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砥柱中流周恩來:1966-1976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3103592
- 條形碼:9787203103592 ; 978-7-203-10359-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砥柱中流周恩來:1966-1976 本書特色
本書是完整講述周恩來一生的權威著作。中央文獻研究室南山、南哲兩位研究員作為周恩來研究的權威專家,精心梳理周恩來生平事跡,用艱苦卓絕、開國總理、砥柱中流三個主題詞,精確概括了周恩來的一生。 作品描述的周恩來生平事跡是我們認識周恩來,學習周恩來,紀念周恩來為重要的文獻。通過這些文字我們可以真切感受到周恩來堅忍不拔、無私奉獻、政治智慧、開闊胸懷的偉人風采。 1.權威再現。由中央文獻研究室陳揚勇、楊明偉撰寫,精確陳述。 2.向周恩來誕辰120周年獻禮。 3.豐富的歷史圖片。從中央文獻研究室及紅墻攝影家杜修賢海量的歷史照片中甄選出數十幅圖片,圖文并茂,生動形象。
砥柱中流周恩來:1966-1976 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了遵照毛主席的指示, 三屆人大的政治工作報告曾經提出, 從第三個五年計劃開始, 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 可以按兩步來設想: **步, 用15年時間, 即在1980年以前, 建立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 第二步, 在本世紀內, 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
砥柱中流周恩來:1966-1976 目錄
砥柱中流周恩來:1966-1976 節選
1 艱難之中抓生產 周恩來一再努力,試圖將“文化大革命”的“洪水”阻于生產領域之外。江青指責周恩來只要生產,不要革命;政治局會議上,林彪批評周恩來“大錯特錯”。周恩來抱定“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決心迂回抗爭。 1966年,國民經濟剛從三年“大躍進”的危機中掙脫出來,好日子沒過幾天,一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又使國民經濟跌入災難的深淵。以林彪、江青為代表的陰謀家、野心家為了實現其通過天下大亂達到篡奪黨和國家*高領導權這一不可告人的目的,置人民要吃飯、生產要發展這一基本常識于不顧,挑動群眾“停產鬧革命”,把國民經濟推向崩潰的邊緣。 共和國的每次經濟劫難,*苦*累的都是周恩來。這一次更是空前絕后。 “文化大革命”中,為了減少運動對國民經濟造成的損失,維系*起碼的國計民生,周恩來費盡心血,堅持不懈地與林彪、江青一伙及一切破壞經濟建設的行為作了各種不同形式的斗爭。 “做夢也沒有想到” 1966年的元旦,中南海西花廳,似乎比往年的幾個元旦更具節日的氣氛。周恩來也顯出難得的輕松,步伐也更具彈性和韻律了。 想想前幾年的國民經濟局勢和當前的國民經濟形勢,周恩來也該稍稍舒一口氣了。到1965年年底,我國已圓滿完成了國民經濟的調整任務,國民經濟終于從三年“大躍進”所造成的嚴重危機中擺脫出來,開始走向好轉。1966年,國家將正式執行被推遲的國民經濟發展的第三個五年計劃。 此時此刻,周恩來的思維觸角全都聚集于如何在國民經濟調整的基礎上,更好更平穩地把中國的經濟建設推向一個新的階段,以實現他早就提出的“要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的宏偉目標。 1月,河北、山西、山東、河南、陜西、內蒙古、遼寧、北京等北方八省、市、自治區,出現了歷史上罕見的嚴重干旱。周恩來打算以抓華北農業為突破口,扭轉長期以來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南糧北調,進而把對中國經濟發展有著至關重要作用而又一直難以“過關”的農業抓上去,以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1月底2月初,周恩來親自主持召開北方八省市自治區抗旱會議,研究對策和措施,并當場點將,要李先念負責河南,譚震林負責山西,余秋里負責陜西,林乎加負責山東,李富春、薄一波負責遼寧。他自己則自告奮勇地擔任北京、河北組的組長。 正當周恩來全力以赴組織華北抗旱工作之際,3月8日和22日,河北邢臺地區兩次發生強烈地震。周恩來不顧余震危險,兩次飛赴災區視察災情,先后到了5個縣、6個公社,號召農民“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發展生產,重建家園”,鼓勵大家“家里丟的,地里找回來”。 3月中旬,周恩來赴天津坐鎮規劃華北經濟的華北局會議。行前,他寫信給劉少奇、彭真等中央有關負責同志,交代中央國務院日常工作處理事宜,告知自己準備下到河北、北京各地深入調查一個月。顯然,周恩來是下了決心要擺脫日常事務,全力以赴解決北方八省市自治區的農業問題。 然而,也就在這個時候,毛澤東的思維觸角卻久久徘徊于階級斗爭、防止修正主義等問題上。他對階級斗爭的狀況作了過分嚴重的估計,認為中央出了修正主義,黨和國家正面臨資產階級復辟的危險。他決意要發動一場“文化大革命”,以阻止和消除這種危險。 