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契訶夫的一生(內米洛夫斯基作品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41081
- 條形碼:9787020141081 ; 978-7-02-014108-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契訶夫的一生(內米洛夫斯基作品集) 本書特色
如果不是四十歲就死于奧斯維辛集中營,內米洛夫斯基會是托爾斯泰式的偉大作家。
契訶夫的一生(內米洛夫斯基作品集) 內容簡介
傳記《契訶夫的一生》搶先發售出版于一九四六年,道出俄國文學大師安東·契訶夫“煙花一場”的人生。 契訶夫出身貧苦,*初寫小說只為謀生,直到遇上年長的伯樂靠書信指導他、鼓勵他。文學上的成功與失敗紛至沓來,病痛與孤獨更常伴左右,但他始終對周圍人保有*的真誠與善意。 內米洛夫斯基筆下洶涌的文字在描摹契訶夫時竟平靜、柔軟了下來。 “然而,在無動于衷的人群里,契訶夫的妻子和母親緊緊地偎依著,相互攙扶。在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人當中,契訶夫曾經真正深愛過的,惟有她們倆。” 是看到這里,要合上書頁之時,才能真的明白,什么是“混合著玩笑、傷感和平靜的失望”,什么是“水晶一般的冷漠”。在疲憊和孤獨的背面,始終希望能夠捕捉到一絲讓這個世界亮起來的清美的光輝——這是伊萊娜·內米洛夫斯基筆下的契訶夫,也是伊萊娜·內米洛夫斯基自己。 ——袁筱一
契訶夫的一生(內米洛夫斯基作品集) 目錄
月亮一般的契訶夫(序一) 001
——————————————————袁筱一
內米洛夫斯基虛構世界里的真實人物(序二) 001
——————————————————讓·雅克·貝爾納
契訶夫的一生 001
契訶夫的一生(內米洛夫斯基作品集) 節選
第十二章 安東·契訶夫,一個十九歲的男孩子,來到了莫斯科。他寒磣地穿著一件顯得過于窄小的男式西服,要費好大勁才能把紐扣扣上,頭上戴著一頂小得可笑的帽子。他不再是個中學生了,終于!他現在已是一名大學生;他的*志愿就注冊到了醫學院;他不再被強制要求遵守中學里那些苛刻的制度;作為獨立的象征,他不再去理發,任其在頸后蓬松生長。一簇初生的小胡子出現在他筆挺纖細的鼻子下面。他的面龐是典型的俄羅斯人相貌,而且很鄉土氣:一張基督受難似的臉,目光深邃溫柔,但嘴角卻帶著一絲嘲弄。 這段時期,他們一家人住在教堂下面一間潮濕的地下室里。從窗戶可以看到街道和行人的腳。那里面是多么陰暗,空氣又是多么沉悶!但是安東非常高興能夠與家人重逢,而且能生活在莫斯科。他并不孤單,他在塔甘羅格的兩個同學也來同他一起住,他們出的房租可以使契訶夫家吃得好些,還能搬遷——再一次——安置到一處比較過得去的公寓。這個街區都是些簡易平房,但這年輕人并不太在意。他對更美好的未來充滿希望,充滿熱情。他躊躇滿志。“我將會富有,”他說,“這是鐵板釘釘的事。”不過,他既不虛榮,也不貪婪。財富,在他看來,意義非常簡單:每天都能吃飽飯,養家糊口,尤其是,能有一個比較平靜、整潔的生活。在整個契訶夫家族中,惟有他,有著自律的性格,以及對更高尚的精神生活的渴望。 亞歷山大和尼古拉離開了家。父親也不能指望了。安東成了年齡*的孩子,成了一家之主,很快,他就(有意無意間)擔當起對家人以及對自己的教育,并且終其一生,從未停息。 “這樣不好,”他對愣在一邊的小米哈依爾說,“撒謊、偷竊、跟媽媽頂嘴、虐待動物,這些都是不對的。” 但他的話不多——沒有人比安東更不愛訓誡人——他用以身作則贏得尊重。他總是那么謙恭、安靜、愉快、性情平和。 漸漸地,這個家又重新振作起來。所有契訶夫家的孩子都天賦斐然。亞歷山大寫作。尼古拉畫畫。伊凡是小學教師:很快他就能夠養活自己了。連米哈依爾也會通過替大學生抄抄寫寫來賺點小錢。而他,安東,將成為一名醫生。害羞敏感的瑪麗崇拜她的哥哥,她自己也長成了“一個勇敢的姑娘”。生活漸漸輕松了,有時候甚至是幸福,只要不去想煩惱的事。 所有年輕人都有十八至二十歲的同學,他們時不時在這個或那個同學家里聚會,*經常是在契訶夫家,因為在俄羅斯,窮人家從不會拒絕開放家門。契訶夫的朋友們在他家寄宿,每個月付二十盧布,這些錢改善了日常伙食。