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耐心的資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33242
- 條形碼:9787521733242 ; 978-7-5217-3324-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耐心的資本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私募市場的參與者,養老基金、家族辦公室、保險基金、主權財富基金、捐贈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從業者,創業家、1.這本書強調了長期投資在解決社會問題方面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對于推動政府、機構和個人,共建更健康的世界,具有重要意義。2.這本書以機構投資者視角和私募基金視角,解讀長期投資的挑戰和未來,對中國資本市場培育長期資本、耐心資本、風險資本,具有實際指導意義。3.這本書中豐富的全球私募投資和機構投資案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長期投資對每個人的生活和世界未來產生的深遠影響。4.長期投資重磅讀本。作者維多利亞??伊凡希娜和喬希??勒納是在中國風投領域具有影響力的哈佛商學院教授。譯者銀行螺絲釘是長期投資理念踐行者,累計幫助數百萬投資者開啟了指數基金投資之旅。5. 機構投資教父大衛·史文森,私募巨頭凱雷集團聯合創始人大衛·魯賓斯坦,經濟學家拉古拉邁·拉詹盛贊。
耐心的資本 內容簡介
耐心是這個時代的要求。當下社會中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的很多棘手問題,如優選氣候變暖、基礎設施老化、人口老齡化、科技創新的落地等,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迅速解決的,而僅僅依靠政府資金又難度巨大,需要大量持有耐心資本的長期投資者合作解決。 耐心的資本,是長期投資資本的另一種說法,泛指對風險有較高承受力且對資本回報有著較長期限展望的資本,比如私募資本、養老基金、保險公司、主權財富基金。這類資本具有長期性、高風險性和流動性不足等特點,雖然需求和回報巨大,但很少成功。 《耐心的資本》一書以機構投資者視角和私募基金視角,解讀長期投資的挑戰和前景。書中介紹了大量優選私募投資和機構投資案例,包括耶魯大學捐贈基金、黑石集團、凱雷基金、KKR集團、格雷洛克風投公司等,指出了長期投資面臨的巨大挑戰,并給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比如如何選擇投資對象,如何正確評估基金業績,如何設立激勵機制,如何與股東和合伙人有效溝通,如何處理內部權力的高度集中和權力交接,等等。同時,預測了未來10年長期投資演變趨勢。這本書對于中國市場培育耐心資本具有實際的指導價值,不僅可以幫助機構投資者更好地長期管理基金獲得成功,為投資者創造超額回報,更可以幫助個人投資者拓展眼界,學習長期投資理念,以長期投資視角,在雙碳時代,抓住財富機遇。
耐心的資本 目錄
譯者序/銀行螺絲釘
前言 私募資本入門
第1章 長期投資,刻不容緩
什么是長期投資, 為什么需要長期投資 / 009
長期投資的挑戰/ 016
本書路線圖/ 021
結語/ 025
第2章 房間里*重要的人
捐贈基金, 以股票為中心/ 030
家族辦公室, 非流動基金的到來/ 036
規模擴張, 以基金投資為核心/ 041
回到未來/ 046
結語/ 053
第3章 長期投資的兩大難題
表象與現實/ 058
狩獵大瞪羚/ 067
結語/ 081
第4章 實現長期投資的四大要素
管理/ 094
評估/ 100
激勵/ 104
溝通/ 109
結語/ 113
第5章 私募資本的起源
專業長期投資的先行者/ 118
基金結構的制定/ 124
私募資本開疆拓土/ 127
早期的盲目擴張/ 133
私募資本的投資領域/ 138
結語/ 144
第6章 基金管理人面臨的挑戰
激勵機制的設計/ 151
增長的影響/ 160
企業的傳承/ 167
爭議: 治療是否比疾病更糟糕? / 172
結語/ 180
第7章 私募資本合伙制的新思考
行業標桿和行業新貴/ 184
建立投資靈活性/ 189
優化管理/ 195
業績評估/ 196
構建薪酬體系/ 200
結語/ 203
第8章 直接投資的優勢與挑戰
為什么要進行直接投資/ 208
直接投資有哪些挑戰 / 211
*佳實踐/ 227
第9章 長期投資的未來
情形一, 一個健康的私募資本行業/ 237
情形二, 似曾相識的感覺/ 241
情形三,有限合伙人的退出/ 244
情形四,行業走向衰落/ 245
理想投資世界的模樣/ 247
全書概括/ 252
注釋/ 253
致謝/ 277
耐心的資本 節選
長期投資這件事,從未像今天這樣重要。現代社會中的很多棘手問題都不容易解決。比如全球環境惡化問題、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日益老化問題、國家安全問題、對刺激經濟發展的創新的迫切需求問題等。這些問題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都需要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來尋求合適的解決辦法。此外,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過去站出來解決這些問題的“投資者”,也就是政府部門,現在卻不愿意或沒有能力這樣做了,這一點越來越明顯。在歐洲,很多宏大的計劃要么被廢止,要么被證明是無效的。以西班牙為例,這里到處都是“幽靈機場”,這些機場由歐盟和西班牙政府出資建造,卻幾乎無人使用。甚至有一些機場,在建成后的頭幾年里,連一架商業航班都沒有。與此同時,國家政策的變化也帶來了不良后果。比如政府之前鼓勵研發替代能源,承諾會給予慷慨補貼,然而政策突變,不但沒了補貼,還要收取“太陽能稅”并進行嚴格監管,這導致西班牙的很多可再生能源公司瀕臨破產。在美國,小政府主義導致公共投資在環境、科技和創新等領域的作用被削弱。即便是政府部門關注的領域,比如基礎設施建設,前景也是不明朗的。