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藥膳良方
-
>
先思而后語
-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科普版
-
>
痰濕一去百病消
-
>
當癌癥來敲門
-
>
男孩生長發育保健JD
-
>
貓和狗的生活哲學
抗癌:防治復發—癌癥康復之策略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960645
- 條形碼:9787500960645 ; 978-7-5009-6064-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抗癌:防治復發—癌癥康復之策略 本書特色
本書會 多地告訴讀者,我們對癌癥本質和抗癌方法的深入思考,還要告訴讀者,癌是需要敬畏的。 《抗癌--防治復發(癌癥康復之策略)》 強調“抗癌,靠堅強, 要靠智慧”,側重的是應對癌癥的策略和方法。 別怕,讓一切重新來過!
抗癌:防治復發—癌癥康復之策略 內容簡介
"本書(《抗癌:防治復發》)是作者繼《抗癌:時間的抉擇》和《抗癌:生命至上》兩本書之后在我社出版的又一本抗癌力作。三本書并稱為“智慧抗癌三部曲”。 這本來自于作者對癌癥救治策略,尤其是防治復發方面的更深思考,也對患者關心問題做了一一解答。比如:復發來自何方?造血干細胞移植后的復發率究竟有多高?升白針是多多益善嗎?等。 兩位作者都曾供職于重量媒體,是資深媒體人。因此,視野開闊,博學多識,文筆流暢;字里行間流露的感情真摯,分析問題深入淺出,點擊問題犀利透徹,給人以茅塞頓開之感。 "
抗癌:防治復發—癌癥康復之策略 目錄
上蒼啊,你會再給我一次轉敗為勝的機會嗎?
腫瘤,在不經意間回來
復發,如此沉重的話題
海鷹的復發來自何方
你能相信蚊子也與復發有關嗎?
化療前的一紙說明
海鷹沒有用到PICC和CVC血管保護措施
謝絕“造血干細胞移植”
謝絕“第六個療程的化療”
謝絕“氣管鏡檢查”
第二章 應對癌魔的策略
準備死,不怕死,爭取活。——高文彬、于大元
抗癌,靠堅強,更靠智慧
生命**,給自己留下那起死回生的底氣
把希望交給時間
——對晚期癌癥患者救治的思考
快樂是抗癌的*高境界
抗癌,靠堅強,更靠智慧
患者,要給自己留下*后那口氣
面對癌魔,你憑什么拯救自己?
那位患乳腺癌的姑娘,你還好嗎?
當心,久治不愈的瘙癢可能與癌有關
癌癥初臨,是盡快手術,還是等等看?
患者不要做過度治療的推手
不要讓抗癌輸在起跑線上
腫瘤與元氣,對于生命,誰重誰輕?
——從母親的骨髓抑制綜合征所想到的
有時,醫生在等著你的拒絕
癌癥患者該怎樣旅行?
患者,不要讓電影《滾蛋吧,腫瘤君》嚇著你
孩子,你們本該活!
——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觀后感
為家貧的患者出出主意
癌癥的治療來不得一絲任性
——你為了保肛,可能要丟了性命
累,那是復發的罪魁
做*壞的準備,做*好的爭取
——與一位晚期患者的談話
癌癥患者的性生活
造血干細胞移植后的復發率究竟有多高?
——都是醫生說的,我該相信誰
……
第三章 癌癥患者的困惑
腫瘤,有聚就有散。——中醫步云霓
只有憑借自身且順乎自然的康復方式,才是正道。——德國哲學家叔本華
第四章 癌癥患者的責任
第五章 復發皆有因——海鷹對自己復發的思考
后記 祝你成為敢拿主意的患者
致謝
抗癌:防治復發—癌癥康復之策略 節選
海鷹得的病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濾泡性。按照醫書上的說法,這是一種沒有“痊愈”概念的腫瘤,復發是必然,不復發是偶然。當初海鷹的主治醫生告訴他這種病百分之九十五都會復發時,海鷹還信誓旦旦地回敬人家:我就是那百分之五! 確實,那會兒海鷹說這話絕沒一絲的虛妄,而是充滿了必勝的底氣。 先來回顧海鷹的病史。 2012年春,海鷹罹患癌癥,在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治療。在化療到第四個療程后,因為從當時的CT片子上看,他的腫瘤基本退去,而肺部卻出現嚴重的藥物性肺損傷,我們便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后面的治療。離開醫院后,海鷹吃中藥、練氣功,體力逐漸恢復。待到轉年春天,他的臉色紅潤,就連常年困擾他的皮膚瘙癢也完全擺脫了。“好了,真正的好了”,這是他當時的全部感覺。那時,我們知道,只要按照這條路走下去,就不會讓腫瘤重來,就絕不會復發。 他在康復的幸福感和自豪感中沉浸了三年。 然而,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好了傷疤忘了疼”,真是千真萬確。 海鷹忘了疼,忘了自己的病是怎么得的! 他又開始熬夜了。 他想工作——即便沒有了公司,沒有了老板,沒有了辦公室,沒有人給他發工資,他也要干。