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馮如的故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386588
- 條形碼:9787511386588 ; 978-7-5113-8658-8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馮如的故事 本書特色
本書突出以五邑籍華人華僑為代表的廣大華人華僑在近代救國圖存運動中的積極作用。要學習歷代航空人敢于有夢、勇于追夢的精神品質,不忘初心,堅持夢想,將自己的個人追求同祖國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將偉大中國夢作為事業的引路石、風向標,執著追求、力求突破,爭做新時代的追夢人。
馮如的故事 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時代背景,以馮如先生的生平事跡為線索,頌揚馮如先生追逐夢想、愛國圖強的高尚品格。并從華僑的視角,闡述了個人、家庭與國家榮辱與共、休戚相關的關系,突出以五邑籍華僑華人為代表的廣大華僑華人在近代救國圖存運動中的積極作用。馮如以來的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因為有夢想所以有力量。他們的一生就是不懈追逐夢想、勇于實現夢想的生動實踐。航天精神屬于中國航天人,更屬于全體中國人。把航天精神弘揚出去、傳承下去,是我們共同的責任,也是我們的榮光。
馮如的故事 目錄
1 飛天神話
2 鄉下恩平
3 初進恩舉書館
4 人能飛上天嗎
5 制作風箏
第二章 遠赴金山
1 表舅來了
2 說服父母
3 坐上郵輪
4 初到唐人街
5 街頭謀生
6 半工半讀
第三章 再渡重洋
1 家中來信
2 一口燒餅
3 喜結良緣
4 婚后別離
5 進入造船廠
6 結緣孫文
第四章 逐夢長空
1 萌發飛天夢
2 辦廠造飛機
3 自力更生
4 技術服務社群
5 “飛機不成,決不歸國”
第五章 聲名鵲起
1 首飛成功
2 一萬匹馬力
3 籌股建公司
4 攻克難關
5 為中國龍插上翅膀
第六章 航空救國
1 飛機已成,必將回國
2 壯國體,挽利權
3 不為名利欲,投身革命軍
4 獻飛家鄉
第七章 英雄挽歌
1 燕塘試飛
2 獻身長空
3 黃花葬忠魂
第八章 永啟后人
1 中國革命空軍之父
2 “飛虎”英雄勇驅倭寇
3 恩平籍飛行員及航空航天專家
結語
馮如年譜
后記
馮如的故事 節選
1 飛天神話 浩瀚的天空總是讓人充滿想象,也讓人心存敬畏。能夠在天空中翱翔,是人類世世代代的共同夢想,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也不例外。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等家喻戶曉的動人神話,正是中國人民思考天空奧秘的開端。雖然年代久遠,對于夸父為何逐日、嫦娥如何奔月等個中細節已是眾說紛紜,但這仍然是對中國人民堅韌不拔、勇于探索的民族精神的注腳。 先秦古籍《山海經》,是中國記載神話*多的一部奇書,也是一部地理知識方面的百科全書。除了保存著豐富的神話資料之外,還涉及多種學術領域,如地理、植物、動物、礦物、物產、巫術、宗教、醫藥、民俗、民族等,反映的文化現象地負海涵、包羅萬象。其中就有飛魚、飛蟲以及天女、天馬的記載。 精衛填海,就是《山海經》里的神話傳說之一。相傳精衛本是炎帝神農氏的小女兒,名喚女娃。一日,女娃到東海游玩,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神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 戰國屈原作《離騷》,寫道:“為余駕飛龍兮,雜瑤象以為車。”“遑吾道夫昆侖兮,路修遠以周流。揚云霓之噸藹兮,鳴玉鸞之啾啾。朝發軔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極。”意思是,用飛龍為馬,給我駕車,車上裝飾著美玉和象牙。轉向昆侖山下,路途遙遠,繼續周游。云霞虹霓飛揚,遮住陽光,車上玉鈴叮當,響聲錯雜。清晨從天河的渡口出發,傍晚就到達西方*遠處。 到明清時期,小說繁榮發展。其中,明代長篇小說《封神演義》依托商滅周興的歷史背景,以武王伐紂為時空線索,從女媧降香開書,到姜子牙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結束,內容篇幅巨大,以幻想之奇特而聞名于世。 《封神演義》中有這么一段——“四翅在空中,風雷響亮沖;這一個殺氣叁干丈,那一個靈光透九重。這一個生成肉正道,那一個凡體受神封;這一個棍起生烈,那一個鉆逞英雄。平地征云起,空中火兇;金棍光輝分上下,鉆精通*有功。自來也有將軍戰,不似空中類轉蓬。話說雷震子中途一戰,只殺得辛環抵擋不住,抽身望岐山逃去!” 這段文字講述了一場激戰,扣人心弦,緊張非常。更有趣的是,里邊塑造了兩個“鳥人”形象——辛環和雷震子。他們都是生有一雙翅膀,可以飛在空中作戰的得道之人。詩贊辛環日:二翅空中響,頭戴虎頭冠,面如紅棗色,頂上寶光寒,錘鉆安天下,獠牙嘴上安,一怒無庶擋,飛來勢若鸞。 馳騁于廣闊天空的“飛天夢”,早已深深嵌入中國人的文化骨髓。只是限于人類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科學認知能力,在漫長的封建時代,“飛天”還只能是一個夢。 吃月餅,聽嫦娥故事,看“鳥人”小說,是很多中國人的童年回憶。本書的主人公馮如,也有著一樣的經歷。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在他稚嫩的心田埋下了一顆種子——嫦娥是怎樣飛到月亮上的呢?要是我們能像辛環一樣,擁有一雙翅膀,是不是就可以飛到天上? 歷史的巨輪滾滾向前,由于人類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取得長足進步,為這顆種子提供了成長的土壤。開始于18世紀60年代的工業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實現了從傳統農業社會轉向現代工業社會的重要變革。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時代的進步,讓一個又一個夢想前所未有地接近現實。 歷史選擇了馮如,馮如開創了歷史。 P3-5
馮如的故事 作者簡介
李梓烽(1983-),男,廣東臺山人,江門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形勢與政策教研室主任,講師,碩士,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項,省級課題1項,另主持或參與各級各類學會項目一批,公開出版專著《僑鄉傳統文化育人的理念與路徑——江門職業技術學院的探索》,發表論文十余篇,參編教材《大學生職業發展與素質訓練教程》。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虎
- >
二體千字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推拿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