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城市軌道交通網絡與城市空間結構的耦合關系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09028
- 條形碼:9787030709028 ; 978-7-03-070902-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城市軌道交通網絡與城市空間結構的耦合關系研究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城市發展與管理、城市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結構的關系、國土空間規劃等領域的研究者,從事城市管理、土地管理和交通管理的專業人員以及土地開發強度對城市軌道交通客運量的影響,闡述城市空間結構對城市軌道交通的促進作用。
城市軌道交通網絡與城市空間結構的耦合關系研究 內容簡介
基于復雜網絡理論,分別構建城市軌道交通網絡L空間和P空間模型,分析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的網絡特性及演變規律,研究城市空間結構的時空演變規律,并分別從兩個方面探討城市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結構的耦合關系:一方面,通過分析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的網絡特性對土地價值和土地開發強度的影響,研究城市軌道交通對城市空間結構的引導作用;另一方面,通過分析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價款對城市軌道交通投資額的影響,以及土地開發強度對城市軌道交通客運量的影響,闡述城市空間結構對城市軌道交通的促進作用。
城市軌道交通網絡與城市空間結構的耦合關系研究 目錄
第1章 緒論 1
1.1 時代背景及研究意義 1
1.2 概念界定 7
1.3 本書研究目標和內容 12
1.4 本書研究方法與研究方案 17
1.5 本書研究特色與可能的創新點 20
1.6 本章小結 22
第2章 城市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結構的關系研究進展 23
2.1 城市軌道交通對城市空間結構的影響研究進展 23
2.2 城市空間結構對城市軌道交通的影響研究進展 28
2.3 城市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結構協調發展研究進展 32
2.4 復雜網絡理論在城市交通領域的應用研究 36
2.5 現有研究的不足 40
2.6 城市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結構的相關理論 41
2.7 本章小結 55
第3章 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結構特性及演變規律 56
3.1 城市軌道交通網絡模型構建 56
3.2 城市軌道交通網絡拓撲結構特性 58
3.3 城市軌道交通網絡拓撲結構特性的演變 60
3.4 中國大都市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的演變規律 64
3.5 本章小結 99
第4章 城市空間結構的時空演變 100
4.1 城市空間結構度量指標選取 100
4.2 不同用地類型新增土地供給量的時空演變分析 102
4.3 土地開發強度的時空演變 103
4.4 土地價格的時空演變 104
4.5 中國大都市城市空間結構的時空演變規律 104
4.6 本章小結 129
第5章 城市軌道交通網絡與城市空間結構的耦合機理 130
5.1 城市軌道交通網絡與城市空間結構的耦合過程 130
5.2 城市軌道交通網絡與城市空間結構的耦合關系研究假設 135
5.3 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特性對城市空間結構的影響模型構建 139
5.4 城市空間結構對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的影響模型構建 144
5.5 本章小結 147
第6章 中國大都市城市軌道交通網絡與城市空間結構的耦合關系 148
6.1 研究案例 148
6.2 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對城市空間結構的引導作用 151
6.3 城市空間結構對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的促進作用 167
6.4 本章小結 174
第7章 城市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結構耦合協調發展策略 176
7.1 網絡治理視角下提升城市軌道交通發展質量的策略研究 176
7.2 城市經濟學視角下優化城市空間結構的策略研究 181
7.3 本章小結 182
第8章 結論與展望 184
8.1 主要結論 184
8.2 研究不足與展望 187
參考文獻 188
城市軌道交通網絡與城市空間結構的耦合關系研究 節選
第1章 緒論 1.1 時代背景及研究意義 1.1.1 研究的背景 1. 快速城鎮化帶來了一系列的城市問題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環境下,中國經濟保持著快速的增長態勢。201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首次超越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 。2018年中國GDP已達到90.03萬億元 。社會經濟的發展推動了城鎮化的發展。1980~2018 年,中國城鎮化率從19.39%快速上升到59.58% ,年均增長約1.06個百分點。尤其是2000年以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中國私人汽車擁有量和能源消費總量迅猛增長(圖1.1)。2018年私人汽車擁有量首次突破了2億輛,Cervero(2013)預測,2050年中國私人汽車擁有量將達到8億輛。能源消費總量則從1980年的60 275萬噸標準煤增長到2018年的464 000萬噸標準煤,增長了近670%。 城市發展能夠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居住水平、改善教育質量,同時也會給城市公共資源、社會服務和基礎設施帶來巨大的壓力(姚士謀等,2012)。快速的城鎮化也帶來了城市中心區過度擁擠、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等城市問題(劉成玉,2012;Feng et al.,2014;Cervero,2013)。我國眾多城市呈現出“單中心”發展、“攤大餅”的模式(劉仁忠等,2018)。在這種發展模式下,城市公共資源過于集中在城市中心區,使得中心區過度擁擠,引發交通擁堵。以北京為 (a) (b) 圖1.1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城鎮化率、能源消費總量和私人汽車擁有量變動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19年) 例,2018年路網高峰平均車速為23.35千米/小時,平均每天通勤擁堵時長為44.97分鐘 。交通擁堵帶來巨大的外部成本,2011年北京道路交通擁堵總外部成本達到1 171億元(佟瓊等,2014)。另外,快速的城鎮化發展也帶來了環境污染嚴重、基礎設施不堪重負、自然資源承載超負荷等問題(陸大道和陳明星,2015)。