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別夢依稀:梅蘭芳在香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080149
- 條形碼:9787513080149 ; 978-7-5130-8014-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別夢依稀:梅蘭芳在香港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對京劇文化和梅蘭芳生平有較強興趣的京劇藝術愛好者,梅派藝術研究學者,香港歷史文化研究學者,以及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一般讀者本書描述梅蘭芳數次訪粵港及旅居香港期間的人生經歷和藝術修為,對其在港期間于當地歷史文化間留下的痕跡進行了詳盡的整理,詳細描述了梅蘭芳與香港的情緣、對粵劇發展的影響、抗戰期間暫別舞臺以實際行動參與抵抗侵略等生平。
別夢依稀:梅蘭芳在香港 內容簡介
香港是梅蘭芳的福地,梅氏后人亦曾說香港是梅蘭芳的第三故鄉。梅蘭芳五至香港,**次是1922年,九龍碼頭人山人海,梅蘭芳一行百余人,應邀而來,載譽而歸。第二次是1928年,先到廣州,后至香港,各演一月,其間亦游歷嶺南山水。第三次是1931年,仍是粵港各演出一月,臺上聲勢更盛,粵班一時不可抗。第四次是1935年,其時訪蘇歸國,暫停香港。第五次居留*久,歷1938至1942年,家國蒙難,梅蘭芳在香港度過了悲喜交加的隱居歲月。香港雖是粵方言區,但梅蘭芳在香港的影響,因其藝術,兼其意志,不唯為京劇在香港留下了種子,也為國人在香港彰顯了民族魂。
別夢依稀:梅蘭芳在香港 目錄
一、初臨香島滿堂紅
二、嶺南勝境喜相逢
三、風華絕代見雍容
四、重洋歸舶暫寄蹤
五、光影流連意可通
六、欣看桃李沐春風
七、山河破碎欲途窮
八、知音相許兩心同
九、傾城舊戀說渠儂
十、情留海角憶重重
別夢依稀:梅蘭芳在香港 節選
香港是梅蘭芳的福地,梅氏后人亦曾說香港是梅蘭芳的第三故鄉。梅蘭芳五至香港,**次是1922年,九龍倉碼頭人山人海,梅蘭芳一行百余人,應邀而來,載譽而歸;第二次是1928年,往返廣州、香港,演出月余,其間亦游歷嶺南山水;第三次是1931年,仍是省港輪演一個多月,足跡曾至澳門;第四次是1935年,其時訪蘇歸國,經停香港;第五次居留*久,歷1938年至1942年,家國蒙難,他在香港度過了悲喜交加的隱居歲月。抗日戰爭勝利后,梅蘭芳也曾有赴港演出的計劃,但*終未能成行。1949年后,香港關山路遠,他只在1956年隨中國京劇訪日代表團赴日演出時轉機香港。對于梅蘭芳來說,香港承載了很多情感,也印刻了很多人事,不知可曾夢回。今天看來,香港雖是粵方言區,但梅蘭芳在香港的影響,因其藝術,兼其意志,不僅為京昆藝術在香港留下了種子,也代表國人在香港彰顯了民族魂。
別夢依稀:梅蘭芳在香港 作者簡介
張靜,文學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戲曲史、昆曲史、澳門粵劇等。已出版專著《升平戲樂——澳門戲曲》、論文集《尋繹集——從文本到舞臺》,編著《20世紀戲曲學研究論叢——中國戲曲史研究卷》。已發表重要學術論文有《傅惜華與昆曲(1926-1932):以為視點》《清代畫家何維熊昆戲畫研究》《澳門時期任劍輝與陳艷儂的合作》《梅蘭芳對戲曲人物畫的搜集、保存及其意義》等。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二體千字文
- >
唐代進士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