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群星璀璨——山東大學文史名家傳略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0771441
- 條形碼:9787560771441 ; 978-7-5607-7144-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群星璀璨——山東大學文史名家傳略 本書特色
山魂海韻,歷久彌新。1901到2016,作為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學,山東大學先后歷經了山東大學堂、國立青島大學、國立山東大學、山東大學以及由原山東大學、山東醫科大學、山東工業大學三校合并組建的新山東大學等幾個歷史發展時期,在歷史的長河慢慢積淀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山大文化。名流輩出,群星璀璨的山大,在三十年代的風雨飄搖中自有文化之激蕩,在五十年代有八馬同槽、盛極一時的輝煌閃耀。大學乃大師之謂也,大師之思想,實為大學文化之載體。這些知行合一、德才兼備的大師,是山大文化的精華所在,使其能夠傳承百年而愈加厚重。
群星璀璨——山東大學文史名家傳略 內容簡介
山東大學辦學目前曾涌現過一批很好的文史學者,包括聞名學界的歷史系“八馬”、文學系“四大金剛”等。這些學者的工作經歷和學術業績,代表了山東大學人文學術的很高水準。本書就是以這些文史名家為傳主,以其學術經歷為經、以其成果為緯,分析歸納和客觀評述諸位名家的學術脈絡和學術貢獻,既反映了這些文史大家的學術風貌,同時也匯集起了山東大學文史學科的一部學術史。本書旨在通過展現和發掘山東大學文史名家的治學歷程和學術思想,能夠激發師生愛校熱情,繼承優良學術傳統。
群星璀璨——山東大學文史名家傳略 目錄
陳同燮先生與世界史學科建設
高亨先生的生平與學術
學林仰重的女學者馮沅君先生
黃孝紓生平、創作與學術成就
鄭鶴聲先生及其學術
“耿介拔俗”的一代史學巨匠丁山
張維華先生與中西交通史研究
著名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華崗
陸侃如先生與古典文學研究
蕭滌非先生與杜甫研究
哲學家許思園傳略
殷孟倫先生的學術成就
童書業先生的生平與學術
黃嘉德先生與蕭伯納研究
現代詩人、詩論家高蘭教授
華山先生的治史成就與風格
博通經史、誨人不倦的韓連琪先生
楊向奎先生在山大十年的科研成就
王紹曾先生與目錄版本學研究
正直堅韌的史學家盧振華先生
中國當代美國文學研究的開拓者吳富恒先生
殷煥先教授學術生平
王仲犖先生的生平與學術成就
孫思白先生與民國史研究
劉泮溪先生與魯迅研究
孫昌熙先生研治魯迅和現代文學的成就
呂熒先生的人格精神與學術思想
蔣維崧先生的學術貢獻與書法篆刻藝術
趙儷生先生的治學歷程與學術成就
劉敦愿與中國早期美術研究
俗文學、滿學與敦煌學家關德棟先生
葛懋春先生的學術向路與領域
博而能一的“龍學”家牟世金先生
龐樸先生的治學領域和學術成就
周來祥和諧美學思想的理論貢獻與歷史價值
喬偉先生法史研究的學術底蘊與現實關懷
胸懷豁達的哲人丁冠之先生
狄其驄文藝學研究的理論貢獻與學術意識
董治安先生的治學風格和特點
張金光先生生前身后事
陳炎先生的學術次第與學術貢獻
群星璀璨——山東大學文史名家傳略 節選
自學成才的明史專家黃云眉先生 潘群 黃云眉,字子亭,號半坡。1898年農歷二月二十六日生于浙江省余姚縣,1977年7月24日病逝于山東濟南市,終年80歲。新中國成立前,歷任余姚縣立小學教員、寧波中學教員、世界書局編輯所主任、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以及無錫國專、滬江大學、上海臨大、上海新中國法商學院等校教授。新中國成立后,歷任山東大學教授、圖書館館長、校教育工會副主席、歷史系系主任、中國古代史研究室主任,并任濟南市民盟主任委員、山東省民盟副主任、民盟候補中央委員、青島市總工會執行委員、山東省中蘇友協理事、山東省政協常委、山東省歷史學會副主席等職。因教學和科研工作成績顯著,多次被評為校先進工作者、濟南市先進_丁作者。并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山東省文教群英會,當選山東省國慶十周年赴京觀禮代表。