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給忙碌者的天體物理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21320
- 條形碼:9787559621320 ; 978-7-5596-2132-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給忙碌者的天體物理學 本書特色
★2017全球現象級暢銷書。2017年5月美國上市,一年銷量即達100萬冊,橫掃亞馬遜、Goodreads(美國豆瓣)等各大榜單,《紐約時報》暢銷榜已持續在榜60周。國家地理、探索頻道、BBC極力推薦。目前已被翻譯為40種語言。
★還未引進國內就口碑爆棚。搜狐、簡書、界面等國內主流媒體、自媒體競相介紹;入選羅輯思維·羅胖精選書單,“得到”萬維鋼·精英日課傾情解讀;微信、微博、豆瓣等自發傳播無數。
★全球網紅科學家、科普作家。尼爾·泰森是美國家喻戶曉的明星科學家、卡爾·薩根的傳人、霍金科學傳播獎得主。他的科普形式活潑、不拘一格:主持科普脫口秀StarTalk、客串《生活大爆炸》、主演紀錄片《宇宙:時空之旅》。
★寫給每一位地球人的宇宙通識讀物。僅用6萬字、12個章節,囊括宇宙探索的歷史、*前沿的宇宙學知識,從未有人能把宇宙學講得如此言簡意賅、扣人心弦。
★不但讓人獲得知識,更能影響人的三觀,充滿人文關懷。在整天忙著生活忙著賺錢的同時,了解一些天體物理學,具備一種“宇宙視角”,可以使人變得更理性、更通達、更自由,啟發你重新認識自己,甚至改變人你的三觀。
給忙碌者的天體物理學 內容簡介
空間和時間的本質是什么?宇宙如何起源的?我們是宇宙中*的智慧生命嗎?這是縈繞在每個人心靈深處的追問。但當今時代,人們更加忙碌,更沒有時間通過讀大部頭的專業書來獲取相關知識。
誰能引導我們去追索這些知識呢?沒有比尼爾·泰森更合適的人了 。他的這本《給忙碌者的天體物理學》簡潔而清晰,處處閃爍著智慧的火花,你可以在繁忙的日常里隨時隨地享受其中雋永的章節。
當你品呷早間咖啡的時候,當你在乘坐地鐵、等侯火車或航班的時候,《給忙碌者的天體物理學》會用*易懂的語言,為你講述你*關心的宇宙問題:從大爆炸到黑洞,從夸克到量子力學,從搜尋宜居行星到尋找地外生命……
給忙碌者的天體物理學給忙碌者的天體物理學 前言
推薦序1 萬維鋼
偶爾仰望星空的時候,你會想到什么呢?你想到了宇宙之博大和個人之渺小、想到了真理、想到了公平和正義嗎?如果只想到這些,你就錯過了*動人的主題。
現代天體物理學比任何文藝青年所想象的東西都要豐富很多很多倍,也精彩很多很多倍。我們趕上了一個新觀測手段層出不窮、宇宙知識爆發式增長的時代。我們今天對宇宙的了解,跟一百年之前,甚至幾十年之前都非常不一樣。我們已經有很大的把握知道這個宇宙是怎么回事,而你也有權知道。
這本書允許你問這個宇宙是從哪里來的這種大問題,并且提供了相當可靠的答案——而你將會發現,這其實是非常幸運的事情,因為正如泰森所說,宇宙本來沒有義務讓我們理解。
尼爾·泰森是卡爾·薩根的傳人,他是這樣一本書*合適的作者。你的閱讀歷程將伴隨著贊嘆和思考,你將收獲一個宇宙學的視角。
推薦序2 張雙南
現代社會大家都很忙,但是又都興趣很廣,對天文宇宙的愛好幾乎成了“文化人”的標識之一。然而,大部分人在學校都沒有學習過天文和天體物理學,面對滾滾而來、整天刷屏的各種天文新發現的報道,很多人雖然常常不明覺厲,但是還是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否則就不能愉快地和人談論各種天文宇宙的*新話題了。
系統地上天文課?太忙,沒有時間!抽碎片時間系統地讀天體物理的書?太折磨人了,實在是看不進去啊!這本書就是大家的福音!僅僅12 章、6 萬字,就把從宇宙誕生到尋找地外家園這些主題都說清楚了,*后還進一步引發人們對人生和宇宙的哲學思考!