所有的房間都搭起了床鋪。大家歡笑、合唱、高聲朗誦、并且寫作。亞歷山大的幾個短篇小說登上了畫報,還配有尼古拉的漫畫。為什么沒有安東?在一八八〇年一份名叫《蜻蜓》的幽默小報上所刊登的《給有學問的友鄰的一封信》應該是安東·契訶夫*篇發表出來的作品。這個開端是微不足道的!他惟一的抱負僅是能時不時賺幾個小錢。他寫起來毫不費力,“半機械化地寫作”,后來他這樣說。莫斯科所有的雜志、畫刊、諷刺小報都被他投過稿,他不署真名,而是選擇用一個筆名:“安托沙·契洪特”。他的兄弟、同學,也像他這樣寫作,一邊賺稿費,一邊取樂,他們也和他一樣,“寫成簡短的、有趣的”。有時候,手稿完成卻屢遭失敗!被拒絕,被粗暴而輕蔑地扔進垃圾桶!沒有人會想到照顧一個衣著寒磣,地位卑微,看上去缺乏才華,且愚昧無知的大學生的自尊心。常常,他們連看都不要看他送去的稿子: “這個,算是小說?比麻雀的鼻子還短!” 有時恰恰相反,他們讀后,會嘲弄地回答這個年輕的作者: “太長了!平淡無味!” 然后又加上一句: “人只有在評價自己的作品時,才會沒那么多批判精神。” 安東卻不灰心,燒了手稿,重新再寫。他的隨和創造了奇跡。他漸漸地適應了顧客的口味。他的文章被越來越頻繁地刊登。有人算過,在一八八〇年他就發表了九篇小說,一八八一年有十三篇,如此繼續。他的作品產量有規律地逐年增長,到一八八五年達到高峰。這一年, 他發表的作品數量達到一百二十九篇小說、短劇和雜文。但他在乎的并非看到自己的作品變成鉛字。關鍵是得到稿酬,這才是*重要,也*困難的。所有這些小報都是過一天算一天,周期性地面臨倒閉。必須去懇求、哀求甚至威脅,才能拿回那幾個戈比的錢,而更多的是徒勞的等待,和粗暴的拒絕! “有時候,我們全體到報社主編那里去,一整幫人,為的是比較不無聊。‘老板在嗎?’‘在。請你們等一等。’我們等了一個小時、兩個小時,然后我們失去了耐心,開始拍墻、敲門。終于出來了個睡眼惺忪的家伙,頭發上還粘著絨毛,一臉吃驚地問:‘你們要干什么?’‘老板在哪?’‘他早就出去了:赴飯局去了。’‘他沒給我們留什么話嗎?’‘他說改天再來。’” 通常是小米哈依爾被哥哥們派去,在編輯部與編輯部之間奔走。為了討回三盧布的欠款…… “三盧布,”對方回答道,“我可沒有!你要我上哪去弄?你要不要戲票?或者一條新長褲?你可以找這家裁縫店定做一條褲子。跟他們說把錢記在我賬上。” 不由分說。 安東是否在構思和寫作中找到一點點樂趣呢?不,沒有!他寫得很急促,帶著厭煩,惟一留心的是不要超過報紙要求的行數。他對自己完全沒有信心。在他小時候,就已經在耳光和拳打腳踢中被灌輸了謙卑的性格。他無法擺脫這種在家庭、在學校都感受到的卑微。他并不覺得難受。這很自然。他,安東·契訶夫,有才華?別開玩笑了!他的小說是些“廢話、蠢話”。的確,它們還很單薄:文筆繁復、調侃干澀、脫離實際,但是,但是……在字里行間,還是可以看見那個真正的契訶夫,帶著他溫柔而憂愁的微笑。一八八二年的文字中,有這樣一段感傷的埋怨:“*場雪下過了,然后是第二場,第三場,于是漫長的冬天就這樣開始,帶著蕭索,帶著寒冷……我不喜歡冬天,我也不相信那些自稱喜歡冬天的人。即使有月亮夢幻般的光輝,三套車,狩獵,音樂會和舞會,但冬天很快就令人厭倦了;它太過漫長;它扼殺那些不受庇護的生命、還有病人們……”(《姍姍來遲的花》,1882)
契訶夫的一生(內米洛夫斯基作品集) 作者簡介
傳奇女作家伊萊娜·內米洛夫斯基(Irène Némirovsky,1903-1942)她出生于一九〇三年,基輔的一個烏克蘭猶太銀行家家庭。十月革命后,她移居巴黎,憑借小說處女作《大衛·格德爾》登上法國文壇,其剛勁有力的文風令讀者難以相信作者是一位年輕女性。后來,她又創作了《舞會》《庫里洛夫事件》《伊莎貝爾》《獵物》等多部小說。二戰爆發后,內米洛夫斯基開始逃亡,創作變得既艱難又危險。一九四二年夏,她在奧斯維辛集中營遇害。未完成的野心之作《法蘭西組曲》跟隨她的長女德尼斯挨過了戰火,于二〇〇四年出版,獲得當年的雷諾多文學獎,內米洛夫斯基也成為*一位憑借遺作獲此殊榮的作家。
- >
我與地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
- >
隨園食單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