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公共管理學:數字教材版 第三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301617
- 條形碼:9787300301617 ; 978-7-300-30161-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公共管理學:數字教材版 第三版 本書特色
廣受好評:“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作者權威: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大學、四川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等高校學者共同打造,蔡立輝、王樂夫、丁煌等公共管理學科的10位資深教授合作編寫 本土特色:系統闡述國家治理的理論內涵,全面展現“中國之治”的偉大成就,將課程思政的理念貫穿全書 資源豐富:通過數字教材平臺為讀者提供數字教材及教學指南、教材補充案例、延伸閱讀、PPT課件、復習思考題及參考答案等配套教學資源
公共管理學:數字教材版 第三版 內容簡介
由暨南大學蔡立輝教授和中山大學王樂夫教授主編的《公共管理學》一書,是一部廣受好評的公共管理導論性教材,自2008年首次出版以來,獲得了國內高校師生的廣泛認可,先后被評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本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系統闡述了國家治理的理論內涵,全面展現了“中國之治”的偉大成就,并將課程思政的理念貫穿全書,在構建中國特色公共管理理論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全書由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大學、四川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等高校的多位公共管理學者合作編寫而成,在吸收國內外公共管理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構建了作為一級學科的公共管理學的知識體系和理論框架。本書首先概述了公共管理學科的基本概念、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及理論發展,在此基礎上,重點闡述了公共組織、公共領導、公共政策、公共人力資源管理、公共預算管理、政務信息資源管理、應急管理、公共管理技術與方法、公共管理規范、公共部門績效評估、公共部門改革等內容。本書是一部極具教學適用性的教材,全書各章安排了本章導讀、知識結構圖、重點問題、知識鏈接、本章小結、關鍵術語、復習思考題、案例分析、參考文獻等輔助性內容,以幫助讀者更好地學習相關概念、理論和方法。同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通過旗下的人大蕓窗(www.rdyc.cn)數字教材平臺為讀者提供本書的數字教材,以及教學指南、教材補充案例、延伸閱讀、PPT課件、復習思考題及參考答案等配套教學資源,讀者可通過本書所附的數字教材卡登錄數字教材平臺,獲取相關教學資源。
公共管理學:數字教材版 第三版 目錄
目錄
第1章導論
1.1公共管理學概述
1.2公共管理學的研究對象
1.3公共管理學的研究途徑和方法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復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2章公共管理的理論發展
2.1公共行政理論的演進
2.2現代公共管理理論的發展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復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3章公共組織
3.1公共組織的性質與結構
3.2行政組織
3.3非營利組織
3.4事業單位
3.5公共組織的變革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復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4章公共領導
4.1公共領導概述
4.2公共領導體制
4.3公共領導方法
4.4公共領導能力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復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5章公共政策
5.1公共政策概述
5.2公共政策過程
5.3公共政策分析
5.4公共政策發展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復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6章公共人力資源管理
6.1公共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理論
6.2公共人力資源管理的主要內容
6.3公務員制度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復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7章公共預算管理
7.1公共預算的內涵、功能與要素
7.2中國的公共預算管理
7.3立法機關預算審查監督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復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8章政務信息資源管理
8.1政務信息資源管理概述
8.2政務信息資源管理的內容
8.3政務信息資源開發利用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復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9章應急管理
9.1應急管理概述
9.2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和法制
9.3應急管理過程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復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10章公共管理技術與方法
10.1傳統行政方法
10.2當代公共管理新方法
10.3戰略管理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復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11章公共管理規范
11.1公共管理倫理
11.2公共管理法律
11.3公共管理監督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復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12章公共部門績效評估
