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統編版小學古詩詞賞析與教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022988
- 條形碼:9787576022988 ; 978-7-5760-2298-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統編版小學古詩詞賞析與教育 本書特色
妙解統編版小學古詩詞, 為老師提供建議,為家長提供參考,為學生提供指引。 為便于讀者使用,本書遵從課程標準安排將古詩詞賞析分為三階段:1—2 年級低年段、 3—4 年級中年段,及 5—6 年級高年段。層層提高,不斷進步。本書既非一般古詩詞解讀、賞析的專著,也非泛泛談論古詩詞閱讀教學的書,而是在解讀、賞析基礎上專論小學古詩詞教學的著作。本書既重視欣賞也重視分析,不僅要對古詩詞進行情感探微、藝術效果評價鑒賞,還應立足于理性分析,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編輯推薦篇章: 021 有情即美,無理而妙——楊萬里《小池》賞析 054 行于寒山,鐘情霜葉——杜牧《山行》解讀與教學 123 因詩解詩趣,得意莫忘言——王維《山居秋暝》解析與教學 207 客舍何以“青青”——王維《送元二使安西》釋疑
統編版小學古詩詞賞析與教育 內容簡介
統編小學語文古詩詞該怎樣賞析與教學?本書作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了探索:所選篇目主要來自教材**部分,即課文。另外一些篇目來自作為教材各單元“語文天地”中的“日積月累”材料和六年級下冊“古詩詞誦讀”部分詩詞,是輔助部分。每首詩詞解讀、賞析之后,作者都基于自己的語文教學理念,力求根據古詩詞本身的特點、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編者意圖以及學生年齡特點與知識狀況,依據自己多年研究教育教學的積累,嘗試提出教學建議。 本書既非一般古詩詞解讀、賞析的專著,也非泛泛談論古詩詞閱讀教學的書,而是在解讀、賞析基礎上專論小學古詩詞教學的著作。即便解讀、賞析,也時時想著教學。它為小學語文教師和家長而作,也可供對古詩詞特別感興趣的中小學生參考。
統編版小學古詩詞賞析與教育 目錄
低年段(1—2年級)
003 一年級古詩賞析與教學
011 《池上》賞析與教學
016 附錄 察微洞幽,以導促學——白居易《池上》備課研討與反思
021 有情即美,無理而妙——楊萬里《小池》賞析
024 王安石《梅花》賞析
028 《詠柳》賞析與教學
034 附錄 緣“知”而教,緣“情”而發——賀知章《詠柳》教學設計新探
041 在古詩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賞析與教學
中年段(3—4年級)
049 中年級開始的古詩教學
054 行于寒山,鐘情霜葉——杜牧《山行》解讀與教學
061 《夜書所見》的文化秘密與教學
066 必須“望”見的地方——劉禹錫《望洞庭》詩歌賞析與教學
071 在全境中把握詞句——杜牧《清明》賞析與教學
075 《滁州西澗》賞析中的兩個關鍵字
079 《暮江吟》賞析及教學
083 “淳”與“樸”,田園生活的寫意——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賞析與教學
087 雖是悲壯亦悲涼——王昌齡《出塞》解讀與教學
092 《嫦娥》賞析與教學
099 入境為先,入情為上——辛棄疾《清平樂·村居》解讀與教學
105 附錄 追求文學性與教學性的契合——辛棄疾《清平樂·村居》教學談
110 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李白《獨坐敬亭山》“厭”字考
116 中唐之音,盛唐之氣——盧綸《塞下曲》賞析與教學
高年段(5—6年級)
123 因詩解詩趣,得意莫忘言——王維《山居秋暝》解析與教學
128 分析:小學高年級古詩詞審美教育的基礎——以納蘭性德《長相思》教學為例
136 附錄 多管齊下,品“詞之言長”——納蘭性德《長相思》備課札記
144 《漁歌子》賞析
149 迎難而“繞”,巧入佳境——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賞析與教學
153 《稚子弄冰》理解中的幾個問題
157 句句喜躍,一貫而注——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賞析與教學
163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賞析
169 《宿建德江》賞析與教學
174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賞析與教學
180 《江南春》賞析與教學
184 《書湖陰先生壁》賞析與教學
