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私人生活的變革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42107
- 條形碼:9787208142107 ; 978-7-208-14210-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私人生活的變革 內容簡介
《私人生活的變革》榮獲2005年度美國亞洲學會列文森獎。全書是以東北的下岬村為調查對象,分別從縱觀下岬村這一本土道德世界的變化、農村青年擇偶過程的變化、這一轉變過程的各種細節、家庭財產分割過程中三種相互關聯的習俗沿革以及在彩禮上體現出來的巨大變化等,討論了作為獨立個體的個人的出現與發展和國家在私人生活的轉型以及個人主體性的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結論是在過去半個世紀里,農民的私人生活經歷了雙重的轉型,這一轉型的核心在于個人作為獨立主體的興起。 本書曾于2009年由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
私人生活的變革 目錄
前言
導論 中國家庭模式與私人生活的研究
一、“合作社模式”與缺席的個人
二、研究私人生活的新模式
三、本書的結構安排
**章 下岬村的經濟體制、公眾生活與社會關系
一、村干部以及國家角色的變遷
二、公共生活的起落
三、親緣結構與社會關系
第二章 擇偶:獨立與浪漫的年輕一代
一、關于擇偶的本土定義
二、1946-1962年:年輕一代的獨立自主趨向
三、1963-1983年:集體化體制下的浪漫愛情
四、1984年至今:改革開放以后的新發展
五、介紹型婚姻中的愛情
六、從自主到浪漫
第三章 性愛、情感及其語言藝術
一、訂婚后的戀愛與婚前性關系
二、愛情的語言和姿態
三、擇偶理想的變化
四、愛情的表達問題
五、擇偶中的浪漫革命
第四章 兩性互動以及夫妻關系重要性的增長
一、家庭結構的變化
二、夫妻間的親密關系與愛情
三、家庭勞動分工與家庭決策
四、家庭內部性別角色的重新定位
五、大家庭的民主化
六、家庭關系的結構性變化
第五章 私人空間與隱私權
一、老宅子的空間安排
二、80年代以來的裝修熱
三、內外之別與家庭隱私權
四、個體成員的私人空間
五、空間格局與人際關系
六、下岬村個案與隱私權觀念
第六章 家庭財產與個人財產權利
一、提前分家與“從父居”的消亡
二、系列分家方式的影響
三、彩禮與遺產預支
四、彩禮支配的變化
五、新娘在彩禮交換中的角色
六、從禮物到預支的遺產
七、個人權利的上升與父權的衰落
第七章 老人贍養與孝道的衰落
一、老人的生活狀況
二、虐待老人與代際沖突
三、關于代際互惠的爭論
四、父母防老的措施
五、孝道的衰落
六、無效的法律與自相矛盾的意識形態
七、沉默的公眾輿論
八、信仰世界的倒塌
九、經濟剝奪與無情的市場邏輯
第八章 人口政策與新型生育文化
一、計劃生育20年
二、個人選擇與生育模式
三、新型生育觀的出現
四、性別因素:妻子地位上升的影響
五、社區因素:村風的作用
六、從人口控制到計劃生育
結論 國家、家庭與個人
一、家庭的私人化
二、自主性、情感、欲望與無公德的個人
三、情感、欲望、消費要求
四、社會主義國家與私人生活轉型的悖論
五、關于國家作用的爭論
六、個人的崛起與國家的關系
參考文獻
私人生活的變革 節選
《私人生活的變革 一個中國村莊里的愛情家庭與親密關系1949-1999》: 這么多時間推動了許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到城里打工。不過正如前面所說,找工作并不容易;即使找得到工作,他們也只是在暖和的季節里干上3到6個月,之后又回到村里閑著! ∪藗冊絹碓蕉嗟目臻e時間都是在家里過的,除了看電視、打麻將,在村里就找不到更好的事去做了。不斷有人告訴我說,村里已經多年沒有任何公共活動。村干部對組織公共文化活動和村民會議根本沒有興趣。在非集體化之后,村民甚至連個聚會的地方都沒有。村里一位集體化時代的宣傳隊員說:“現在街上一點人氣都沒有,屯子里跟死的一樣!钡拇_,非集體化之后,在政治參與、公共物品分配、文化、道德價值等各方面,下岬村的公共生活都大大衰退! τ谀切┰浽诩w化時代生活的人來說,政治參與上的變化令人吃驚。