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風行不息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3119524
- 條形碼:9787203119524 ; 978-7-203-11952-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風行不息 內容簡介
《風行不息》收錄的文章多為近年來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以及在閱讀與教學中的思考,故在整理中也將文集分為如下幾個部分:愛在心間、“我”在何方、感悟生活、人在旅途、讀書之思、我與語文。這些部分分別收入散文若干篇。
風行不息 目錄
自序
永遠的懷念
年關之思
一帆風雨路三千
夜曲
學會愛
隨性不隨意
家有“暖男”
家有兒女
慢點!
第二章 “我”在何方
“我”是誰
我
在路上
隨心而行
歲暮懷想
我為什么來北京
不惑之獲
第三章 感悟生活
生活瑣記
寒冬暖意
雪中漫想
遠心居
知己
對話青春
走出靜默
回歸
跨年回憶
關于正能量
第四章 人在旅途
老舍茶館
尋訪地壇
……
第五章 讀書之思
第六章 我與語文
風行不息 節選
《風行不息》: 兒子生性執拗,在他大約三四個月大時,這執拗便已體現無遺了。那時他開始對燈的開關感興趣,每次抱他在家中走,一到開關處,他總會努力伸手去夠,如果無視他的努力繼續向前,他會拼命地扭轉身子并伸著手,試圖讓我轉身,直到如愿以償,才又恢復安靜。發展到后來,他想要得到什么,總是會盡其全力孜孜以求,尤其是在他迷上了玩具小汽車之后,家中的小汽車便泛濫成災,他卻永不滿足,只要看到新的便走不動道了。為此,我開始與他約法三章:1.家里已有的車型不可以再買;2.如果想要買其他的東西,便不能再買小汽車,否則就必須放棄原本想買的東西;3.如果提前約好不買,就必須遵守承諾。小孩子對這樣的承諾往往并不放在心上,毫不思索便點頭答應了,但是在以后他想要買玩具車時,我便會提出我們的承諾,要求他遵守,兒子居然毫無違背地做到了。守諾意識就這樣漸漸在他心里生了根,只要答應了的,他大多都能夠主動遵守,不再只限于這一件事了。 兒子迷上汽車是從一歲多就開始了的,不只是玩具汽車,也包括真正的汽車,無論走到哪里,他的眼球都會鎖定在或疾馳或停靠的汽車上,還要挨個問我們:“這是什么車?”我告訴他,爸爸的車叫“本田”,他很快就記住了,并且每見到一輛本田車,就會說:“這是爸爸的車。”我開始以為他是認車型,小孩子不免會認錯,怎么可能無論越野還是轎車都是爸爸的車呢?一段時間后我才發現,他是在認車標,這令我震驚不已,因為我們從來沒有教過他應該認車標。兩歲時,站在大街上,他幾乎能夠準確無誤地叫出每一輛駛過的車的車標,經常讓身邊的人驚嘆不已。并且,不僅僅是車的標志他能夠準確辨認,其他的標志他也會無意識地辨認出來,他爸爸在電力公司上班,辦公大樓上有一個顯著的電力標志,他居然在家里的一個便簽本上一眼辨認出來:“爸爸上班的地方。”這也是我們從來沒有教過他的。這些讓我意識到,他的天性中有著對于事物特色的敏銳辨識力及對世界的主動探究意識,這以后,我也會有意識地引導他去辨識那些標志或是一些有特色的生活場景,例如大街上的盲人道、各種交通指示標志,一些比較有名的商家的標志,還會給他講解空中電線的架構,講解發電的原理,雖然這些實在不是我這個學文科的媽媽的專長,但只要孩子提出問題,我都盡可能做到耐心講解,他也會認真地聽。有一段時間,我們約定,每天晚上臨睡前提六個問題,兒子提的問題頗有一些值得深思,例如人為什么會有影子、門為什么能夠開關、地球是圓的可是我們為什么覺得它是平的,等等,有些問題我回答不上來,便答應兒子等查到了再告訴他。我的不厭其煩也使兒子明白做事要有耐心,有時我們在說話,電話響起,我告訴他我要接個電話,他便在一旁耐心等待,并不哭鬧或催促。一次等公交,好長時間不至,我提出要打車,他便批評我:“做事要有耐心,不可以著急。” 兒子的語言系統發展極快,一歲兩三個月時,他還僅僅只會叫*簡單的“爸爸”“媽媽”,令我很是擔心他的語言能力的發展,但僅僅兩三個月的時間,他就迅速掌握了大量詞匯,并基本能夠表情達意了。別人不經意中說出的詞匯會迅速轉化成他的語言,例如那時他姑姑帶他,他姑姑愛看娛樂節目,“開門大吉”與“星光大道”很快便成為他的詞匯,到處搬弄,讓大家忍俊不禁。兩歲時,他已掌握了絕大多數語言規范,與成人對話可以沒有障礙了。特別令人稱奇的是,迫于工作關系,他一歲后我便沒能一直帶他,他的周邊環境中全是方言,只有周末的兩天回到我身邊,教他說普通話,但他的語言竟自覺地以普通話為基調,偶爾冒出的方言反倒讓人大笑。我不知道語言學家有沒有進行過這樣的研究,是不是小孩子都會自覺地選擇自己更樂于親近的人去模仿他的語言呢?不過,這也讓我意識到對他的語言表達的培養,從那時起,我開始帶他讀繪本,除了在附近的繪本館借閱,家中買的繪本也不計其數,每天晚上給他讀,在讀的時候,我會有意識地強調一些比較書面化的詞語,他也會時不時地問我哪個詞是什么意思,就這樣,他的詞匯量漸漸增大,例如他會用“慢吞吞地”來形容別人行動遲緩,會用“五彩繽紛”來形容自己看到的美景,朋友來家里,對他的詞匯運用能力很是稱奇,覺得這么大的孩子能夠使用這么多的書面語實在是很稀罕的。現在,閱讀已成了我們的一種習慣,有時我沒有時間陪他一起讀,他也能夠自己拿起書來靜看了,在閱讀的過程中,雖然沒有刻意教他認字,但現在他也能夠認出幾百個漢字了。 兒子的又一天性是謹慎,從小,無論別人給他什么,在他還不太確定這東西是否安全之前,他不會隨意觸碰,才幾個月大時,一次母親遞給他一朵花,他竟然縮手不去拿,引得我們大笑。這種謹慎的性格倒是有不少裨益的,例如他幾乎沒有過從床上掉下來的事情,除了一次我不慎將墊子放得超過了床邊。然而這謹慎也使他很多時候缺乏一種嘗試的勇氣,甚至是孩子們玩的彈跳床,一直到現在他才敢放心大膽地玩。這也包括在學校中與同伴們的交往,他也很少主動,在老家上學時,他的老師常常告訴我他的性格偏內向,但我以為,內向是后天的,大概與我在他兩三歲時未能充分盡到母親的職責有關,而謹慎卻是先天的,如何讓他的謹慎成為優點而非內向的根源才是*重要的。他父親的社交活動較多,我總是盡量鼓動他帶孩子去,讓孩子多接觸不一樣的人,見識不一樣的世界,而自己也是只要有時間就帶孩子出門,陪伴或鼓勵他參加一些他先前不敢參加的項目,嘗試得多了,他的膽量漸漸大了起來,尤其來到北京后,幼兒園人性化的教育理念也使他活潑的天性被激發出來,做事不再畏首畏尾了,現在,無論到哪里,他都能很快交到朋友,玩得不亦樂乎了。 ……
- >
史學評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巴金-再思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