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幽默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5912408
- 條形碼:9787555912408 ; 978-7-5559-1240-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幽默感 本書特色
◆ 2500年來經久不衰的幽默套路,一本書統統教給你! ◆ 跟著喜劇大師學幽默感! ◆ 牛津大學教授通過對68部喜劇作品,52位喜劇作家的研究,總結出6種幽默套路,深入剖析幽默感是如何產生。 ◆ 視角獨特,干貨滿滿! ◆ 通俗易懂,詼諧幽默! ◆ 套路一:懂得反轉!笑料要讓你意想不到!莎士比亞超愛用! ◆ 套路二:懂得節奏!把握時機,一擊致笑!卓別林特會用! ◆ 套路三:懂得聯想!生活里的一切都是梗!古希臘喜劇大師早在用!
幽默感 內容簡介
幽默是多樣的,它不僅呈現在戲劇的舞臺上,也呈現在更廣闊的人生舞臺上。幽默在無窮盡的情境中上演。所以你還在困惑為什么自己說笑話總是冷場、總是講出不合時宜的笑話嗎?到底什么樣的情境下適合說笑話?我怎么才能擁有幽默感呢? 從古希臘喜劇大師阿里斯托芬到文藝復興代表人物莎士比亞,從默片卓別林到當代有名電影導演伍迪·艾倫,從“反轉”到“節奏”再到“聯想”......本書作者通過對68部喜劇作品,52位喜劇作家的研究,總結出6種幽默套路,為你解答這些關于幽默的疑惑,幫你快速掌握幽默感的套路,成為一個有幽默感的人!
幽默感 目錄
揭?? 幕 001
**章?? 一切之始 009
第二章?? 訴諸感官 033
第三章?? 角色內外 061
第四章?? 編織詭計 087
第五章?? 喪家之犬 113
第六章?? 放肆之舉 139
第七章?? 超越笑料 167
第八章?? 游戲散場 195
參考書目 223
幽默感 節選
《幽默感》(**章節選,有刪減) 在柏拉圖(Plato)的《斐利布斯》(Philebus)中,蘇格拉底(Socrates)認為喜劇“不僅呈現在戲劇的舞臺上,也呈現在更廣闊的人生舞臺上。喜劇在無窮盡的情境中上演”。真的是“無窮盡”嗎?對于那些尋求明確定義的人來說,這或許不是令人滿意的答案。讀過這些論調之后,如果還將“喜劇”“幽默”看作某種類別,似乎成了一種錯誤。漫畫家索爾·斯坦伯格(Saul Steinberg)也曾提出類似的暗示:“試圖定義幽默也是幽默的定義之一。” 撇開它分類上的難題,我們會發現不同的喜劇形態,依然引發了多種多樣卻又相互關聯的問題。但是,如果考慮到《牛津英語詞典》的定義,喜劇也是我們工作、娛樂生活中存在的一種更廣泛的活動,所以我們也可以這么問:幽默如何被運用?我們什么時候會笑,為什么會笑?為什么人們要編織笑話、故作丑態、胡言亂語、陰陽怪氣?這些說笑之人或是喜劇作家享受著什么樣的感覺?他們談笑風生時又冒著何種風險?這本書探討的就是這兩種類型的問題。畢竟,到了19世紀的時候,一位傳統潘趣(Punch)木偶亭的老板可能會有些失落地指出,“現在每個人都很搞笑了,他們都熱愛喜劇行業”。喜劇業跨越了高雅與通俗的界限——一邊是公認的、已成慣例的文學形態,另一邊是更具實驗性、更受歡迎的娛樂產品。因此,我們應該為喜劇賦予一種雙重定義:它既是文學體裁,也是一系列非文學的現象、經驗與事件。正因如此,我們不僅要關注經典的戲劇、散文、小說和詩歌,也要關注啞劇、馬戲團、輕歌劇、無聲電影、雜耍戲院、脫口秀表演、浪漫喜劇和幽默小品。在這些舞臺之外, 我們也能目睹無數爆發出“喜劇”的時刻:人們總是說著詼諧的逸事、玩著文字的游戲、裝出滑稽的步伐、談論有趣的想法…… 細節決定喜劇的成敗,所以我會從一系列案例入手,進行高效、頻繁的引用,盡可能讓喜劇“本人”講述自己的故事。當然,這些案例也與特定的規則息息相關:我會綜合考量一系列的人物、場景、時代與風格,分析更為宏觀的議題。案例分析的目的,正是支撐(與檢驗)更為抽象的理論與概念。 巴斯特·基頓(Buster Keaton)曾經告訴過他的父親,“你可以在一張一便士的明信片上,寫出一部優秀的喜劇”。畢竟,費力地解釋一則笑話,可能是世界上*糟糕的事情。正如哲學家特奧多爾·利普斯(Theodor Lipps)指出的那樣,一則笑話總是“意賅……且言簡”。阿里斯托芬的《云》(Clouds)嘲弄著蘇格拉底,《歡樂一家親》(Frasier)也諷刺著克蘭兄弟(Crane Brothers)——從古至今,喜劇的想象力總是關照那些喜歡啰嗦的家伙:知識分子、理發師、書呆子,諸如此類。馬克斯·伊斯曼(Max Eastman)恰當地指出:“針對笑話的‘正確闡釋’,不僅聽起來不好笑,而且似乎也不是那么‘正確’。” 不過,雖然喜劇處理的是“智力”的失敗,但它仍然會鍛煉我們的大腦。我們不必嚴肅地看待喜劇,但是可以認真地對待它。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宣稱:“一部嚴謹、優秀的哲學著作,也可以完全由笑話構成。”這或許是因為:笑話邀請我們反思自己已知的東西——以及我們認為自己已知的東西。笑話帶來的那種驚訝,反而會讓我們陷入懷疑:為了讓我們發笑,它戲弄著我們的哪些期待?這些期待的內容,可能會揭示一些關于我們自己的信息。近來,保羅·維爾諾(Paolo Virno)曾表示,“每一則笑話都讓我們重新思考…… 既有的規范,我們會發現它們在特定情境的替代品”。反過來說,笑話也會讓我們陷入抉擇:我們究竟想要遵循這種規范,還是抵制這種規范? 有人曾要求費德里科·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評價他自己的《小丑》(Clowns, 1970),他答道:“當我拋出一個好問題的時候,我并不在乎它的答案。”
幽默感 作者簡介
【英】馬修·貝維斯Matthew Bevis),牛津大學基布爾學院教授,戲劇專家。在本書中,他通過對68部喜劇作品,52位喜劇作家的研究,總結出6種幽默套路,深入剖析幽默感是如何產生。 譯者簡介: 陳思航,自由譯者,影評人。多部戲劇影視專著與電影字幕的獨立譯者。曾于《文匯報》、央視《今日影評》等平臺發表電影評論。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研究領域涉及電影風格理論及美國電影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煙與鏡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巴金-再思錄
- >
隨園食單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