從土改以來,開會已經成為村里公共生活的一個部分,村民愿不愿意都必須參加。除了政治運動帶來的各種大會小會之外,還有常規的社員大會,以解決各種日常的生產與分配等問題。許多社員還參加了大隊組織的各種團體,如共青團、婦聯、民兵、貧協等等。這些組織都有自己的會議與活動。黨員還有自己的例會與學習! ‘斎,除了“四清”與“文革”一類以干部為對象的運動外,絕大部分的政治活動都是由村干部代表國家來組織與控制的,村民的參與也不是自愿的。許多人在回憶起當初的情況時,都提到這些無休止的活動既無聊又浪費時間,因為在集體化期間,大家每天忙于出工,之后還得照料自留地和家務。不過,經過多年之后,村民已經習慣了這類活動,而且有時候的會也還是很有意思,村民的確感到自己的參與起了作用。一個老黨員對我說,有一次黨支部因為吸收一名積極分子入黨而召開了4次全體黨員會議討論,原因是那人的出身不是貧農! 70年代我在下岬時也參加過一些印象深刻的會議。這些會議對全小隊的人都至關重要。在1973年的一次會議上,大家討論了隊長的去留問題。隊長本人想要辭職,除了健康之外,主要原因是他因為管不了一批不聽話的青年而生氣。那次會議在一個寒冷的傍晚召開,討論持續了5個多小時。隊長本人不肯到會,與會的社員——包括那批搗蛋鬼——想了好些辦法去挽留隊長,并且積極討論了改進工作的方案。結果非常富于戲劇性:3個年輕人到隊長家里道歉,可隊長還是不肯到會;后來其中一個青年干脆將隊長背到了會場。而1971年我自己在隊里落戶的問題也曾經在小隊會上被熱烈討論過。后來我聽說,大家意見分歧,因為許多人覺得讓本生產隊來為大隊接受新社員不公平,因為這個大隊還另有3個小隊。 *后一次社員大會在1983年召開。通過那次大會,土地被分到了社員手中;大家還通過抽簽的方式去買隊里的牲畜、農業機械,以及其他公家的農具。有著20多個房間和一個大院的大隊部*后被拆毀,大隊那個能容納400多人的禮堂也被拆了。從那以后,群眾參與政治與公眾活動的程度大大降低,原因不僅是包產到戶,也是因為村領導層的變動。許多下岬人注意到,自1987年那位“三不”書記上臺后,村里再也沒有開過大會。90年代以來,連黨員都不再開會,黨支部也不再起作用了。從那以后,10年內除了那個小霸王支書以外,連新黨員都沒有發展過。共青團、民兵等組織只在每年給縣政府打的報告中才能見到。每當上頭有新指示、新政策,干部就通過有線廣播通知村民,特別是要通知大家如果違反這些政策要罰款多少。公家的賬目是保密的,村民根本不知道村子在90年代末已經欠下了多少債務,只知道每年他們納的稅都在增加。村里的人告訴我,干部不肯開群眾大會,是因為干部沒法交代公款的下落,也不愿意讓大家討論由于他們那種種不負責任的行為所引起的問題。 當我問起中央政府在90年代大力提倡的村民選舉時,看來下岬人根本沒有將那當一回事。下岬已經進行了3次選舉。每次選舉時,支書就派出他*信任的親戚挨家挨戶送去“正確”的選票,以保證選票投給“正確”的候選人。有一次,一個村民的妻子因為瞧不起支書的情人而不肯聽話,第二天他們家的供電就被切斷了。這家人靠糧食加工為生,這一來就斷了生路。當丈夫的只好給支書及其情人送禮,求他們恢復供電。 90年代末,唯一的一次群眾政治參與是一批村民試圖向政府反映支書的劣跡。他們給縣、地、省各級機構寫信,并且組織了兩次集體上訪,而且還計劃到省紀委上訪。在聲勢*為浩大的時候,他們在上訪信上征集了近300人的簽名。這些活動都是由集體化時代的干部或積極分子組織的,因此后來也就演變成了現任與前任書記之間連年累月的權力斗爭。至于一般群眾,他們只對眼前立即能生效的行動感興趣。比如1998年那次示威,目的僅是不用交每戶300元的雜費。在多數情況下,絕大部分村民只是站在一旁隔岸觀火。 ……
私人生活的變革 作者簡介
閻云翔,1954年生,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文化人類學教授。著有《禮物的流動》《私人生活的變革》《中國社會的個體化》等著作。其中,《私人生活的變革》曾獲美國亞洲學會列文森獎。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煙與鏡
- >
朝聞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山海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