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精讀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297422
- 條形碼:9787300297422 ; 978-7-300-29742-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精讀 內容簡介
《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精讀(新編21世紀中國語言文學系列教材)》共11編凡40章。1~9編以單篇(冊)作品為精讀對象,文體為小說、散文和戲劇;10~11編為詩歌專題,在精讀代表性詩人詩作的同時,簡要呈現新詩發展史脈絡! 吨袊F當代文學作品精讀(新編21世紀中國語言文學系列教材)》打破文學史常規體例,以文本為中心,注重個案分析,講求原著閱讀的“精”與“深”。選取的文本和議題或為文學史上具有“原點”意義的重要命題,或體現重要的文學思潮或文學史征候,或著眼于某一文學主題的流變歷史,并以此為綱,形成相互獨立卻有所呼應的多個單元,整體上形成對現代中國文學歷史走向與藝術實踐的觀照與反省! 吨袊F當代文學作品精讀(新編21世紀中國語言文學系列教材)》各章作者均為在相關領域內卓有建樹的學者,教材因此該書充分體現出經典選文與前沿研究的結合。同時,由于各章相對完整,可令讀者在把握文學作品的同時領會學術論文的寫法,既學會分析作品,又激發學術思維! 吨袊F當代文學作品精讀(新編21世紀中國語言文學系列教材)》廣泛適用于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生、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專業學習,以及高等院校通識教育課程,同時也可為愛好文學與寫作的廣大讀者提供文學鑒賞的引導。
∈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精讀 目錄
第1章 《狂人日記》:魯迅那代人的醒和怕
第2章 《潘金蓮》:女性的發現
第3章 《石秀》:情欲的現代言說
第二編 “家”的破碎
第4章 《北京人》:詛咒之祝福
第5章 《離婚》(老舍):曖昧的復調
第6章 《金鎖記》:“恐怖”的“日!
第三編 故鄉之“鄉”
第7章 《果園城記》:荒原中的詩意
第8章 《青天在上》:另類的鄉土情懷
第9章 《人生》:妥協的結局和解放的難度
第10章 《透明的紅蘿卜》:虛實纏繞中的鄉土敘事
第四編 反省“現代”
第11章 《離婚》:吊詭的現代性
第12章 《緣緣堂隨筆》:溫熱的玄想
第13章 《湘行散記》:歷史長河中的生命與文化
第14章 《圍城》:方鴻漸與錢鐘書
第五編 “思”與“詩”
第15章 《燈下漫筆》:暗夜里的思想與寫作
第16章 《野草》:魯迅的“美學”
第17章 《伍子胥》:“斷念者”的生成
第六編 性別之維
第18章 《傷逝》:獨特的反諷
第19章 《生死場》:“民族”書寫中的性別身份
第20章 《我在霞村的時候》:性別的政治與自我的革命
第21章 《無字》:女性化寫作與宏大敘事
第22章 《小團圓》:張愛玲的“自白書”
第七編 歷史與創傷
第23章 《波動》:死去了的小資時代
第24章 《廢都》:頹廢的“文人”取代“知識分子”
第25章 《故鄉面和花朵》:話語的飛升與意義之虛無
第26章 《受活》:招魂、輪回與歷史的開啟
第八編 先鋒與尋根
第27章 《山南水北》:韓少功的文化焦慮和文化宿命
第28章 《小鮑莊》:語言洪水中的壩與碑
第29章 《棋王》:知青小說如何“尋根”
第30章 《山上的小屋》:恐懼和救贖中的歷史講述
第九編 “新詩”的創造
第31章 語言的革新與解放
第32章 “戴著腳鐐跳舞”
第33章 從“青年”到“中年”
第34章 “現實的荒野”
第十編 當代詩歌:見證與愉悅
第35章 “運楊柳的駱駝”與“懸崖邊的樹”
第36章 “新的轉機”
第37章 “八十年代”與“九十年代詩歌”