12.1公共部門績效評估概述
12.2公共部門績效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
12.3公共部門績效評估的程序
12.4公共部門績效評估的發展與完善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復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13章公共部門改革
13.1公共部門改革概述
13.2西方國家公共部門改革
13.3當代中國行政體制改革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復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后記
公共管理學:數字教材版 第三版 節選
公共管理學更多地以經濟學為基礎,因此,經濟學途徑已成為公共管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途徑。它采用經濟學的理論假定、概念框架、分析方法及技術來看待公共管理問題。在當代公共管理及公共政策學科中,*有影響的經濟學途徑是公共選擇理論和新制度學派。萊恩在《公共部門:概念、模型與途徑(第三版)》一書中認為,公共部門中的政策制定與執行的過程是通過來自公共選擇、新制度經濟學、政策執行、管理與評估等不同領域的模型或途徑來進行研究的。公共選擇理論是20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政治經濟學”或“政治的經濟學”理論,80年代以后被廣泛地應用于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領域。公共選擇理論將“經濟人”假說、交換范式和方法論個人主義應用到政治和公共政策領域。作為一種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徑,公共選擇理論假定:政治行動者個人(不管是決策者還是投票者)都被自利的動機所引導而選擇一項對其*有利的行動方案。新制度主義或新制度學派是一種新的、影響在不斷加強的公共政策研究途徑。它強調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決定性作用,認為制度自身是人類設計的產物,是工具性指向的、個人實現目的的結果;制度之所以在社會中存在,是因為它們可以克服社會組織中的信息障礙和減少交易成本;在社會中,兩種能*小化交易成本的組織是市場和等級制(官僚制)組織;作為持續不斷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規則,制度規定行為角色、約束行為和形成期望,因而它們不僅增加或減少交易成本,而且也形成偏好。1?3?2公共管理學的研究方法公共管理學是一門具有實踐性、應用性的學科,從學科歸屬來看,它既是一個獨立的研究領域,又是公共行政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因此,它的研究方法與公共行政學有諸多的相同和相似之處,也有明顯的差別。公共管理學的興起,在方法上的突出特征是強調用跨學科研究途徑來研究公共管理問題,提倡以問題為中心的研究方法,既保留了公共行政學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又注意隨時吸收當代科學方法的新成果。公共管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如下所述。1?3?2?1實踐抽象法社會管理是人類社會*基本也是*古老的管理職能,在長期的公共管理實踐中,人們已形成一些較穩定、定型化的且行之有效的操作方式或思考方式。因此,如果將這些經驗式的程式加以總結、概括和抽象,就可以形成一定的公共管理理論。這種對管理實踐進行總結、概括和抽象,以獲得新的公共管理理論的方法,就是實踐抽象法。實踐抽象法主要是通過分析公共管理人員怎樣進行實際操作,如他們如何確立問題,如何搜集信息去分析問題,如何尋求、判別與選擇解決問題的種種方案,如何實施*優的方案等,找出公共管理過程或某一個環節中帶有規律性的東西,從而抽象出公共管理的理論、原則、方法等,用以指導新的公共管理實踐。實踐抽象法的基本取向,是從實踐中來,再回到實踐中去的不斷反復。1?3?2?2實體分析法公共管理中的實體分析法,就是在進行公共管理研究時,將公共管理的主體即公共組織,如政府公共部門、非營利組織和準政府組織等,作為一個實體來看待,重點分析該實體存在和發展的前提條件及其與環境的關系,從而獲得對這一實體活動的條件和規律等的認識。運用這一研究方法的一個前提條件是要熟悉、了解政府部門和相應的非政府組織及其行為過程,了解法律、政策等要素。例如,制約公共管理機構的主要因素、公共管理機構的目的、所開展的活動、所擁有的資源和權限、所面臨的主要問題等。通過對這些基本問題的理解,去分析公共管理機構作為實體性存在的基本狀況,獲得公共管理的認識和理論。實際上,實體分析法不僅是研究公共管理的方法,也是公共管理實踐中經常使用的工作方法,因為在公共管理中,通過這種實體分析法,往往可以形成一套理論和技術,幫助公共管理人員去分析本部門管理目的、制約因素、資源和權限以及面臨的主要問題等方面的情況,從而制定并實施相應的管理方案和措施,提高管理的效率。1?3?2?3實驗法實驗法的本質是通過設計模擬實驗,將事物的各個因素、事物的發展過程再現出來,以找到這種事物在真實世界中的各種數據及面貌。使用這一方法的**條件是:實驗環境必須是經過周密設計并排除與實驗無關因素干擾的可控環境,實驗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實驗結果通常必須進行科學的統計和分析。為了得出精確、可靠的實驗結果,可以進行反復實驗和對比實驗。實驗法*初來自自然科學。自然科學中的實驗分析可以做到精確,社會科學中的實驗做不到這一點,因為它涉及人的行為,而人的行為在許多情況下是難以真正準確地加以預測的。因而嚴格地說,社會科學中的實驗分析更多的是一種準實驗分析。公共管理學中的實驗分析更多的是準實驗分析,通過選擇某些對象或領域,甚至人為地提供某些條件,推行管理實驗或政策試驗,以取得經驗,再全面推廣或鋪開。可以采用典型實驗法和跟蹤實驗法進行研究。1?3?2?4系統分析法就其本質而言,系統分析是一種根據客觀事物所具有的系統特征,從事物的整體出發,著眼于整體與部分、整體與層次、整體與結構、結構與功能、整體與環境等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求得優化的整體目標的現代科學方法。公共管理學中使用系統分析法的目的是要幫助人們理解公共管理系統及其與社會環境的關系;鼓勵人們同時對公共管理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公共管理過程的各個環節進行研究;引導人們注重這一系統中的結構、層次與功能;促使人們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開拓新的知識領域。系統分析方法的內容包括整體分析、環境分析、結構分析、層次分析、相關分析等。20世紀60年代以后發展起來的系統分析法為公共行政學理論與管理知識的匯合、為各種公共行政學理論流派的統一創造了機會。系統分析法給人們提供了一種從整個公共行政活動及其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看待公共行政的途徑,也為研究公共行政內部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提供了指導。