“懟”含魯莽猛烈狀,起意多指作壯漢粗事,作者則將其引申為“討論”“碰撞”之意。 作者畫人物、畫翎鱗、畫草蔬、畫獸蟲、畫雜項、畫虛實,將文作為畫來“畫”,又將畫作為文來“寫”,捉字捕色,讓文圖互懟,其意趣自見,讓讀者不覺開懷大笑。作者在畫筆和寫作間閑庭信步,畫面或清新質樸、或清新活潑,語言亦莊亦諧、至真至趣,盡顯赤子情懷。是一本很好有趣的散文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李佩甫隆重推薦
懟畫錄 目錄
懟畫錄 節選
掐荊芥,此處只說不畫 天下情趣寫者、畫者,皆在一種“小心思”范圍里經營,說破了都是顏色里鬧革命,小打小鬧,聊以度日。在硯臺里起義,見不了洪秀全。身若無事之時,不斷撿味拾趣,像我在菜園子里“掐荊芥”。一叢荊芥葉子掐了還發,發了還掐。生長期它怕不掐,像有的孩子竟偏偏喜歡爹揍。 善食者,圖的就是一股怪味和一把新鮮。 畫畫是在日常里折騰出一些高于掐荊芥的“境界”,荊芥,境界諧音,外省人聽不出,河南人能聽出。“境界”屬于更偉大的葉子。對我言是“荊芥”比“境界”好。圖畫又比文章直觀好看。 這些文畫合成都是一種“掐荊芥行為”,屬于“后荊芥時代”,至于從中的拔高、調和鮮嫩、造味加湯、感覺造化,那是讀者自己的事,和作者無搭界。如同袈裟和穿它的僧人無關,僧人對偈語負責不對袈裟負責。橋梁和走過去的旅行者無關,鳥聲和飛過的翅膀無關,文章和筆墨無關。我和色無關,本書說的是文和畫無關。 如是再說,就近似打禪語,近似主持人裝聾作啞,近似野狐禪妄語。 畫蘇東坡記 蘇東坡只是一個符號,沒有性別,沒有形狀。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認可的那一位蘇東坡。非男非女,可男可女,中性的蘇東坡,零位置的蘇東坡。中性非中性,人人都可使用。 實際是“一枝蘇”。 全世界只有一個蘇東坡,屬牛。近千年來,他一直看后世諸多偽蘇徒們在附庸風雅,男蘇女蘇,蘇聯、蘇丹,批量制造不同的蘇東坡。他持竹杖,著芒鞋,一路心里暗笑。 在開封元宵節里游走的*多的是糖葫蘆,一架糖葫蘆有十來個,中間串糖葫蘆的是一根竹簽。蘇東坡相當于中間那一根竹簽,糖葫蘆和蘇東坡無關。我不吃竹簽,只是沾了一點蘇東坡的甜。 一家報紙搞文化游戲,吳主編讓選擇“生活在中國哪個時代*好”。年輕時我喜歡表達鮮嫩觀念,五十歲以后不再喜歡這類“假設活動”。我說我不選擇吧,又沒獎金。對方急催,我說肯定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好。主編說今天不講插科打諢,是說歷史。我說選擇宋朝,首都東京離我家近,河北河南之隔,那時黃河在滑縣長垣以西,*好能跟隨東坡當個書童。 主編高興地擊掌,看!找你這就對了嘛。 蘇海博大,我理解得淺。細想,無非喜歡蘇東坡“將就和講究”。狂妄怪癖無非是將就,莊重嚴肅是講究。他對提煉文學的講究,對自身狀態當下的將就。一輩子都是一種“游世”狀態,人生不“這么”幽默打發便終會有“那么”來臨,再寬博的驢子也會氣半死和憋屈死,蘇東坡會早死于顛簸路上,比嶺南那一枝梅花死得還早。 