第38章 “從這里,到這里”
∈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精讀 節選
第28章 《小鮑莊》:語言洪水中的壩與碑王安憶的《小鮑莊》,在“正文”之前有兩段文字,分別標為“引子”和“還是引子”。標題“引子”宣告了敘述本身的開始和所述的故事的開始,“還是引子”卻延宕了這雙重的開始,或者說重復了這雙重的開始--“還是”二字有點惡作劇意味,暗示了好戲的遲遲不開場或遲遲不開場的準是好戲!耙印焙汀罢摹钡你U撽P系在這里暴露無遺,“正文”的開始被一再延緩卻使我們得以滯留于作品的開始之中!耙印蓖ǔ1灰暈闊o關緊要的可以跳過不讀的“閑話”(“閑話休提,言歸正傳”),卻又因其置于篇首且具有先導作用(引者,導也)而不容忽視!耙印睍r刻意識到與“正文”的不平等關系,意識到來自量(篇幅)、位置(被排擠到邊緣)、身份(“閑話”)等方面的壓力,因而擺出一副偽謙卑的高傲姿態!斑是引子”是“引子”的自我強調,“引子”的后援,因而擴大了它與“正文”之間的曖昧的裂痕,使自身的重要性增值。然而,當它這樣做的時候,卻暴露了自身的分裂和內哄!耙印北弧斑是引子”擠到了更加遠離“正文”的邊緣,成為“閑話的閑話”!斑是引子”則因其對“正文”的僭替而冒犯了閱讀的期待,夾在“引子”和“正文”之間左右為難。這樣,《小鮑莊》采用了使敘述充分延宕和分裂的策略來開始,實際上顯示了自身的“可重讀性”--在“引子”、“還是引子”(以及后來的“尾聲”、“還是尾聲”)與“正文”之間,無數縫隙和空白為生產性閱讀創造了可能。我們的解讀便從這里開始。一“引子”和“還是引子”是兩則“擬神話”(或不妨稱之為“偽神話”)。它們敘述了一般神話所包含的那些主題因子:天災(洪水)、家族的起源、地貌的形成、罪與罰與救贖,等等。神話是凝聚一家族一部落一民族之大希望和大恐懼的一整套象征體系。有關起源的神話解釋了人們的來源、生存的合理性、活下去和繁衍下去的根據。有關罪與罰與救贖的神話則解釋了人們所面對的種種困境、必須在這些困境中生存的理由和必將擺脫困境的允諾。無論原始神話還是當代神話,都具有這兩方面的功能,以維系一個社會體系的運轉!缎□U莊》的擬神話采用了匿名的敘述角度,王安憶解釋說:“我想講一個不是我講的故事。就是說,這個故事不是我的眼睛里看到的,它不是任何人眼睛里看到的,它僅僅是發生了。發生在那里,也許誰都看見了,也許誰都沒看見!保ā段覍憽罚┥裨挼哪涿麛⑹鲑x予自身一種神秘的、自然的和理所當然的性質,從而擁有令人敬畏的、毋庸置疑的權威。小鮑莊的村民們不自覺地被籠罩在這個權威的陰影下,用這一套象征體系的符碼來解釋他們的生老病死、婚喪嫁娶、天災人禍、仁義道德、善惡美丑。然而正是王安憶自己戳穿了擬神話的匿名敘述性,她在上述引文后緊接著說:“也許,事情從一開始就注定了不會有結果,全是徒勞,因為一個人是永遠不可能離開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的!边@講的是作家自身的敘述困境,倘若從生活在擬神話權威陰影下的小鮑莊村民的角度來看,那么,一個“擬”字便已昭示了這套符碼的人為性,它是否那么天經地義,那么“自然”,都是值得質疑的。當然,只有在受到另一套符碼的撞擊時,質疑才可能產生,這點我們放在稍后討論。兩個“引子”自行揭示了“神話”或“類神話”的虛構性和人工制作過程:只要我們使用匿名的敘述角度,使用“九百九十九天”、“七七四十九天”一類神秘的數字以及別的習用語匯,來講述有關起源、罪與罰與救贖的“歷史”,就足以建立起一套自行運轉的象征體系,來規范人們的言行舉止、恐懼和向往。人工創造的神話當然也會被人工改變,“還是引子”里說:“這已是傳說了,后人當作古來聽,再當作古講與后人,倒也一代傳一代地傳了下來,并且生出好些枝節!庇终f:“自然,這就是野史了,不足為信,聽聽則已!鄙裨捲趥鞒羞^程中受了歷史的污染,產生了裂隙,所謂“枝節”、所謂“野史”,都是對符碼的溢出和挑戰。正如我們重讀“正文”時將要發現,這些溢出和挑戰無不與“性”有關,又無不帶來了“懲罰”,因此,擬神話不僅是關于生存合理性的符碼,而且是關于性規范的符碼,關于權力結構的符碼。