針對快速的城鎮化發展帶來的問題和挑戰,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2014年第9號)的出臺標志著中國城鎮化的發展從“人口城鎮化”向“人的城鎮化”的新型城鎮化方向轉變(陳明星等,2019)。如何實現高質量的新型城鎮化發展、實現人的城鎮化是新時代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陸大道等,2019)。 2. 城市軌道交通規劃過度超前、建設規模過于集中 快速的城鎮化發展致使私人汽車擁有量大幅度增長,同時也帶來了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問題(潘海嘯,2010)。城市軌道交通具有速度快、容量大、運營時間長、安全性能高、綠色環保等特點,能夠較好地平衡城市人口、資源和環境等要素,被認為是緩解這些城市問題的有效措施(Diao,2015;Kanwar et al.,2019)。1863年1月,世界上**條地鐵線路在倫敦開通,迄今已經有150多年的歷史。相比于發達國家,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起步較晚。1953年9月,北京開始籌備修建地鐵工作;1965年7月,北京地鐵一期工程開工;1969年10月,北京地鐵一號線正式通車。隨后,天津、上海、廣州等城市陸續開通城市軌道交通。2000年后,中國城市軌道交通迅速發展(圖1.2)。“十五”期間(2001~2005年),建設投運城市軌道交通399千米,平均每年新增80千米;“十一五”期間(2006~2010年),建設投運城市軌道交通885千米,平均每年新增177千米;“十二五”期間(2011~2015年),建設投運城市軌道交通2 188千米,平均每年新增約438千米 ;“十三五”期間(2016~2020年),建設投運城市軌道交通4 360千米,平均每年新增里程達到872千米。 圖1.2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運營現狀及規劃 資料來源: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2013~2019年《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年度統計分析報告》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國開通城市軌道交通的城市共有35個,運營線路長度達到5 761.4千米,在建線路長度7 611千米(不含已開通運營線路)①。全國城市軌道交通2018年的平均旅行速度為37.3千米/小時,是其他公共交通方式出行速度的2~3倍。城市軌道交通相比于其他公共交通,具有運營速度快、舒適安全等特點,漸漸成為人們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的首選。2018年城市軌道交通累計完成客運量210.7億人次,其中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城市的軌道交通全年完成的客運量占公共交通客運總量的比重均超過了50%①。城市軌道交通在現代城市公共交通系統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城市軌道交通提升了城市公共交通的供給質量,帶來了巨大的外部效應,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愿意大力發展城市軌道交通(Suzuki et al.,2013)。然而,部分城市的城市軌道交通規劃與城市發展水平不相符,規劃過度超前、建設規模過于集中,致使城市軌道交通難以有效地發揮其全部作用。此外,部分城市軌道交通規劃超出地方政府的財力和建設運營管理能力,大大加重了地方政府的債務負擔。事實上,作為一種地方公共品,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資金除了來源于貸款等融資渠道,大部分依賴于政府財政支出(Smith and Gihring,2006),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都存在入不敷出的狀況。隨著城市軌道交通的大規模快速發展,資金問題日益突出,成為制約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的關鍵因素。 3. 城市空間結構亟須優化 隨著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長,原有的城市交通系統已難以滿足持續增長的交通需求,從而引發交通擁堵。城市交通擁堵問題不僅是交通系統自身供給不足引起的,其根源在于交通網絡布局與土地利用空間格局的不協調(鄭思齊等,2015)。人類社會活動促成城市交通系統和城市土地利用的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的過程在人為干擾下就是城市空間布局優化的過程(譚琦川和黃賢金,2018)。在城市擴張過程中,城市空間布局需不斷優化,城市發展過程同時也是城市空間布局的優化過程(劉仁忠等,2018)。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必然帶來城市空間發展模式的轉型(郭文,2019)。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新時代的發展必須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 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的建設大大提高了可達性,引導著城市空間結構的演變,同時帶來了土地價值增值和土地開發強度提高等巨大的外部效益(谷一楨和鄭思齊,2010)。然而,中國已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的城市中,有不少未達到預先設定的客流量,站點周邊的空間布局并沒有很好地與城市軌道交通站點銜接(潘海嘯和任春洋,2005),不能有效地發揮城市軌道交通對城市空間發展的支撐和引導作用。《全國國土規劃綱要(2016—2030年)》提出我國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亟須優化。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城市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結構的耦合關系及其互動機制,為城市空間結構的優化和管理提供理論支持和決策參考,達到高質量的新型城鎮化發展的要求,實現城市空間的有序協調發展。 4. 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具有復雜性特征 城市軌道交通網絡不僅具有投資巨大、建設周期長、影響范圍廣、公益性明顯等特征,更具如下特征:①復雜性。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由眾多站點和線路構成,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的結構既不是完全規則的,也不是完全隨機的。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具有結構的復雜性,是典型的復雜網絡,具有復雜網絡的特性(Kanwar et al.,2019)。②增長性。隨著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的發展,新的站點不斷進入城市軌道交通網絡中,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的發展是動態增長的。