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懷沙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5567069
- 條形碼:9787545567069 ; 978-7-5455-6706-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懷沙集 本書特色
☉ 追憶親人的至情之作。《惜別》是為紀念母親,《懷沙集》是為追憶父親:他的一生,我想那像是一條遠方流來的河,……流涌而來的一條大河。 ☉ 審視生死的通透之作。感傷中裹挾著溫暖,呈現出從死看生的獨特角度:生意味著總有機會,甭管它是好是壞,實現的概率有多大,總歸是有這個可能性;死則是所有可能性的終結。啟迪讀者思索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生死大問。 ☉ 透過懷念與思考,止庵說, 所謂人生,就是盡可能在生命結束那一刻減少一些遺憾:對自己的遺憾,對別人的遺憾,還有別人對你的遺憾。 ☉ 因著父親是一位詩人的緣故,在他的鼓勵下,作者開始學習寫詩、寫文章。在書中,還可看到作者對于寫作和閱讀獨到的眼光。 ☉ 止庵行文清淡如茶,無喧嘩矯飾,落實細節處見其幽微,情感留白處恰當自然,耐人尋味,卻不故作高深。
懷沙集 內容簡介
“懷”乃懷念,“沙”,指有名詩人沙鷗,《懷沙集》是有名作家止庵為懷念父親、詩人沙鷗所作的隨筆集。 父親去世后不到一天,止庵忽然明白父親是怎樣的一個人,卻已來不及相告,他常常感到痛惜。當生命結束,才華就是生命專享的延續,止庵透過對父親詩集的咀嚼,娓娓道出對父親的思念。 透過懷念與思考,止庵告訴我們: 所謂人生,就是盡可能在生命結束那一刻減少一些遺憾:對自己的遺憾,對別人的遺憾,還有別人對你的遺憾。 止庵在集子中還記錄了他和一些師友的交游和讀書心得,見情見性,極為動人。
懷沙集 目錄
/ 輯一/
我的父親
*后的日子
《樗下隨筆》書后
記若影師
豆棚瓜架
師友之間
我的哥哥
我的朋友過士行
西施的結局
在死與死之間
朱安的意思
/ 輯二/
生死問題
談疾病
死者
己所欲
托爾斯泰之死
在韋桑島
關于關燈
讀書漫談
莫扎特與我
/ 輯三/
就文論文談胡適
關于錢玄同
關于劉半農
關于“周氏兄弟”
關于徐志摩
廢名的散文
阿賴耶識論
散文家浦江清
滄州前后集
再看張
反浪漫
日本文學與我
美的極端體驗者
川端文學之美
談溫柔
喜劇作家
卡夫卡與我
博爾赫斯與我
距離或絕望
一支沒有射擊的槍
局外人與局
有關“可能發生的事”
現代繪畫與我
談抄書
關于標點符號
自己的文章
懷沙集 節選
我的父親 父親去世不到一天,我忽然完全明白他是怎樣一個人,已經晚了。我再也來不及把我的想法告訴給他。父親去世了,我感到痛惜的地方有許多,從感情上講*難受的還是沒有能夠與他單獨進行一次真正是我們兩個人之間的傾談,那樣我就可以對他講其實我是理解他的。父親一生坎坷甚多,或許這對他能夠有所安慰,他告別這個世界的時候就能感覺好一點兒。他去世前一天我*后與他說的話是問他一生總是那么不高興,這是怎么回事。他說他也不知道。我就沒再說下去。我真后悔為什么不能再努力一下。其實我并不需要聽他說些什么,我只是應該告訴他我的想法。我相信在內心深處,他是期待有人—也許是我—對他講這樣一番話的,而終于就沒有人說。我想父親是度過了孤獨的一生。我應該對他說的話,說了,就是說了,就像我們一生中應該做的任何一件事;沒有說或者沒有做,就不再有說或做的可能。