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地震水準測量實施指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2853860
- 條形碼:9787502853860 ; 978-7-5028-5386-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地震水準測量實施指南 內容簡介
用于指導地震水準測量作業技術的規范性文件(類同于現在的標準)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止于90年代初,主要有《大地形變測量規范(一、水準測量)》《區域精密水準測量技術文件匯編》《跨斷層測量規范》和《大地形變臺站測量規范(短水準測量)》等四本規范性文件,對于監測地殼垂直形變手段的地震水準測量作業進行了系統規定,成為地震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依據。由于這些技術依據性文件都是1997年3月21日國家技術監督局批準成立全國地震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之前編制的,沒有獲得標準號,不能有效地受到全國地震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管理,而DB/T 5-2003《地震地形變數字水準測量技術規范》雖然有標準號,但只是對使用數字水準儀作業的地震水準測量進行了一些補充式的技術規定。 因此《地震水準測量規范》使用了《地震地形變數字水準測量技術規范》的標準號DB/T 5,在內容上不僅繼承和整合了以上規范的基礎條款,而且吸納了新的科研成果,成為新一代的地震水準測量作業技術標準。編制工作主要依托地震科研專項大地形變測量規范(水準測量)編制(項目編號:200908028)項目的支撐,項目收集的資料和實驗研究對于規范的編寫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是修改和新增條款的主要科學依據。在廣泛征求相關行業專家意見并通過形變專業委員會專家評審的基礎上,經過不斷修改完善規范條款,逐步形成《地震水準測量規范》的工作討論稿、征求意見稿、送審討論稿、送審稿、報批稿至發布實施的文本。
地震水準測量實施指南 目錄
1.1 項目情況
1.2 國內外現狀
1.3 編制原則和依據
1.4 項目研究
1.5 標準編制與發布實施
第2章 標準要義
2.1 書封與篇目
2.2 導引
2.3 應用范圍
2.4 規范引用
2.5 術語與定義
第3章 測網和場地布設
3.1 布設要求
3.2 命名與勘選
3.3 勘選成果
3.4 標石類型
3.5 標石制作與埋設
3.6 埋設成果
第4章 儀器設備
4.1 儀器選型
4.2 儀器檢驗
第5章 觀測與成果
5.1 觀測與精度要求
5.2 區域水準觀測
5.3 跨斷層水準觀測
5.4 臺站水準觀測
5.5 觀測成果
第6章 技術文件實例
6.1 任務書
6.2 實施方案
6.3 技術總結
6.4 觀測資料分析報告
6.5 質量檢查報告
6.6 檔案
參考文獻
附錄 地震水準測量規范(DB/T 5-2015)(附錄略)
地震水準測量實施指南 作者簡介
陳阜超,男,1985年8月生,畢業于武漢大學測繪學院,博士學位,中國地震局監測中心,不錯工程師。主要從事大地形變測量與工程地震應用研究,主持完成工程和科研項目30余項,發表論文論著37篇,其中作者15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莉莉和章魚
- >
隨園食單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