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文化與人生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95990
- 條形碼:9787100095990 ; 978-7-100-09599-0
- 裝幀:7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化與人生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中國哲學、文化方面讀本書是賀麟撰寫于抗戰時期的論文集,書中每一篇文字都是為中國當時迫切的文化問題、倫理問題和人生問題所引起,而作者“自道所思、所感和所體察到的新意思,與青年朋友們談心論學”。
文化與人生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在抗戰八年中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期間所寫的關于文化問題及人生問題的一些文字。這些文字代表了一個一致的態度,一個中心的思想,一個基本的立場或觀點,即是從各方面,從不同的問題去發揮出作者所體察到的新人生觀和新文化應取的途徑。在發揮自己的文化見解和人生見解時,作者盡量同情理解并發揚中國固有文化的優點,并介紹西洋文化的意義,西洋人的近代精神和新人生觀。
文化與人生 目錄
序言
儒家思想的新開展
抗戰建國與學術建國
經濟與道德
物質建設與培養工商業人才
物質建設與思想道德現代化43
法治的類型
五倫觀念的新檢討
論假私濟公
論英雄崇拜
論人的使命
信仰與生活
理想與現實
樂觀與悲觀
自然與人生
觀念與行動
基督教與政治
論研究宗教是反對外來宗教傳播的正當方法
基督教和中國的民族主義運動
納粹毀滅與德國文化
諸葛亮與道家
讀書方法與思想方法
從看外國電影談到文化異同
戰爭與道德
宋儒的新評價
楊墨的新評價
功利主義的新評價
宣傳與教育
漫談教學生活
陸象山與王安石
人心與風俗
樹木與樹人
學術與政治
政治與修養
王船山的歷史哲學
論哲學紛無定論
文化、武化與工商化
王安石的哲學思想
認識西洋文化的新努力
西洋近代人生哲學的趨勢
反動之分析
革命先烈紀念日感言
向青年學習
賀麟先生學術年表 彭華
理想主義信念中的儒家復興和抗戰建國――賀麟先生的《文化與人生》簡評 張祥龍
文化與人生 節選
《文化與人生/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 但無論如何,處在產業革命以后的工商業大競爭時代,農業社會不工業化、商業化即不能立腳。過去農業社會的人生觀、道德觀念、生活方式非加以改革亦不能適存。即以中國而論,中國是工商業落后的國家,須急起直追,厲行工業化或物質建設,既是建國的方案,而亦是時代的需要,歷史的命運,文化發展自強圖存所必經的途徑。假如中國不自主自動,自力更生地厲行工業化,則別的國家和民族,憑其經濟的力量,由于國與國間經濟關系的有機聯系性,亦會強迫我們,走上工業化之途,替我們完成物質建設的。到了被動的走上工業化,到了別人替我們建設物質文明時,那我們的命運就悲慘可憐了,因為許多殖民地的工業化和物質建設,都是別人代為操勞的! {查,美國在1880年,農人的數目占全人口百分之四十四,而到了1930年,50年間,農民的數目減至占全人口百分之二十二。德國在1882年,農民的數目占全國人口百分之四十二,由于加強工業化的結果,到1925年農民的數目便占全人口百分之三十左右了。*值得我們注意和借鑒的是蘇聯工業化的過程。蘇聯在1928年農民的人數尚占全國人口百分之七十六,經過幾個五年計劃的物質建設之后,到1937年,便減至百分之六十一了。其減少農民人口使改向工業之努力,已可謂甚速,但其農民人口之多,尚遠超過英、美、德等國。中國的農民數目究有多少,雖無確實調查,但據估計農民至少也要占全國人口中百分之七十五至八十以上。所以中國在工業化的途中,農人、鄉下人必日漸減少,城里人、工商人必日漸增多。這乃是自然、必然而且應然的趨勢。假如過去輕視工商的心理不改變,大家視工商業發達、工商人增多、都市人口膨脹為可鄙可惡的不良的趨勢,認為由工商業的發達,將會使得人心日趨污下,風俗日趨淺薄,道德日趨敗壞。這就忘記了工業化社會中亦有其新道德、新禮法、新紀綱以維系人心風俗,社會秩序的事實了。試看蘇聯于三個五年計劃成功之時,蘇聯人民于抵抗德國的侵略時,所表現的忠勇、信義和愛國精神,便可知物質建設的成功,亦有足以鼓舞起新精神,產生一種新道德之處了。因為物質建設若真正是建國大業中健全的建設的話,必有其心理建設方面的深厚精神基礎。而現代化的工商業化社會,較之農村社會生活更復雜,組織更嚴密,實需要更高尚的道德、更良好的法律、更開明的政治、更偉大的理智以適應之、指導之、推動之。且在近代工業化社會中,從事工商業的人亦大都是受過教育,甚或受過高等教育的,工商業中亦有有學問、有修養、老成碩望、為社會所尊仰的人士。不僅舊時“耕讀傳家”的家風傳為美談,即近代“工讀傳家”、“商讀傳家”的理想,亦未嘗不足羨稱。維持社會上淳良的風紀,不僅須有舊日的儒醫、儒將、儒農,而且須有多數有學問修養的“儒工”、“儒商”,出來作支持社會的柱石。有教育有學養的近代工人及商人,亦大都有人格的自覺,知道尊重自己的人格兼知尊重他人的人格,亦大都有廉恥觀念和信義觀念,除了憑借其才能和努力外,且復知將其工商業的成功建筑在信義和廉恥的基礎上。至于在工業化的初期和在抗戰的非常時期中,一些人只知欣羨工業化的實利,而忽視心理建設方面的基礎,少數發國難財的奸商和有技術的人(特別如滇緬路*初開放時期的一部分汽車司機),因缺乏適當的訓練和有效的裁制,作出些無廉恥、無信義、損人格、害國家的行徑,這是工商界的敗類、物質建設的蟊賊,是有損工商界人士之聲譽的,對這些人不僅社會法律應速加有效的裁制,也是新興的進步的工商界自身所應早加廓清驅除的。 ……
文化與人生 作者簡介
賀麟(1902—1992),四川省金堂縣人,中國著名的哲學家、哲學史家、黑格爾研究專家、教育家、翻譯家。早在20世紀40年代,賀麟就建立了“新心學”思想體系,成為中國現代新儒家思潮中聲名卓著的重鎮。賀麟學貫中西,在中國哲學方面也有極高造詣,是“新心學”的創建者,是當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自卑與超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