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原則:應對變化中的世界秩序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19499
- 條形碼:9787521719499 ; 978-7-5217-1949-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原則:應對變化中的世界秩序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1. 政府有關部門、政策制定者 2. 投資界、金融圈、基金業(yè),所有從業(yè)人員 3. 公司管理層、創(chuàng)業(yè)人員 4. 研究政治、社科、歷史、經濟等領域的專家學者 5. 大眾讀者**對沖基金公司橋水創(chuàng)始人瑞·達利歐,200萬冊《原則》之后全新力作 創(chuàng)辦對沖基金公司——橋水,旗下管理資金約1600億美元。2018年出版《原則:生活與工作》,全球暢銷超200萬冊。這本書是他的第4部作品,將之前的人生周期、債務周期深入拓展至社會、經濟、政治等多層面,格局更大、適應度更高 **以500年世界發(fā)展史為依據,原創(chuàng)世界秩序/國家興衰大周期,推演未來 厘清500年世界發(fā)展史,以及荷蘭、英國、美國、中國及相關貨幣的發(fā)展,提煉國家發(fā)展軌跡,并列出各階段標志性事件,清晰國家和社會的所處階段,判斷社會發(fā)展趨勢。更在書中透露未來動向。教導永恒普遍的規(guī)律,得以制定相關原則,妥善應對當前形勢 **理性、客觀,評定11國財富和權力分數,以及現狀與前景分數 以計算機算法為工具,以發(fā)展數據為基礎,對11國進行打分,清晰明了各國實力 **揭示橋水投資依據,歷經現實市場考驗 瑞從事投資近50年,逆勢避開2008年金融危機等大大小小各式危機,盈利頗豐,為投資者創(chuàng)造了巨額收益。書中所闡述的關于周期、規(guī)律、投資、經濟等方面的見解,都被深入應用于橋水的實際投資工作中,可以說都經過了市場的嚴苛檢驗,具有很高的現實意義和借鑒意義。 **適合多層次、多領域的讀者 全書涉及經濟、政治、社會、個人等多個層面,富含歷史事件和數據,對宏觀經濟、世界大勢有清晰的判斷,不僅適合各國政府有關部門、政策制定者,還適合投資機構、金融從業(yè)人員、企業(yè)家、管理者,還有研究政治、社科、歷史、經濟等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適合個人投資者、大眾讀者。
原則:應對變化中的世界秩序 內容簡介
自然界的發(fā)展是有規(guī)律的,而任何事物都按其固有的軌跡運行。人們能夠用一定的方法去認識它、體驗它、并按照客觀規(guī)律改造它。 從《原則》《債務危機》到《原則:應對變化中的世界秩序》,橋水投資公司創(chuàng)始人瑞·達利歐的研究角度涉及個體、組織、社會和世界。他想揭示的是個體的生活和工作原則、組織機構的運轉原則、國家和社會的興衰原則、世界秩序的變化原則。 在這本書中,瑞·達利歐探究的是社會和世界的運行規(guī)律和原則,他考察了500年財富和權力的所有重大變化背后反復出現的模式和因果關系。他認為在這些變化背后存在著永恒普適的規(guī)律。通過考察許多相互關聯(lián)的歷史事件,可以看到這些變化的典型模式、規(guī)律、周期和因果關系,并以此為基礎推斷未來。 達利歐認為,歷史通常也是通過相對明確的生命周期、隨著一代人向下一代人的過渡而逐步演進的。所有帝國和王朝都是在典型的大周期中崛起和衰落的,可以就此判斷自己所處的位置,以此判斷之后的走向。目前相對財富、權力和世界秩序正在發(fā)生典型的巨變,這將對所有國家的每個人都產生深遠的影響…… 這本書的分析和探究建立在達利歐創(chuàng)造的債務大周期、歷史大周期的基礎之上,揭示的是變化背后的永恒和普遍的力量,以此展望未來,搞清世界的運行原理,總結出永恒普適的原則,從而妥善地應對當前形勢。 瑞·達利歐希望這本書能帶給讀者幫助,就像幫助他一樣。
原則:應對變化中的世界秩序 目錄
引 言
**部分 世界是如何運轉的
1 大周期簡述
2 決定因素
3 貨幣、信貸、債務和經濟活動的大周期
4 貨幣價值的演變
5 內部秩序和混亂大周期