但是,目前讓我們先來看看另一套與這兩則擬神話相糾纏的符碼,即關于敘述本身的符碼。作家試圖用她的兩段“引子”和兩段“尾聲”筑一道“鮑家壩”,在語言的滔天洪水中圍起這一段被命名為《小鮑莊》的文字孤島。如前所述,這道堤壩絕不是“固若金湯”的,在“引子”與正文之間,“引子”與“還是引子”之間,已然存在諸多裂縫,語言的洪水無可阻遏地滲將進來。這就產生了敘述的“罪過”的問題,寫作“與生俱來”的原罪便是:我只有寫一篇與眾不同的作品才合“法”,這從“抄襲”、“模仿”、“雷同”等詞的貶抑色彩上可以見出,但既然這作品賴以生存的基礎是與其他作品的差異,便也把其他作品的存在包含在了自身內部。作品只有寄生般地依賴于不斷排斥其他作品才能確立自己,卻證明了其他作品恰恰是它的組成部分,它才會如此急切地驅逐它們于自身之外。它如此警惕地巡視這條界線,然而一旦我們談論或意識到這條界線,就已經同時涉足界線的兩邊,就已經超越了這條界線。用語言是不可能在語言的洪水中筑壩的,符碼的糾纏宿命地跟隨我們這些以寫作為生的人。你看到《小鮑莊》這塊文字低洼地里,正有多種語言符碼的激流在震蕩沖撞。這樣,《小鮑莊》至少講了兩個互為隱喻的故事,兩個關于人與洪水的故事:自然的洪水與語言的“洪水”。二“鮑彥山家里的,在床上哼唧,要生了!闭脑俅我浴捌鹪础遍_始,以一個重要人物的誕生開始。這起源卻毫無神話色彩,若硬要叫它“神話”的話,也只能稱之為“反神話”,F實主義的、麻木的鮑彥山絲毫沒有意識到兒子降生的重要性。“不礙事,這是第七胎了,好比老母雞下個蛋,不礙事,他心想。早生三個月便好了,這一季口糧全有了,他又想。不過這是作不得主的事,再說是差三個月,又不是三天,三個鐘點,沒處懊惱的。他想開了”。占據他的意識的,是另一套符碼的邏輯:口糧(物資分配)和“作不得主”(權力關系)。這使得故事中的英雄人物,大號鮑仁平小名撈渣的降生黯然失色--“就那樣”,鮑彥山說。然而,這種平平無奇的起源很快就得到了補償:在撈渣誕生的同時,鮑五爺唯一的孫子社會子病死了。一死一生,撈渣與鮑五爺之間的神秘的“仁義”關系就此締結。正是這一關系的發展使得撈渣不僅成為“擬神話”體系的人格化象征,體系的凝聚點,而且成了與另一強有力的體系(我們姑且稱之為“當代神話”體系)的連接點、紐結點。撈渣的形象其實是頗有點兒模糊不清的!耙荒樅竦老唷、“稀稀拉拉的黃頭毛”、“這孩子仁義呢”、“**個學期,就得了個‘三好學生’的獎狀”,如此而已。他的降生是模糊的,被掩在屋門之后。他的死也是模糊的,“撈渣是為了鮑五爺死的哩”,這只是人們事后的推斷。唯一能告知我們他怎么死的鮑五爺,也只是手指著樹下喃喃地說:“撈渣,撈渣!”不久就咽了氣。有關打撈撈渣的嘈雜的敘述遮掩了他的英雄行為,愈到后來,越來越多的宣傳媒介的介入,這行為的“本來面目”就愈模糊了。一事物作為他一事物或一整套事物的表現符號時,就被抽象化、模糊化了。神秘化帶來的敬畏感,卻是“擬神話”得以運作的需要。“小鮑莊是個重仁義的莊子,祖祖輩輩,不敬富,不畏勢,就是敬重個仁義。小鮑莊的大人,送一個孩子上路了!睋圃乃,使他成為“擬神話”的人格化體現,成為“仁義”的化身。“仁義”符碼的運作下,小鮑莊的村民們日子過得安分、知足、平和,當然也伴隨著貧窮、蒙昧和封閉。然而一套符碼無法自行說明自身,它必須在與他種符碼的差異中確證自己。作品是用小鮑莊的幾個“外來者”在村中的遭遇來表現這種差異的。來自小馮莊的小伙子拾來,是外來者中的外來者。他在小馮莊時就在“蹊蹺”中長大,*終因這“蹊蹺”而出走。在小鮑莊,這“蹊蹺”又促使他與大他十幾歲的二嬸相結合。熟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的讀者,自會用“俄狄浦斯情結”一類符碼解釋拾來的心理和行為:那個貨郎鼓不就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么?大姑給他一耳巴子不就是一種“閹割”行為么?他搖著貨郎鼓離開大姑不正意味著他離開“男孩”的角色走向“父親”的角色么?二嬸不正提供了使他的壓入無意識的戀母欲望得以釋放的可能么?