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清帝國之亂: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之役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4265296
- 條形碼:9787214265296 ; 978-7-214-26529-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清帝國之亂: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之役 本書特色
珍貴一手文獻,披露大量細節;近代中國通明恩溥關于義和團運動的親歷記,披露關于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的大量歷史細節
清帝國之亂: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之役 內容簡介
本書完成于1901年, 記錄了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時期中國朝野上下一系列重大事件。明恩溥曾深入山東地區傳教長達二十余年, 在1900年北京外國公使館區被圍攻期間親身參與了防衛活動, 這些經歷使本書具有獨特的價值。作為歷史事件的親歷者, 明恩溥披露了京津地區義和團運動發展和北京公使館區被圍攻的大量細節, 其中諸多歷史細節令人唏噓喟嘆。作為眼光獨到的觀察者, 明恩溥分析了義和團運動和中西沖突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根源, 揭露了清政府的反復無常和侵華軍隊的丑惡罪行, 并從自己的視角展望了中國的未來。
清帝國之亂: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之役 目錄
前言
上卷
**章久遠的憎惡根源
第二章難解之國際困局
第三章基督教在華境遇
第四章天主教在華作為
第五章排外騷亂五十年
第六章排外宣傳及結果
第七章西方之商業入侵
第八章外人之領土侵犯
第九章改革維新之夭折
第十章義和拳組織源流
第十一章山雨欲來風滿樓
第十二章義和拳烽火連天
第十三章義和拳與清政府
第十四章圍困京城外國人
第十五章攻擊駐華公使館
第十六章圍困使館**周
第十七章內南城墻爭奪戰
第十八章至險至惡之時日
第十九章休戰協議之達成
下卷
第二十章圍困期間的生活
第二十一章焦心等待的日子
第二十二章再度圍攻公使館
第二十三章圍困之*終解除
第二十四章大沽至北京戰事
第二十五章眾志成城固守御
第二十六章解圍后之面面觀
第二十七章上帝之手控圍困
第二十八章飽經摧殘之北京
第二十九章面目全非之國都
第三十章慘遭毀壞之通州
第三十一章聯軍占領的天津
第三十二章內陸洋人之遭遇
第三十三章傳教士拳亂經歷
第三十四章中國教會大災禍
第三十五章拳亂之個人遭遇
第三十六章山西基督徒劫難
第三十七章外人占領之一載
第三十八章中華之前景展望
清帝國之亂: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之役 節選
前言 像人世間多數大事件一樣,中國19世紀末爆發的排外運動,有其久遠的根源。不了解這一點,就不可能理解這次排外運動。 當排外運動通過公開攻擊位于首都的十一家外國公使館而顯示出國際性之時,即暴露出了它的本質,同時表明中國在某種程度上蓄意對抗整個世界。世人隨即開始以極其強烈的興趣關注這場無與倫比的較量的進程。 當人們了解了7月7日英國公使館所謂的大屠殺與圣保羅大教堂將近完成的彌撒儀式的大體情況,事件中駭人聽聞的細節吸引了所有國家的關注。絕對新奇、強烈的戲劇性趣味,國際事件,以及中國發生的一系列事件的深遠影響,這一切交織在一起,將中國的這次動亂與有史以來的任何事件區別開來。這證實了中國的一句格言:世事難料。這段歷史插曲將吸引人們長期關注,并有望從各種角度進行徹底調查,以便歷史學者*終有信心得出明確的結論。 目前,關于許多重要事件,尤其是中國政府的行為,尚無從得知,關于這一問題,在廣泛的范圍內存在巨大的意見分歧——這不僅是正常的,而且也是不可避免的。 本書計劃在記述北京圍攻使館事件的客觀細節的同時,勾勒形成圍攻使館高潮期主要事件的重要輪廓。誠然,如此一來,要涉及廣泛領域,必定會有不少遺漏和不確之處,尤其是在細節方面,因而有理由擔心,不了解所有事件,就不能說明這些事件孰輕孰重以及它們之間的恰當關聯。 上述缺陷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除了英國政府的藍皮書和白皮書外,很少有可以利用的官方報告,而英國的白皮書*新的一卷又發布太晚,難以利用。軍事行動不得不僅作概要性敘述,不過這一簡略處理的缺陷很容易從其他信息源得到補償。 要恰當地解讀中國義和拳亂這一名副其實牽涉幾大洲許多國家的問題,就需要敘述這場動亂爆發后一年發生的事件,包括《和約》(the Treaty of Peace)和*后的結果。我們現在所了解的情況是:在過去幾個月時間里,談判確實一直在進行,但直到目前仍未完成。什么問題都未真正解決,而在中國,永遠不會有什么“*終結果”,因此,只能依據過去的事情對現在的局勢進行綜合審視。 中國需要新的道德生活,認識到這樣一個無可爭辯和至關重要的事實,十分重要。基督教的引入已經為彌補這一缺陷做了一些事情,并展現出在適當的條件下,基督教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中國本土基督徒在*近的動亂中的行為,總體上說,增添了見證基督教力量新的、激動人心的歷史篇章。 一些西方國家的人在中國土地上的行為已經對基督教在中國人中的好名聲造成了很大的損害。但是,當騷亂平息后,道德力量必然會恢復其影響力,而且可能會擴大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得多的規模,并產生比以往更大的效果。 無論中華帝國的政治前途如何,中國人民始終是世界生活的重要因素。糾正過去的錯誤,把中國和列強的關系建立在完全不同的基礎上,對世界和平是至關重要的。 因此,必須清楚地了解過去與新近這場動亂的關系,本書意在為此謹盡綿薄之力。 1901年6月于天津
清帝國之亂: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之役 作者簡介
作者: 明恩溥(Arthur H. Smith,1845—1932),美國公理會傳教士。1872年來華,最初居住于天津,后至魯西北賑災傳教,并從事教育、衛生、慈善事業,兼任上海《字林西報》通訊員,曾推動美國政府歸還中國庚子賠款,1926年返回美國。 明恩溥在華生活五十余年,熟悉中國國情,了解中國民眾的生存狀況,寫有大量關于中國的著作,其中著名的包括《中國人的氣質》《中國鄉村生活》等。他對中國社會的研究深為魯迅、潘光旦等學人稱道。 譯者 郭大松,山東蓬萊人,1953年3月生,山東師范大學教授(退休)。 劉本森,山東蒙陰人,1985年5月生,山東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巴金-再思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朝聞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