6 外部秩序和混亂大周期
7 從大周期的角度思考投資
第二部分 500 年世界發(fā)展史
8 過去500 年簡述
9 荷蘭帝國與荷蘭盾的大周期興衰
10 大英帝國和英鎊的大周期興衰
11 美國和美元的大周期興衰
12 中國和人民幣的大周期興起
13 中美關系和戰(zhàn)爭
第三部分 未 來
14 未來
附錄 對世界主要國家現狀與前景的計算機分析
致謝
審校后記
原則:應對變化中的世界秩序 節(jié)選
引言 未來的時代將與我們有生之年所經歷的時代完全不同,但與歷史上的許多時代有著相似之處。 我為何得出這樣的結論?因為事實歷來如此。 在過去約50 年的時間里,為了做好我的工作,我需要了解決定一個國家及其市場成敗的關鍵要素。我認識到,要想預測和應對前所未有的情況,我必須盡可能多地研究類似的歷史案例,搞清這些案例背后的驅動機制。這些工作幫助我總結出妥善應對這些情況的原則。 幾年前,我注意到一些重大勢態(tài)發(fā)展,在我的有生之年里,這些事件從未發(fā)生過,但在歷史上曾多次出現。*重要的是,我看到在巨額債務和零(或接近于零)利率的綜合影響下,世界三大儲備貨幣國家大規(guī)模印鈔;在各國(特別是美國)內部,由于財富、政治和價值觀差距達到約一個世紀以來的*大程度,政治和社會出現了嚴重沖突;一個崛起的世界大國(中國)挑戰(zhàn)現存的世界大國(美國)和現有世界秩序。*近一段與目前類似的時期是1930—1945 年。這令我十分擔憂。 我意識到,除非研究類似的歷史時期,否則我無法真正理解當前的勢態(tài),也無法應對即將發(fā)生的情況。于是,我開始研究各國及其儲備貨幣和市場的興衰。換言之,要想理解當前的勢態(tài)發(fā)展,應對未來幾年可能發(fā)生的情況,我需要研究類似歷史案例背后的機制,例如研究1930—1945 年期間荷蘭、英國、中國的興衰等。在從事這些研究的過程中,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了。這是另一類我一生中從未發(fā)生過但歷史上曾多次發(fā)生的大事件。因此,歷史上的大流行病成為這項研究的一部分。這些研究告訴我,自然界中的異常現象(如疾病、饑荒和洪水)也是值得考慮的可能因素。無論如何衡量,與*嚴重的經濟蕭條和戰(zhàn)爭相比,這些罕見的異常天災的影響力甚至更大。 我在研究歷史的過程中發(fā)現,就像生物存在生命周期一樣,歷史通常也是通過相對明確的生命周期,隨著一代人向下一代人的過渡而逐步演進的。事實上,人類的歷史和未來可以被看作所有個體生命周期逐步演進的綜合。我發(fā)現這些個體的生命周期匯聚在一起,就成為一個自古至今、包羅萬象的整體歷史演進過程;同樣的事件受大致相同的原因的驅動而反復發(fā)生,同時也在不斷演進。通過考察許多相互關聯(lián)的歷史事件,我可以看到這種演化的典型模式和因果關系,并以此為基礎推斷未來。這些事件在歷史上多次發(fā)生,它們是各國及其很多方面的興衰周期的組成部分,例如教育程度、生產力水平、與其他國家的貿易、軍事實力、貨幣和其他市場等。 上述每個方面或實力都在周期中發(fā)展變化,而且相互關聯(lián)。例如,一個國家的教育程度影響其生產力,生產力影響它與其他國家的貿易,貿易又影響保護貿易路線所需的軍事實力,進而影響貨幣、其他市場和許多其他方面。所有這些變化綜合在一起,就構成了多年的經濟和政治周期。例如,一個非常成功的帝國或王朝可以持續(xù)200 年或300年。我研究的所有帝國和王朝都是在典型的大周期中崛起和衰落的,這一大周期存在清晰的標記,我們可以看到自己所處的位置。 這個大周期在以下兩個時期之間產生更迭:(1)和平與繁榮時期,具有強大的創(chuàng)造力和生產力,生活水平明顯提高;(2)蕭條、革命與戰(zhàn)爭時期,財富和權力斗爭此起彼伏,大量財富、生命和其他珍品被毀滅。我發(fā)現和平與繁榮時期比蕭條、革命與戰(zhàn)爭時期持續(xù)的時間長得多。二者的比率通常約為5∶1。所以可以說蕭條、革命與戰(zhàn)爭時期是和平與繁榮時期之間的過渡階段。 對大多數人來說,和平與繁榮時期固然令人愉悅,但所有這些現實情況的*終目的都是推動進化。因此,更廣義地說,兩個時期沒有好壞之分。蕭條、革命與戰(zhàn)爭時期造成大量破壞,但就像凈化風暴一樣,它也清除了弱點和過度(如過度債務),以回歸本質的方式,打造更堅固的基礎,迎來新的開端(盡管這個過程很痛苦)。