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藥膳良方
-
>
先思而后語
-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科普版
-
>
痰濕一去百病消
-
>
當癌癥來敲門
-
>
男孩生長發育保健JD
-
>
貓和狗的生活哲學
呼吸革命(重新學會呼吸,找回健康本能)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2703607
- 條形碼:9787572703607 ; 978-7-5727-0360-7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呼吸革命(重新學會呼吸,找回健康本能) 本書特色
★幫助所有人重新認識這門被我們忽視的學問:呼吸★幫助飽受呼吸道、睡眠、口腔等病痛折磨的人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紐約時報》重磅暢銷書,連續在榜19周,僅在美國就已售出64萬冊,已賣出39種語言版權,評論4.2萬★繼《睡眠革命》(實銷20萬冊)之后,又一開創性作品★通過呼吸,解鎖健康密碼 事實上多數常見身體問題與疾病都與呼吸不當有關,高血壓、打鼾、頭痛、嘴凸、失眠、焦慮、齙牙、易焦慮……通過呼吸,可以有效緩解它們。★方法源于哈佛、斯坦福大學等機構的呼吸實驗 《科學美國人》《紐約時報》記者探尋肺病學、生物化學、生理學、運動耐力等方面的前沿研究,參與哈佛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等機構的呼吸實驗,親身體驗各種呼吸方法。★輕松掌握、隨時隨地有效解決與呼吸有關的問題 包含全球前沿研究中的多種呼吸方法,布泰科呼吸法、慢呼吸、鼻式呼吸……不用借助醫療器械或手術,我們就能自助練習。★已幫助數萬讀者改善呼吸狀況 亞馬遜和Goodreads 4萬多讀者親身體驗后真實評價:“這本書給我帶來一種終極的互動體驗”“這本書比任何一本書都更能改變我的生活”…… 獲獎情況: ★《紐約時報》暢銷榜2020-2021連續在榜19周★《華盛頓郵報》2020年重要非小說類書籍★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2020年好書★美國記者和作家協會 2020年度非虛構類好書獎★Goodreads獎年度科學技術好書入圍★《華爾街日報》《洛杉磯時報》《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榜圖書
呼吸革命(重新學會呼吸,找回健康本能) 內容簡介
縱觀人類歷史,呼吸的意義似乎從沒有像現在這樣重要。我們不知道,現代人其實是很不會呼吸的動物;我們不知道,許多健康問題歸根結底都與呼吸不當有關;我們不知道長期用嘴呼吸,會讓人變丑……所以,是時候來重新認識一下呼吸這項長期我們被我們忽視的本能了。詹姆斯·內斯特訪遍所有他能找到的專業、業余呼吸研究人士,扎入數萬年的人類進化史和數千年的醫學文獻中,探尋肺病學、生物化學、生理學、心理學、運動耐力等方面的前沿研究,并參與哈佛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等機構的呼吸實驗,親身體驗各種呼吸方法,進而針對不同情景、不同人群,總結出不同的呼吸方式的適用性,哪里有問題,怎么才是對的,才能活得更健康。
呼吸革命(重新學會呼吸,找回健康本能) 目錄
**部分 實 驗
第 1 章 *不會呼吸的動物
第 2 章 口呼吸
第二部分 呼吸:失傳的技藝
第 3 章 鼻子
第 4 章 呼氣
第 5 章 慢呼吸
第 6 章 少呼吸
第 7 章 嚼
第三部分 呼吸 +
第 8 章 (偶爾)多
第 9 章 屏息
第 10 章 快,慢,停
尾聲:*后一口氣
致謝
注釋
呼吸革命(重新學會呼吸,找回健康本能) 節選
作為斯坦福大學鼻科學研究掌門人,內亞克醫生麾下有一個蜚聲國際的實驗室,致力于探究鼻子的潛能。他發現,人類頭顱內那些“沙丘”“沼澤”和“怪石”為人體部署了千萬種機能,而且是不可或缺的機能。“這些構件之所以存在, 都是有原因的!”他之前就這么對我說過。內亞克醫生對鼻子有一種特別的敬畏,堅信鼻子被人們深深地誤解、大大地低估了。這解釋了為什么他那么想知道沒有了鼻子后人體會怎樣,而這也正是我來到這個研究中心的原因。從今天開始,他們會用硅膠塞塞住我的鼻孔,為保證沒有一絲空氣從我的鼻孔出入,硅膠塞還要用膠帶封嚴實,我只能用嘴呼吸。我將以這種方式來進行我接下來的25萬次呼吸。這實驗雖然令人聞風喪膽,過程艱難而痛苦,但目的顯而易見。 如今大約有四成的人長期受鼻腔阻塞的困擾,其中大約有一半的人養成了嘴呼吸的習慣,猶以女性和兒童為甚。