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春天終將來臨——大衛·霍克尼在諾曼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4090004
- 條形碼:9787534090004 ; 978-7-5340-9000-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春天終將來臨——大衛·霍克尼在諾曼底 本書特色
我們失去了與大自然的聯系。這是相當愚蠢的,因為我們是它的一部分,而不是置身其外。疫情遲早會結束,然后呢?我們從中學到了什么呢?……生活中唯一真實的東西就是食物和愛。 “意外喬遷”“線條與時間”“波紋線與音樂空間”……《春天終將來臨》證實了藝術轉移注意力與鼓舞人心的能力。
春天終將來臨——大衛·霍克尼在諾曼底 內容簡介
我們失去了與大自然的聯系,這是相當愚蠢的,因為我們是它的一部分,而不是置身其外。疫情遲早會結束,然后呢?我們從中學到了什么呢?……生活中專享真實的東西就是食物和愛,就是按照這個順序的,就跟我們的小狗魯比一樣……藝術的源泉是愛。我熱愛生活。 ——大衛·霍克尼 年屆八十之際,大衛·霍克尼**次尋求寧靜的村居生活,尋求一處可以觀看日出和季節變換之地,一處可以抵擋世界的瘋狂之地。因此當新冠病毒和封鎖襲來時,“大花園”里的生活變化甚微。一年以前,霍克尼在諾曼底歷史悠久的農舍中建起了自己的工作室,以便描繪春至之景。事實上,他從強制性的隔離中獲得了樂趣,視其為讓自己加倍投身于藝術的良機。 《春天終將來臨》是一篇令人振奮的宣言,它證實了藝術轉移注意力與鼓舞人心的能力。本書基于霍克尼和藝術批評家馬丁·蓋福德之間大量全新的對談與通信編寫而成,蓋福德是霍克尼長期的友伴及合作者。與他們的交流相配的,是一系列霍克尼在諾曼底畫下的iPad繪畫,均為未發表過的全新之作,以及凡·高、莫奈、勃魯蓋爾等人的巨作。 我們可以看到霍克尼如何被富于感染力的熱情和驚奇感驅策著持續前行。他一生叛逆,受公眾矚目達60年之久, 同時卻不見于批評家的視野甚或歷史之中。他接近被法國北部的四英畝土地吸引了,同樣吸引他的還有數十年來讓他著迷的那些主題:光線、色彩、空間、感知、水流、樹木。他有很多可以教給我們的事情,不光是如何觀看……也是如何生活。
春天終將來臨——大衛·霍克尼在諾曼底 目錄
2 工作室創作
8 波西米亞式的法國生活
4 線條與時間
5 快樂的圣誕與意想不到的新年
6 困鎖天堂
7 藝術家的房子與畫家的花園
8 天空,天空!
9 華麗的黑色與微妙的綠色
10 幾朵小水花
11 萬物皆流
12 波紋線與音樂空間
13 翻譯得失
14 畢加索、普魯斯特與圖畫
15 人在一地
16 諾曼底的滿月
參考文獻
致謝
圖版目錄
索引
春天終將來臨——大衛·霍克尼在諾曼底 節選
意外喬遷我與大衛·霍克尼結識已近四分之一個世紀,但我們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并且一直如此——這使得我們的友誼保持一定的節奏。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之間都是通過遠距離的方式保持聯系的:電子郵件、電話,偶爾一個包裹,并且我的收件箱中幾乎每天都能收到源源不斷的圖片。有時,當他處于活動密集期的時候,可能會一次發給我三四幅圖片,展示他一件作品在不同階段的完成情況;偶爾則是吸引了他注意力的新聞中的一個小插曲或事件,然而當我們幾個月甚至幾年后再次見面時。我們的對話又恢復了,仿佛從未中斷過一樣。只不過,我們的觀點一直在發生著幾乎難以察覺的變化。在我們彼此交談的許多年里,我們周遭發生了無數的事情,而我們也越來越年長,自然而然地積累了新的經驗。其結果是,即使我們重新思考一些很久以前或不止一次討論過的東西。比如說一幅特定的圖畫,我們也會對某個地方感到新奇,因為它在我們以前的腦海中從未浮現過。這個地方就是“當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視角不僅影響著畫作以及創作它們的方式——這是我和大衛反復討論的話題——而且與人類所有的事情都息息相關。我們從某個清晰的角度看待每一個事件、人物以及想法。隨著時間的流逝和空間的移動,立足點會發生變化。因此我們的視角也會發生改變。我在2018年10月收到他的郵件,我們上一次暢談是在兩年前,當時我們合著并出版了一部名為《圖畫史》的書,我和大衛一同住在他位于好萊塢山蒙特卡姆大道)的住宅中。自那時起,時光飛逝。第二年。他已年屆80歲,在墨爾本、倫敦、巴黎、紐約、威尼斯、巴塞羅那和洛杉磯等世界各地舉辦了一系列展覽,在全球范圍內獲得了殊榮。這使得他的行程被安排得滿滿當當,在盛大的開幕式和采訪的間隙,他也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忙碌著,創作了一系列出色的畫作,也獲得了一批學術發現。比如在2017年6月英國大選期間,我與妻子約瑟芬在特蘭西瓦尼亞旅行,手機上充斥著各種有關國內投票選舉的消息,這時一條來自加利福尼亞的信息赫然出現在我的手機屏幕上,其中談到了透視系統以及一位我聞所未聞的藝術理論家。親愛的馬丁:你了解帕維爾·弗洛連斯基嗎?他是一位俄羅斯的神父、數學家、工程師和科學家,寫過一些有關藝術的文章。他曾寫過一篇很棒的文章,內容是關于反轉透視法的。似乎透視法一開始被運用在劇院(古希臘的)中。我曾指出攝影術和劇院之間的聯系:它們都需要照明。總之,他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作家,卻生錯了時代,有點像俄國的萊奧納爾多。他在1937年被斯大林槍殺。愛你的大衛·H附件是一篇80頁左右的文章,在喀爾巴阡山脈上用iPhone閱讀這篇文章的確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盡管如此,我還是試著讀了一下,果真非常有趣。弗洛連斯基反對這樣一種觀點,即只有一種單一的、準確的透視法:“文藝復興”或“線性”的類型,這種透視法*早由菲利波·布魯內萊斯基在15世紀早期提出,其中只有一個單一的滅點。相反,他堅持認為,在安德烈·魯布廖夫等人所繪制的中世紀俄羅斯圣像畫中描繪空間的方式同樣是有效的。這些畫沒有一個固定的滅點,是“多中心的”。這里,弗洛連斯基是指“構圖的構造就好似眼睛在變換位置的時候觀察到不同的部分一樣”。我很清楚為什么這篇文章可以引起霍克尼的共鳴。其中提到的方式也就是他40年以來一直探索的如何構造一幅圖畫的方式。這是他20世紀80年代照片拼貼作品的基礎,也是2010年左右那部用18塊屏幕和9臺相機拍攝的電影的基礎。**封郵件發出后幾天,另一封郵件接踵而至。P1-4
春天終將來臨——大衛·霍克尼在諾曼底 作者簡介
大衛·霍克尼,或許是我們這個時代被關注、受歡迎的藝術家之一。他的作品幾乎涵蓋一切媒介,從油畫、素描、舞臺設計直到攝影和版畫印刷。而且他在這些媒介上都有所拓展。他是暢銷著作《隱秘的知識——重新發現西方繪畫大師的失傳技藝》的作者,該書同樣由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引進、出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朝聞道
- >
莉莉和章魚
- >
經典常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