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以美化心,以美育德:高校審美教育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6181306
- 條形碼:9787206181306 ; 978-7-206-18130-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以美化心,以美育德:高校審美教育研究 內容簡介
《以美化心以美育德——高校審美教育研究》對高校審美教育進行了全面且系統的研究。總共分為六章,**章對高校審美教育進行了闡述;第二章分析了高校審美教育的目標與內容;第三章則就高校審美教育中的代領者——教師做了全面的解讀;第四章就高校學生審美素養的培育做了探討;第五章和第六章則在對高校審美教育做了全面解讀的基礎上,就高校審美教育課程的建設以及高校審美教育的路徑做了創新性的研究。 《以美化心以美育德——高校審美教育研究》對從事審美教育行業的相關工作者、教師以及愛好者等研究人員有學習和參考的價值。
以美化心,以美育德:高校審美教育研究 目錄
**節 審美教育溯源
第二節 高校審美教育概念與特征
第三節 高校審美教育的功能與原則
第二章 高校審美教育的目標與內容體系
**節 現代高校審美教育的目標體系
第二節 現代高校審美教育的內容體系
第三章 高校審美教育中的教師分析
**節 高校教師的審美素質
第二節 教師審美素質與學生審美素養構建
第三節 教師審美素質提升的策略
第四章 高校審美教育中學生審美素養的培育
**節 高校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
第二節 高校學生審美人格的培養
第三節 高校學生審美心理的培養
第五章 高校審美教育課程建設
**節 高校審美教育課程的特質與載體
第二節 高校審美教育課程建設的原則
第三節 高校審美教育課程建設的創新發展
第六章 高校審美教育的多維路徑
**節 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審關教育
第二節 自然事象中的審美教育
第三節 社會生活中的審美教育
參考文獻
以美化心,以美育德:高校審美教育研究 節選
結合前面對審美所下的定義,綜上所述,審美認知教育實際上是對審美活動中的認知過程和接受過程實施的教育,是對美的信息進行輸入、編碼、轉化、儲存、提取運用等的審美信息加工活動。從審美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審美認知教育是促使受教育者形成的一個審美心理認知結構。這一結構是審美個體在審美活動中形成的,并對未來的審美活動起著支配作用。審美教育活動主要包括對審美理論知識的把握了解,對審美信息的加工和處理,以及對審美活動心理機制的控制與把握。審美認知教育是個體進行審美活動中的重要環節,是獲得和運用加工審美信息的內部心理活動,對形成正確的審美感受和審美意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筆者認為在原有的審美教育活動的前提下,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內容的設計實施。 **,要注重系列性、層次性的審美基礎知識教育。當前,在高校開展審美教育的過程中,學校開設的審美教育課程及活動主要集中于藝術教育環節,并且大多數的教育內容集中于專業類的審美技能的提升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并沒有擺脫以智育為衡量標準的基本思路。一般情況下,高校以審美為主要內容的課程主要分為以藝術專業為基準的必修課程和以非藝術專業為基準的選修課程。而實際上,審美教育內容應與藝術教育、美學教育有所區別。審美教育不僅僅側重美學基本理論的灌輸與講解,而且要將美學的原理與日常的審美鑒賞有機結合起來,構成多種類型、多種層次的系列內容,進而普及審美教育的基本理論,促進審美素養的提升。其一,通過知識的講授,使學生先理解何為美、何為審美,以及為什么要審美、怎樣審美等一系列基本問題,為日常的審美鑒賞提供指導;其二,進行審美的生活性感知,通過進行具體的藝術欣賞、各種藝術門類的接觸了解,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審美批判,綜合性了解繪畫、雕塑、影視、戲劇、建筑、音樂、舞蹈、戲劇等不同藝術的審美特質;其三,將審美教育滲透到各門類科學的教育活動中,并充分提升自然美、社會美、科學美等審美對象的教育內容,*后將教育內容統一到人格的審美之中。 第二,注重對悲劇與喜劇、丑與荒誕等審美形式的辨明。在日常的審美認知教育中,對悲劇與喜劇、丑與荒誕等審美形式的辨明,也應當是教育內容的一個重要環節。這些樣式的審美形態以各自不同的樣式,從多維的角度刺激審美對象——大學生的感覺和情感,從而對他們產生作用,影響他們的人格發展。例如,悲劇能夠借助引起人們的憐憫和恐懼之情來使人們的靈魂得到凈化和陶冶。這是由于悲劇主人公往往遭受的痛苦并不是由于他的罪惡,而是由于他的某種過失或者缺點,因此他的遭遇就會引起我們的同情與憐憫;特別是他又不是好到極點的英雄,而是和我們相似的凡夫俗子,這又會使我們擔心自己會由于同樣的錯誤或者缺點而受到懲罰,由此就產生了強烈的恐懼和不安。悲劇的事物先壓抑我們,之后鼓舞我們。悲劇有不幸,有死亡,但它的更本質的東西卻是崇高性、壯麗性、英雄性。那種英勇不屈的品格、激烈悲壯的境遇使人們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從而激發起努力向上的意識。在崇高與悲劇精神的感召下,我們才可以胸襟開闊,從而擺脫低級、庸俗的趣味,使生存質量不斷得以改善。 相對悲劇,喜劇給人以不同的審美體驗,它往往帶給人的是輕松感、愉悅感。喜劇先制造一種緊張,又使之在不付出主體代價的前提下得到解除。先驚后喜,由知覺想象到理解頓悟,感情的運動迅速敏捷,其間,沒有心靈的痛苦。在喜劇氛圍中,壓力被緩解,情緒得到放松,心理達到緩和,精神得以休息。對常處于緊張心境的人來說,這是一種極好的心理補償。喜劇欣賞要求人們要進行清醒理智的審美觀照,機敏地發現其不協調的喜劇性,頓悟其喜劇意義,反思人類社會及人類自身的丑惡、缺陷和弱點,發現其反常、不協調等之處,從而鍛煉、提高欣賞者的機智敏銳的審美判斷能力,實現對自我與現實的超越。喜劇教育更利于培養人們幽默的審美心理、達觀的人生態度。喜劇藝術的幽默性給人以深刻的影響。具有幽默態度的人樂觀豁達、包容萬象,以微笑面對生活。幽默的樂觀精神使人會對某些令人尷尬的境遇、失誤付之一笑,會在生活的波折面前泰然處之,并且可以清醒坦然地超越當下的矛盾與不足。 而丑和荒誕往往更加具有深刻的意味,“一旦放棄了通常的與和諧的,而且一旦形成的不平常的選擇強烈吸引我們的注意時,我們便能領會到,那激發美感的東西表現了藏在內部的有價值的精神生活……一般來說,丑如果突然出現,就會含義深長”①。荒誕藝術促使人們從麻木、平庸的生活中猛然醒悟,從而深刻意識到生存環境的荒誕。它以非人化的人物形象表現人的尊嚴、價值的喪失,成就了“作為人而成為人”的價值的要求,從對丑與荒誕的感受中生發出擺脫丑與荒誕的愿望,在抑丑揚美的審美理想指導下投身于審美創造實踐之中,用自己的行動去建造美好的世界。
以美化心,以美育德:高校審美教育研究 作者簡介
陳琦,畢業于湖南師范大學裝潢設計與工藝教育系,藝術學碩士,現為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教師。長期致力于手工技藝、學生藝術素質教育、平面設計、現代設計藝術理論方面的研究。 李佳,現為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教師。長期致力于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宣傳思想工作研究。參與“三全育人”綜合實踐改革、文化強校工程、校園文化精品項目等實踐項目建設。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
- >
經典常談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