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另一個角度看世界:宇航員烏爾里希·沃爾特漫談生命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2851637
- 條形碼:9787502851637 ; 978-7-5028-5163-7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另一個角度看世界:宇航員烏爾里希·沃爾特漫談生命 本書特色
★ 什么?愛因斯坦也有可能是錯的?靈魂會不會在芯片中存活?科學家是盲人眼里的獨眼龍?宇航員帶你找到看世界的全新角度! ★ 德國宇航員、暢銷作家烏爾里希·沃爾特力作,為讀者提供了打開新世界的大門,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生命的意義。 ★ 德國權威媒體《明鏡周刊》、德國電視主播馬庫斯·蘭茲、北德意志廣播電臺等媒體強勢推薦! ★書中直面各種各樣的問題,從科學的角度與讀者對話。太空冒險VS親身經歷全記錄,解讀生命之美! ★看過了世界,才會深感自身的渺小。打開觀察世界的新角度,才有機會看到不一樣的美好。 ★權威翻譯家傾情翻譯,力求精準,語言極具美感。開本便攜輕巧,外觀設計精美,小巧精致,便于攜帶,閱讀體驗極佳。
另一個角度看世界:宇航員烏爾里希·沃爾特漫談生命 內容簡介
生命的意義是什么? 巧合只是偽裝起來的命運嗎? 靈魂會不會在芯片中存活? 科學家是盲人眼里的獨眼龍? …… 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事情,一切棘手的問題便有了答案。 烏爾里希·沃爾特曾登上過太空,與同事們一樣,經歷過“俯瞰地球效應”。對地球的觀察,逐漸改變了宇航員烏爾里希·沃爾特對生命的看法和理解。 他將經歷和感悟寫成了書,用一種科學專業而又平易近人的語言,討論了關于生命的宏大命題。本書解釋了為什么從宇宙俯瞰地球的視角會改變一個人,以及返回后的宇航員如何重新感知和認識對地球上的事物。書中直面各種各樣的問題,從科學的角度與讀者對話。 看過了世界,才會深感自身的渺小。打開觀察世界的新角度,才有機會看到不一樣的美好。我們可能成不了宇航員,但是翻開這本書,你便會像坐在宇航員身邊一樣,看他如何思考問題,探究生命的新活法。
另一個角度看世界:宇航員烏爾里希·沃爾特漫談生命 目錄
1.祈禱到底有沒有作用?/1
2.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奧卡姆剃刀法則/5
3.造物主是數學家嗎?/13
4.造物主不會擲骰子?/21
5.身心關系問題——起源:篤信靈魂不死早已不合時宜/29
6.身心關系問題:新時代的認知/37
7.請將我下載/43
8.宇宙星體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49
9.未來可以預測嗎?/56
10.意外是喬裝打扮的命運?/67
11.大爆炸與永恒——頭腦中的大爆炸/75
12.把嘴閉上!/81
13.鐘表匠理論/87
14.優雅地胡謅/93
15.女性科學觀——有面包才有性愛/105
16.女性科學——排卵期斷電/111
17.你的壽命/119
18.人類文明的終點/127
19.什么?世界末日又要到了?——周而復始的群體性恐慌/133
20.氣候變化是人類造成的嗎?/143
21.氣候研究——科學家是盲人國里的獨眼龍/151
22.氣候研究——錯進錯出!/157
23.“宜居星球”的背后都有哪些故事?/163
24.拉坦-600望遠鏡捕獲了來自外星人的信/169
25.太空中的文明——我們的地球是獨一無二的嗎?/177
26.適宜居住的外系行星——為什么我們要找到它們?/183
27.我們這樣才能發現第二個地球/189
28.肉類會致癌這句背后有哪些故事?/195
29.我可不傻——語言的交際作用/203
30.時間是何物?/211
31.時間是何物?/217
32.涌現——更多的不同/225
33.相同的客體何時才真正相同?/233
34.難以想象的思考/243
35.幸福生活指南1——什么是幸福?/249
36.幸福生活指南2——錢能帶來幸福嗎?/255
37.幸福生活指南3/259
38.生命的意義是什么?265
另一個角度看世界:宇航員烏爾里希·沃爾特漫談生命 節選
關于太空之旅,人們問我*多的問題莫過于:“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你印象*深的是哪三件事?” 對此,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航天器的發射、望向地球的目光,還有失重的體驗。” 飛船的發射絕對要排在**位。想象一下吧,僅僅8分半鐘,高達2200噸的起飛推力便將航天器送入了太空。這個過程中產生的身體負荷會讓很多宇航員都忘記呼吸。那種將自己暴露在各種力量之下的無助感,對每一名宇航員來說都是刻骨銘心的。發射階段的壓力以及太空中失重的感受,絕對與我們在地球上收獲的一切經歷都不一樣。