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往事隨風:舊北京的那些人那些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7720591
- 條形碼:9787807720591 ; 978-7-80772-059-1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往事隨風:舊北京的那些人那些事 本書特色
1、文化學者劉東黎《北京的紅塵舊夢》全新修訂精裝版,一次努力啟程的文化尋根之旅。內文新增作者再版自序及正陽門城樓、東四牌樓大市街、朝陽門內南小街、舊時東郊民巷等12幅由北京民俗畫家王忠良繪制的老北京風貌圖,重現舊京風華。 2、每個人與北京的因緣,都是一部個人化的北京史;而整個北京史的本身,則是所有人集體記憶的總和。 舊北京的那些人,“北京是個站牌,人們上車就登上舞臺”。這里是“常四爺”“祥子”“英子”們的故鄉;也是納蘭性德、林語堂、老舍、梁實秋的精神故園。《往事隨風》以古都人物為寫作對象,將魯迅、胡適、徐志摩、林徽因、辜鴻銘等28位人物的命運與北京的歷史變動牽連起來,勾勒出一幅浪漫、生動且有溫度的人物群像。 舊北京的那些事,北京是座古老的劇院,臺上戲碼轉換不跌,承接著舊北京文化精神的遺澤。作者通過細膩生動、內容多元的敘述,將文人叢中的舊聞軼事、政界學界里的陳跡殘影、斑駁的舊京歲月詩意刻畫,這是我們先輩的人性歷練與古都的社會寫照。平和之中帶有情調,雍容之中包含智慧,溫和之中積蓄著狂放與熾熱。 舊北京的那些物,京都文脈,茶樓食肆,帝京勝跡,古都風俗。在《往事隨風》中,作者將一個個日常事務的“點”聯動起來,描繪了人與城的精神關聯,展示了北京歷史尤其是北京近代史的人文風貌,撐起一座古城厚重的文化根基。 閑讀《往事隨風》,與作者一道,沉入老北京的那些人那些事,因那個時代有著令我們著迷的一份精致和清雅。 3、本書獲得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張煒鼎力推薦。
往事隨風:舊北京的那些人那些事 內容簡介
數百年來,北京一直是帝王將相熙來往攘、才子佳人趨之若鶩的所在,很遠可推至遼金元天之驕子的縱橫捭闔,自明而清再到民國,多少精英涌入北京,在這里做官、應試、教書、游行、研究、革命……他們每個人與北京的因緣,都是一部個人化的北京史;而整個北京史的本身,則是所有人集體記憶的總和。 本書用散文筆法,以古都人物為寫作對象,如納蘭性德、德齡公主、莊士敦、辜鴻銘、魯迅等,試圖通過這些文人的舊聞軼事、政界學界的陳跡殘影,再現舊北京的社會風貌、世態人心以及那個時代格外令人著迷的一份精致和清雅。作者筆觸細膩精微,讀來意味深長,予人啟迪。
往事隨風:舊北京的那些人那些事 目錄
銀漢無聲轉玉盤:一個元代北京人和他的傳奇愛情 001
薩拉圖斯脫拉來到鶻突之國魯鈍之城,拜見國君俑,太子懦,宰相顒蒙,太傅鹿豕,主教安閑及御優東方曼倩;覺得這鶻突國中魯鈍城里,只有曼倩一人*聰明,只有他尚分得青紅皂白,只有他不玩世盜名,游戲人生;他的笑中有淚,淚中有笑……
桃花扇底舞興亡:獨懷孤憤的宣南舊友 014
場上歌舞,局外指點,知三百年之基業,隳于何人?敗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獨令觀者感慨涕零,亦可懲創人心,為末世之一救矣。
納蘭性德:御座下的憂郁背影 024
他“不是人間富貴花”,當圍繞在他身旁的繁華如云煙般散盡之后,詩人如愿以償地回歸到了詩人本身——也許,這才是世上*幸運的事情。
曹雪芹:在黃葉村,品咂時光的聲音 034
雞鳴枕上,夜氣方回。因想余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今當黍熟黃粱,車旅蟻穴,當作如何消受?遙思往事,憶即書之,持向佛前,一一懺悔。
