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靠近驛站的古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9671192
- 條形碼:9787539671192 ; 978-7-5396-7119-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靠近驛站的古街 本書特色
本書收錄作者近年創(chuàng)作的散文,分“那景·那情”“那人·那事”兩部分。“那景·那情”是對各地的自然風光、風土人情的記錄,“那人·那事”是作者幾十年來接觸的人與事的鮮活書寫。作品文筆細膩動人、情感樸素真摯。
靠近驛站的古街 內(nèi)容簡介
“那景·那情”是作者近年來各地采風的記錄,西北風光、中原古韻、江南風情,在作者飽蘸情感的細膩筆墨中風采畢現(xiàn)。“那人·那事”所記全是作者幾十年來接觸與經(jīng)歷的人與事,這些人物或顯赫或平凡,他們鮮活地走進了書中,都成了作者和讀者的朋友。這是一部接地氣、有情味、有景致、有故事的散文集。
靠近驛站的古街 目錄
中原的一顆美人痣
走讀后溝
大美神木
漢中碎片
城固叩古
竹溝就是小延安
唐莊筆記
烏蘭布統(tǒng),灑滿詩意的草原天堂
在呼和浩特喝奶茶
情滿必克布依古寨
靠近驛站的古街
京城初雪
皖地印象
隔河看楓橋
江南文化的神奇與絢爛
秦鼎茶韻六章
舌尖上的江南春(組章)
運河春曲(組章)
姑蘇城雕
第二章 那人·那事
四十年情懷一紙牽
青島,文化名人雕塑園里的一個黃昏
紫羅蘭的回憶
遠去的背影
遲桂花落憶城北
雄達先生二三事
小核桃
小孃孃
入山無處不飛翠
大師側影
我們是當年的韓寒
三個教育局長
我的體育老師
那年高考
迎楓橋弄的老師們
橋弄里住過的名家
吏舍弄走出的兩代“教材人”
不可舍棄的記憶
親歷·見證
蚌農(nóng)小康的金光大道
縮影
化隆拉面溫暖姑蘇面世界
青海情,化隆緣
繡品街上的大師繡娘
從繡繃架邊起身
雨水過后是驚蟄
針灸的魅力
梓里園丁蕓耕教壇
從文學少年到紀錄片編導
白樺與一位蘇州女孩的文學交往
《蘇州日報》助師生兩代人走上作家路
在詩歌的陪伴下成長
童年的幸福穿行在弄堂
七月,我依然是個“農(nóng)夫”
祥官
喜蛋上橋
附錄
一位江南才子的絲綢之路易培賢(陜西咸陽)
何其相似的一對老弟兄張煒(山西晉城)
悠悠簫聲情張敬光(山東萊蕪)
后記
靠近驛站的古街 節(jié)選
中原的一顆美人痣 “嵖岈山秀尋仙蹤,隱隱云壑十萬峰。”明代文淵閣大學士、吏部尚書許瓚游覽嵖岈山留下的絕美詩句已被傳誦千年。“內(nèi)藏十萬甲兵”的伏牛山東緣余脈嵖岈山被稱作“中華盆景”,它具有“云壑十萬峰”的氣魄與獨特的秀美。玲瓏山是它的別稱,人們還常常把它叫作石猴仙山。 被說成“盆景”的山,莫過于江南的那些山了。家鄉(xiāng)蘇州的山,大多稱不得山,只是丘而已。“到蘇州而不游虎丘,乃憾事也。”蘇東坡倍加推崇的虎丘,就實實在在可被稱作“丘”。聽起來名字好氣派的天平山,實際也不過是個“山石盆景”。天平山*壯觀的景,要數(shù)山頂?shù)摹叭f笏朝天”了。登上山頂,一眼望去,一塊塊花崗石齊刷刷豎立在你眼前,如萬千臣子朝拜皇上所舉的笏。我在嵖岈山盤旋,遠眺一大片刺破青天、密密層層、一律向上的條石,像極了笏。穿行山間,我**眼就把嵖岈山看成了家鄉(xiāng)的天平山,一種親切感油然而生,猶如酷暑時山路邊密林中蒸騰出的一股清香撲面而來。 琵琶巖的一側是嵖岈山典型的花崗巖密集垂直節(jié)理所形成的地質景觀,一塊塊豎立的山石的上部經(jīng)風化,猶如一個個佛首在此朝拜,因此被稱為“萬佛嶺”。尤其在清晨,萬佛嶺云蒸霞蔚,景色變化無窮。遠眺,如萬佛列隊,朝天拜地;近觀,是一石一佛,栩栩如生。 嵖岈山嶙峋巍然,其形成于約1.23億年前的燕山期造山運動。其花崗巖暴露地表7000多年,經(jīng)風化剝蝕,形態(tài)各異。猴石、蝸牛石、母子石、天犬望月、金龜出海、玉蟾望天、海豚出水、神鼠下山、圣象尋幽、八戒醉酒……應有盡有。行走在嵖岈山中,你會思緒馳騁,一忽兒天上,一忽兒人間;一忽兒高山,一忽兒大海;一忽兒動物世界,一忽兒神話世界……眼前之景也令人目不暇接,神清氣爽。 這一尊,母猴抱子,像碩大的母猴懷抱幼子。 這一尊,西天佛祖,像高聳的佛祖慈祥端莊。 這眾多的石像,像極了蘇州獅子林里的假山石,或獅或猴。不同的是,一個布置在園林中,一個昂仰在天地間。園林里的小巧中見天地,天地間的壯觀中見靈秀。江南畢竟是江南,中原畢竟是中原。 *妙的是那一尊雙面石像,高高地聳立在山之巔。石像的一面看似一只龜,另一面看似一頭駱駝,那兩塊高聳的山石像極了駝峰。我不禁想起蘇州的雙面繡,一面是貓,一面是犬。嵖岈山的雙面石像不就是一幅立于天地間的雙面繡嗎?不過蘇州的雙面繡多為案頭擺設,嵖岈山這雙面異形石像巍然屹立在天地之間,須仰而視之,須繞過山方見其另一面景象。 嵖蚜山,一個兼具壯美與秀美的“中華盆景”。 青峰疊彩壁立,綠水微波漣漪。天磨湖因天磨峰而得名。在天磨湖畔仰望湖對岸的天磨峰巔,兩塊圓圓的大磐石相疊,活脫脫是一個巨大的石磨。沿路上山,只見山路邊堆放著無數(shù)石磨,有的堆成了石磨墻。這些原本散落在民間的石磨,會在這里即將建起的石磨博物館中陳列亮相。 P3-5
靠近驛站的古街 作者簡介
韓樹俊,中學高級教師。中國校園文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散文詩作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中國散文家協(xié)會會員,蘇州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 指導學生出版?zhèn)人文集5部,合集4部。計150余萬字。指導學生獲《語文報》社全國中學生小報告文學一等獎(全國3名)、雨花杯全國十優(yōu)文學少年、玉龍藝術獎全國少年文學創(chuàng)作突出成就獎(全國4名)等多項全國獎。主編《文飛文叢》散文隨筆系列叢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虎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推拿
- >
經(jīng)典常談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