干燥的空氣、精神壓力、炎癥、過敏、污染、藥物等都可能是造成鼻腔阻塞的原因。 …… 20 世紀七八十年代,艾吉爾·P. 哈沃德做了一系列令動物保護組織和所有動物愛好者深惡痛絕的實驗。在他的舊金山實驗室里,他把一群恒河猴分成兩組,用硅膠塞堵住其中一組的鼻孔,另一組不堵。鼻孔被堵的猴子沒法把塞子取出,只能被迫一直用嘴呼吸。在之后的半年里,哈沃德測量這些猴子的一系列數據,包括牙弓、下頦的角度、面部的長度,等等。用嘴呼吸的猴子顯示出和人類一樣的面部向下生長趨勢,牙弓變窄、牙齒歪斜、嘴巴變大。這些實驗被哈沃德反復進行,將這些動物的鼻腔封堵達兩年, 兩年里情況越來越嚴重,他用照片記錄了整個惡化的過程。那些照片觸目驚心,我這么說不僅是出于對猴子的同情,還因為它們是如此直觀地向我們展現了人類口呼吸給自身帶來的變化:只消數月,我們的面部就會拉長、下巴松垮、目光渙散。 所以,口呼吸會令我們的體貌特征和呼吸道結構逐漸崩壞。空氣通過口腔吸入時,壓力變小,口腔后方的軟組織變得松弛、向內彎曲,空氣流通的空間因此更狹小,呼吸愈加困難。一旦開始用口呼吸,你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 健身單車實驗的靈感來自20年前約翰·杜亞爾博士開展的一系列研究。杜亞爾是名教練,指導過包括網球明星比利·瓊·金、鐵人三項運動員以及新澤西網隊籃球運動員在內的**運動員。20 世紀90 年代,杜亞爾認為他的教學對象都受到了口呼吸這個習慣的危害。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他找了一群專業自行車運動員,讓他們佩戴傳感器騎健身單車,記錄他們的心率和呼吸頻率。在幾分鐘內,杜亞爾增加了踏板阻力,隨著實驗的進行逐漸加大運動員的能量輸出。 **輪實驗中,杜亞爾要求運動員完全口呼吸。和預計的一樣,運動強度加大后,呼吸頻率升高。運動員進入測試*難的階段,輸出功率達到200瓦時,他們喘得上氣不接下氣。 杜亞爾隨后重復了實驗,唯一不同的是,在這輪實驗中他要求運動員們用鼻子呼吸。這一次,運動強度增加后,呼吸頻率反倒下降了。在*后的200瓦階段,某位曾口呼吸達每分鐘47次的受試者,靠鼻子僅僅呼吸了14次,即便在強度增加到10 倍的情況下,心率依然和測試開始時持平。 杜亞爾博士總結說:“僅僅是訓練自己用鼻子呼吸,就可以節省一半的體力消耗,并且大大提高你的耐力水平。”運動員在用鼻子呼吸的時候感到精力充沛,而不是體力透支。他們都紛紛表示再也不用口呼吸了。 ………… 我坐在客廳地板墊子上,試圖喚醒我沉睡的橫膈。“這并不是按摩。”馬丁(呼吸專家)邊用一只手按壓我的肋骨,邊向我重申。我舒緩而悠長地深吸一口氣,馬丁與此同時協助我放松我的胸廓,目標是在我一呼一吸間讓我的橫膈移動幅度增加50%。 這種呼吸方式并非必需,馬丁說。短呼吸淺呼吸幾十年,人也照樣能活,很多人就是這樣的,可那并不意味著對我們無害。久而久之,淺呼吸會限制橫膈和肺容量,造成聳肩、肋骨外翻、頸前伸等儀態問題,而這些問題常常表現在肺氣腫、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患者身上。馬丁說,矯正淺呼吸習慣和儀態問題相對還是比較容易的。 為了打開胸廓,我進行了幾輪深呼吸,隨后,馬丁要求我在呼氣時從 1 數到 10。“1,2,3,4,5,6,7,8,9,10 ;1,2, 3,4,5,6,7,8,9,10—— 如此反復。”她說。呼氣將盡時, 我已經沒有氣息發聲了,但報數依然要默默地進行,直到我的聲音漸漸過渡到“小聲低語”。我數了幾輪,先快速高聲數,再對嘴形默數。每一口氣的盡頭,我都感覺自己的胸腔被塑料膜緊緊裹住,腹肌累得好像剛做完高強度運動。“堅持!”馬丁說。 報數練習的壓力,等同于強體力活動過程中肺部的壓力,因此這項練習對斯托的臥床病人特別有效。練習的目的是使橫膈適應更大的升降幅度,從而讓深呼吸變得輕松,成為習慣。“嘴巴動起來!”馬丁不斷鼓勵我,“把*后一口氣吐盡!” 報數、默數練習了幾分鐘后,我停下稍作休息,感覺到我的橫膈好像一個慢鏡播放的活塞,將新鮮血液發射到周身。斯托把這種感受叫作“呼吸協調”,當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進入一種平衡狀態,出入的空氣等量時,我們身體的很多重要機能就可以在能耗*小的條件下運作。
呼吸革命(重新學會呼吸,找回健康本能) 作者簡介
[美]詹姆斯·內斯特(James Nestor),《科學美國人》《紐約時報》記者。因常年受呼吸疾病的困擾,曾到醫療機構、古人類遺址博物館、牙科診所、精神病院等地探尋呼吸的奧秘。 他還是個天生的冒險家和海洋愛好者,曾親身潛入深海,并把自己的震撼體驗凝結成了《深海:探索寂靜的未知》一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