沖突解決后,誰是掌權者、其掌握何種權力就會變得明晰。因為大多數人迫切盼望和平,所以新的掌權者通過決議,創(chuàng)建新的貨幣、經濟和政治體系,構成新的世界秩序,促進下一個和平/ 創(chuàng)造性時期。一個大周期中還有其他的周期。例如,有持續(xù)約100 年的長期債務周期,也有持續(xù)約8 年的短期債務周期。短期債務周期中,有較長的經濟擴張期;經濟擴張期之間是短期經濟衰退;這些周期中還有更短的周期;等等。 通過解釋所有這些周期,我想表達的要點是,一旦這些周期朝著一個方向發(fā)展,歷史的構成板塊就會移動,所有人的生活都會發(fā)生巨變。這些變化可能是極其有利的,也可能是極其不利的。雖然它們在未來必將發(fā)生,但大多數人不會預見它們的到來。換言之,●在一個周期中,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的變化是常態(tài),而不是例外。一個國家在一個世紀里沒有經歷至少一個和平與繁榮時期以及一個蕭條、革命與戰(zhàn)爭時期的情況極為罕見。因此,我們應當對這兩個時期都有所預料。但古往今來,大多數人(現在仍然)認為,未來只是近期歷史稍做修改的版本。這是因為●就像許多事物一樣,在人的一生中,重大的繁榮時期和重大的蕭條時期只會出現一次,除非我們研究幾代人的歷史模式,否則很難預料到這些時期的到來。因為繁榮時期和蕭條時期的更迭往往相隔很久,●我們所面臨的未來很可能與大多數人所預期的情況迥然不同。 例如,我父親和大多數他的同齡人經歷了大蕭條和二戰(zhàn),他們從未想到二戰(zhàn)后經濟會出現繁榮,因為這不同于(而非類似于)他們的經歷。由于自身的經歷,他們不會考慮借款,也不會把辛苦攢下的積蓄投入股市,因此我們不難理解他們錯過了從美國經濟繁榮中獲利的機會。同樣,我也可以理解,在幾十年后,一些人通過大肆借款進行投機。因為他們只經歷過債務融資拉動的經濟繁榮,從未經歷過經濟蕭條和戰(zhàn)爭,所以他們認為未來不會出現經濟蕭條和戰(zhàn)爭。貨幣走勢也是如此:二戰(zhàn)后,貨幣曾經是“硬通貨”(與黃金掛鉤),直至20世紀70年代,為了支撐借貸和防止實體破產,各國政府使貨幣“走軟”(即發(fā)行法定貨幣)。因此,在我撰寫本書的時候,大多數人認為他們應該增加借款,盡管從歷史來看,借款和債務融資拉動的經濟繁榮會導致經濟蕭條和內外沖突。 如果我們以這種方式理解歷史,就會提出一些問題,而對這些問題的解答會為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況提供寶貴的線索。例如,在我的一生中,美元一直是世界儲備貨幣,貨幣政策一直是刺激經濟的有效工具,人們普遍認為西方民主和資本主義是優(yōu)越的政治和經濟體制。任何研究歷史的人都可以看到,●沒有任何一個政治體制、經濟體系、貨幣或帝國可以永遠存在。但當它們失靈時,幾乎所有人都會感到驚訝,并受到毀滅性打擊。因此,我自然會問:我和我所關心的人如何才能知曉蕭條、革命與戰(zhàn)爭時期的到來,如何才能很好地應對。因為我的專業(yè)職責是,無論在何種環(huán)境中,都要保護好財富。所以,我需要打造適用于整個歷史(包括這些毀滅性時期)的認知和策略。 本書的目的在于傳述我所學到的東西,這些認知對我有所幫助,可能也會幫助其他人,我在此分享以便提供參考。
原則:應對變化中的世界秩序 作者簡介
瑞·達利歐Ray Dalio 美國橋水投資公司創(chuàng)始人、聯(lián)席首席投資官和聯(lián)席董事長。橋水是一家全球資產管理公司,是全球知名機構投資組合管理公司。達利歐相信研究過去是為了理解當下,為應對未來局勢制定實用的原則。 達利歐曾出版《原則》《債務危機》《原則(繪本版)》等多部作品,有關信息可參見www.principles.com。 達利歐的更多經濟論述也可以在網上閱讀,包括: 為什么資本主義需要改革,以及如何改革; 范式轉換; 我們面臨的大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問題; 民粹主義; 生產率和結構性改革; 全球基本收入的基本知識。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唐代進士錄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