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那不妨讀一下我的另一本書《穿越時空的地獄之行》的**章吧。 好不容易熬過了這八分半鐘的飛行,我們終于進入了太空,也終于有了幾分鐘閑暇時光。此時,每一個宇航員都會迫不及待地透過身旁的小窗戶向外觀望。我清晰地記得自己**眼看到地球時的感受。斜眼望去,那一望無際的藍色便是太平洋了,而在太平洋上空,一片片金線編織的白云如同一塊塊鑲了花邊的小桌布。毫無疑問,從這個角度觀賞地球著實很美妙。然而我卻總會忍不住問自己,為什么此時的地球會令我們如此難忘。在科研任務面前,欣賞美景本是次要的。作為一名科研人員,我在空間站中的任務是在失重環境下完成各種令人著迷的實驗,這些實驗會讓科學界獲得新的知識,*終令全人類受益,這才是宇宙航行應當為人類帶來的益處。 在完成任務返回地球之前,我一直都是這么覺得的。然而自此之后,幾乎再沒有人問過我本次任務的科研成果。相反,我收到的問題幾乎總是與一些人之常情相關:失重的感覺怎么樣?你們在太空中吃什么?怎么睡覺?當然還有一個問題肯定也少不了,它便是地球在太空中的樣子看起來如何。我們為尖端科技花了這么多錢,但*后人們感興趣的卻是宇航員眼中的地球,以及太空之行給宇航員本人帶來的改變,這著實令人費解。 帶著矛盾和疑惑,我再一次讀起了宇航員阿爾弗萊德·沃爾登(Alfred Worden)的文字。沃爾登曾于1971年7月登上了月球,并在月球表面完成了自己的科研任務,工作的間隙,他也會時不時抬起頭來觀賞地球。太空中的沃爾登曾說過一段意味深長的話:“現在我終于明白為何要來到此地,不為觀察月球,只為抬頭回望,望向地球,望向我的家鄉!” 他說得沒錯!當然,航天科技肩負著運用新知識幫助人類進步的重任,但我逐漸相信,在科學層面之外,航天科技還做出了一項更大的貢獻,一項我們雖然已經感知到,但卻從未意識到的貢獻:我們的思維會因為在太空中觀察地球而改變。借助航天科技帶來的新視角,人類將會用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方式來看待自己居住的星球,同時也會重新認識自己。我們可以站在更遙遠的地方,從全新的角度來觀察自己的生活,正是這種觀察,讓我們對自然,同時也對我們自己有了更深層次的領悟。 實際上,我們可以將航空業視作第二次哥白尼革命。哥白尼的出現讓我們明白了自己并非宇宙的中心,但太空航行讓我們有機會以俯瞰的視角觀察地球,用自己的雙眼來感受一下這段獨特的距離。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阿波羅計劃真正的成果并非那些關于月球起源以及成分構成的新發現,而是那些為數不多的,但卻被不斷展出的地球照片。在這些來自月球的照片中,地球就如同圣誕樹上的一顆小小的裝飾球。這些畫面讓我們明白,雖然人類居住的地球如同一顆美麗的珍珠,但在浩瀚的宇宙中,它也只是一顆孤獨的小珍珠而已。對于這組圖片,丹麥科學記者托瑞??諾瑞錢德(Tor Nørretranders)的評論是: “這個發人深省的外部視角會觸發人類意識觀念的劇變,其劇烈程度好比我們**次從鏡子中觀察自己時內心變化的程度。” 在太空中觀察地球,就是在太空中觀察我們自己。這種觀察會讓我們明白地球上每一個個體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我們在宇宙中的地位,這才是太空航行真正的魅力所在。因此,未來的太空旅游也一定會對我們針對自己和地球的觀念產生巨大的影響,其影響力絕對會比人類有史以來所有文學作品加起來還要大。太空旅游會給我們每個人帶來巨大的改變,就如同沙特王子蘇丹??本??薩勒曼??阿紹德(Sultan bin Salman Al-Saud)所說的那樣。阿紹德曾于1985年作為客人登上了航天飛機進入太空(他實際上是人類**位太空游客),并在此后說了一段著名的話:“**天,我們都會望向自己的祖國;第三天、第四天,我們會關注自己所在的大洲;到了第五天,我們的眼中只有地球。” 在地球軌道上欣賞過地球美景的每一個人,都注定會經歷這種視角的轉變。 這種視角的轉換,相信每一個沒有離開過地球的人也都以各種各樣的方式經歷過,比如那些像我一樣在鄉鎮、村莊或小城市里長大的人,他們都曾擁有美好的童年:田野、草地、農場和森林,這些都是他們可以玩耍折騰的地方,回到家中,生活永遠是熟悉的節奏,日復一日,循規蹈矩。這便是小孩子眼中的美好世界,在他們的腦海中,地球村的每個角落都會這么美好。
另一個角度看世界:宇航員烏爾里希·沃爾特漫談生命 作者簡介
烏爾里希·沃爾特 德國物理學家、航天科學家,十一位登上太空的德國宇航員之一。1993 年 4 月底,他與其他六名宇航員一起乘坐哥倫比亞號航天飛船向地球外軌道飛去。自 2003 年 3 月以來,他一直在慕尼黑技術大學擔任航空技術系主任,教航空技術學,并從事航天系統技術領域的研究。
- >
推拿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虎
- >
山海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與地壇
- >
經典常談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