蘇東坡的大魅力,我總結為:人生下坡路,境界往上行。越是落魄時,越要抽出時間研究豬頭肉的吃法。 晚年他談人生體會,總結道:“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把一生檔案做了總結。內容精練,斬決了斷,是一個十斤重的大黑色幽默。幽默一路沒打傘就來了。黃州—惠州—儋州,被貶路上多顛簸,一而再,再而三。路上泥濘,要看風景,要有心思這樣自嘲。 一位自認是儒商的老板在海南置買新房,讓我寫字補壁,我翻書,為他抄錄蘇東坡《別海南黎民表》:“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遠游。平生生死夢,三者無劣優。知君不再見,欲去且少留。”他說不合適吧?我說這是蘇東坡寫海南*好的廣告詩,單憑這首詩,海南房價可全面上漲。 早春二月,在開封參加一個可免費喝羊肉湯的筆會,和也是蘇東坡研究者的龐會長閑聊,他說我的字寫得沒有蘇東坡寫得好,我說你講具體些,他說有形無神。羊肉湯我也不喝了,我說私淑蘇軾的自然總行吧? 想想人間還有一位不尿整個世界那一壺的人存在,我也會加餐壯膽。 文好,字好,畫好,詩好,詞好,美食好,官做得好,喝酒好,心態好,胡子好,呼嚕打得好,蘇東坡的等等都好。 研究者龐會長還在評價。 我想很多理由不好意思出口,*后,我說:“蘇東坡不會使用手機?他也不會玩微信?” 畫鐘馗記 社會行情上,鐘馗造像一直屬于“顯畫”,不是“冷畫”。這就需要讓人思索了。畫鐘馗永遠不俗,市場熱門暢銷。畫家會死,鐘馗不死,朱砂紅不死,估計還能畫五百年。上至中南海下至隔壁豆腐坊及對門燒餅店,都可張貼使用。功能是避邪,大吉。 唐宋元明清民國以降,社會上一直有鬼鬧鬼。大凡有鬼的傳承就有鐘馗出場。我對縣紀委一位小吏說,紀委徽標應是一個鐘馗頭像,不穿西裝,能鎮住部分正在趕路的妖怪。 我少年時代學畫賣畫,看到從道口鎮上到留香寨的鄉村公路上,鐘馗一邊不斷走動,一邊擦汗。 北中原多見的是印制木版年畫鐘馗像,如滑縣木版年畫,屬于在野的鐘馗,塵土飛揚,草紙上沾著草木之氣。另一種屬文鐘馗,帶一點朱砂之氣。 畫鐘馗湊熱鬧的人很多,有趙之謙、李方膺、金農、任伯年、王震、吳昌碩、齊白石、馮杰(自謙排列*后)。其中任伯年屬打鬼圣手,畫鐘馗*多,打開門,門后站的、墻角蹲的、椅上躺的、凳子上坐的都是鐘馗。紅影子晃蕩。理發匠給他剃頭,還能從頭發里找到朱砂。 三十年前我在河南南樂縣一農場參加金融培訓,聽不懂經濟學,又不便抗議,喜歡上課逃學。我閑錢有限,不能搭汽車,便借炊事員一輛自行車,騎到河北大名縣城逛蕩。原是想看鄧麗君故里,后來在書攤上買一本天津出的《迎春花》畫刊,沖著封底有一幅任伯年的鐘馗,沖著鐘馗手持一條繩索和一只露腳趾的破靴。盡管書價高達一頓飯錢,*終還是咬牙買下。 一只靴子引我聯想,是否會在攆鬼路上進沙子硌鐘馗的腳?一方時間的滴漏代表著任伯年鐘馗的細節魅力。 三十多年云煙過去,生活里,烏云和祥云花邊云都有,鐘馗一直在北中原鄉村公路上行走,他吃飯,他剔牙,他聽民間禱告,他讓人張貼,說世界自有天地乾坤。