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反腐新政、隱形交易成本與市場化程度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77026
- 條形碼:9787568077026 ; 978-7-5680-7702-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反腐新政、隱形交易成本與市場化程度研究 本書特色
當前關于反腐敗的研究大多為宏觀層面考察反腐敗和經濟增長的關系,僅有的微觀層面實證研究集中在反腐敗與企業績效、科技創新投入等直接作用機制上,至今仍缺乏對反腐新政在微觀層面,如零售消費、白酒消費、旅游消費、企業費用歸類操縱以及企業創新與營銷的動態轉換等方面的實證研究和案例展現,至于渠道作用的關系研究更為缺乏。因此,本書聚焦于消費,通過分離各種不同消費中的隱形交易成本來研究反腐新政的實施效果。同時,作者驗證了反腐新政的根本目標,反腐是否顯著提升了市場化水平,如果提升的話,作用機制又是什么。 本書豐富了反腐新政在微觀層面的相關研究,為“反腐敗促進經濟持續健康增長”提供理論依據和實際驗證。對于下一步實施精準反腐,有針對性地制定反腐政策,降低全面反腐成本將有很大的幫助。
反腐新政、隱形交易成本與市場化程度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從制度分析層面研究中國市場中過高的隱形交易成本存在的原因、改進的機理和效果,即反腐新政在強化干部監管、提倡厲行節約、規范公務接待、公開招投標等方面進行制度改進與創新而獲得的反腐制度紅利。本書首先系統梳理了我國的反腐制度變遷,其次針對“八項規定”“六項令”“會令”等主要反腐新政對零售業、消費品制造業和旅游業產生的影響進行深入分析,旨在用實證檢驗、案例分析和行業研究等多維度、多方法清晰地從不同角度研究反腐新政對減低社會隱形交易成本的作用和機理。*后,通過公司治理、內部投資和資本市場反應全面驗證了反腐新政對降低社會隱形交易成本的綜合效果和對市場秩序的影響。本書不僅是關注社會交易成本問題的經濟學者的相關學術參考文獻,也是政府管理部門實施精準反腐,有針對性地制定反腐政策,降低反腐成本的決策參考資料。本書研究內容之間既有嚴密的邏輯聯系,研究主題之間又是獨立成章,方便讀者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閱讀。
反腐新政、隱形交易成本與市場化程度研究 目錄
1
總論1
第*節腐敗概述2
第二節企業治理與腐敗的關系研究8
第三節腐敗的衡量與反腐敗研究方法16
第四節我國反腐敗歷程與特點23
第二章
35
反腐敗與隱形交易成本35
第*節隱形交易成本與腐敗消費36
第二節隱形交易成本與固定資產投資43
第三節隱形交易成本的度量與影響路徑研究
設計45
第四節反腐新政對消費的影響,基于GMM的
實證53
第五節結論59
第三章
61
反腐新政與消費的關系研究61
第*節反腐新政對我國消費產業的影響61
第二節反腐新政對消費影響的實證研究66
第三節反腐新政對消費結構的優化72
第四章
81
反腐敗對消費類企業內部投資機制的
影響研究81
第*節反腐新政、企業研發投入與營銷投入83
第二節反腐新政對企業內部投資機制的影響實證
設計88
第三節反腐新政對企業內部投資的影響機制實證
結果95
第四節拓展性分析與政策建議102
第五章
107
反腐新政對旅游業的影響107
第*節景區開會禁令的由來107
第二節禁會景區對旅游業的直接影響數據和
分析110
第三節景區開會禁令的間接影響分析116
第六章
123
反腐敗與企業的費用歸類調整123
第*節費用歸類操縱的理論分析124
第二節國企費用歸類問題研究思路126
第三節費用歸類操縱的手段與路徑剖析139
第四節地方國企與央企費用歸類操縱對比145
第七章
161
中央巡視組、企業創新與資本市場的
反應161
第*節企業創新、政治風險與信息不對稱162
第二節研究設計170
第三節實證結果分析174
第四節研究結論與建議187
目錄
參考文獻191
后記209
參考文獻191
后記209