他在二嬸家中的被虐狂式的勤快不正標明了他的再度被“閹割”么?如此等等。但是生活在“仁義”神話中的小鮑莊村民并不曉得這一套神乎其神的現代理論,鮑彥川(二嬸已故的丈夫)的本家兄弟們就知道用扁擔和拳腳交加來闡釋這一切。連村長也覺得:“這是小鮑莊百把年來頭一樁丑事,真正是動了眾怒。”當然,在弗洛伊德主義與“仁義”神話之外,還有第三套解釋系統,那就是鄉里的“公斷”:“照婚姻法第幾第幾條,寡婦再嫁是合法的,男方到女方入贅也是合法的。從此,拾來在小鮑莊有個合法的身分,不用躲著人了”。法管住了扁擔,這是兩套符碼的權力關系,但是拾來在小鮑莊里的地位仍然不佳,仍然有待新的轉機來臨。小鮑莊的第二個外來者是小翠子:“這丫頭太聰明了”,她會凄凄切切地唱《十二月》,又拒不與已經二十六七歲的老大建設子圓房,倒跟排行老二的文化子好上了。這對收養了她的鮑彥山家里的來說,頗有點“不仁義”。倘若要被“仁義”神話的規范所容納,她就得重復村里眾娘們已經重復了千百年的同一個老故事。而且,首要的代價是她的能說能唱的能力的被剝奪--“甭唱了,沒臉沒皮的,唱什么!”漸漸的,小翠子便不唱了。嗓子也像喑了似的,啞啞的,連說話都懶得說了。這是“仁義”符碼的一大特點:單詞的貧乏。尤其是男人們,全都笨嘴拙舌,少言寡語:“就那樣”、“哪能”、“管”,幾乎就足以應付一切日常會話。婦女們在其余方面的地位卑下,卻仿佛在語言能力方面得到補償,伶牙俐齒,風風火火,享受著一種口腔快感。當然,小翠子必須在成為“建設子家里的”之后,她的伶牙俐齒才能合法化,因此,她跟文化子的“一句去一句來的拌嘴”,就無疑屬于越軌。小翠子也只好出走了事,直到“重讀”古老故事的時機來臨。第三個外來者是鮑秉德家里的--武瘋子。說她是外來者可能有點牽強。“這娘們中看卻不中用。……懷了有三四胎,胎胎是死的。暗地里就有人說怪話:興許是做姑娘時不規矩來著,生下第五個死孩子時,瘋了。瘋了以后,那怪話才沒有了。說瘋子的怪話就太不厚道了!蹦飩冎坝谩笔欠毖荃U家子孫的,否則,再“仁義”的語言系統里,也難免有“怪話”。也許,“怪話”原是這套符碼的有機組成部分。逃出這“怪話”的途徑有二:失去理智,或者自殺。武瘋子的悖論是:當她恢復理智時,她只好在“怪話”的無名重壓下自殺;當她渾渾噩噩天真無邪地活著時,她以失去理智獲得人們的“厚道”相待。她的存在昭示了“仁義”神話有關“中看/中用”、“正傳/怪話”、“清泠/瘋”等二元對立的標準,昭示了其中的正價值對負價值的排斥或容忍。鮑秉德說:“一日夫妻百日恩,到這份兒上了,我不能不仁不義”。他不僅繁衍子孫無望,而且背負起“仁義”的枷鎖,“一日比一日話少,成了個啞巴!闭Z言能力的剝奪乃是重讀能力的被根本“閹割”。
∈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精讀 作者簡介
楊聯芬,中國人民大學杰出學者特聘教授。代表性論著有《晚清至五四:中國文學現代性的發生》(專著)、《浪漫的中國:性別視角下激進主義思潮與文學(1890-1940)》(專著)、《孫犁:革命文學中的“多余人”》(論文)、《“戀愛”之發生與新文學觀念變遷》(論文)等,專著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多次獲得教育部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張潔宇,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著有《荒原上的丁香——1930年代北平“前線詩人”詩歌研究》《圖本郁達夫傳》《獨醒者與他的燈——魯迅細讀與研究》《民國時期新詩論稿》《歷史的詩意——中國現代文學與詩學論稿》等專著。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姑媽的寶刀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自卑與超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