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香港方物志(珍藏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50316
- 條形碼:9787100150316 ; 978-7-100-15031-6
- 裝幀:100g雅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香港方物志(珍藏版)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 "香港學"的開山之作 ?? 自然科學、歷史民俗與人文情懷相融合的經典讀物 ?? 全新繁體版由香港中和出版公司出版并同步上市 有關香港史地知識的出版物十分缺乏,尤其是關于方物的記載近乎一片空白,不論是上世紀50年代還是香港回歸20周年的今日。因此葉先生的這本小書,無可避免地填補了這空虛。這本香港方物志(珍藏版)不是新書,又是新書。早在1958年繁體版首先由香港中華書局出版;1973年由上海書局重版;2010年再次由香港中華書局進行重版。簡體中文版則首次于1985年由三聯(lián)書店出版;2013年由江西教育出版社重版。多次的出版印證了這本書的社會與文化價值,這本2017年全新的簡體中文版加入大量珍貴的實拍圖與手繪圖,并補充了相關物種信息,由商務印書館傾心推出;繁體插圖版由香港中和出版公司同步推出。
香港方物志(珍藏版) 內容簡介
香港是個可愛的地方,既有都市的繁華也有鄉(xiāng)郊的樸實寧靜。不過,除了繁華的一面外,很少有人會留意這座城市素淡的一面,去考察了解其中的風土物種。許多人或許會奇怪,這個繁華市聲所在之地居然也會有這么些鳥獸蟲魚么?《香港方物志》便是這樣一本描寫香港的山川風土和草木蟲魚的小書,它是作者把香港的鳥獸蟲魚和若干掌故風俗,以自然科學和民俗學的全新視角記錄下來,知識、情趣、文筆都在不大的篇章里傳達自如,因此讀起來親切宜人。在香港回歸20周年的現在,在“博物熱”興起的今日,時空隔閡的作品以照片加手繪的方式再度呈現,便增添了滿滿的新意。葉先生這一百一十二篇千字上下的小文中,寫草木蟲魚,也寫民風市聲,力求通俗暢達,卻絕不茍且隨意。他會告訴你諸多保證想不到的事實:“香港的蝴蝶在世界自然科學目前所占的地位,也許比香港商業(yè)在世界商業(yè)目前所占的地位更重要。”因為香港的蝴蝶已有著錄的達一百四十二種之多,而英國比香港大三百倍,只不過六十八種。不過,這個數字是三十多年以前的統(tǒng)計,現在有什么變化不知道,但料想不大。而幾十年滄桑,由于拓展郊區(qū)、濫伐樹木,導致九龍半島上蝴蝶谷的美麗名存實亡。但蝴蝶谷雖亡,香港的一百四十多種蝴蝶仍在,依然使香港保留著這一份美麗。借由書中生動細致的描述,可以看到這位在香港居住多年的作家是如何既從書本里,也從現實的觀察中,了解到周圍許許多多有趣的事物,然后寫出這本至今專享的《香港方物志》。打開《香港方物志》的目錄,看到《一月的野花》《三月的樹》《四月的花與鳥》《藍鵲——香港好看麗的野鳥》《夜雨剪春韭》《新蟬聲》……令人手不釋卷。
香港方物志(珍藏版) 目錄
Ⅰ 出版說明
Ⅲ 葉靈鳳生平簡介
Ⅸ 一九五八年初版《香港方物志》前記
Ⅺ 一九七三版《香港方物志》序言
001 香港的香
007 舶寮洲的古物
011 英雄樹木棉
014 一月的野花
018 香港的哺乳類動物
021 香港的野馬騮
024 新蟬**聲
027 夜雨剪春韭
