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分子生物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312052903
- 條形碼:9787312052903 ; 978-7-312-05290-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分子生物學 內容簡介
本書從分子生物學的定義、發展簡史和研究內容出發, 以核酸和蛋白質這兩類生物大分子為主線, 從基因組的角度講述了生物分子的結構與功能及原核基因與真核基因的表達調控等過程。本書分為3篇, 共19章, 既全面地闡述了分子生物學的核心內容, 又突出介紹了學科發展的前沿研究概況 ; 既包含分子生物學的理論知識, 又介紹了基因和蛋白兩個層次的常見實驗技術 ; 既分析了信號機制等基礎內容, 又介紹了分子生物學理論和技術在常見、重大或復雜性疾病中的作用和應用。
分子生物學 目錄
前言
0 導論
0.1 分子生物學簡史
0.2 分子生物學主要研究內容
0.3 分子生物學發展趨勢及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第1篇 遺傳物質的結構基礎
第1章 基因與基因組
1.1 基因
1.2 基因組
1.3 基因組學
第2章 同源重組與轉座
2.1 同源重組
2.2 位點特異性重組
2.3 DNA轉座
第2篇 遺傳信息的復制、損傷與修復
第3章 DNA的合成、損傷與修復
3.1 DNA的合成
3.2 DNA損傷與修復
第4章 原核生物基因表達與調控
4.1 原核生物基因轉錄特點
4.2 原核生物蛋白質合成特點
4.3 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
第5章 真核生物基因表達與調控
5.1 真核生物基因轉錄特點
5.2 真核生物蛋白質合成特點
5.3 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
第6章 細胞信號轉導
6.1 概述
6.2 細胞內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通路
6.3 細胞表面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通路
第7章 細胞周期、凋亡與自噬
7.1 細胞周期
7.2 細胞凋亡
7.3 細胞自噬
第8章 免疫分子生物學
8.1 抗體概述
8.2 抗體的基本結構
8.3 抗體分子與特異抗原的相互作用
8.4 體液免疫應答多樣性的產生
8.5 腫瘤的免疫治療
第9章 非編碼RNA
9.1 非編碼RNA分類
9.2 小非編碼RNA
9.3 lncRNA概述
9.4 外泌體對非編碼RNA功能的調控
9.5 非編碼RNA與疾病相關性研究
第3篇 常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及原理
第10章 核酸的基本操作技術
10.1 基因組DNA的制備及其質量鑒定
10.2 核酸電泳分離技術
10.3 聚合酶鏈式反應技術
10.4 印跡與核酸分子雜交技術
10.5 RNA干擾技術
第11章 蛋白質與蛋白質組學技術
11.1 雙向電泳技術
11.2 酵母雙雜交系統
11.3 GST融合蛋白沉降技術
11.4 熒光共振能量轉移
11.5 染色質免疫共沉淀技術
11.6 蛋白質質譜分析技術
第12章 DNA重組
12.1 概述
12.2 工具酶
12.3 基因載體
12.4 目的基因獲取
12.5 基因工程的基本過程
12.6 克隆基因的表達
第13章 基因診斷與基因治療
13.1 基因診斷
13.2 基因治療
第14章 腫瘤發生和轉移
14.1 癌基因
14.2 抑癌基因
14.3 腫瘤發生的分子機制
14.4 腫瘤侵襲與轉移的分子機制
第15章 病毒分子生物學
15.1 概述
15.2 病毒基因組的結構與特點
15.3 病毒復制
15.4 病毒與疾病
第16章 衰老的分子機制
16.1 衰老與端粒的縮短
16.2 衰老與線粒體功能紊亂
16.3 衰老與代謝功能障礙
16.4 衰老的信號通路與過程
第17章 退行性疾病的分子機制
17.1 iPSCs來源的神經元在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中的應用
17.2 當前誘導多能干細胞應用于神經退行性疾病面臨的問題
第18章 生物信息學
18.1 生物信息學的概述及發展歷史
18.2 生物信息學數據庫