那是給青年人上的職場培訓課,網上的,純義務。當時,他在溫哥華,與北京有時差。為了能給國內的年輕人晚上8點開課,他夜里備課不說,常常要凌晨4點起床,開講,直講到早上8點。累嗎?那是肯定的。但他說沒事兒。他喜歡。他陶醉于年輕人的稱贊中,更欣喜于自己的價值仍被社會承認。我不能說他的工作沒有意義,因為他確實幫了很多年輕人,使很多新的創業者走向成功。但是,對于他自己,值得嗎? 他停了中藥。 海鷹從得病時就開始求助中醫,一直在喝中藥。先是廣安門中醫院的專家,后是孔伯華國醫堂的步云霓大夫。即便出了國,也是帶著中藥罐子每天熬藥不斷。這中藥吃了三年。到2015年春,海鷹有天問我:“你說這藥咱還吃嗎?”我想想,也是,病好了還吃它干嘛?“那你就停停,歇歇。過段時間再說。”海鷹停藥了,擺脫了每天喝藥的狀態,病好了的感覺更強烈了。 海鷹在吃上放開了。 *初在步云霓大夫處看病,步大夫就給他定出嚴格的飲食規范:不許吃羊肉、蝦、螃蟹;不要吃容易上火的熱帶水果和刺激性調料;喝酒,別想。步大夫提醒他:你的病出在淋巴上,決不能上火。然而,三年過去了,海鷹感到自己是那么健康,就是一個健康人了,這些禁忌還用遵守嗎?也怪我,我看著海鷹那么饞,也真不忍心大家吃著讓他看著。我做的紅燜大蝦一直是海鷹的*愛,可三年了,沒給他吃過,現在——吃一只就吃一只吧,不會有大礙。羊肉?那是在燒烤里*香的,遠勝過烤雞、烤腸,尤其是親朋好友遠道而來,我們架起烤爐,煽風點火,羊肉的吱吱聲,油煙的升騰狀,這誘惑得多大呀?特別是海鷹髁不開,他還要充當煽火烤串的大廚!“吃吧,吃吧,就這一回,不會怎么樣的。”朋友們勸著。可是,2015年,是大陸來人的高潮年,一批接一批,此節目不斷地在翻演。而且,好肉要有好酒伴,啤酒已經不過癮,還是來點兒白的吧,為了朋友的情誼,端起酒,抿一口,再抿一口. 院子里的活兒也不少。 溫哥華妹妹家的院子有花園有菜地,打理這些是海鷹的*愛——誰讓我們當年下過鄉,種過地呢。其實海鷹并不擅長此營生,只是總想種點什么。比如,在花池子邊種一排香菜,在香菜后又補一排韭菜,甚至把草地也要翻出一小塊種上西紅柿和鬼子姜。為此,妹妹心里并不高興——你把我的房子搞得掉價了!可海鷹樂此不疲。每天午飯后就是倒騰。大熱的天,頂個草帽,拿把小鏟,不在外邊轉兩個小時不回來。我也懶得理他,說多了,他會不高興,由著他吧。 海鷹被蚊子咬了。 奇怪,2015年的夏天,溫哥華怎么那么多蚊子。草地里,一趟,哄地飛起一片。海鷹上午在樹林里練功,脖子上被咬了,紅紅的包,一個連一個,不下二三十個,而且,今天剛平復,明天又叮滿! 就是這些,成了海鷹復發的背景,或者說,成了他復發的誘因。 我曾經仔細考慮過這些事情。我想,如果中藥不停,可能他吃點羊肉吃點蝦也不至于那么快就淋巴腫大,畢竟有中藥給他撤著邪火呢;如果,他光吃羊肉,沒有后來那大把的麻辣花生,沒有那幾口白酒,也不至于讓食火上來得那么快,一發而不可止;或者,他那段時間不工作,不熬夜,身體壯,免疫力強,可能那些易上火的食物也就局限在“風火牙疼”“咽喉腫痛”上,決不會引起全面的腫瘤復發;或者,海鷹沒有被那么多蚊子叮咬,也就不至于一夜之間由外在的毒包引發為內在的腫瘤,讓局面來不及收拾! 這是錯誤的疊加,是一錯再錯的必然。
抗癌:防治復發—癌癥康復之策略 作者簡介
徐曉,16歲下鄉內蒙古,21歲轉插山西,當年考入話劇團做演員。25歲回到闊別近十年的北京上學(北京廣播學院文藝編輯專業)。畢業后任職于國家媒體,做過編輯、記者、主持人。年近五十出國學習與工作。回京后,不棄繁雜家務,以讀書寫作為休息。懷悲憫之心,握真情之筆,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2010年,與兒子合著《留學真經》(中信出版社出版),后又與丈夫海鷹合作,寫出“智慧抗癌三部曲”;《抗癌:第一時間的抉擇》《抗癌:防治復發》和《抗癌:生命至上》。8年來,接受數干患者的訪問和咨詢,并與丈夫海鷹到各地傳播“智慧抗癌”理念,成為癌癥患者的貼心人。 海鷹,年輕時,與妻子徐曉同為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一個連隊的戰友。回京后,當過工人,后供職于國家機關、中央媒體和跨國公司,為國家政策研究者、媒介市場研究者和職業經理人。2012年3月,被查出患非霍奇金淋巴瘤,三期B,遂有了新的頭銜——癌癥患者。自此,便開始與癌魔的周旋。他勇敢、豁達、樂觀。他與妻子徐曉一道研究癌癥的康復策略,一同著書,宣傳正確的抗癌之法。同時,他還關注青年人的職業成長和創業成功,著有《老鷹愛小雞——時間看得見》職場進階叢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煙與鏡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朝聞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推拿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