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海上凡花:上海工人新村婦女日常生活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182053
- 條形碼:9787532182053 ; 978-7-5321-8205-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海上凡花:上海工人新村婦女日常生活 本書特色
★ 紀實和研究并重的新型學術創作 口述歷史,深度訪談,日記工作坊,參與式田野觀察,情感調研…… ★ 研究團隊和受訪婦女們共同書寫的城市基層女性生命歷程 創造性地邀請新村女性參與研究,通過她們的日記寫作和照片日記,一起看見平凡故事中的不凡。 ★ “城市化、性別與南半球——改造知識網絡研究項目上海團隊(GenUrb)”項目研究成果
海上凡花:上海工人新村婦女日常生活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葉子婷是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文化產業與管理系助理教授,章羽是復旦大學社會與公共政策學院博士后、上海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劉希,是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哲學博士、西交利物浦大學中國研究系中國文學助理教授。社會調查項目研究成果。本書為《城市化、性別與南半球——改造知識網絡研究項目上海團隊》(GenUrb-Shanghai CRT)第三年的研究成果。GenUrb項目由加拿大約克大學城市研究所所長Linda Peake教授帶領,為期六年,以南半球的八個城市——上海、德里、孟買、喬治城、開羅、科恰班巴、伊巴丹和拉姆安拉為研究重心,旨在探討21世紀初期城市化進程中,女性與經濟發展的交互關系,從而提升女性在城市發展中的價值與地位。2018年至2020年期間,上海交通大學、上海理工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的三位青年講師,在上海對工人新村的二十位女性進行了深度訪談,其中包括三對基層母女深入的口述歷史訪談,記下了她們從新中國崛起到上海成為我國靠前大都會的人生歷史。
海上凡花:上海工人新村婦女日常生活 目錄
海上凡花:上海工人新村婦女日常生活 節選
第四章 本章將聚焦當代社會基層家庭中現實的母女關系變化,并以國際大都會上海的現代化發展為背景。本章通過工人新村三對母女六個人的生命歷程回顧,思考當消費主義(Consumerism)給中產母親帶來“母職焦慮”時,上海工人新村中基層貧困家庭中的母女關系是什么樣的?我們所考察的家庭的居住環境都是一個狹小的空間——工人新村的家中唯一的一間房。三位母親都很堅毅且頑強地面對生活的艱難,母女在經歷共同的生命體驗之后呈現出不同的路徑:逃離、留守、陪伴、順從。我們的研究發現經濟改革后,巨大的城市變遷和階層分化給基層家庭里的母女關系造成了巨大的沖擊,然而,基層社群母女之間的溝通和扶持,她們在抵御社會壓力過程中巨大的能動性是她們對抗異化關系的重要力量。本章也通過女兒的敘事回溯母女的故事,努力在她們的講述中找到母女情感和生命的譜系聯結,探求女性話語表達中的日常生活經驗及深層的個體欲望和精神訴求,以及母女關系變化的背后更大的城市現代化發展圖景的變遷。 第六章 很多婦女把日記寫作認真對待,好像做“作業”一樣,讓她們有重返校園的感覺。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然而這個過程是雙向和互動的,因為不只是婦女們在學習如何記下她們的生活和日常(許多時候她們會笑著說,很久沒有寫日記),研究人員也在和婦女們一起學習和成長,在婦女們身上學到了堅毅不放棄的精神,也學會了欣賞生活中美好的大小事情。利用日記的文字和照片,婦女們與研究人員進行了情感互動,好幾次研究人員被阿姨媽媽們的分享與經歷弄得感動落淚,也有一起開懷大笑的場景。“互動互助”的質性研究方法,除了可以提供很好的創意空間,還可以提供更多的情感宣泄空間。因為婦女們面對的困難,很多時候無法宣泄,在工作坊的互動環境下,我們很榮幸能夠當困難婦女的樹洞,讓她們暢所欲言,和她們交心交流。 第七章 全球大城市中產居民區普遍充滿了個體主義,每家每戶講求的是私隱性、獨立性的居住建筑設計,空間的應用更講求距離感與間隔的重要性。這種城市發展使人與人之間變得疏離,在亞洲的大城市如東京、首爾、中國香港等地亦可以發現這種居民區(Residential area)的“冷漠無情”的社會現象,鄰里之間互相不認識更不會聯系,小區的管理依靠付費服務如上海的物業管理方案。在這座大城市中,本書研究團隊觀察到在21世紀我國大力發展城市化的大趨勢下,上海的工人新村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著1950年代時建立的社會主義精神與理念。當國家推動農村城市化進程,當年借鑒農村生活模式興建的工人新村,或許可以抵抗城市化所推動的“冷漠”與“距離”,為當今的城市發展所借鑒。
海上凡花:上海工人新村婦女日常生活 作者簡介
葉子婷(Penn Tsz Ting Ip),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文化分析研究院博士,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文化產業與管理系助理教授,加拿大SSHRC“城市化,性別與南半球──改造知識網絡(GenUrb)”研究項目成員,以及上海研究團隊聯合領導。研究方向包括移民研究、城市研究、性別研究、后殖民主義理論、全球化理論、情感理論等,相關研究發表于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European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Global Media and China等學術期刊。 章羽,復旦大學社科學院博士,復旦大學社會與公共政策學院博士后,上海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性別與文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上海市婦女學學會理事,密歇根大學性別與婦女研究中心訪問學者。關注議題包括三線建設中的婦女、城市化發展中的社區婦女,曾主持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專項課題一項。 劉希,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哲學博士,西交利物浦大學中國研究系中國文學助理教授。研究方向包括性別研究、中國文學研究、女性主義文藝理論等,相關研究發表于《文學評論》《文藝理論研究》《婦女研究論叢》等學術期刊,并著有《“話語”內外:百年中國文學中的性別再現和主體塑造》。
- >
隨園食單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虎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