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shù)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y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yī)內(nèi)科學·全國中醫(yī)藥行業(yè)高等教育“十四五”規(guī)劃教材
哲學導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267462
- 條形碼:9787301267462 ; 978-7-301-26746-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哲學導論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我國著名哲學家張世英先生在北京大學給本科生開設的一門導論課的教材。本書曾被評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設立項項目以及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規(guī)劃教材。 本書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但并不囿于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的詞句,而是以批判的、實事求是的精神,把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結合起來,力圖創(chuàng)造性地展現(xiàn)出一套現(xiàn)代性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新的哲學體系。作者提倡一種融西方近代"主體-客體"思維方式于中國傳統(tǒng)的"萬物一體"、"民胞物與"思想之內(nèi)的、會通中西的哲學,它結合真善美三者為一體,以提高人生境界、服務于當前的人文素質(zhì)教育為目的。 為了符合哲學導論課程的需要,本書對于中西哲學史上各種哲學基本概念、基本知識,作了簡明扼要的介紹。
哲學導論 目錄
導言什么是哲學/
小引/
一哲學史上對哲學的界定/
二哲學是關于人對世界的態(tài)度或人生境界之學/
三哲學的分類/
**篇本體論與認識論
**章“人生在世”的兩種結構
——“人—世界”和“主體—客體”/
一“人—世界”和“主體—客體”兩種在世結構的含義、區(qū)別與關系/
二兩種在世結構在中西哲學史上的表現(xiàn)/
三對于人與世界關系問題的具體回答/
第二章精神發(fā)展的階段/
一劃分精神發(fā)展階段的原則/
二個人精神發(fā)展的階段/
第三章兩種超越:縱向超越與橫向超越;兩種目標:相同與相通/
一縱向超越與橫向超越/
二相同與相通/
第四章兩種超越的途徑:思維與想象/
一想象不同于思維的特點/
二從重思維轉向重想象/
三想象的重要意義/
第五章兩種無限觀:“思維的無限”與“想象的無限”/
一兩種無限的含義/
二對黑格爾“真無限”的批評/
三“真無限”的整體與“壞無限”的整體/
四“人生在世”的全過程/
第六章兩種真理觀:符合說與去蔽說/
一從符合說到去蔽說的轉向/
二真理的本質(zhì)在于超越和自由/
第七章論境界/
一境界的含義及其在中西哲學史上的意義/
二境界的形成/
三不同境界之間的溝通問題/
四用“萬物一體”“民胞物與”的思想精神提高和溝通不同的精神境界/
第八章境界與文化/
一四種人生境界/
二個人的人生境界主要是在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形成的/
三文化的評判問題/
四在發(fā)展科學的基礎上提高人文文化和人文素質(zhì)/
五科學、認識活動的抽象性與審美、道德活動的具體性/
六從科學認識到人生領悟/
第九章超越自我/
一禪宗關于超越自我的思想/
二超越自我在于超越主客二分式/
第十章超越之路/
一哲學的“奧秘性”與“公開性”/
二哲學的徹底的“公開性”在于永不脫離時間性和有限性/
三超越有限的歷程/
四超越有限是一種長期磨煉的過程/
第二篇審美觀
第十一章審美意識的在世結構:人與世界的融合/
一審美意識:人與世界融合的產(chǎn)物/
二審美意識的特點:超越性/
三審美意識給人以自由/
第十二章審美意識的靈魂:驚異/
一傳統(tǒng)哲學與驚異的對立/
二審美意識的驚異起于超越主客二分/
三缺乏審美意識或詩意的傳統(tǒng)哲學的終結/
四驚異是哲學和審美意識(詩意)的靈魂/
第十三章典型說與顯隱說/
一典型說及其哲學基礎/
二顯隱說及其哲學基礎/
三真理的場所——藝術品/
四中國古典詩論的“隱秀”說/
五超越在場與功利追求/
第十四章審美意識:超越有限
——再論典型說與顯隱說/
一理論/
二歷史/
第十五章審美價值的區(qū)分/
一黑格爾論藝術價值的區(qū)分/
二超越有限性的程度決定審美價值的高低/
第十六章兩種哲學,兩種語言觀/
一西方古典哲學到現(xiàn)當代哲學的轉向/
二語言學轉向/
三語言意義的轉換/
四“大言”與“小言”/
第十七章語言的詩性與詩的語言/
一語言的詩性/
二詩的語言與非詩的語言的區(qū)別/
三中國古典詩的語言的特征和要求/
第十八章美與真善/
一古希臘時期/
二中世紀到文藝復興時期/
三近代/
四現(xiàn)當代/
五真善美統(tǒng)一于“萬物一體”/
第三篇倫理觀
第十九章審美意識與道德意識/
一哲學史上的道德觀/
二審美意識超越道德意識/
三西方一些思想家關于審美意識與道德意識的關系的論述/
四審美意識的超越性與現(xiàn)實性的統(tǒng)一/
第二十章人與世界的兩重性/
一“被使用的世界”與“相遇的世界”/
二人生并非只是使用對象的活動/
三人生的*高意義:萬物一體的領悟或“我—你”之間的相互回應/
四有“民胞物與”精神的人,能喚醒萬物與之作語言交流/
五“我—你”關系的優(yōu)先地位/
六讓科技事業(yè)充滿“民胞物與”和“仁愛”精神之火與光/
第二十一章人類中心主義和民胞物與說/
一中國哲學史上民胞物與和人類中心思想的統(tǒng)一/
二西方極端神秘主義者的非人類中心主義/
三超越人類中心主義與非人類中心主義/
第二十二章和諧相處:人與人,人與自然
——順應與理解/
一和諧論的本體論根據(jù)——萬物一體/
二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三人與人的和諧相處/
第二
哲學導論 作者簡介
張世英,1921年生于湖北武漢市,1946年畢業(yè)于昆明西南聯(lián)大哲學系。現(xiàn)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顧問、中西哲學與文化研究會會長。主要著作有:《進入澄明之境———哲學的新方向》、《論黑格爾的邏輯學》、《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等。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自卑與超越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莉莉和章魚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