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漢武大帝(全七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5103002
- 條形碼:9787205103002 ; 978-7-205-10300-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武大帝(全七冊) 本書特色
這是一部比歷史典籍 有歷史感的歷史小說, 這是一部把漢武大帝時期全景復原的鮮活文字, 如果漢朝有直播,這就是回放…… 故事發生在劉邦定都長安幾十年后的關中……
漢武大帝(全七冊) 內容簡介
讀者從這部小說中所感受到的,活脫脫是漢代全景社會的具體展現。可以說,劉憶江先生還原了一個距離我們兩干多年的歷史場景以及歷史場景中的人、事、物,由于他將考證后得出的歷史事實放到歷史小說中,再進行形象、具體、生動的敘述和描繪,使得這些人、事、物不再是冰冷的符號與印跡,而是有血有肉、充滿糾結人性與情感的生靈,他們向我們走來,訴說那隱藏了兩干多年的驚人秘密。
漢武大帝(全七冊) 節選
“大將軍安好,給大將軍請安!”公孫賀與堂弟公孫敖邊揖手請安,邊恭敬地地注視著衛青。長安的五月已入初夏,氣候宜人,可衛青久病初愈,見客時還是披了件黑色的深衣[ 深衣,漢代官員的常服,寬袍大袖,衣、裳合一的服飾。]。 衛青揖手還禮,他面容略顯清癯,將二人讓入中廳后,很關切地問道: “子叔,皇帝此番東巡,可得遂所愿?” 子叔是公孫賀的字,他任太仆多年,主理朝廷馬政,皇帝出巡,三公九卿,均須伴隨扈駕,大駕如同行走在車輪上的朝廷,故被稱為行在。衛青與公孫賀均在隨扈大臣之列,而衛青自年初起,即纏綿病榻,未能隨行。 “還不是老一套,東萊海灘上有大人足印,與之前緱氏城墻上的足印相似,今上在海灘上徘徊多日,欲得一見神仙而不能,在萬里沙[ 萬里沙,據應劭說,為位于東萊的神祠。]望海遙祝而已。那個公孫卿巧舌如簧……”,公孫賀搖搖頭,不再說下去,與衛青、公孫敖相視苦笑。近年來,皇帝求仙問藥之心熾盛不已,得知哪里有神跡,必打道前往,自己定下的五年一巡狩的規制形同具文,此番東萊之行,距上次還不到一年。 事涉天子,于臣下是忌諱的話題,于是改言其他。公孫賀捋髯肅容道: “不過回程中,今上還是做了件恤民的大事,遷延二十多年的黃河河工,終于在今年一舉完工,中原的水患得以消解,可喜可賀!” 原來車駕回程于泰山望祀,之后,行至東郡濮陽,得知今歲亢旱,河水較緩,劉徹臨時起意,要將決口二十多年,年年泛濫成災的瓠子口堵住,于是派汲仁、韓昌等督率士卒十萬赴埽工[ 埽工,古代對河工的稱呼,即以梢料、葦、秸和土石分層捆束制成的“埽”,填塞決口,杜絕河患。]。他親臨瓠子河決處,沉白馬,投玉璧以祀河神,令群臣從官自將軍以下,都要負薪投石,參與河工。十余萬人日以繼夜,前仆后繼,歷時逾月,終將決口處堵塞,并另掘通二渠分流,將河水沿禹時舊跡導流入海,從根本上消除了這一段黃河的水患。事畢,劉徹心情大好,命于堤上筑宮室一座,名之為宣房宮,并賦詩二闋,名之為《瓠子歌》。 公孫兄弟皆曾親預河工,斯時的勞倦刻骨銘心,不免言不由衷,但還是相與贊嘆了一番皇帝恤民的仁心。 一侍者將烹好的熱茶端進,為主客布茶,三人默默啜飲,良久,衛青問道: “朝鮮的戰事進展如何?二位從駕行在,可有甚新消息么?” 衛青雖早已是局外人,可作為久經沙場的統帥,卻仍不能忘情于朝廷的征伐。皇帝在外,軍報文書均**時間報送行在,留在長安的官員反而不甚了了,只能靠流言揣測戰局。 朝鮮的戰事起于遼東都尉涉何的被刺。 