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歷史·文本·方法(中國當代文學新批評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53438
- 條形碼:9787218153438 ; 978-7-218-15343-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歷史·文本·方法(中國當代文學新批評叢書) 本書特色
從文本出發,觀照與思考現當代中國文學,梳理辨析從容冷靜; 關注現當代文學多種概念與命題,思考重寫文學史的可能方式; 廣泛考查深入挖掘,建立文本與世界、現實的聯系,探求文本書寫與研究方法之間的關系。
歷史·文本·方法(中國當代文學新批評叢書) 內容簡介
本書集中體現了王堯先生對現當代中國文學以及優選華語文學的觀照與思考,是一部從文本出發,從容冷靜梳理辨析當代文學史的學術佳作。本書的關注點,不僅有中國現當代文學多種重要概念和命題,還有莫言、汪曾祺、陸文夫、閻連科等重要作家的創作,以及重寫文學史的可能性與操作方式。作者試圖通過對這些文學現象的廣泛考查和深入挖掘,建立文學文本與世界、現實之間聯系,進而探求文學文本書寫與文學研究方法之間的關系。這些問題,多為當前文學批評研究的重中之重,它們的提出和解決,有助于增進對文學和文學研究的理解,推動文學批評向前發展。
歷史·文本·方法(中國當代文學新批評叢書) 目錄
歷史·文本·方法(中國當代文學新批評叢書) 節選
批評的軌跡 對文學批評的議論不絕于耳,即便是從事文學批評的人,似乎也對自己現在的工作充滿疑慮甚至不無動搖。關于批評的質疑與指責、辯解與肯定,構成了當下文學批評語境的一部分。這樣的紛爭,或許模糊了我們討論文學批評的視野和支點。因此,在反思九十年代以來的文學批評時,我想,應當明確我們是基于什么層面來討論批評的是與非,設定批評的功能與意義以及闡釋批評的現狀與態勢。 在“文學研究”的大勢中討論文學批評是必要的途徑。如果文學批評確實存在危機,不妨說,文學批評的問題也只是這些年來整個文學研究的一種征候。依據常規,可將文學研究分為理論、批評和文學史三部分,文學研究之“鼎”的三足都已經先后有些“松動”。這些年來文學理論界業已變化,關于原創性不足的批評、關于中國古代文論創造性轉換的提出,甚至對“文藝學”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有無存在必要的懷疑等,都表明了理論界應對危機的努力。文學批評的思想與方法資源,相當程度上源自理論界,“純文學”與“文學性”的再討論,由批評界至理論界,是當下批評與理論關聯的一個側面。至于文學的歷史研究與寫作,這些年不斷顛覆,一大批重寫和復制的文學史成為當今中國學術的一個特色。對部分文學史著作或寬或嚴的評價,反映出對“重寫”背后話語權力的逐鹿,喪失的是公允的學術標準。雖然文學史著作的寫作亦可視為受“西方”影響的產物,但又夾帶中國傳統的影響,學術界的部分學者似乎特別看重文學史寫作的至尊地位和話語權力。在今天的大學知識生產過程中,如何編寫文學史、使用何種文學史,已經不是純粹的學術和教學問題。現在寫通史、斷代史的熱情有增無減,這些固然重要,但專題的研究則遠未獲得應有的重視。就當代文學史的研究與寫作而言,一方面,文學史的論述顯然是在當年的文學批評基礎上進行的(特別是關于“新時期文學”的論述很大程度上吸收了八十年代文學批評的成就),另一方面,在當代文學研究界,文學批評的位置相對于文學史研究與寫作又等而下之,文學批評在當下的學科體制中無疑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所以說,整個文學研究其實都面臨危機并且在應對危機。我們不必把文學批評的問題歸咎于理論與文學史的研究狀況,但文學批評與理論、文學史研究是相生相發的。文學批評在文學研究中處于表層和前列,其問題所在也就更加容易浮現出來。
歷史·文本·方法(中國當代文學新批評叢書) 作者簡介
丁帆,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現任蘇州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兼任江蘇省作協副主席。曾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理論批評獎、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等。出版《中國當代散文史》《“思想事件”的修辭》《作為問題的八十年代》《新時期文學口述史》等學術著作,主編“新人文”對話錄叢書、《中國當代文學批評大系》等,另有散文隨筆集《一個人的八十年代》《紙上的知識分子》《時代與肖像》等,2021年出版首部長篇小說《民謠》。
- >
二體千字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