既然大家都很忙,那么我推薦兩種閱讀方式:對像我這樣連周末和假期都沒有的讀者,您可以一次讀一章,花15~20 分鐘,不難吧?對于那些也非常忙,但是偶爾能夠有個周末或者假期的讀者,我建議您就一口氣讀完,這樣比較過癮!還等什么?現在就開始讀吧!
推薦序3 李淼
生活在21 世紀開端,有時我們并不知道這個時代有多特殊。但是,只要我回想起青年時代讀到的關于天文和宇宙的科普書籍,就發現在短短的三十年中,人類在理解宇宙這件事上走了多么遠。
我們現在可以講述一個幾乎完整的關于宇宙的故事,這個故事既宏大又迷人。宇宙開始于一場大爆炸,之后一些元素形成了,一些恒星和星系形成了。星系中不斷有新的恒星形成,有超新星爆發,甚至有黑洞互相碰撞。這是一個既神奇又可以理解的宇宙,而我們這些生活在暗淡藍點一般的地球上的人,看起來是宇宙中的一粒塵埃,卻又是能夠理解宇宙的一種生命。
我是一口氣讀完尼爾·德格拉斯·泰森這本精彩的關于宇宙的書的,它本身就是一個童話一般的故事。作者本人就是一位善于在視頻中講述科學故事的人,這一次,我相信你也會一口氣讀完這個故事。
自序 尼爾·泰森
*近幾年,幾乎每個星期,都會有一個值得上新聞頭條的宇宙新發現。盡管這有可能是媒體把關人對宇宙產生了興趣,不過這些新聞數量的上升更可能來自公眾科學興趣的真正提升。相關的證據有很多,從受科學啟發或包含科學內容的熱門電視節目,到由大牌明星主演、著名電影公司和導演拍攝的科幻影片的成功。*近,以重要的科學家為主角的傳記電影已經自成流派。科學節、科幻大會和科普紀錄片也在世界各地廣為流行。
在這類科幻影片中票房頗高的,是由一位著名導演拍攝的,發生在繞著遙遠恒星運行的一顆行星上的故事,一位著名女演員扮演的天體生物學家在電影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雖然在這個時代,大多數科學分支都有長足發展,但天體物理學一直是其中的翹楚。我想我知道原因:我們每一個人在某個時間都曾仰望夜空,都想知道:這一切意味著什么?它是如何運行的?我在宇宙中處于什么位置?