顧太清:百年風貌憶傾城 044
她帶著一種冷艷凄美的憂傷,以及繁華落盡的滄桑,在美麗而孤絕的夢境里,在舊日京華大半個世紀的歲月氤氳下,將自己綻放成一束古典而凄艷的花……
德齡公主:掌心里的紫禁城 055
宮闈秘聞,作為一種想象的疆界,從來都是街頭巷尾、茶余酒后的絕好談資,那幽暗深邃、玄機重重的宮門背后,到底有多少神秘、離奇的故事?德齡公主一身頹靡感傷的傳奇,帶給我們一種恍若隔世的感慨。
莊士敦:水晶球里的帝都 062
夕陽漸深,將城堞浸潤成一片金色,安詳的流光在無聲地蔓延。在這座城池之上,有滿漲的御河、皇宮的荷花、黃頂的閣樓、女墻的堞齒;這里居住著永世的天子,隱藏著古老中國的全部秘密。
辜鴻銘:菊殘猶有傲霜枝 074
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你們心中的辮子卻是無形的。
王國維:文化神州喪一身 084
天地沙鷗,花果飄零,“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冥冥之中,王國維是聽到了屈原在清水中的召喚嗎?漓漓水光里,留下一長串寂寥空闊的回聲。
章太炎:激越佻,孤鯁半生 094
“被發大叫,抱書獨行,無淚可揮,大風滅燭”。那個時代的慷慨士風,在文網密布的古文時代,固然是紅塵夢杳,在“文明日進”的現代讀書人中,更是難見如此氣象了。
林白水:一支筆勝抵十萬軍 105
中國的報業從其誕生之日起,就形成了一種令人贊嘆的辦報的氛圍。他們代表民意,以監督政府為報人天職。林白水飲彈身亡后,很讓人有“廣陵散絕”之嘆。
邵飄萍:我的黑白兩界 117
在風險莫測的時局中,他放任自己享受著追尋、實踐自由的快樂,也難能可貴地保持著自己獨立的人生抉擇。在一個充滿不安的亂世,他以自己*后的蒙難,完成了作為中國報界先驅者的形象,昭示了中國新聞自由的漫漫長路。
魯迅:雨天里,那些沉郁的瑣屑 127
“我走盡迢遞的長途,渡過蒼茫的灰土,作徒然的話別……兄弟,你收了這些東西吧,都沁透了我的眼淚,從此永隔冥明。兄弟,只囑咐你一聲珍重!
張恨水:我與北京的“啼笑因緣” 137
他的文字是很人間、很市井化的,當然也少不了佳人才子的旖旎風情、慧心蘭質;他心里也滿是情緣未了、春夢無痕的故事,烽火離亂,姻緣聚散是他*好的素材。經由他的全力鋪陳,人生的啼笑因緣此起彼落,有笑有淚……
林語堂:北京人的戲性精神 148
舊京的一切都在他的記憶里沉積下來,化為浮雕,午夜夢回時,如同飄絮落下,圍攏過來的是龐大的根須,上千年的光陰,上千圈年輪……那是他心魂相系的文化領地和精神家園。
胡適:在容忍與自由的天平上 156
他從不嫉俗憤世,總是和顏悅色;他對師友微笑,對論敵微笑,對素不相識的人也同樣微笑。他那經典的“胡適的微笑”,從不吝嗇也從不矯飾,讓“他的朋友”們無不如坐春風……
徐志摩:一個詩人的云水襟懷 164
他常常在日落時分,騎著自行車像夸父逐日一樣疾駛在英國鄉間的小路上,追逐著漸漸西沉的太陽。西天上的云彩覆蓋下來,夕陽在云層里放射出萬縷金輝。天和人離得很近,仿佛可以一直騎到云中去。
林徽因:一身詩意四月天 177
那一代知識分子群體的獨特氣質已無從復制了,我們這個時代可以生產成批的珠光寶氣、魅影四射的明星,但卻已經不可能再造具有同樣氣質的“林徽因”——那個時代的溫潤風華,早已不堪歷史激烈演進的沖擊而漸行漸遠了。
沈從文:北京城里的鄉下人 191
鄉下人沈從文來到了北京,開始了不一樣的人生。北京給了他全新的體驗,這座沒親沒故的城市,早成為他的第二故鄉了。小說家坐在自己家中的書桌前,感覺從沒有如此安穩實在。
梁實秋:秋水文章不染塵,京華鄉夢未曾休 200
我并沒有失去我的故鄉。當年離家時,我把那塊根生土長的地方藏在瞳孔里,走到天涯,帶到天涯,只要一寸土,只要找到一寸干凈土,我就可以把故鄉擺在上面,仔細看,看每一道褶皺,每一個孔竅,看上面的銹痕和光澤。