029 后海灣的鷺鷥
032 青草池塘處處蛙
035 三月的野花
038 三月的樹
040 青竹蛇
042 四月的花與鳥
046 貓頭鷹
049 山狗和水獺
051 害蟲的天堂
053 從鱷魚談到爬蟲類
056 香港的茶花
058 山豬和箭豬
061 蠔和蠔田
065 藍鵲——香港*美麗的野鳥
068 香港蚊蟲的現在和過去
070 荔枝蟬,荔枝蟲
072 香港的馬騮和駱駝
074 海參的故事
076 西洋菜
078 香港的野鳥
081 呢喃雙燕
083 禾蟲和禾蟲癮
087 姜之種種
091 閩粵荔枝之爭
093 竹和筍
096 琵琶魚——魔鬼魚
098 香港的蝴蝶
101 朝生暮死的蜉蝣
103 毒蛇的鑒別
106 夏天的毒蛇
108 蛇王林看劏蛇
112 魚豬與豬魚
114 可炒可拆的香港蟹
117 南方的李
119 杜鵑鳥的疑案
122 再談杜鵑鳥
125 野百合花
127 香港的蜘蛛
130 相思——繡眼
133 魚蝦蟹鱟的鱟
137 黃麖
139 香港的杜鵑花
142 香港的百足
146 蠟嘴,竊脂
149 香港的鴨
151 香港的狐貍
153 水母——白蚱
156 沙灘上的貝殼
160 街邊和水邊的蛤乸
163 白蘭,含笑
165 老榕樹
167 香港的麻鷹
169 枸杞和枸杞子
171 香港的野蘭
174 香港的龜與鱉
177 香港的大蝸牛
179 可怕的銀腳帶
181 大南蛇
183 緣木可求的海狗魚
185 蜆與
189 啄木鳥
191 香港的海鮮
195 穿山甲——香港動物界的冤獄
198 菩提樹,菩提紗
200 美人魚
202 大樹波羅
204 苦惡鳥的傳說
206 幼細的鐵線蛇
208 芋乸芋仔
210 薯仔和番薯
212 外江鱷魚
214 紅嘴綠鸚哥
216 豬屎渣
218 比目——撻沙,龍脷
221 翡翠,魚郎
224 糯米包粟
227 行不得也哥哥
229 孔子家禽
231 海鏡——明瓦
233 香港的老虎
235 墨魚——烏賊
238 可怕的白蟻
240 “家婆打我!”
242 鬼鳥——蚊母鳥
244 古怪的海星
246 沙追
248 果子貍及其他
251 香港的鳳尾草和青苔
253 香港的核疫和鼠患
256 充滿咸魚味的長洲
259 大埔的珠池
261 冰與雪
265 香港唯一的一部植物志
268 香港的“一歲貨聲”
270 香港的年糕
272 “年晚煎堆”
274 吊鐘——香港的新年花
278 牡丹花在香港
281 水仙花的傳奇
285 過年用的茶素
287 唐花熏貨
289 賀年的糖果和果盤
291 年宵花市
294 除夕雜碎
香港方物志(珍藏版) 節(jié)選
英雄樹木棉 今年立春立得早,加之早幾天的天氣又特別燠暖,新年才過,香港的木棉樹竟已經開花了。香港人素來相信,只要木棉開了花,天氣便不會再冷。尤其是水上人家更相信這征候,他們從前總是以銅鑼灣避風塘附近渣旬的那棵大木棉樹為準,只要樹上的花一開,便將僅有的破棉胎卷起來,拿上岸去實行“趕綿羊”了。本來,香港的氣候,在陽歷二月,即農歷的新年頭,照例會特別冷幾天的,但木棉既然開了花,就是冷也不會冷到怎樣了。香港的木棉,雖不及廣州市和西江一帶那樣的多,但從現在市區(qū)附近所殘存的株數看來,在從前一定也不少的。 香港的木棉樹,往來市區(qū)*容易見到的,是花園道口圣約翰教堂對面的那幾株,大約一共有四五棵,矗立道旁,因為在軍營外邊,四周又沒有其他的雜樹,所以特別容易望見。每年開花的時節(jié),如果天氣好,映著日光,滿樹的大紅花高撐半天,看起來真如屈大均所說的:“望之如億萬華鐙,燒空盡赤。” 