如果你實在太忙了,沒空通過上課、讀教科書或看紀錄片來理解宇宙,可你仍在尋找對這個領域簡短而有意義的介紹,那么我為你提供了這本《給忙碌者的天體物理學》。在這本小書里,你將對推動當代宇宙學的所有主要思想和發現獲得基礎而連貫的了解。如果我講得還不錯,你就會從人文意義上通曉我的專業領域,那時你可能會渴望進一步深入了解宇宙。
給忙碌者的天體物理學 目錄
推薦序2 (張雙南)
推薦序3 (李 淼)
自序
1.有史以來*偉大的故事
2.在地如在天
3.要有光
4.在星系之間
5.暗物質
6.暗能量
7.元素周期表里的宇宙
8.關于球形這回事兒
9.不可見光
10. 在行星之間
11. 另一個地球
12. 基于宇宙視角的反思
給忙碌者的天體物理學 節選
1.有史以來*偉大的故事
世界已經存在很多年了,
它一旦被設定了合適的運動,
其他的一切都隨之而來。
——盧克萊修,古羅馬哲學家,約公元前50年
起初,將近140億年前,已知宇宙所有的空間、所有的物質、所有的能量,都包含在一個極小極小的尺度之內,比這句話末尾的句點的一萬億分之一還要小。
那時的溫度是如此之高,自然界中描述這個宇宙的四種基礎作用力還是統一的。雖然我們依然不知道它是如何出現的,但這個比針尖還要小的宇宙只能膨脹。急速膨脹。我們將其稱之為大爆炸。
愛因斯坦在1916年提出的廣義相對論,為我們提供了關于引力的現代理解,即物質和能量的存在彎曲了圍繞它們的空間和時間結構。在20世紀20年代,量子力學被發現,為我們提供了微觀世界的現代觀念:分子、原子和亞原子粒子。但是這兩種對自然界的理解在形式上是彼此不相容的,這使得物理學家們開展了一場競賽,要將微觀理論與宏觀理論融為一種內在一致的量子引力理論。雖然我們還沒有到達終點,但我們知道*大障礙的確切位置。其中之一是在早期宇宙的 “普朗克時期”。那是大爆炸之后時間間隔從 t = 0 到 t =10?43秒(1秒的千億億億億億分之一),并在宇宙尺度增長到10?35米(1米的千億億億億分之一)之前。這些難以想象的小量被命名為普朗克時間和普朗克長度,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是德國科學家,他在1900年引入了量子化能量的概念,被譽為“量子力學之父”。
引力和量子力學之間的沖突對當代宇宙沒有什么實際的影響。天體物理學家們把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原理和工具應用于不同種類的問題。但在宇宙開始的時候,也就是普朗克時期,極大也是極小,我們懷疑兩者一定曾經有某種強制聯姻。唉,然而我們對它們在那個儀式上交換的誓言一無所知,所以沒有任何(已知的)物理定律能夠描述宇宙在那個時期的行為。
盡管如此,我們預計在普朗克時期結束時,其他三種自然力仍然統一,引力逐漸分離出來,成為我們目前的理論可以很好地描述的獨立作用力。隨著時間達到10?35秒,宇宙繼續膨脹,稀釋了所有曾集中的能量,剛才還保持統一的作用力分裂成“弱電力”和“強核力”。后來弱電力分裂成電磁力和“弱核力”,從而使得我們已經能夠認識到的四種作用力顯露了出來:決定放射性衰變的弱核力,把原子核束縛起來的強核力,使得分子結合在一起的電磁力,把大團物質聚集在一起的引力。
*
從宇宙誕生開始,至此過去了萬億分之一秒。
*
在那個時間,以亞原子粒子的形式存在的物質,與以光子的形式存在的能量(光子既是粒子又是波)之間的相互作用持續不斷。那時的宇宙溫度足夠高,這些光子會自發地把它們的能量轉換為成物質—反物質粒子對,緊接著又彼此湮滅,把能量重新轉換為光子對。是的,反物質是真實的,我們已經發現了它,這并不是科幻作家的想象。這種能量和物質之間的轉換完全遵守愛因斯坦*著名的質能方程:E=mc2,它既可以用來算你的能量“值”多少物質,也能用來算你的物質“值”多少能量。方程里c2是光速的平方,它是個巨大的數字,用它乘以質量,讓我們知道在這個“運算”中我們可以獲得多么巨大的能量。