189 因“靜”而妙,以“靜”襯“動”——王建《十五夜望月》賞析與教學
194 《馬詩》賞析與教學
199 附錄 抓住肯綮,導學促學——李賀《馬詩》備課與反思
204 附一:“古詩詞誦讀”篇目疑難解析
204 句句呼應字字實——杜甫《春夜喜雨》解讀
207 客舍何以“青青”——王維《送元二使安西》釋疑
209 “間”,量詞還是動詞——王安石《泊船瓜洲》解讀釋疑
212 附二:統編本小學語文古詩詞
237 后 記
統編版小學古詩詞賞析與教育 節選
有情即美,無理而妙 ——楊萬里《小池》賞析 統編本一年級語文下冊第12課《古詩二首》,第二首詩是宋代詩人楊萬里的《小池》。很多人喜愛這首詩,覺得意境美、有情趣,但要分析起來,又好像也說不出什么根據。 池上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解讀這首詩,不妨先細細品味一番,看看這首詩歌藝術表現的秘密到底在哪里。 一、因情而美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詩歌開頭兩句,乍一看只是寫景,可是細細想,卻處處寫情。 有學者以為,《小池》一詩,“詩中之物,無不透著一個‘小’字,加上詩題‘小池’,通體小巧玲瓏,天真嫵媚”。這樣的評論,的確抓住了這首詩的景物特點與意趣特色。請看:泉,只是“眼”;流,卻是“細”;荷,則“小”;角,乃“尖”。這些就是《小池》一詩呈現出來的玲瓏剔透的整體形象。 小而巧的景致,引出詩人既珍惜又憐愛的情感,十分自然。這就是抓住了人的審美直覺。 看到“泉眼”,看到“細流”,卻聽不見“聲音”。玲瓏中有無聲的流動,流動中又蘊含著靜謐。這就是“泉眼”“無聲”“細流”帶來的雅致。“樹蔭”“照水”,蔭綠的樹影,明麗的池水,透出春景溫和與空明的靜穆。 雅致也好,空明也罷,當然都需一個雅致的人相對。 懂得這景致的詩人,既珍惜,又憐愛。詩人這份“惜”“愛”之情,恰是景物化為詩境的點睛之筆。 古往今來,凡作詩,*講究一個“情”字。王國維談詞時說,“詞以境界為*上”,又說,“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詞如此,詩歌又何嘗不是? 二、無理而妙 嚴羽在《滄浪詩話校釋》中說,“詩有別趣,非關理也”。這也是《小池》的藝術魅力所在。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乍一看,很是無理。既然“小荷才露尖尖角”,以常理論,即便蜻蜓飛來,立在上頭,也不過“才”到而已,怎么會“早有蜻蜓立上頭”呢? 這,“不合理”。 如嚴羽所言,必得“有別趣”,方可“無理”。那么,這首小詩的“別趣”何在? 按理說,小荷才露尖尖角,既小(不起眼)又弱(難禁風;自顧不暇,嬌柔可憐),可是卻已被眼明身巧的蜻蜓盯上了。她飛過來,似乎有幾分迫切。這就是本詩“靜”中隱藏的“動”,“小”中帶有的“趣”。 因“有別趣”,雖“無理”,讀者非但不覺得詩人“取鬧”,反倒分享了詩人內心的驚喜,表現手法的高妙。讀者讀來,只覺得詩人恰好寫出我們“心中有,口中無”的微妙感受,只是拍案叫絕。 這就是嚴羽說的“無理而妙”的秘密。 三、“樹蔭”與“樹陰” 學生學這首詩,默寫的時候,常會把“樹蔭”錯寫成“樹陰”,老師很苦惱。 要找出學生錯誤的根子,老師才好幫學生免于落入這煩人的桎梏。 “蔭”的繁體寫作“蔭”。《說文解字》解釋,“蔭,草陰也”,謂草木蔭翳,繁盛貌。因此,這里“樹蔭照水愛晴柔”大致相當于“綠樹繁蔭倒映在水中,在晴和的水光里顯得分外柔美”,說的是綠樹的倒影。 “陰”的繁體寫作“陰”。《說文解字》解釋,“陰,水之南、山之北也。從。侌聲。”,本義土丘。水之南,山之北,都是陽光照不到的地方,就是今天常說的“陰影”的意思。 學生將詩中的“樹蔭”寫成“樹陰”,把它理解成“樹的陰影映在水面上”,好像也講得通。但是,首先,這是誤解。其次,從表達效果說,讓詩歌失去了通明的意境。看到池水中綠樹的倒影,與看到池水水面的黑影,審美效果,迥然有別。 學生要是明白了這個道理,可能就會大大減少默寫的錯誤了。
統編版小學古詩詞賞析與教育 作者簡介
鮑道宏,安徽繁昌人。教育學博士,教授。1981年中師畢業,先后在安徽、上海等地小學、初中、高中任教。2001年獲碩士學位后,在福建教育學院中文系從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等課程教學與研究。現任福建教育學院語文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福建省語文學會副會長,福建省中小學語文學科教學帶頭人培養對象(福建教育學院基地)首席專家。著有《教兒童學會閱讀》等多部作品。研究領域為語文教育、基礎教育改革、教師教育。
- >
經典常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莉莉和章魚
- >
隨園食單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唐代進士錄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