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書與人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72092
- 條形碼:9787108072092 ; 978-7-108-07209-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書與人 本書特色
本書是一本大家小書。有思想深度,寫法上又深入淺出,篇幅不一,可以隨時翻開一頁來讀。 本書直面我們這個時代的問題。作者所讀之書貫穿法律與信仰,法律與社會,現代儒學的困境與出路,生態文明危機的應對等等,呈現他近二十年的學術思考及社會關切。 本書指向知識分子寬廣的內心世界。談論梁簌溟、陳寅恪、費孝通、蔡定劍等學者的為人和為學,思索他們的精神資源于今天中國知識人的意義。
書與人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關于書的書,收錄于其中的作者歷年談書的各類文字,長短不齊,體裁不一,既有作者的讀書感懷,也有學術性的書評;有書前書后的序與跋,也有發表于不同場合的圖書評論,還有作者對前賢與故友的追念,其內容及于古今中外歷史與人物、思想與文化、法律與社會、信仰與秩序、心性與行動的種種。透過這些文字,作者表達了對書、對人以及這些書與人所涉及的廣大世界的種種看法。
書與人 目錄
目錄
熱愛書籍(代序)
書覽
為樂趣而讀書
于出入間看美國
從清末學風的“趨新趨舊”說起
集體表象與心史的研究
兩部英語世界的法律辭書
書的新與舊
再生之途:法律與宗教的“綜合”
辜鴻銘現象
《豐子愷漫畫》
《奧古斯都》
《中國學術思想史隨筆》
譯事難
人類的故事
茨威格人物傳記兩種
十二世紀的文藝復興
發現蓋尤士
羅馬法教材兩種
《名公書判清明集》
一份用法律記錄的社會檔案
我們生活的三個世界
暑假讀書計劃
“漫畫”法治
書之評
“現代化”的代價
讀《不含規范的倫理學》
重新解說西方法律史
法不等于法律
“公法”與“公法文化”
死亡與再生: 新世紀的曙光
故紙中的法律與社會
用自己的語言發言
從市場經濟到法治的市場經濟:吳敬璉的改革詞典
底線與共識
當代“儒生”面對的三種挑戰
《華夏治理秩序史》讀后
談《法律東方主義》
法律、信仰與秩序
認識韋伯,善用韋伯
天下樞紐:我們時代的問題與思考
思考現代儒學的困境與出路
“比較法”的三種形態
《中國法律史研究的三重困境》簡評
我與你:一種法哲學視野中的人地關系
書與人
認真的人和他的一生
一個“決不從時俗為轉移”的純正學人
“《讀書》服務日”憶舊
無言的紀念
我認識的何美歡教授
追念蔡定劍教授
一個華語社會學家的努力與追求
序與跋
《書齋與社會之間》自序
《法治十年觀察》自序
《尋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諧》臺版前言
《梁治平自選集》自序
序《公羊學引論》
序《法理學的世界》
序《法治與文明秩序》
序《在東西方之間的法律哲學》
序《天下的法》
序《法律的燈繩》
《秩序與信仰》中譯本序
禮法之爭再思
薪火相傳的燃燈者
《為政》答問七則
后記
書與人 節選
法律、信仰與秩序 讀者面前的這本書,是伯爾曼(Harold J. Berman)教授的一本論文集。其英文原書出版于1993年,中譯本則是在2011年面世。這也是作者個人論著被譯為中文出版的第4本書,在此之前已翻譯出版的,有膾炙人口的小冊子《法律與宗教》(1991,增修版,2003/2012),還有關于西方法律傳統的鴻篇巨帙《法律與革命》(**卷,1993;第二卷,2008)。這些中譯本,包括這本《信仰與秩序》,曾經(大概現在也仍然)被廣泛閱讀,乃至于同伯爾曼的名字相連的某種思想和觀點,也廣為流傳,變得耳熟能詳了。 伯爾曼的研究涉及法律、歷史、宗教的多個領域。其中,他關于西方法律傳統的撰述,不但篇幅巨大,史料豐贍,而且識見獨具,思想深邃,頗受世人推重。曾任耶魯大學法學院院長的卡拉布雷西就說,以其對于法律現代性的歷史和比較研究所達到的深度論,伯爾曼是唯一可與馬克斯·韋伯比肩的美國人。但有意思的是,在伯爾曼眼里,韋伯的法律社會學不足為訓。因為在他看來,韋伯及其追隨者蔽于世俗化和理性化的觀念,不見植根于法律生命深處的宗教要素。正是這類認識和理論,造成今人對自己法律傳統的隔膜,阻礙了未來新秩序的發展。而他畢生的努力,就是要消除這一蔽障,重現法律與宗教之間的聯系和互動,并在此基礎上,展現一種富有活力的新的法律,新的宗教,一個面向未來的新的世界秩序。擁有這般見識和抱負的人,已不單純是一般所謂專家學者,而有幾分先知的味道了。事實上,只是法學家的縝密思維,歷史家的宏闊視野,尚不足以成就伯爾曼的思想世界。幫助伯爾曼融貫法律、宗教和歷史各個領域,支撐起他全部思想的,是信仰,一個身為法學家的當代基督徒的信仰。要說明這一點,*好的證明,也是*好的導引,就是這本《信仰與秩序:法律與宗教的復合》。 與大多數論文集一樣,《信仰與秩序》收錄作者歷年文字,分題匯集。但這卻不是一本普通的文集。因為一方面,收錄在這里的文字,前后跨度逾 50年,展現了作者一生的思考和追求。另一方面,書中收錄的文章,在類別上涵蓋了作者全部研究領域,同時又以多數是演講的形式,如毛細血管一般,伸展至作者思想的各個角落。因此,一冊在手,讀者便能夠相當完整地了解作者的學術、思想和精神世界。
書與人 作者簡介
梁治平,生于“大躍進”之年,上學于“文革”之中,后入工廠習藝凡三年。1978年入讀西南政法學院法學專業,從此以讀書、教書、著書為務。喜讀書,惜少時無書可觀;書多時,復覺時日短促,人生易逝。性喜自在,行事在可為可不為之間。默觀天下,游戲書齋,不知老之將至。為學與究明社會中的法律相關,因之出入古、今,涉足中、西。著、譯十余種,并有兩卷本自選集《法律史的視界》《法律何為》。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虎
- >
隨園食單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