乙未初臺灣聯合文學出版社出版我一本專題談鄉村妖怪的散文集《馬廄的午夜》,給我一個和鐘馗互動交談的機會。書中我畫了幾十位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鐘馗。飽享殊榮,極大地提高了鐘馗胡子的密度和他的顏值。 有評論家贊嘆說,如果延伸一下,近似畫史里的“十八描”,近似琴史里的“十二操”。 我是詩人,喜歡分行,我將能夠掌握的鐘馗的詩意羅列如下: 打手機的鐘馗喝白酒的鐘馗手持桃木劍看綿綿無期連續劇的鐘馗 剔牙的鐘馗捻胡須的鐘馗掏耳朵眼兒裝聾的鐘馗穿錯一只名牌鞋子的鐘馗 打哈欠的鐘馗不斷咳嗽的鐘馗擤鼻涕的鐘馗發一聲喊也不管用的鐘馗 練八段錦的鐘馗打陳氏太極拳的鐘馗服興奮劑的鐘馗倒掛金鐘的鐘馗 騎鯨魚碧海遨游的鐘馗吃大閘蟹的鐘馗東臨碣石的鐘馗 看玉蘭花的鐘馗點爆竹的鐘馗折梅不吟詩只飲食枕石只漱石飲泉的鐘馗 放屁不合乎平仄的鐘馗看參考消息叫罵的鐘馗冷笑一聲掉地的鐘馗 睜只眼閉只眼的鐘馗六個指頭撓癢的鐘馗腰中系一條紅狐貍的鐘馗 打一柄破雨傘濕了衣領子的鐘馗修理木屐的鐘馗穿針引線的鐘馗 開車的鐘馗高速公路上橫沖直撞的鐘馗嘗一點墨汁就醉的鐘馗 看盜版書《資本論》的鐘馗煮道口燒雞煮東坡肉的鐘馗刮胡子的鐘馗 播種小麥的鐘馗搗碎農藥泡酒的鐘馗瓷器摔碎的鐘馗 一開會瞌睡流口水的鐘馗擁有滑膜炎對抗山水的鐘馗 聽冷笑話的鐘馗倒吸一口涼氣的鐘馗睡前喝陳醋的鐘馗 拍桌子的鐘馗鑲假牙的鐘馗風衣上有一面故作謙虛狀補丁的鐘馗 吃荔枝不吐核的鐘馗把鼠標重疊于雪山的鐘馗喝彩的鐘馗 靴子里裝著一座圖書館的鐘馗掌中有變壓器的鐘馗 玉壺買春的鐘馗與鶴獨飛的鐘馗研究二十四妖品的鐘馗 敢題匾額的鐘馗把一枚銅錢暖熱的鐘馗帶球狀閃電的鐘馗 欠賬躲避秋風的鐘馗知道十二客花名的鐘馗種瓜的鐘馗 鐵打的鐘馗流水的鐘馗檀木香氣似的鐘馗以霧捆綁的鐘馗 制造鐘馗主義的鐘馗煢煢孑立的鐘馗成群結隊一邊打嘹亮呼哨的鐘馗 左邊的鐘馗右邊的鐘馗上面的鐘馗下面的鐘馗而永遠不存在的鐘馗
懟畫錄 作者簡介
馮杰,河南省文學院專業作家,河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出版有散文集《丈量黑夜的方式》《泥花散帖》《捻字為香》《說食畫》《九片之瓦》《北中原》等十余部。 曾獲林語堂文學獎、臺北文學獎、《藍星》屈原詩獎,三奪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四摘“梁實秋文學獎”等。 逃過課學,賣過菜,種過地,做過銀行小職員,是中國文學界的草根傳奇。斬獲臺灣幾乎全部重要文學獎項,被臺灣文壇稱為“獲得臺灣文學獎項多的大陸作家”。 左手書畫,右手詩文,在紙筆間閑庭信步,是繁雜世事中且雅且俗、亦莊亦諧、至真至趣的赤子。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山海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巴金-再思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