1961年8月22日出席六個民主黨派中央全會擴大會議時,受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中央領導同志接見,并合影留念。 黃云眉先生是一位具有多方面素養、德才兼備的歷史學家和教育家。他一生在為人、為學、為事三個方面,都堪稱師表,道德、文章、事功融而為一,是一位名副其實的中國共產黨員,堪稱“文章九鼎重,神駿萬里超”。在學術上,不僅對于經學、文學具有精湛的研究,而且擅長考證,精于明史,各方面造詣都很高。此外,對音韻訓詁、版本目錄以及書法藝術等都有深入的研究。黃先生的書法以魏碑與王字為基礎,喜愛蘇字,兼收各家所長,融而為自己的特色,尤顯古雅并帶有濃厚金石韻味。他自幼即喜抱膝吟哦,好作詩詞,1919年以來所作有百首之多,還為家鄉余姚縣立**完全小學創作過校歌。平生愛慕蘇軾的詩,因以“半坡”為號。應當指出,云眉師的一生不但在學術上有建樹,而且是培養中國文史人才的辛勤園丁。他一生從事過小學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桃李滿天下,著名學者程千帆教授,著名出版家、現代文學研究學者丁景唐先生,著名紅學專家李希凡先生,清史學者金成基同志,文物專家徐啟憲同志以及前黃梨洲文獻館負責人符伯望先生等,皆是云眉先生的高足。從1929年開始發表**部著作《邵二云先生年譜》起,他陸續撰著《古今偽書考補證》《史學雜稿訂存》《史學雜稿續存》《韓愈柳宗元文學評價》《鮚琦亭文集選注》等學術專著計110余萬字。在史學領域中以明史研究*為突出,1971年完成了200萬字的《明史考證》巨著,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一、勤自學 黃云眉先生的遠祖,可以上溯到余姚黃宗羲,世稱梨洲先生者,他是清初浙東學派的創始人。黃云眉先生的父親黃延齡系手工業工人(銀匠),有子女四人,先生居長,因家境困難,不得不早尋生計,以學徒為生,幼年即遭失學痛苦。在學徒艱辛勞動之余,他經常偷偷看書,親友為之感動,便予以資助。在12歲那年才進了私塾,15歲插班余姚縣立小學,17歲畢業留校任教。自此之后,沒有進過任何學校,未曾受過正規文化教育,所以他自己說:“一生只受過兩年學校教育。” 從一個只進過兩年學校而只有小學畢業程度的青年,到晚年競成為一位很有貢獻的國內外著名學者、明史專家,其途徑完全是靠自學。他總結自己這方面經驗時曾說:“我的成就雖然是那么微不足道,畢竟是從自學得來,不是除了學校就會和‘知’絕緣!薄扒笾闹饕緩綉撌亲詫W,而不是學校。學校的教育是有期限的,而且不可能每個人都有受全部學校教育的機會;即使在學校里受教育,主要還是要依靠自學!彼M一步指出:“結合實際的求知時間,是在離開學校后的工作實踐階段。不論做什么工作,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都不能滿足于舊知,必須通過自己刻苦的學習,不斷地求新知,長新知,用新知。我們是否能受到完全的學校教育,應該從國家的需要和計劃來考慮,可以爭取,但不能勉強。而自學則占著我們整個一生求知的時間,其權操之在己,我們非努力爭取不可!弊詫W貴在堅持。他數十年如一日,不論如何困難,一直到臨終前,也從未間斷過自學和研究。他認為“求知是苦事,也是樂事”。這種一以貫之、始終如一的自學毅力和樂觀精神,使他終于成為起步很晚而得到成果較早的一位學者。 在自學摸索過程中,云眉先生和其他人一樣走過彎路。他說:青年時期自己“只是貪婪地把大堆大堆的故紙,盡往自己腦筋里擠、積,再擠、再積”,“當時以為這樣,就可以在短短的時間內,一躍而為博聞之士。欲速則不達,結果東碰西撞,走了彎路”,患了一般青年人急于求成的通病。因而他經常以此為訓,告誡諸生引以為鑒,教育我們:一不求名利,二不急于求成,踏踏實實地做學問。在談話中,時以“水滴石穿”和“水到渠成”來勉勵大家。他曾在為青年同志寫的一篇文章中,總結自己自學的經驗,**條就是“要循序而進”。他認為,“序”就是階段!拔覀円粩嗲笾,但不能跨過學問應有的序!辈豢涎蚨M,不肯在打基礎上下功夫,學不到經得起實踐檢驗的真正的學問。他認為,循序而進不僅是求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唐代進士錄
- >
經典常談
- >
煙與鏡
- >
山海經
- >
月亮虎
- >
巴金-再思錄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