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石達開與雅安 : 太平天國第一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9637072
- 條形碼:9787549637072 ; 978-7-5496-3707-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石達開與雅安 : 太平天國第一王 本書特色
歷史追求真實,就是碎片;非虛構寫作追求的,是碎片拼合起來的整體,決定了已經賦予了碎片以美的和諧,這就是真相。作者在考察期間得到當地政府及雅安市政協文史委員會以及郭朝林、張永承、李錫榮、羅光德、周萬任、邱秋、白瑪曲珍等作家、學者的大力支持,提供了珍貴的史料或文章。
石達開與雅安 : 太平天國第一王 內容簡介
本書為文史考證類書籍,1863年4月,石達開率眾“三四萬人”從云南巧家渡過金沙江入川,一路由小路冕寧縣瀘沽經大橋至鐵寨子、水扒巖、爛泥坪、銅廠、新場至紫打地(今安順場),一路由大路瀘沽繞越西縣城經保安至海棠,然后翻竹馬經積玉場、新場至紫打地……到6月13日石達開舍身救三軍,被俘押到成都處死。翼王悲壯、傳奇的故事一直在雅安以及大渡河流域流傳,雅安也成為了”翼王悲劇地”的重要歷史資料匯集地。作家蔣藍奔波十幾個縣,進行了大量田野考察,采用目前新發現的史料與物證,并把串聯雅安的邛筰古道、牦牛古道納入到對石達開的蹤跡考察當中,復原出了150年前的歷史。
石達開與雅安 : 太平天國第一王 目錄
“石相公”的成長史
蜀身毒道與邛笮古道
穿過冰封的金沙江進入四川
“掛榜”的地名學
西昌樟木箐往事
賴裕新與清溪峽
駱秉章的沙盤作業
老鴉漩動石兒山
紫打地形勝分析
*后的強渡
一語成讖的地名
關于石達開的寶藏
大渡河的河神與烏鴉
石達開在利磧堡
大樹堡與禹王宮
牌刀手孟德的故事
涼橋永別
關于“鯨鯢封處”碑
劉蓉、黃彭年眼中的石達開
彝族土司嶺光電筆下的石達開
片馬鄉深處的大宅
成都科甲巷
刑法的制式工藝化
“他的名字就是反抗的名詞”
石達開的頭顱被扔入了長江
大渡河河谷中的“黃彝”
關于“陳沒”姓氏的來歷
石敢當的隱喻
成都慶云街與石定忠的結局
城隍廟還愿
翼王之印與翼王劍的下落
蔡步鐘與翼王的“青鋼寶劍”
石達開的“第三條道路”
后記
附錄——石達開大事年表
石達開與雅安 : 太平天國第一王 節選
概述 1862年12月31日(大清同治元年冬月十一),一支聲名遠揚的“電通軍”由云南進入四川。這是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派遣其中旗軍賴裕新為前鋒,“由云南巧渡金沙江,經披沙、普格、河西,占德昌,進逼寧遠府(今西昌)”。這支農民起義軍在此后兩個多月時間里,一直在會理、德昌、寧遠一帶活動。1863年3月23日(農歷二月初五),賴裕新率眾焚毀小哨汛及炒米關,占領中所壩,越嶲同知周岐源得報后,先令四鄉堅壁清野,凡谷米輜重老稚婦女盡令入城,又令壯者潛伏山澤僻處,伺機出擊。25日.賴裕新率大隊繼續從中所壩經越西縣城、王家屯向白沙溝進發。在溝內,夷兵之滾木礌石齊發,繼以矢槍火炮,賴裕新于戰役中犧牲。 1863年4月,石達開在與率中旗軍的賴裕新失去聯系,更不知賴已經在白沙溝犧牲的情況下,率眾“三四萬人”從云南巧家渡金沙江入川,欲實現多年來“先行入川,再圖四擾”的戰略方針。1863年5月初,石達開兵至冕寧瀘沽,分兵“越西、冕寧大小兩路”,一路由小路冕寧縣瀘沽經大橋至鐵寨子、水扒巖、爛泥坪、銅廠、新場至紫打地(今安順場),一路由大路瀘沽繞越西縣城經保安至海棠,然后翻竹馬經積玉場、新場至紫打地……到6月13日石達開舍身救三軍,被俘押到成都,于23日被凌遲。翼王悲壯、傳奇的一生,其故事一直在雅安及大渡河流域流傳.雅安也成了“翼王悲劇地,紅軍勝利場”的重要紅色教育基地。 翼王救下的數干太平軍將士并未離開雅安,他們至今生活在漢源縣、石棉縣的大渡河兩岸;還創立了中國百家姓里唯一的一個太平軍姓氏“陳莫”;還有石達開寶藏之謎……太平軍遺留在雅安的地名如石兒山、營盤山等等多達幾十個,流傳著無數激動人心的故事。 作家蔣藍多年從事非虛構寫作,在40萬字的《蹤跡史——唐友耕與石達開、駱秉章、丁寶楨、王閻運交錯的晚清西南》一書里,已經涉及石達開進入四川的諸多細節,他奔波十幾個縣.