因為該計劃嚴重依賴于私營部門的支出,政府并不起主導作用。另外,在國防科技領域的趨勢表明,自從“9·11”事件之后,有明確目標的短期項目,比起那些幾十年前就立項了,并且在計算機和通信領域產生重大突破的大型項目而言,更受青睞。很顯然,想要解決長期的需求,就要有另一組行動者發揮帶頭作用。*有可能解決問題的,就是公共養老金、保險公司、主權財富基金、捐贈基金和家族辦公室管理的資金池。這些組織的職責就是在長達很多年的時間里保管好資金。對于大學和家族而言,保管時間甚至是永久的。而且,這些機構手中掌握著巨額資金。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統計,2015年,僅其成員國的國家養老金資產就超過了35萬億美元。此外,這些國家的人壽保險公司在2015年掌握著接近15萬億美元的資產。如果還要統計主權財富基金、捐贈基金和家族辦公室等機構掌握的可投資資產,就比較困難了,不過也應該達到了數萬億美元。這些機構對長期投資機會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烈。我們稱之為“投資者”。公共養老金和社會保險計劃正面臨著巨大的缺口,傳統的股票和債券已經無法彌補這個缺口了。例如,據穆迪(Moody)的報告估計,2017年美國聯邦、州和地方養老金的缺口大約為7萬億美元(這還不包括沒有著落的高達13萬億美元的社會保障責任)。報告還表示,許多其他國家的情況也好不到哪里去。同樣地,由于政府消耗資源的速度比獲取回報的速度更快,為了避免嚴重經濟衰退和社會動蕩,許多國家的主權財富基金也在迅速枯竭。在這個資源枯竭的時代,獲取可觀的回報是當務之急。但是,在預計未來幾年全球股市將表現平平、利率上升緩慢的環境下,用傳統資產來實現這個目標將面臨巨大挑戰。因此,在過去20年里,投資者越來越青睞于像耶魯模式或加拿大模式這樣的方法。在這些方法中,私募股權和房地產等長期資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多年來使用這些方法的典范——耶魯大學,在過去20年里(到2016財年末),從債券上僅獲得了每年5%的收益率,從股市里獲取了每年12%的收益率,但從私募股權和林地、農場等地產投資中,分別獲取了14%和16%的年化收益率。與此同時,過去20年,耶魯大學還通過風險投資,獲取了難以置信的高達77%的年化收益率。也就是說,假如我們在20年前投資了1 000美元,按照77%的年化收益率,其間不取出任何資金,持續投資下來,那么如今將增長到9 100萬美元!直觀來說,長期投資的吸引力是顯而易見的。歷史上有很多精明的投資者“不走尋常路”,并因此獲得了驚人的回報。比如,小約翰·D.洛克菲勒(John DRockefeller Jr) 早在1946年就開始了對日本房地產的投資,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收購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是在1965年,查理·李(Charlie Lea)在聯邦快遞(Federal Express)過去6輪業績表現不佳和收入下滑時對它的投資,也獲得了不錯的回報。可見,投資者的目光正在超越傳統的股票和債券,希望通過黏性更強的長期投資來獲得更好的回報。《華爾街日報》估計,2017年美國私募市場的投資總額,包括直接面向投資者的私募債務和股權配售在內,一共為24萬億美元,這比公募市場的21萬億美元還要多。即使投資者想要堅守公募市場,可供投資的上市公司卻可能不夠數量,至少在美國是如此。根據克雷格·多伊奇(Craig Doidge)、安德魯·卡羅伊(Andrew Karolyi)和勒內·斯圖爾茲(René Stulz)的調查研究,在過去20年里,美國上市公司的數量下降了大約一半(不過,在其他國家,上市公司數量過去一直在增長,直到2019年才開始趨于平穩)。目前,對于新建企業和重組企業、公路和橋梁、農場、風力發電場等領域的投資越來越受歡迎。在理想化的情況下,這些經驗豐富的投資者將填補資本缺口,同時創造出很不錯的財務回報,來解決社會需求。
耐心的資本 作者簡介
[美]維多利亞??伊凡希娜(Victoria Ivashina),哈佛大學商學院金融系主任,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副研究員,美國經濟政策研究中心(CEPR)研究員,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和歐洲中央銀行訪問學者,哈佛商學院私募資本倡議以及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高管教育項目的聯合負責人,《金融經濟學雜志》和《金融中介雜志》副主編。研究領域是企業信貸市場、杠桿貸款市場、全球銀行業務、養老基金和保險公司的資產配置,以及私募股權的價值創造。;.;[美] 喬希??勒納(Josh Lerner),哈佛大學商學院雅各布·希夫(Jacob H. Schiff)投資銀行講席教授,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生產力、創新和創業項目的聯合負責人,領導創立了非營利機構私募資本研究中心(PCRI)。曾獲得瑞典政府頒發的全球創業研究獎,以及中國風險投資研究領域的重要獎項“成思危獎”。研究領域是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以及有關創新的政策及其如何影響企業戰略。 銀行螺絲釘,《指數基金投資指南》《定投十年財務自由》作者,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北京電視臺投資欄目特邀嘉賓,“中國Smart Beta 50人”“中國指數基金50人”之一。從2013年開始以“銀行螺絲釘”為筆名發布指數估值表,并堅持每日更新,已近2000期,累計幫助數百萬投資者開啟了指數基金投資之旅。曾獲得中信出版集團頒發的“優秀作者獎”,以及新浪財經、雪球等多家平臺頒發的“具有價值基金大V獎”“基金具有影響力獎”“指數基金陪伴獎”等。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山海經
- >
我與地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