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金陵書局與晚清學術(1864-1911)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95786
- 條形碼:9787520395786 ; 978-7-5203-9578-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金陵書局與晚清學術(1864-1911) 內容簡介
金陵書局是晚清*負盛名的地方書局,也是*重要的官刻出版機構。本書對金陵書局的歷史分期、刻校人員、刻書標準等進行了較深入的梳理、討論,又詳考書籍數量,述其梗概,辨其史實,并揭示了晚清地方書局興起的復雜緣由及相關學者的論學活動。而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打通了出版史與學術史研究,試圖通過研究金陵書局來探討晚清的圖書出版發行和閱讀傳播,剖析士人的知識構成及思想狀況,揭示此時的儒學變化與新學發切,較好地回答了書籍出版與學術文化衍變的關系問題。本書在考證史實上頗下功夫,提出的觀點也頗有創見,很受學界關注。
金陵書局與晚清學術(1864-1911) 目錄
**章 安慶曾氏書局創建始末及性質
**節 謀劃重刻《船山遺書》
一 歐陽兆熊欲重刻
二 趙烈文代為請求
三 曾國藩拒絕倡首
四 曾國荃慨允出資
第二節 設局安慶
一 籌備工作
二 設局時間考辨
第三節 移局金陵“銅作坊”
一 曾國藩欲刻經史典籍
二 “銅作坊”書局撤局
三 《船山遺書》的后續刊印工作
第四節 從安慶曾氏書局看晚清幕府刻書的特征
第二章 金陵書局的黃金十年
**節 李鴻章刻《四書十三經》
一 組建“堂子巷”新局
二 從幕府刻書向地方書局的轉變
第二節 曾國藩續刻《四史》
一 移局冶山“飛霞閣”
二 經費與人員管理
三 續刻《四史》、重定書局章程
第三節 參與五局合刻《二十四史》
一 曾、馬信函商議
二 洪汝奎接任書局提調
三 籌集經費
四 局本《二十四史》付梓問世
第四節 淮南書局重刻《十三經注疏》
一 提議之始
二 籌備重刻
三 先刻毛詩
四 校讎方半
五 廣東覆刻
六 未竟之因
第五節 晚清地方書局興起緣由探析
一 咸同兵燹與文化典籍損毀
二 以學校、書籍與考試為中心重建文化秩序、
三 督撫權力擴張與晚清官刻重心的轉移
第三章 江南書局的衰落與裁撤
**節 調整與變動
一 刊刻“經史善本及海內稀有之書”
二 更名“江南書局”
三 經費危機
四 人事動蕩
第二節 “江上讎書日閉關”
一 裁撤局所諭令
二 曾國荃署理兩江總督
第三節 裁并改隸
一 改歸江寧府管轄
二 并入江楚編譯局
三 以局隸館
第四章 金陵書局的刻書及其學術影響
**節 金陵書局刻書書目考
一 局本調研
二 局本補遺
三 金陵書局刊刻書籍詳目
第二節 書籍的編校、刻印與發行
一 編選
二 校勘
三 刻印
四 發行
第三節 金陵局本與晚清學術
一 理學書籍
二 漢學書籍
三 地志與當代史著述
四 科技與軍事著述
五 非主流學派著述
第五章 金陵書局學者著述與學術交游
**節 書局人員考辨
一 現有研究辨正
二 書局人員補遺
三 金陵書局人員匯總表
第二節 書局學者的學術風貌
一 機構規模
二 學術成就
三 學者交游
四 去向歸宿
第三節 書局學者的撰著與論學活動及其學術史影響
一 宋學與漢學
二 劉恭冕《論語正義》與戴望《論語注》
三 今、古文經學與戴望、孫詒讓的諸子學路向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節 謀劃重刻《船山遺書》
一 歐陽兆熊欲重刻
二 趙烈文代為請求
三 曾國藩拒絕倡首
四 曾國荃慨允出資
第二節 設局安慶
一 籌備工作
二 設局時間考辨
第三節 移局金陵“銅作坊”
一 曾國藩欲刻經史典籍
二 “銅作坊”書局撤局
三 《船山遺書》的后續刊印工作
第四節 從安慶曾氏書局看晚清幕府刻書的特征
第二章 金陵書局的黃金十年
**節 李鴻章刻《四書十三經》
一 組建“堂子巷”新局
二 從幕府刻書向地方書局的轉變
第二節 曾國藩續刻《四史》
一 移局冶山“飛霞閣”
二 經費與人員管理
三 續刻《四史》、重定書局章程
第三節 參與五局合刻《二十四史》
一 曾、馬信函商議
二 洪汝奎接任書局提調
三 籌集經費
四 局本《二十四史》付梓問世
第四節 淮南書局重刻《十三經注疏》
一 提議之始
二 籌備重刻
三 先刻毛詩
四 校讎方半
五 廣東覆刻
六 未竟之因
第五節 晚清地方書局興起緣由探析
一 咸同兵燹與文化典籍損毀
二 以學校、書籍與考試為中心重建文化秩序、
三 督撫權力擴張與晚清官刻重心的轉移
第三章 江南書局的衰落與裁撤
**節 調整與變動
一 刊刻“經史善本及海內稀有之書”
二 更名“江南書局”
三 經費危機
四 人事動蕩
第二節 “江上讎書日閉關”
一 裁撤局所諭令
二 曾國荃署理兩江總督
第三節 裁并改隸
一 改歸江寧府管轄
二 并入江楚編譯局
三 以局隸館
第四章 金陵書局的刻書及其學術影響
**節 金陵書局刻書書目考
一 局本調研
二 局本補遺
三 金陵書局刊刻書籍詳目
第二節 書籍的編校、刻印與發行
一 編選
二 校勘
三 刻印
四 發行
第三節 金陵局本與晚清學術
一 理學書籍
二 漢學書籍
三 地志與當代史著述
四 科技與軍事著述
五 非主流學派著述
第五章 金陵書局學者著述與學術交游
**節 書局人員考辨
一 現有研究辨正
二 書局人員補遺
三 金陵書局人員匯總表
第二節 書局學者的學術風貌
一 機構規模
二 學術成就
三 學者交游
四 去向歸宿
第三節 書局學者的撰著與論學活動及其學術史影響
一 宋學與漢學
二 劉恭冕《論語正義》與戴望《論語注》
三 今、古文經學與戴望、孫詒讓的諸子學路向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金陵書局與晚清學術(1864-1911) 作者簡介
蘭秋陽(1975-),女,土家族,歷史學博士,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學術文化史、書籍史,在《安徽史學》《中國典籍與文化》《諸子學刊》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博士畢業論文《金陵書局與晚清學術(1864-1911)》被評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優秀博士畢業論文。
書友推薦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巴金-再思錄
- >
回憶愛瑪儂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朝聞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