5月4日至26日,作為發動“文化大革命”標志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通知》(即《五一六通知》)!锻ㄖ分赋觯何幕I域各界和黨政軍各個領域都混進了一批資產階級代表人物,要求全黨“高舉無產階級文化革命的大旗,徹底揭露那批反黨反社會主義的所謂‘學術權威’的資產階級反動立場,徹底批判學術界、新聞界、文藝界、出版界的資產階級反動思想”。 “文化大革命”開始了。 周恩來是在沒有任何思想準備的情況下,被卷入到這場突如其來的狂風暴雨之中的。在以后的講話中,周恩來多次聲明:“我做夢也沒有想到!北M管他對于毛澤東發動和領導的這場“文化大革命”很不理解,但不久后,他看到了這是一場災難。對于這場災難,他認為硬頂是不行的,必須“因勢利導,否則就會被沖垮”。他忍辱負重,審時度勢,想方設法盡量減少運動對維持國計民生的工農業生產的影響和沖擊。 周恩來試圖將“文化大革命”的“洪水”阻于生產領域之外 1966年9月4日凌晨,中南海西花廳。秘書把一份剛剛收到的《要事匯報》送到了正在伏案辦公的周恩來手中。 《要事匯報》上記錄了黑龍江省雙城縣人民委員會來電反映的一些情況和提出的問題:縣委和縣委書記都被斗垮了,全縣21個公社已有11個公社和生產隊“炮打了司令部”,公社和大隊、小隊干部大多數被揪斗,不少公社、大隊、生產隊的領導陷于癱瘓,生產無人負責。目前,秋收臨近,怎么辦?要求中央盡快給予明確指示。 周恩來的目光在這頁《要事匯報》上停留了好長一段時間,“文化大革命”開始以來,他一直擔心會沖擊生產的預感,如今已變成了沉甸甸的現實。 按照《中共中央關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簡稱《十六條》),“文化大革命”主要是在文化教育領域和一些黨政機關進行,工礦企業和農村原則上不開展“文化大革命”。但是隨著運動的發展,“文化大革命”的邪火也向工礦企業和廣大農村蔓延。針對這種勢態,周恩來主持制定了兩個文件,試圖對運動作某些限制,但均遭到中央文革小組康生、江青等人的反對。
砥柱中流周恩來:1966-1976 作者簡介
南山(陳揚勇),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研究員,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一編研部主任。長期從事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思想生平研究和著作編輯工作。參加《江澤民文選》、江澤民《論中國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科學發展》、《周恩來經濟文選》、《建國以來周恩來文稿》、《李鵬論科教興國》、《李鵬論可持續發展》、《李鵬論宏觀經濟》、《人民政協重要文獻選編》等著作的編輯,參加《江澤民思想年編(1989-2008)》、《周恩來年譜(1949—197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和發展大事記》等著作的編撰;參加電視文獻紀錄片《周恩來》、《新中國重大決策紀實》、《使命》、《中國道路——中國共產黨九十年的思想歷程》等的撰稿與拍攝,參加中國道路課題組研究工作,共同撰寫了《中國道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經典文獻回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道路(市場經濟篇)》等著作。專著《建設新中國的藍圖——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研究》入選2012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著有《苦撐危局——周恩來在1967》、《重拳出擊——周恩來在九一三事件之后》、《走出西花廳——周恩來視察全國紀實》、《周恩來外交風云》。 南哲(楊明偉),南開大學哲學碩士,研究員,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宣傳外事辦公室副主任、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研究員、周恩來思想生平研究會常務理事、鄧小平思想生平研究會常務理事。長期從事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的思想生平研究工作,以及現實文獻的編研工作。先后參加過《周恩來年譜》、《鄧小平年譜》、《陳云傳》和大型文獻紀錄片《周恩來》等的撰稿。著有《周恩來》(中華名人叢書)、《世紀偉人周恩來》、《走出困境——周恩來在1960至1965》、《周恩來:二十六年總理風云》、《中外領袖之間》、《陳云晚年歲月》、《周恩來外交風云》(合著)、《毛澤東思想方法導論》(合著)等。主編或參與主編《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三十年》、《周恩來生平》、《走向新中國——中共五大書記》、《關鍵在黨——十六大以來黨的建設記事》、《科學家論語》、《中國共產黨90年評憶》、《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重要論述摘編》等。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二體千字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