18.3 基因結構域功能的生物信息學分析
彩圖
0 導論
0.1 分子生物學簡史
0.2 分子生物學主要研究內容
0.3 分子生物學發展趨勢及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第1篇 遺傳物質的結構基礎
第1章 基因與基因組
1.1 基因
1.2 基因組
1.3 基因組學
第2章 同源重組與轉座
2.1 同源重組
2.2 位點特異性重組
2.3 DNA轉座
第2篇 遺傳信息的復制、損傷與修復
第3章 DNA的合成、損傷與修復
3.1 DNA的合成
3.2 DNA損傷與修復
第4章 原核生物基因表達與調控
4.1 原核生物基因轉錄特點
4.2 原核生物蛋白質合成特點
4.3 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
第5章 真核生物基因表達與調控
5.1 真核生物基因轉錄特點
5.2 真核生物蛋白質合成特點
5.3 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
第6章 細胞信號轉導
6.1 概述
6.2 細胞內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通路
6.3 細胞表面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通路
第7章 細胞周期、凋亡與自噬
7.1 細胞周期
7.2 細胞凋亡
7.3 細胞自噬
第8章 免疫分子生物學
8.1 抗體概述
8.2 抗體的基本結構
8.3 抗體分子與特異抗原的相互作用
8.4 體液免疫應答多樣性的產生
8.5 腫瘤的免疫治療
第9章 非編碼RNA
9.1 非編碼RNA分類
9.2 小非編碼RNA
9.3 lncRNA概述
9.4 外泌體對非編碼RNA功能的調控
9.5 非編碼RNA與疾病相關性研究
第3篇 常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及原理
第10章 核酸的基本操作技術
10.1 基因組DNA的制備及其質量鑒定
10.2 核酸電泳分離技術
10.3 聚合酶鏈式反應技術
10.4 印跡與核酸分子雜交技術
10.5 RNA干擾技術
第11章 蛋白質與蛋白質組學技術
11.1 雙向電泳技術
11.2 酵母雙雜交系統
11.3 GST融合蛋白沉降技術
11.4 熒光共振能量轉移
11.5 染色質免疫共沉淀技術
11.6 蛋白質質譜分析技術
第12章 DNA重組
12.1 概述
12.2 工具酶
12.3 基因載體
12.4 目的基因獲取
12.5 基因工程的基本過程
12.6 克隆基因的表達
第13章 基因診斷與基因治療
13.1 基因診斷
13.2 基因治療
第14章 腫瘤發生和轉移
14.1 癌基因
14.2 抑癌基因
14.3 腫瘤發生的分子機制
14.4 腫瘤侵襲與轉移的分子機制
第15章 病毒分子生物學
15.1 概述
15.2 病毒基因組的結構與特點
15.3 病毒復制
15.4 病毒與疾病
第16章 衰老的分子機制
16.1 衰老與端粒的縮短
16.2 衰老與線粒體功能紊亂
16.3 衰老與代謝功能障礙
16.4 衰老的信號通路與過程
第17章 退行性疾病的分子機制
17.1 iPSCs來源的神經元在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中的應用
17.2 當前誘導多能干細胞應用于神經退行性疾病面臨的問題
第18章 生物信息學
18.1 生物信息學的概述及發展歷史
18.2 生物信息學數據庫
18.3 基因結構域功能的生物信息學分析
彩圖
展開全部
分子生物學 作者簡介
楊清玲,教授,蚌埠醫學院醫學檢驗系主任,安徽省教學名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病毒趨化因子vMIP-Ⅱ N 端重組肽抗乳腺癌及在前哨淋巴結診斷中的作用和機制研究”、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病毒趨化因子vMIP-Ⅱ N端肽調控乳腺癌細胞EMT及逆轉腫瘤侵襲的分子機制研究”。
書友推薦
- >
隨園食單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姑媽的寶刀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二體千字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