進行了大量田野考察。在15萬字新作《石達開與雅安》里(配圖100張左右),將采用目前*新發現的史料與物證,并把串聯雅安的邛笮古道、牦牛古道納入到石達開的蹤跡考察當中,復原出150年前的歷史真相,還原石達開的高貴人格。留存歷史真相.書寫山河巨變,把那一段鐵血歷史留給未來。 “石相公”的成長史“稗史漫傳曾羽化,千秋一例不平鳴”。這一句詩,當是對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一生的*佳寫照。 風云際會,黃沙漫漫,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大波迭起。時年16歲的石達開便“被訪出山”,投身于一場沒有回頭路的征塵。他19歲統率干軍萬馬,20歲封翼王,后在成都四川臬臺監獄英勇就義時年僅33歲。石達開用兵神出鬼沒,死后仍令敵人提心吊膽.甚至他身后數十年中都不斷有人打著他的旗號從事反清活動。辛亥革命黨人曾通過詩歌、小說、繪畫等各種形式弘揚他的事跡,用以“激勵民氣,號召志士,鼓吹革命”。有關他的民間傳說更遍布他生前轉戰過的大半個中國。他的俠肝義膽與深重義氣,源源不斷地為不同時代輸送著血氣與骨力。 太平天國史學家簡又文指出:“縱觀翼王遠征之后,歷時7載(由咸豐七年至同治二年翼王就義為止,其余各部活動。直至同治十年未算),所過地域共15省(蘇、皖、贛、浙、閩、桂、湘、粵、黔、滇、鄂、川、西康、陜、甘),行程約五萬余里(翼王本軍約二萬里,石鎮吉、賴裕新、曾廣依、李福猷等部共約三萬五千里,余部活動,及分化各部之回師未算),實為世界歷史上有數之長征。人類有此奇異偉大的活動,誠值得詳細記錄者。” 作為太平天國*富傳奇色彩的英雄,關于石達開的身材、相貌、氣度也是人們十分關注的。*早的議論,出自1853年法國人加勒利、伊凡著,英國人約·鄂克森佛譯補的一本專著里: “副丞相石達開相貌奇丑,極瘦,膚黑如炭;他的長頸項支持著骨瘦的臉和尖形的頭,他是一個文人,據說過去所發布的檄文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筆。這種情形使我們推測他是一個上帝會中人,可能是郭士立的布道會會員。大臣以下是高級軍官,一望而知,這些王并不濫用稱號,也不亂頒勛位;他們都是戰場上的軍人,尚未想到以無謂的頭銜來裝飾自己。” 而對蕭朝貴的描述卻是錦上添花:“蕭朝貴是這一群王中*年少、英俊而勇敢的阿溪里。凡遇交戰陣,他都奮不顧身,身先士卒,指揮軍隊極其周密,證明他有過人的識見。他風姿倜儻,容貌活潑……他沒有胡須,在他的戰友中天賦是*高的。”太平天國初期諸王中*年輕的是石達開,并且他和蕭朝貴一同在前線沖鋒陷陣,而蕭朝貴年紀較大,“面貌兇惡”。因此,有學者斷定.法國人加勒利和伊凡混淆了蕭朝貴和石達開,年輕英俊的是石達開才對啊。 《貴縣志》中對石達開的記載是“姿貌魁秀”。據當年見過石達開的人回憶說,石達開“身穿白上衣,長得又高大,是個漂亮少年”,“石達開個子高高的,年輕英俊,十足是一個當王的長相”。石達開氣質絕倫,被清廷一名貢生贊之為:“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后來審判他的清將也承認其
石達開與雅安 : 太平天國第一王 作者簡介
蔣藍,詩人,散文家,思想隨筆作家,田野考察者。崇尚獨立言路,喜歡特立獨行者。人民文學獎、中國西部文學獎、中國新聞獎副刊金獎、布老虎散文獎得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已出版《一個晚清提督的蹤跡史》、《倒讀與反寫》、《梼杌之書》、《媚骨之書》《愛與欲望》等文學、文化專著。散文、隨筆、詩歌、評論入選上百部當代選集。曾任《青年作家》月刊主筆、主編,現供職《成都日報》報業集團。近年在江蘇、山西、新疆、吉林、山東以及金沙講壇、成都故事講壇等舉辦過多次文化、學術講座。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虎
- >
山海經
- >
朝聞道
- >
自卑與超越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