老舍:用光榮的名字溫暖一座城 212
他與一座城市心心相印。他就像是一座島嶼,盡管它的植被和泥土,被歷史的進程沖刷得面目全非,但巖層與基石仍在,就像巨大巖石的骨骼,頑強地挺立在一個城市時光的激流之中。
林海音:我的年華,在幸福中忘卻 224
林先生心上的北平不在了,林先生筆下的北平還在:中國鄉愁文學的*后一筆,終于隨著運煤駱駝隊走進淡淡的水墨山影里,不必叮嚀,不帶驚訝,依稀聽到的是城南那個小女孩花樹下的笑語和足音。林先生永遠不老,像英子。
袁克文:負盡狂名的末世王孫 233
一個眾星捧月的貴族子弟,從綺羅庭院的大宅門里走出來了,他為笙歌巷陌里的女孩子們流連忘返,只因為自己想活得簡單。他將自己云水生涯里殘余的閑逸心思,全部繾綣在一片青花粉彩之間,消受著一片孤寒之中難得的溫暖……
沈佩貞:流光容易將人拋 244
人們想象中的民國女子,大概都有些像舊時月份牌上那些廣告美人,性情溫婉,含蓄蘊藉。但有些民國女子的確非常的明朗爽利。她們大大方方的,大大咧咧的,大步流星的,在歷史的舊光影中,綻放著一種豪情的氣質。
民國年間的朱氏八卦 251
欲把東亞變西歐,到處聞人說自由。一輛汽車燈市口,朱三小姐出風頭——一段民國時期北京城里的八卦新聞、市井情狀。
八旗子弟的頹廢美學 261
從山海關的鐵騎縱橫開始,八旗子弟的“墮落”是從頭就開始的宿命:他們用了三百年的時間,為自己筑造了一座淫靡虛浮的末世天堂。那是已成為過去的風景,是死掉了的故事。
京劇:舊光影里的華美與惆悵 271
紫陌紅塵撲面來,無人不道看戲回。四百年的風雨藝程中,京戲不拒陳藝,善收新藝,博采眾長,自成一家;覽數百余年之簫鼓流韻,閱華夏坊間草民之粉墨春秋,令人感慨萬端。
旗袍:舊光影里的冷艷香凝 280
在北平城明凈高遠的天空下,留著齊耳短發的女大學生們,穿的是一身藍色陰丹士林旗袍,純靜溫婉、清雅怡人。在平和安閑的四合院里,主婦們的尋常裝束,也是白色網眼罩衫搭配著的藍布旗袍。透出的是溫厚、安心、含蓄與矜持……
老北大與新青年 289
時間的流水一去不返,動搖了多少權威的根基?但老北大與新青年卻魅力不減、風神依舊,只因為那是一個成長的故事,是關乎青年的成長和一個古都、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文明的成長與復蘇。
那些人,那些事——眺望遠逝的京華煙云(代后記) 300
往事隨風:舊北京的那些人那些事 作者簡介
劉東黎,男,漢族,1961年10月生,黑龍江哈爾濱市人,中共黨員,編審。1980年9月考入東北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1984年7月本科畢業并獲文學學士學位,F任中國林業出版社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編輯。發表學術論文近70篇,出版作品有《黃花落,黃花開》(現代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年)《月涌大江流——歷史深處的江右士風》(現代出版社 2000年)《北京的紅塵舊夢》(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9年),曾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梁希林業圖書期刊獎及優秀暢銷書獎。2020年4月,入選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院校教材建設專家委員會。
- >
回憶愛瑪儂
- >
隨園食單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與地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