在強核力和弱電力分道揚鑣之前、之中、之后這段極短的時間里,宇宙變成了由夸克、輕子和它們的反物質兄弟——還有承擔它們相互作用力的玻色子——共同組成的一大鍋沸湯。這些粒子家族每一類都有好幾個變種,但它們都被認為無法再分割成更小或更基本的粒子了。普通的光子是玻色子家族的一員。對于非物理學家來說*熟悉的輕子就是電子,可能還有中微子。至于*熟悉的夸克……好吧,沒有你們熟悉的夸克。夸克一共有六種,每一種都被賦予了一個抽象的名稱,這些名字不具有真正的語言學、哲學,或教育學的目的,只是為了區別彼此:上夸克和下夸克、奇異夸克和粲夸克、頂夸克和底夸克。
玻色子,順便說一下,是根據印度科學家薩特延德拉·納特·玻色而命名的。“輕子”這個詞來源于希臘文leptos,意思是“輕”或“小”。然而“夸克”這個名字則有一個頗具文學色彩也更富想象力的起源。物理學家莫瑞·蓋爾曼在1964年提出存在夸克,它們是中子和質子的內部成分,他當時認為夸克家族只有三名成員,所以從詹姆斯·喬伊斯的小說《芬尼根的守靈夜》里一句含義出名模糊的句子“向麥克老人三呼夸克”(Three quarks for Muster Mark)借用了夸克(quark)這個詞。這些夸克有一個共同的特征:他們的名字都特別簡單——這似乎是當化學家、生物學家,特別是地質學家在給他們自己的研究對象命名時無法做到的事情。
夸克是古怪的野獸。它們跟質子和電子有個不同的性質,每個質子擁有 1電荷,電子擁有的電荷為–1,可是夸克具有的電荷為分數——只能是1/3或2/3。而且你永遠不可能抓住一個單獨的夸克;它總是跟附近的其他夸克抱成團。事實上,你把兩個或更多個夸克分開的距離越遠,把它們束縛在一起的力量也會隨之增強——它們就像是被原子核內的某種橡皮筋拴在一起。夸克被分離得足夠遠時,橡皮筋斷裂,原本儲存的能量會“召喚”質能方程E = mc2在橡皮筋兩端各產生一個新的夸克,把你又帶回到了出發的起點。
給忙碌者的天體物理學 相關資料
風趣的語言,敏銳的視角,豐富的人性,尼爾·泰森將時間、空間、現實等宏大問題“大題小做”,提煉為精悍的短章,這些言淺意深的章節,你甚至可以在享受早間咖啡的時候一起品味。
——探索頻道(Discovery)
泰森是深入淺出的大師……他卸下那些復雜學問的細枝末節,填充以豐富多彩的故事和幽默橋段,讓普通人非常容易理解。 ——美國《沙龍》雜志(SaLon)
這可能是為忙碌者寫的,但我勸你還是慢點讀。因為它真的是很快就讀完了(難免讓人意猶未盡)。
——《BBC仰望夜空》 (BBC's Sky at Night)
泰森精彩地展示了科學的魅力……他的見解對任何領導者、教師、科學家或教育家都是有價值的。
——《福布斯》雜志(Forbes)
非常有感染力,幽默,*重要的是,通俗易懂……閱讀這本書是一種令人愉快的體驗。
——《書頁》雜志(BookPage)
給忙碌者的天體物理學 作者簡介
尼爾·德格拉斯·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生于1958年,美國家喻戶曉的天體物理學家,科普作家。哈佛大學物理學學士,哥倫比亞大學天體物理學博士,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后。美國自然博物館海登天文館館長。
熱門科普節目 StarTalk 主持人。還曾經在著名 美劇《生活大爆炸》第四季中客串,飾演自己。被譽為卡爾·薩根的接班人,主持了近年來大熱的科普紀錄片《宇宙:時空之旅》(COSMOS:A SPACETIME ODYSSEY,1980年史詩級科普片《卡爾·薩根的宇宙》的更新版)。
泰森獲得的主要榮譽有:
2017年獲斯蒂芬·霍金科學傳播獎。
2008年《發現》雜志(Discover magazine)“科學界zui聰明的 50 人之一”。
2007年《時代》周刊(TIME)100大全球zui具影響力人物。
2007年《哈佛校友》(Harvard Alumni)雜志“zui具影響力的 100 名哈佛校友之一”。
2004年 NASA 杰出公共服務獎章。
2001年小行星13123以他的名字命名。
2000年《時人》雜志(People)“zui性感天體物理學家”。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經典常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