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重返“史詩劇場”:布萊希特戲劇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98145
- 條形碼:9787520398145 ; 978-7-5203-9814-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重返“史詩劇場”:布萊希特戲劇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對對布萊希特代表作品的分析使我們得以清晰地看到戲劇家所關心的宏大話題,其中包括人的本質的問題,包括人與世界的關系問題等。人和社會、階級的關系既是構成戲劇情境的重要因素,也是人的存在本質,人的屬性由這些關系來定性,他/她的命運模式也由這些關系來塑造。布萊希特作品中的人是環境的產物,用黑格爾的話來說,是一般世界情況下的人的命運,他強調的是個人與不可抵抗的外在環境的關系,資本主義社會是決定他筆下人物命運的歷史條件。戲劇家不以主體為根本描寫對象,而轉向客體在主體身上產生的歷史性影響,這更多體現的是史詩性的而非戲劇性的。歷史化的人性是布萊希特作品的主要表現對象,其史詩內涵在很多方面也集中于這一表述中。
重返“史詩劇場”:布萊希特戲劇研究 內容簡介
對于布萊希特的戲劇理想追求,需從其舞臺整體構想中探析其理論主張的內在目標。布萊希特戲劇具有藝術之外更宏大的愿景,即參與社會模式的改造實踐,因而他必須改革戲劇的功能以適應這一社會任務,并以“陌生化”為美學原則,試驗各類舞臺藝術手段,達到促使觀眾思考的目的,引導他們行動起來。強調回到史詩劇場本身,是從戲劇家的藝術活動中提煉出一條“社會任務——戲劇功能——藝術手段”的內在表述路徑,從而加深對其戲劇特征的理解。
重返“史詩劇場”:布萊希特戲劇研究 目錄
**節 “形式先行主義”——對布萊希特的“誤讀”
第二節 “寫意戲劇觀”——中國戲劇家的本土美學意識
第三節 布萊希特研究——理論批評界的轉向
第二章 布萊希特的戲劇革新命題
**節 理性與批判的立場——布萊希特的觀眾意識
第二節 教育與娛樂的統一——布萊希特的戲劇功能論
一 劇場中的教育與學習
二 “共鳴”功能的弱化
三 教育與娛樂的辯證統一
第三節 演出的“陌生化”——布萊希特的舞臺藝術手段
一 表演的“陌生化”
二 音樂、舞美的“陌生化”
三 劇本創作的“陌生化”
第三章 布萊希特戲劇作品的“史詩”特征
**節 “戲劇性”與“敘述性”——史詩劇的本體與風格之別
一 “敘述”與“動作”
二 場面·“三一律”·情境
第二節 布萊希特戲劇的“史詩性”
一 史詩劇的“一般世界情況”
二 史詩劇的“英雄”
三 史詩劇結構的“穿插性”
第四章 布萊希特“史詩劇”作品分析
**節 虛偽墮落沖突的社會
一 “資產階級的觀念”——《三毛錢歌劇》劇作分析
二 從天堂到人間——《屠宰場的圣約翰娜》劇作分析
三 不可逾越的鴻溝——《潘第拉先生和他的仆人馬狄》劇作分析
第二節 不平不公不義的世界
一 戰爭的戕害——《大膽媽媽和她的孩子們》劇作分析
二 善與惡的辯證法——《四川好人》劇作分析
三 “一切歸善于對待的”——《高加索灰闌記》劇作分析
第三節 天然社會時代的人性
一 天性的掙扎——《巴爾》劇作分析
二 一顆強大的“螺絲釘”——《人就是人》劇作分析
三 新時代的曙光——《伽利略傳》劇作分析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重返“史詩劇場”:布萊希特戲劇研究 作者簡介
姚佳根,文學博士,曾求學于廈門大學中文系與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現為天津傳媒學院副教授,戲劇影視文學系主任。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虎
- >
史學評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山海經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