反腐新政、隱形交易成本與市場化程度研究 節選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八項規定”“六項禁令”為代表的反腐新政(以下簡稱反腐新政),強化了政府官員和國企高管行為等制度規范,同時配套了長效的檢查核準制度。這些制 度直接規范了公務消費的內容和形式,遏制了各種形式的腐敗消費,在制度上試圖降低長期以來被學者們聚焦詬病的,中國市場因腐敗而過高的隱形交易成本。隱形交易成本是指 為維持與政府官員良好關系,獲得更多便利,個人和企業所額外付出的、難以甄別的非市場交易成本。這類交易成本是轉型經濟過程的必然產物,它的存在導致資源配置扭曲與浪 費。 轉型經濟體因為缺乏完善的官員監管、公平競爭和產權保護制度,導致權力尋租與官員腐敗問題嚴重,隱形交易成本高企的現象十分普遍。中國作為全球*大的轉型經濟體,其現 階段經濟增長是以固定資產投資為直接驅動要素,而政府和國有企業則是這一投資推動型模式的主導。這種驅動模式如果缺乏有效監督,政府官員和國企管理層因其投資決策權力 而存在巨大的腐敗尋租空間,使得隱形交易成本高企。據“透明國際”(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的行賄指數BPI(Bribe Payers Index)顯示,2011年(反腐新政實施前)中 國得分僅為6.5分,在28個全球*大的經濟體中排名倒數第二。其中政府基建工程對應的“公共工程與建筑”得分*低(5.3分),屬于*易產生腐敗的行業。“公用事業”(6.1分 )和“石油和天然氣”(6.2分)等由中國國有企業主導的行業都是得分較低的行業。 隱形交易成本難以甄別的重要原因在于其隱秘性(Svensson,2005),賄賂政府官員和腐敗送禮行為往往是以腐敗消費的形式出現的,行賄者與受賄者互相掩飾,以正常的人際往來 消費、禮物交換消費為外衣,掩蓋非法權錢交易(Graycar & Jancsics,2016)。這些腐敗消費與正常的普通居民消費難以區別,卻正是隱形交易成本的重要載體。由于腐敗行為 具有隱秘性,相關的直接計量研究十分缺乏,僅有Cai等(2011)根據世界銀行對中國企業的調查,創新地提出了度量企業腐敗交易成本的指標——企業招待費和差旅費 (Entertainment and Travel Costs,ETC)。其研究發現,中國企業把賄賂政府官員、腐敗送禮和管理層奢侈不當消費(后面統稱為“腐敗消費”)都放入該名目的費用中,與正 常的銷售招待費和差旅費混在一起進行會計核算。此后,黃玖立等(2013)和鐘覃琳等(2016)都用此指標對腐敗消費及其對企業訂單、經營效率和稅負水平的影響做出研究。但 是企業財務報表本身具有費用調節的功能(Stolowy et al.,2004)。有研究發現,為逃避監督,企業會把惹眼的ETC分散轉入較為隱蔽和科目復雜的生產成本和銷售費用(葉康濤 ,2016),費用類指標的甄別功能隨著人為報表調節而變得不太顯著。直接測度隱形交易成本數據的缺乏,測度指標的甄別功能模糊,使得反腐新政實施之后,大部分當前研究聚 焦于反腐敗與企業績效、科技創新投入等中介作用機制和反腐敗導致的經濟后果,但是反腐新政與腐敗所導致的隱形交易成本的根本作用機制如何?它的實施如果有效地降低腐敗 消費,是否對居民消費也有影響?反腐新政的制度改進的持續效果如何,是否全面降低了隱形交易成本?是否改變了其影響機制?這些政策實施效果評估的直接問題至今仍缺乏相 關經濟學的實證研究。 中國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是一條與中國國情相適應的反腐敗之路。黨的十八大以前是“前半程”,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汲取改革開放以來反腐倡廉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初步 形成了“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基本框架,確立了中國特色反腐倡廉的基本制度。黨的十八大以后是“后半程”,反腐新政的主要任務是全面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構 建更系統、更完備和更科學的中國特色腐敗治理制度體系,注重加強法制和制度建設,積極構筑反腐倡廉的系統工程,實現有效的腐敗治理,即遏制了腐敗消費和降低了隱形交易 成本,其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反腐新政有效地遏制了腐敗消費 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新政更為注重制度建設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并強調腐敗消費與居民普通消費的分離,以制度的約束力讓人不愿腐敗、不敢腐敗和不能腐敗。 黨的十八大以來,相繼出臺“八項規定”“六項禁令”“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關于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剎住中秋國慶期間公款 送禮等不正之風的通知”等制度。