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你所謂的穩定 不過是在浪費生命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59118
- 條形碼:9787559659118 ; 978-7-5596-5911-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你所謂的穩定 不過是在浪費生命 本書特色
★青年榜樣李尚龍,激勵數百萬人的經典勵志作品 青年榜樣李尚龍20歲-32歲的親身經歷,有血有肉的成長故事。新增2萬字全新內容,詮釋完整的勵志青春:不要為了平淡生活,丟掉自己的夢想,因為你所謂的穩定,不過是在浪費生命。 ★不斷跨界的斜杠青年,12年親身經歷驗證“穩定”之路 從演講名師到百萬暢銷書作者,從青年導演編劇到飛馳成長學院創始人,作者12年風雨兼程路,不斷進步與成長,用親身經歷驗證:世界上Z大的穩定,就是改變。 ★夢想就是要拿來實現,年輕就是要拿來折騰 “你所謂的穩定,不過是浪費生命”話題曾引全網上億人熱議,有情有義的故事,講述每個年輕人都關心的生活真相。一本陪伴年輕人折騰到底的熱血之書!
你所謂的穩定 不過是在浪費生命 內容簡介
百萬銷量作者李尚龍經典作品,新增2萬字成長故事。 解答年輕人關于夢想、青春、愛情、友情、親情的困惑,以自己打拼奮斗的經歷,一篇篇的熱血故事文告誡大家:拒絕肉體躺平,精神擰巴,只有每天進步,才能擁抱生命的無限可能。
你所謂的穩定 不過是在浪費生命 目錄
**章 你所謂的穩定,不過是在浪費生命
你所謂的穩定,不過是在浪費生命 002
當你對生活束手無策,就活該被這個世界唾棄 008
人是如何一步步廢掉自己的 014
放棄那些無用的社交,你會過得更好 020
人總要經歷滄桑,才能見到曙光 025
打敗焦慮*好的方法,是去做那些讓你焦慮的事情 034
不要讓三十歲限制你的人生 039
打敗同齡人的四條法則 046
只有偏執狂,才能創造卓越 050
人生路上,每個人都要學會獨自成長 055
誰不是一邊破碎一邊前行 058
一個人變得平庸,是從接受平凡開始的 065
其實你沒有想象中那么忙 069
珍惜浪費的時間,才能拉開你和別人的差距 073
職場中既要站穩腳跟,又要眺望遠方 078
你的善良,要有鋒芒 082
第二章 認準的路,就別問能走多遠
認準的路,就別問能走多遠 086
堅守底線,不向這個世界妥協 091
你只有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101
無論在哪兒,請保持可以隨時離開的能力 110
每一份努力,都在夯實夢想的道路 117
你總能做點事情,讓世界變得更好 125
你是想幫助別人,還是想實現自我價值 135
讓自己有底氣,與世界平等對話 143
心跳驅走寒冷,微笑傳遞溫暖 150
好好活著,世界不會因為你離開而改變 156
人生可以回頭看,但不要往回走 163
困住你的不是生活,而是自己 171
不要輕看任何一個普通人 179
聰明的人懂得用表達代替沉默 185
努力是為了不讓夢想遙不可及 191
奔跑的路上,要學會暫緩腳步 196
沒有哭過的夜晚,不足以談人生 204
第三章 你不需要變成別人期待的樣子
不要把安全感建立在別人身上 210
真正優秀的人,都在暗處默默努力 217
在錯誤的時間,認識了正確的人 223
你不需要變成別人期待的樣子 227
你自己才是生活和感情的主人 233
當愛情不是你期待的樣子,及時止損就好 239
好的愛情,是精神上的門當戶對 245
無趣的不是對方,是你還沒有收心 250
第四章 永遠在路上的少年
永遠在路上的少年 260
故鄉的人 265
他的肩膀撐起了我的夢想 272
帶著青春,去大排檔 282
當時光走散了故人 288
不要活在別人的朋友圈里 298
擺脫他人的期待,遵從自己的內心 303
后 記 308
你所謂的穩定 不過是在浪費生命 節選
你所謂的穩定 ,不過是在浪費生命 朋友 D 回不了北京了。 那年畢業分配,他一切準備就緒,領導跟他說,你先去基層任職一年,然后回北京。 D 點頭說,只要能回北京,基層無論多遠,我都去。 我曾經跟 D 討論過所謂的穩定,那個時候,我已經是一個自由職業者了。 他說,體制內穩定,每個月都有固定工資,不用擔心吃穿,還能抽時間做自己的事情。 我說,那種穩定,總覺得怪怪的。 D 說,你看,你每天必須充實奮斗,而我不一樣,我可以躺著睡大覺,一個月還有五千的收入,再看看你,如果一天不奮斗,就沒有了收入。 我說,可是,人生不就是要奮斗的嗎? 他說,但是我更穩定,我有了穩定的生活,也可以繼續奮斗啊。 我說,可是你們既然拿了月月一樣的工資,所有人干活兒和不干活兒得到的回報都一樣,那誰還會繼續干活兒呢? 他說,可是很多人都在追求穩定的生活啊。 我說,很多人做不代表它是對的,我不覺得你穩定,因為你的生活可變性太大。而自由職業者的工作,憑借自己的努力,市場會給出一個相對公平的分數,只要每天奮斗,生活是在自己手上;可你不一樣,你的生活變數很大,誰知道今天被賞識的你明后天會不會被厭棄。 