木棉古稱史侯花,俗稱紅棉,又因其樹枝干高聳,常常高出附近其他各樹之上,所以又有英雄樹之稱。木棉是先花后葉的,開花時枝上往往還留著來年的舊葉。花朵的模樣很像江浙的辛夷木筆,但是并非紫色而是深紅的,六瓣向上,花蕊黃色,在那矯健如龍的枝干上,綴著一朵朵的大紅花,樣子非常古艷可愛。 木棉花落結子,子莢里有棉如柳絮,我們平日枕頭、坐墊里所用的木棉花,就是這東西。木棉是廣東的特產,江西流域一帶*多,《廣東新語》記敘這一帶的木棉花時盛況道: 舟自牂柯江而上至端州,自南津清岐二口而上至四會,夾岸多是木棉,身長十余丈,直穿古榕而出,千枝萬條,如珊瑚瑯玕,光氣熊熊,映面如赭。其落而隨流者又如水燈出沒,染波欲紅。自仲春至孟夏,連村接野,無處不開,誠天下之麗景也。 屈大均有詠西江兩岸的木棉詩云: 西江*是木棉多,夾岸珊瑚千萬柯;又似燭龍銜十日,照人天半玉顏酡。 木棉花尚有一點值得一提的:它開在樹上的時候花瓣向上,花托、花蕊比花瓣重,因此從樹上落下的時候,在空中仍保持原狀,這時六出的花瓣卻成了螺旋槳,一路旋轉而下,然后拍的一聲墮到地上。春日偷閑,站在樹旁欣賞大紅的落花從半空旋轉而下,實在也是浮生一件樂事。木棉花可以入藥,能消腫炎,因此落下來的花,即刻就有人拾去了。 ……
香港方物志(珍藏版) 作者簡介
葉靈鳳(1904-1975),江蘇南京人。早年就讀上海藝術大學,20世紀20年代開始從事以小說為主的寫作,是創(chuàng)造社第二期著名作家。曾在上海主編《戈壁》《幻洲》及《現代小說》等文藝刊物。 1938年南來香港,在此定居直到 1975年逝世。期間先后主編《星島日報》及《立報》文藝副刊。著作轉以隨筆小品及翻譯為主,并從事香港掌故、方物的開創(chuàng)性研究。 葉氏著作甚豐,小說集有《未完成的懺悔錄》《女禍氏的余孽》等;隨筆有《天竹》《白葉雜記》; 譯作有《新俄短篇小說集》等。 葉先生酷愛版畫和設計藝術。20世紀30年代上海良友出版社曾出版四冊專書介紹西方版畫藝術,其中英國版畫家比亞茲萊一冊由葉靈鳳選編及作序,其余三冊編撰者有魯迅、柔石等。當時西方文學界流行藏書票,葉老為自己設計了一款含有鳳凰圖案的中國古典木刻藏書票,并與日本、英美等地的作家、藏書家交換,應為中國開展藏書票活動的第一人。70年代葉老在港病逝后,其歷經戰(zhàn)火遷徙仍保存完好的一批珍貴藏書票,連同其部分手稿捐獻予北京的中國文學館收藏。 葉老在港居住大半輩子,已經將這個南方小島視作其第二故鄉(xiāng),而且以獨到的眼光對香港歷史展開了深入的研究。當時,關于香港的歷史,特別是一個半世紀前被英國殖民者侵占的經過,主要文字數據均為英國文獻;葉靈鳳從英國書店訂購大量英文書籍,結合中國史料,從兩個方面對香港的歷史、地理、文化、風俗創(chuàng)作了大量文章,包括香港“失落”的經過、著名的“海盜”張保仔事跡以至花鳥蟲魚等,開創(chuàng)了有關這方面研究寫作的先河。后人有稱此領域的研究為“香港學”,葉靈鳳堪稱是“香港學”篳路藍縷的創(chuàng)始人。 在葉老逝世后,其生前好友夏衍先生說,“葉靈鳳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是有關香港歷史掌故的工作。其有關著述為國家其后一九九七年收回香港也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與地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