③網絡性。城市軌道交通網絡新線路的設置、原有線路的延長、新站點的設置、新站點與原有站點之間的連接將改變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的結構,需要基于整體動態的視角,從網絡層面去分析城市軌道交通的網絡特性。 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包括網絡節點和網絡連邊。網絡節點是指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的站點,網絡連邊反映了網絡站點之間的連接情況。伴隨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的發展,新站點的增加改變了網絡節點,新站點與原有站點之間的連接情況改變了網絡連邊。網絡節點和網絡連邊的變化將引發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特性的動態演化。因此,把握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的復雜性等特征,運用新的理論與方法展開針對性研究,更能有效地揭示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的演變過程及其動態規律,對提升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的發展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5. 復雜網絡視角下城市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結構的耦合協調發展問題 城市軌道交通網絡主要服務于城市中心城區和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重點地區。網絡節點數和網絡連邊數反映了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的規模。如果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的規模過大、規劃過度超前,將使得城市軌道交通沿線部分土地、空間的開發利用不能很好地與城市軌道交通站點相銜接,難以全面發揮城市軌道交通對城市空間結構的引導作用。網絡節點數和網絡連邊數也是決定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的建設和運營管理成本的重要因素(紐曼,2014)。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的投資主要依賴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需要綜合權衡資源的分配與協調。如果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的建設規模過大、過于集中,與地方政府的財力不匹配,將加大地方政府的債務負擔,不利于提升投資效益。 城市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結構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相互協調的關系。城市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結構之間呈現反饋性、非線性和涌現性等特征。城市軌道交通能夠引導城市空間結構的演變,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城市空間結構能夠促進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城市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結構的耦合協調發展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現有研究主要從微觀層面關注城市軌道交通單條線路的增加對城市空間結構的影響。本書基于復雜網絡理論,從網絡整體動態視角來探討城市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結構的耦合關系,更能揭示城市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結構的耦合機理。 在上述研究背景的基礎上,為了研究城市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結構的深層次關系,本書基于復雜網絡理論,構建城市軌道交通網絡模型,分析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的網絡特性及其演變規律;探討城市空間結構的時空演變規律;通過構建理論模型,研究城市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結構的耦合機理;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武漢、天津和重慶為案例,實證檢驗城市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結構的耦合關系;識別主導城市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結構耦合協調發展的關鍵因素,提出促進城市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結構耦合協調發展的策略(圖1.3)。 圖1.3 本書的邏輯示意圖 1.1.2 研究的意義 本書屬于應用基礎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1. 理論意義 現有文獻主要從微觀層面探討城市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結構之間的相互作用,較少從宏觀視角研究整個城市軌道交通網絡與城市空間結構之間的相互影響。本書將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抽象成一個復雜網絡,從網絡整體動態層面探討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的網絡全局特性的演變規律及其與城市空間結構的耦合關系,彌補了現有研究的不足,豐富和完善了城市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結構關系的研究。 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的網絡特性對城市空間結構的影響,具有非線性、涌現性等復雜性特征,本書引入復雜網絡理論剖析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的網絡特性及其演變規律,揭示城市軌道交通網絡與城市空間結構的耦合機理,拓展了城市管理的研究深度,豐富和完善了城市軌道交通和城市空間結構的理論和方法體系,為實現城市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結構耦合協調發展提供了理論參考與決策支持。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二體千字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與地壇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