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素履之往 本書特色
★ 金句紛披,一本值得再讀三讀的木心杰作—— 木心散文小說系列之《素履之往》,依據木心晚年編訂稿,收入金句紛披的木心杰作,內藏無數斷章妙語,并配有作家影像、創作手跡。木心說,總覺得詩意與哲理之類,是零碎的、斷續的、明滅的。我把zuida的求知欲、好奇心、審美力,都耗在“人”的身上,顛沛流離,莫知所終。而生命好在無意義,才容得下各自賦予意義,假如生命是有意義的,這個意義卻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尷尬狼狽。 ★ 木心定稿×首次布面精裝—— 木心手寫文章,就像手工一樣,看上去一氣呵成,其實通常改六七次,好文章是磨出來的。甚至從1986年《散文一集》在臺北出版,這是木心開山之作,到2006年新編為《哥倫比亞的倒影》在中國大陸首亮相,也還在推敲字句。從此,木心晚年定稿系列均交理想國完成出版。今“木心全集”匯齊15種文字著作(含講稿《文學回憶錄》《木心談木心》),一字一句,悉從木心生前的定稿(及陳丹青聽課筆記),素雅設計,由設計師陸智昌擔綱,均首次布面精裝。
素履之往 內容簡介
“素履之往,獨行愿也……”木心散文小說系列之《素履之往》,依據木心晚年定稿,一輯收入《庖魚及賓》《白馬翰如》《亨于西山》《十朋之龜》《舍車而徒》等,二輯收入《一飲一啄》,三輯收入《亡文學者》《晚禱》《媚俗訟》等,并配有作家影像、創作手跡。“素履之往”,源自《易經?履卦》:“初九,素履,往無咎。”以樸素坦白之態度行事,此自無咎。以喻質樸無華、清白自守的處世態度。
素履之往 目錄
【一輯】
庖魚及賓
朱紱方來
白馬翰如
巫紛若吉
亨于西山
翩翩不富
十朋之龜
賁于丘園
麗澤兌樂
與爾靡之
困于葛藟
舍車而徒
向晦宴息
【二輯】
一飲一啄
......
素履之往 節選
◎ 陳丹青《我的師尊木心先生》選摘 今天,我一再提醒我的陳述必須保持克制。我只是他的學生,不是一位有資格評價文學的人。當此向大家介紹先生,我實在做不到像他的文字那樣精確而恰如其分。我不敢說在座的朋友中沒有一位讀過先生的文章。人不能單憑一篇文章認識作者,尤其是像木心先生這樣豐富、深沉而多變的作者;然而有時一段詞語、一句話,就能透射光芒,直指人心,先生正是這樣的作家。前天,當我接到印刷廠送來的**冊木心散文集,翻閱那些我在二十多年前就閱讀過無數次的散文,再次感到先生是一個無解的謎——他來路寬闊,但沒有師承,他秉承內在的意志,但沒有同志,他與文學團體和世俗地位絕緣,他曾經長期沒有讀者,沒有知音,沒有掌聲……這是他所追求的嗎?多年來龐大的中國文學群體之外,我看見,這個人自始至終單獨守護著、同時從不受制于五四開啟的價值、精神與世界觀,憑一己之身、一己之才,持續回應并超越五四那代人遠未展開的被中斷的命題——譬如白話文如何成熟?譬如傳統漢語在當代文學的命運與可能性,譬如中文寫作與世界文學的關系,譬如在世態與時代的種種變幻中怎樣以文學挽救文學……我們或許會說,幾代文學家都在尋索實踐同樣的命題,但現在有了比較的機緣:一端,是我們歷來所見的龐大的中文寫作;一端,是木心先生的書。我們會看見,前者所有的,木心先生那里半點無有,前者所無有的,請在木心先生書中見——我所謂的“有”與“無有”,是指什么呢? 這一層意思,在諸位閱讀木心之前,在諸位獲得各自的心得——或沒有心得——之前,我應該緘默…… ◎ 精彩書摘 木心《一飲一啄》選摘—— 你是含苞欲放的哲學家 ?? 好看的人 咬指甲時尤其好看 ?? 夜漸漸亮了 芥川才寫這種句子 ?? 蹲在潛艇的機械叢里 想念牛排之畔的荷蘭芹 ?? 窮得晚餐后飲苦艾酒吸摩洛城堡牌雪茄 ?? 那要看櫻花樹下有沒有自己 ?? 修路工橙黃的背心 交通紅綠燈 不是色彩 ?? 橡皮外套的氣息毫無情趣 ?? 西方早已文明 尚留下舐食指拇指的小野蠻 ?? 粼粼在雪地中的深碧池塘 ?? 微雨夜 樹叢間傳來波蘭的心悸 ?? 日日價勤于讀報的厭世者呵 ?? 公園石欄上伏著兩個男人 毫無作為地容光煥發 ?? 你煽情 我煽智 ......
素履之往 作者簡介
木心(1927—2011),本名孫璞,原籍浙江,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畢業,1982年定居紐約,晚年歸根故里烏鎮,被海內外華人視為深解東西方藝術傳統的精英和傳奇人物。 生前定稿出版有文集13種著作,即散文小說系列6種《哥倫比亞的倒影》《瓊美卡隨想錄》《溫莎墓園日記》《即興判斷》《素履之往》《愛默生家的惡客》,詩歌系列6種《西班牙三棵樹》《我紛紛的情欲》《詩經演》《巴瓏》《偽所羅門書》《云雀叫了一整天》(引發刷屏的小詩《從前慢》即來自《云雀》),包括答問錄1種《魚麗之宴》。逝世后,另有“世界文學史講座”整理成書《文學回憶錄》(即聽課學生陳丹青筆記),及作為《文學回憶錄》補遺的《木心談木心》。陳丹青說,《文學回憶錄》布滿木心始終不渝的名姓,而他如數家珍的文學圣家族,完全不知道怎樣持久地影響了這個人。 不止文學。英國BBC制作大型文獻紀錄片《世界文明》(20世紀以來的公眾藝術教育電視片經典),中國部分,擬拍攝宋元以降的山水畫。這部影片將探討逾千年的中國山水畫之路,攝制組為此來到烏鎮的木心美術館,擬將畫家木心作為BBC千年歷程紀錄片的“一個開場的故事”,以詮釋藝術的力量。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二體千字文
- >
經典常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