父親去世以后,我一天又一天地回想他,可是他活著的時候我與他多在一起待一分鐘,那才是屬于我們兩個人的一分鐘。我是一個唯物論者,我所有的悲哀也正是唯物論者的悲哀:父親離開了這個世界,如同一切故去的人一樣,并沒有去到另外一個世界,我永遠不再有與他交談的機會,無論我活著,還是我死。而我從此就要進入永遠也沒有他的生活,這對我來說,是*殘酷的事情。我也只能忍受。 父親不在了,他的生命轉化為他留下的作品,大家對他的記憶,乃至我自己今后的人生。父親寫了五十五年的詩,但我認為只是到了他一生中的*后幾年里,他才真正找到了一種方式,把他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完整地記錄下來,這是單獨為他所有的方式,也是非常完美的方式。每一個字都是推敲得來,要像讀古詩那樣細細品味。他把作為一個人與這個世界的關系放入詩中“我”與“你”的關系里了;在他與世界的關系中,他把他這方面所能提供的都提供了,雖然他沒有來得及等到從這個世界傳來他所期待著的那種回音。這就是收入他的兩部詩集《一個花蔭中的女人》(一九九二)和《尋人記》(一九九四)中的從《雨季情詩》到《遠方夢》這六組詩,從這里可以看出他在現實中是怎樣地幻想,他的幻想又是怎樣一次次地破滅。而此后那由一百首詩組成的《尋人記》,則是以詩的形式追憶逝水年華,他的一生在此已經交代完畢。父親說:“《尋人記》是我一生中*重要的作品。”他患病之后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完成了這組詩,當時我們倆都多少松了一口氣。*后的兩個月里,他收到重慶出版社傅天琳女士寄來的《尋人記》樣書,這對他是一種慰藉罷。我想父親作為一個詩人,他是完成了的。去世前二十四天他突然大量嘔血,搶救過來,他說還要寫一組詩,總題目叫作《無限江山》,題詞用李后主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他已不能執筆,口述由我筆錄。記得一盞昏黃的燈照著他,病房里只有我們兩個人,窗外是黑暗的夜,他的聲音艱難有如掙扎,斷斷續續。這組詩沒有完成,*后一首《松花江夕照》是寫在去世前兩天。在這里他表達了對逝去的生命的無限依戀,此外我還隱約感到作為一個詩人他對自己的才華是有充分自信的。 父親活著,他是一切都要“好”的;他真正把寫詩當成一種藝術,所以在他一生中不斷對此加以研究。*后十幾年里他一直都在準備寫一部題為《寫詩論》的書,他說關于新詩還沒有這么一本書,而且對讀者和寫詩的人都能有些用處。一九九三年一月他給我來信就說過:“一切觀點都較穩定,是寫這本書的時候了。可以自成一個體系。”這是父親一生打算做的*主要的事情之一,但到底沒有做出來,我想還是因為缺乏鼓勵的緣故。他去世了,他的苦樂榮辱都隨之而去,只有這一點在我心里永遠是個不可彌補的殘缺。去世前一個半月,他*終擬定了目錄,就沒有力氣動筆了。從前他說要寫三十萬字,這回減為二十萬字,后來又說有十幾萬字也就夠了,*后他打算口述給我各章的要點,以后爭取由我敷衍成篇,可就是這個也沒有能夠實行。我們都一天天地感到生命是一天天地在離開他。有一天他突然哭著對我說,《寫詩論》是寫不出來了。……我由此知道所謂人生就是盡可能在生命結束那一刻減少一些遺憾:對自己的遺憾,對別人的遺憾,還有別人對你的遺憾。 一九九五年一月十二日
懷沙集 作者簡介
止庵,本名王進文,一九五九年生于北京。有《受命》《惜別》《畫見》《神拳考》《周作人傳》《樗下讀莊》《老子演義》等約三十種著作。
- >
山海經
- >
莉莉和章魚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