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貝克特書信集:第一卷,1929—1940(全兩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444266
- 條形碼:9787540444266 ; 978-7-5404-4426-6
- 裝幀:7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貝克特書信集:第一卷,1929—1940(全兩冊) 本書特色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荒誕派戲劇大師、《等待戈多》作者薩繆爾·貝克特書信搶先發售結集出版,中文版讀家授權。全四卷,此為卷(分上下冊),寫于1929年至1940年間。
貝克特書信集:第一卷,1929—1940(全兩冊) 內容簡介
薩繆爾·貝克特寫于1929年至1940年間的書信從個人的視角生動地描繪了20世紀30年代的西歐,也將貝克特獨特的心路歷程纖毫畢現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即便處于其早期創作的猶疑之中,這些書信也表現了他對創作的關注,以及他是如何對自己的作品做出取舍以使其獲得新的生命。 《貝克特書信集》對貝克特15 000多封現存信件搶先發售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呈現,從中精選出與其文學創作有關的書信,編入這4卷中整理出版。貝克特的這些信,有寫給朋友的,有寫給畫家和音樂家的,有寫給學生、出版商和譯者的,也有寫給世界各地的文學界和戲劇界同仁的,跨越其60年(1929—1989)的創作生涯。精煉的導讀、豐富的注釋,以及主要通信人的簡介、貝克特活動年表及其他語境信息等,與書信相伴呈現。 對任何一位對20世紀世界文學和戲劇饒有興趣的人來說,這套集子都是推薦讀物——它不僅記錄了貝克特的非凡成就,也展現了一種強有力的文學經驗。
貝克特書信集:第一卷,1929—1940(全兩冊) 目錄
貝克特書信集:第一卷,1929—1940(全兩冊) 作者簡介
薩繆爾·貝克特,1906年4月13日生于都柏林南郊的福克斯羅克,1989年12月22日逝于巴黎。僑居法國的愛爾蘭小說家、戲劇家、詩人,同時用英文和法文進行創作,1969年因其作品“以新的小說和戲劇的形式從現代人的窘困中獲得崇高”而榮膺諾貝爾文學獎。 瑪莎·道·費森菲爾德,1985年獲薩繆爾·貝克特授權,擔任《貝克特書信集》的主編。作為《劇場里的貝克特》(1988)的作者之一,她記錄了貝克特指導《腳步聲》《開心的日子》和《終局》排練的過程;在《俄亥俄即興作》的首演中,她協助過艾倫·施奈德;在《開心的日子》《腳步聲》和《乖乖睡》中,她扮演過角色。 洛伊絲·摩爾·奧維貝克,美國埃默里大學研究生院副研究員,擔任《貝克特書信集》的主編和項目主任。在貝克特和現代戲劇研究方面,她著述頗豐;主編《貝克特學界》(1984—1989);1987年和2006年,兩度擔任“貝克特在亞特蘭大”紀念活動的總導演。 喬治·克雷格,英國薩塞克斯大學榮譽研究員。 丹·岡恩,巴黎美利堅大學比較文學與英文教授。 曹波,2005年在上海外國語大學獲博士學位,現為湖南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英國、愛爾蘭文學研究,兼顧文學翻譯和旅游翻譯。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1項,以及愛爾蘭文學會翻譯基金項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項目各2項;出版專著4部、譯著5部、合著3部。 姚忠,中南大學講師,主要從事研究生英語教學和愛爾蘭文學的研究與翻譯,參與完成國家和省部級項目5項,在CSSCI期刊發表論文多篇,出版合著5部。
- >
二體千字文
- >
回憶愛瑪儂
- >
我與地壇
- >
史學評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巴金-再思錄
- >
煙與鏡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