見之于簡冊的朝鮮歷史起于殷末的箕子,箕子名胥余,是商紂王的叔父,殷商亡國后,他率五千殷民出亡朝鮮,建都王險城,后亦尊奉周為天子,被追封為一個諸侯國,是為箕氏朝鮮。 漢初,燕王盧綰反,投匈奴。燕人衛滿糾集亡命千余人,改行蠻夷發型服飾,出走至燕屬遼東塞外至浿水一帶,附庸于箕氏朝鮮,招降納叛,羽翼漸豐。漢惠帝元年,衛滿率部渡過浿水[ 浿水,即今朝鮮之清川江。],一舉推翻箕氏,取而代之,是為衛氏朝鮮。其時天下初定,朝廷與民休息,不欲多事,遼東太守遂與衛滿約定,以朝鮮為外臣,監護塞外蠻夷,防止其侵擾邊塞,諸蠻夷若欲歸順朝貢,則不得阻撓,而是要報告朝廷。而衛滿也就狐假虎威,利用這個約定,役使塞外諸蠻夷,真番、臨屯等部皆表順服;衛氏又不斷招納容留燕、齊流亡者,數十年間,控制的范圍漸漸擴大到數千里。衛氏朝鮮獨霸一方,招降納叛,不事朝貢;半島上其他小國如真番、辰國想要朝覲天子,均被其橫加阻撓,造成大漢與半島諸國之往來壅塞不通。 元封二年,朝廷派涉何出使朝鮮,當面責諭朝王衛右渠信守約定,不料對方直接無視,來了個不奉詔。涉何為了回朝復命,于浿水岸邊誘殺了奉派禮送其出境的朝鮮裨王,渡河入塞,歸報天子。朝鮮王膽敢不奉詔,涉何以誅殺作為警示,頗合劉徹的心意,非但沒有責備其擅殺,反而拜其為遼東都尉,把這個敢作敢為人擺在朝鮮家門口,以資震懾。 朝鮮不服,以牙還牙,發兵突襲武次[ 遼東郡屬縣,東部都尉治所,今鳳城縣。]都尉衙門,誅殺涉何作為報復,公然挑戰了大漢的權威。劉徹得知消息,怒從心起,當即下詔,募集罪囚為兵,分水陸二路征伐朝鮮。水路由樓船將軍楊僕統帥,七千人,自齊地登舟桴海前行;陸路則由新拜的左將軍荀彘統帥,五萬人,自遼東開赴浿水。朝鮮之役遠不如征伐南越、東越順利,問題出在行軍速度不一,號令不一,被朝鮮窺到破綻,各個擊破。 自東萊解纜登舟,樓船所部幾日后就抵達了列口[ 列口,列水(今朝鮮之大同江)入海口,今南浦是也。],而朝鮮早早將全國的兵力集中在王險城,探知漢水軍不足一萬,遂在列水入海口處伏以重兵,樓船所部一登陸,即遭痛擊,漢軍猝不及防,敵眾我寡,抵抗了一個多時辰后,已登岸的漢軍潰敗,逃入浿水南岸的山中,朝軍并不戀戰,退守王險城。匿藏于山中十多日的楊僕,方派人聯絡舟師,收集散卒,重整軍陣,于海口設立營壘。 遼東的一路,集結完成已在半月之后,大軍自西安平渡過馬訾水[ 馬訾水,即今鴨綠江;西安平,遼東郡屬縣,遺址位于今丹東九連城一帶。],走走停停,抵達浿水東岸已逾時二月。陸師在番汗[ 番汗,位于遼東故塞之浿水河口附近,為古朝鮮邊防要塞,地望在今安州一帶。]遭遇守軍的頑強抵抗,兩軍隔河對峙,幾次渡河攻城的嘗試均遭挫敗,而由罪囚組編的士伍軍心不穩,逃亡甚多,荀彘不得已暫停攻勢,整頓軍務。兩軍一在列口,一在浿水,相隔數百里,呼應不靈,面對朝鮮的頑抗,竟有無可奈何之勢。
漢武大帝(全七冊) 作者簡介
劉憶江先生現為自由撰稿人。2004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 2006年加入北京市作家協會。著有近代歷史人物傳記《袁世凱評傳》《曾國藩評傳》《胡林翼評傳》等,長篇歷史小說《漢宮春夢》《畿輔龍蛇》。 劉憶江先生在創作歷史小說前,能夠努力鉆研史料,盡力提出異于他人的創見。能夠閱讀跟當時有關的正史及其他雜著,力求充分展示當時的歷史背景,所以他創作的小說貼近史實、細節真實、場面真切。讀他寫的歷史小說,宛如在觀賞一幅真實的歷史畫卷。
- >
二體千字文
- >
煙與鏡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莉莉和章魚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