從經費管理、公務接待、會議活動、公務出差、臨時出國、公務用車管理和辦公用房等方面做了嚴格詳細的規定,在公款高檔消費、公款出國旅 游、公車私用、公款送禮、公款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等與腐敗相關的消費予以嚴格規范。此舉對公務消費范圍和形式做出了明確界定,將混雜于居民普通消費中,一直難以界定的 腐敗消費(如公款高檔消費、公款出國旅游、公車私用、公款送禮、大吃大喝等)裝進了制度的籠子。據新聞媒體報道,八項規定出臺一年之后,因腐敗消費、送禮而“虛火旺盛 ”的行業由于八項規定的實施而遭遇“寒流”。這些行業的代表商品有:購物卡、高檔白酒、高檔茶葉、高檔餐飲和花卉。 由于腐敗始終在尋求不易甄別和隱秘的良好掩體,官員受賄選擇的并不必然是支付*高賄款金額的尋租者,而往往是與受賄者關系更密切、更為信任的公司或個人,接受的是更為 隱秘、安全、方便使用,*大程度等同貨幣的腐敗中介商品。因此,反腐新政明確公務消費的范圍和形式,就是為了直接遏制腐敗消費,尤其是遏制打著“人情往來”的幌子,把 奢侈浪費和送禮賄賂的腐敗消費混入普通居民消費中的腐敗中介商品的銷售。反腐新政后,腐敗消費難以與普通居民消費混淆,為其有效實施奠定了基礎。 另外,反腐新政禁止的是腐敗消費,對普通居民消費沒有影響。居民消費與腐敗消費本質上都是消費,只是在消費的品種和范圍上有所不同。如果僅以消費市場的變化來衡量,兩 者是難以分清的。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消費市場發展空間巨大。調查研究顯示,近十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持續保持高增長,增速始終在10%以上。2016年,我國包含飲 料、日化品、食品在內的消費品零售額達3.2萬億元,較2015年同期增長5.1%。市場發展空間巨大,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國人均收入水平的平穩增長。據《中國統計年鑒》,我國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10493元持續增長至2015年的31195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1.51%。 我國消費品按價格高低可分為奢侈品和日常用品。雖然其消費增長均依靠于經濟增長,但其根本驅動力不同。高檔消費品的主要驅動力在于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梁其翔, 龍志 和,2014)。而日常消費增長主要依靠于居民收入的增長。奢侈品種類豐富,比如高檔手表、珠寶、手袋和高檔白酒。而其中高檔白酒的受眾范圍更廣,社會接受層面更高,*具 代表性。2012年,白酒在中國的年銷售額達4466億元,而高檔白酒的價格動輒超過1000元,著名的極品飛天茅臺價格更是高達100萬元,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在中國獨特的酒文 化中,高檔白酒不僅是商務宴請和招待宴會**的誠意和檔次的代言者(Gundlach和Paldama,2009),也是辦事送禮的理想關系潤滑劑,高檔白酒因此成為贈送給官員和相關辦事 人員的主要禮物之一,被譽為“賄賂硬通貨”(Shu,2017),是我國社交消費的代表性商品。高檔白酒在招投標、項目確立、工程信貸方面發揮著潤滑劑的作用,與社會固定資產 投資保持正相關的關系。從圖21中我們可以看到,2009年以來,我國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一直保持增長態勢,而高檔白酒制造企業的毛利率也一直處于高位。
反腐新政、隱形交易成本與市場化程度研究 作者簡介
經濟學博士、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副主任,副教授。美國Temple University Fox商學院訪問學者。 主要研究領域為公司金融、財務與會計、資本市場與公司治理。 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反腐敗、隱形交易成本與市場化程度:基于準自然實驗的實證研究》(項目批準號:17YJA790105)。發表相關學術論文十余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朝聞道
- >
煙與鏡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