同時,系統理論還為公共行政適應環境的權變觀念與生態觀念提供了基礎。運用這種研究方式著重研究的是公共行政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和公共行政內部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等;致力于謀求公共行政與環境之間及公共行政內部各部分之間的動態的、具體的一致性,以保證公共行政的高效能、高效率。在這方面*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塔爾科特?柏森斯、卡斯特、羅森茨韋克、高斯、雷格斯等。1?3?2?5比較分析法比較分析法,通常是指把所要研究的對象與不同的或相似的事物放在一起做比較,或將研究對象在不同階段的情況進行比較,通過鑒別事物之間的異同及其制約因素等,加深對事物的認識,找出事物的本質或規律性的東西。相應地,比較分析法可分為橫向比較法和縱向比較法。比較分析法的要點是通過對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在不同階段的情況等進行比較,從中找出共同點、本質或規律性的東西。公共管理學中的比較分析要求研究者對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公共管理系統及過程加以比較,要求對同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公共管理系統及過程加以比較,從中既找到公共行政學的一般的或普遍的理論,又發現各國家或地區在不同時期的公共管理特色,從而豐富整個公共管理學的理論及方法理論體系。比較研究法是公共管理研究和學習中的一個極為常用的方法,尤其是對我國來說,在當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走向深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后進一步改革開放、參與國際經濟競爭的背景下,這一方法更為重要。如運用縱向比較法,通過對新中國成立以來不同的歷史時期公共管理所包含的特定的社會公共事務管理模式和方法等進行比較,就能從歷史演變的角度,對公共管理的不同變化和特點進行分析,尋找出這種變化的歷史原因和實質,加深對現階段公共管理的認識。又如,運用橫向比較法,通過對不同國家和地區同一時期或不同時期公共管理系統和過程的分析,可以發現各個國家或地區在不同時期的公共管理特色,尤其是總結發現其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從而擇優棄劣、取長補短,為提高我國的公共管理水平提供有益的借鑒。1?3?2?6多學科交叉式綜合研究方式隨著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的來臨,人們也開始不斷地從多角度、多側面來認識事物,各學科之間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趨勢十分明顯,從而產生了公共管理學多學科交叉式綜合研究方式。這種研究方式強調各學科之間理論與方法的互補,運用各學科理論及其研究方法來解釋與解決公共管理中實際存在的問題。1?3?2?7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的要點是對已經發生的公共管理事件,分析者盡可能從客觀、公正的觀察者立場加以描寫或敘述,以腳本等形式說明一個事件的有關情況,力圖再現與事件相關的當事人的觀點、所處的環境,供讀者評判。這種方法的重點是強調人際關系、政治等因素對管理過程的影響,而不是抽象推理或刻畫細節,因而它特別適應公共管理學及工商管理學研究的需要。案例分析既是當代公共管理學的一種重要研究方法,又是當代公共管理學的一種重要教學形式。
公共管理學:數字教材版 第三版 作者簡介
蔡立輝 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應急管理學院院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一流本科專業行政管理學科帶頭人。曾任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全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副會長、廣東省電子政務協會副會長等職,2007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主要從事公共管理理論與方法論、比較政府與政治、政府績效評估、新技術與公共管理現代化、風險治理與公共危機管理等領域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及其他***、省部級研究課題10余項;在《政治學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8部;主持***精品課程、***精品共享課程“政府績效評估”。王樂夫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原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曾擔任中山大學黨委副書記、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法政學院院長等職,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公共管理學科評議組第二召集人、教育部高等學校公共管理類學科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公共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等職。主要從事公共管理、領導科學等領域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丁 煌 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黃健榮 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原教授、博士生導師。周敬偉 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倪 星 華南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天祥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牛美麗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吳克昌 華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林慕華 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應急管理學院教授。
- >
二體千字文
- >
唐代進士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山海經
- >
巴金-再思錄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