他說,什么意思? 我開玩笑地說,比如你要回北京,要找人,要求人;而我,只要有一技之長,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總能找到工作,餓不死。 他說,但是我們去北京的結果是一樣的,并且我過得會更容易一些。 我沒說話,風吹得很猛烈,吹進我們的內心:一顆紅彤彤;另一顆懶洋洋。那個冬天,D 離開了北京,去基層任職。 一年后,命令下來了,D 回不了北京了,因為回京的名額沒有了。 我曾經問過自己,到底什么才是穩定?一份穩定的工作、一個戶口,還是一套三居室的房子?可是,直到今天,我很難理解為什么每個月五千塊錢的工資,上班喝茶看報紙就是穩定,很難理解一個人要有一套房子之后才能去愛一個人,很難理解必須有北京戶口才能在北京開始生活。 無論如何,年輕時不去冒險,只是為了穩定而加入一個單位,為了穩定而從事一份職業,這樣的青春總覺得怪怪的。 想到曾經在電視臺工作過的一個朋友——S。那年,我和她在旅行的途中聊天,她告訴我,電視臺好啊,工作穩定。 我說,怎么見得呢? 她說,一個月七千,五險一金。你雖然賺得不少,但不是那么穩定啊。 我不甘示弱地說,我能賺更多。 她說,我們發米和油。 我說,我能去樓下超市買。 她瞪著我說,我們每天朝九晚五。 我開玩笑地回應,我每天睡到自然醒,晚上上課,白天寫劇本,深夜還能看書。 她忽然認真了,說,我有年假,可以旅游。 我說,我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什么時候去都可以。 一番辯論后她憤憤不平,那一路,我們沒有再討論這個話題。 下車前,她跟我說,李尚龍,你很不成熟。 看她認真了,我趕緊收起了玩笑,不再說話。 就像她在紀念自己無法控制的青春。 她回頭跟我說,你比我成熟太多。 那天我忽然明白,這世界既然每天都在變,所謂的穩定,或許根本不存在。這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本身,所以唯有每天努力奔波,才不會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父母那個年代所謂的組織解決一切、政府承包所有的生活,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早已經完全改變了。 可是,在我們身邊還有不少人,為了戶口丟掉生活,為了穩定丟掉青春,為了平淡丟掉夢想。 前幾天,我再次見到了 D,他又跟我講了一個故事。他的師兄,三十歲,穩定了半輩子,娶了老婆,正準備生孩子,忽然那個月,犯了一個錯誤被開除了。 他離開穩定的崗位時,居然發現畢業八年,他除了喝茶看報紙、寫不痛不癢的文件什么都不會,他拿著自己的簡歷,跟剛畢業的大學生競爭崗位,可是他喪失了所有的競爭力。連大學四年學的計算機知識,也隨著平靜的日子丟掉了。 一年后,老婆跟他離婚了。 一天,他拖著疲憊的身軀,跟 D 說,如果你要走,就早點走,就趕緊走;如果不走,也別在*能拼搏的年紀就選擇了穩定,更別覺得這世界有什么穩定的工作,你現在享的福都是假象,都可能在以后的某一天消失。生活是自己的,奮斗也不是為了別人,拼搏是每天必做的事情,只有每天進步才是*穩定的生活。 是啊,只有每天進步才是*穩定的生活。既然如此,為什么還要為了所謂的穩定放棄闖蕩天涯,為了穩定丟掉生命無限的可能? 既然世界上*大的不變是改變,那么就在這多姿多彩的生活里努力綻放吧。 行走的路人,沒人喜歡平穩的道路,無論道路兩旁的花草多芳香。 再忙碌的人也會多看一眼風中的百花,即使它們不像泥土那樣穩穩地在那里,但它們的努力綻放,畢竟給這世界帶來了難忘的片段。 這個,是不是你我想要的呢?
你所謂的穩定 不過是在浪費生命 作者簡介
李尚龍 百萬暢銷書作家、飛馳成長創始人、青年導演、編劇。2010年, 榮獲CCTV“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北京市冠軍,全國季軍。2015年,聯合創立考蟲網,2018年公司獲得D輪融資;出版年度大熱暢銷書《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被評選為“2015年度影響力作家”。2016年,出版《你所謂的穩定,不過是在浪費生命》,被評選為“2016年度影響力作家,“微博2016年大影響力文化大V”。2017年,出版百萬暢銷書《你要么出眾,要么出局》,亞洲好書榜“年度勵志作家”,并榮登《中國青年》封面。2018年,出版長篇小說《刺》并改編成影視劇,勵志作品《你的努力,要配得上你的野心》。2019年,出版長篇小說《人設》并改變成影視劇,榮膺“二十周年白金作家”。2020年出版《我們總是孤獨成長》、《1小時就懂的溝通課》。2021年,離職考蟲,成立飛馳成長,并獲得“2021年度影響力在線教育品牌”;出版《當你又忙又累,必須人間清醒》。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自卑與超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