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法治的細節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2204331
- 條形碼:9787222204331 ; 978-7-222-20433-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法治的細節 本書特色
◇《法治的細節》榮獲文津圖書獎,2021人文社科年度好書、讀者年度影響力圖書、豆瓣zui受關注作者、南都2021年度十大好書等社科圖書大獎 ◇法律男神羅翔教授2021新作,法律隨筆集,解讀熱點案件,思辨法治要義。 ◇CCTV年度法治人物,2020書業評選年度作者,嗶哩嗶哩百大UP主,超高人氣UP主羅翔 ◇盤點近年熱點案件,理性而不失溫度,從N號房事件到張玉環案,如何在現實中追求正義? ◇從法律視角破解電車難題,思辨刑罰邊界、胎兒權利等法理沖突,在時事中保持理性思考 ◇《人民日報》、央視朗讀者等媒體官方推薦,羅振宇、羅永浩強烈安利,追求知識與智慧。 ◇收錄羅翔走紅后的心路歷程,分享走出困境的人生經歷與感悟,附羅翔青年照。
法治的細節 內容簡介
“法律”羅翔教授2021全新法律隨筆集。
舉案說法、熱點議論、品讀經典、感悟人生,從生活的不同側面,追尋法治的正義,獲取人生智慧。
在本書中,羅翔就像每個人母校的老師一樣,用真誠之心分享這一年來的體會與感悟。不僅解讀了張玉環案、N號房事件等熱點案件,而且分享自己的閱讀體會、人生經驗,能夠提高普通人解讀熱點新聞的思辨能力。刑法常識結合法理精神,兼具法律與人文的力量。
法治的細節 目錄
法治如何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性
從法律角度破解電車難題
我們為什么要誠信?
“孝子”能否逾越法律?
腦死亡、植物人與“死亡”
死刑應當被廢除嗎?
二、 法理的思辨
孩子起訴父母生下自己
可怕的配陰婚民俗
精神病人的刑事責任
人肉搜索的罪與罰
三、 正義的實現
“世紀審判”辛普森案
二十六年了,正義的懲罰還會降臨嗎?
踹傷猥褻者,見義勇為的尺度
優勢證據與合理懷疑:錘殺案中的證明難題
與智力殘障女孩結婚構成強奸罪嗎?
韓國N號房事件的N重罪
四、 性刑法
性刑法的懲罰邊界
當我們談論惡劣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么?
性侵犯罪中的核心問題,是不同意
代孕應該合法嗎?
胎兒有權利嗎?
藝術是自由的,但并非無拘無束
五、 讀經典
在讀書中超越有限的今生
狂熱的魔咒、理性的自負
審判蘇格拉底,讀柏拉圖《申辯篇》
讀《會飲篇》,理解愛的嚴肅與崇高
找到你的玫瑰花
六、 對 話
我的青銅時代
如何做一個稱職的老師?
我們畫不出完美的圓,但它是存在的
后記 祝各位同學一路平安
法治的細節 節選
經常有人問我,過去一年取得了哪些成就?我知道他們希望聽到的答案——成為一名網紅。但我覺得這不叫成就,只是被命運所砸中。運氣并非成就,命運之手把我托舉到不配有的高度。讓人飄飄然、讓人暈眩,*終讓人誠惶誠恐。
對有些人而言,網紅可能是一個貶義詞,但是對我個人而言,網紅只是一個中性的詞匯,你可以賦予它各種意義。如果通過這個標簽讓更多的民眾認同法治的精神,這是我的莫大榮耀。
我確實非常意外,很多青年朋友會喜歡看我講刑法,有人說是因為幽默,有人說是因為哲理,但我想這些視頻不過是撥動了大家的心弦,與其說是我打動了大家,不如說大家是被自己內心對公平正義的渴望所感動。
蘇格拉底在《美諾篇》中提醒我們注意一個悖論:一個人既不能試圖去發現他所知道的東西,也不能去發現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不能去發現他所知的東西,因為他知道了便沒有必要去探尋;也不能去發現他所不知道的東西,因為那樣的話,他甚至不知道他要去探尋什么。蘇格拉底解決悖論的方法是認為所有的知識和探尋都只是一種回憶。對于無知的人只需要去提醒他,以便讓他自己回憶起他所知道的東西。對公平和正義的渴望是人類的出廠設置,無需被灌輸,只需要被激活。
成為“刑法網紅”,讓我擁有了自己不敢想象,也不配擁有的影響力。我害怕自己濫用這份力量,更害怕自己迷戀這份影響力。
我常常鼓勵法律專業的朋友通過熱點寫作傳播法治理念,自己也堅持寫法律隨筆,去年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熱點案件的解讀,是不是在消耗熱點、追名逐利?
在解讀熱點案件時,我盡量抽象出普遍性的現象,再分析我們應該如何通過法律去應對。我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剝削他人,不要利用他人的痛苦,不要為了追逐名利而吞沒原本的法治追求。我相信如果一個熱點案件的解讀,能夠促進法治理念的傳播與普及,這依然是有益處的。同時,我也更加認識到自己的有限、幽暗與偽善,即使身為專業人士,帶著追逐法治理念的初衷去解讀案件,也可能會事與愿違。
……
我一直將自己定位為一個法學殿堂的門童,邀請各位的光臨。相信大家在這個殿堂中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大師。如果有人因為我的視頻體悟到法治的觀念,因為我的課程開始追逐更高的法治理想,因為我的話語更加堅信了法治的力量,我由衷地高興與感激,這對我也是一種鼓勵,讓我在大家身上看到了中國法治的希望,讓我感到法治所倡導的公平和正義依然是大家心中*深的渴望。作為門童,我所做的事情很小,能起到的作用也微乎其微,我只想邀請大家與人類偉大的先賢對話,感受人類群星的璀璨,超越我們日常生活的庸碌,思考法治真正的要義。
法律在不斷進步,法治的細節在不斷完善,這種進步與完善是通過一代又一代的法律人與民眾共同實現的。
在追逐法治的過程中,我們不可避免地會有灰心和失望,也許還會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當你灰心的時候,希望能夠有一種力量幫你擦去掉落在心中的灰塵,讓法治的熱情在心中重新燃燒。當你失望的時候,也許正是因為你對法治太過盼望而沮喪。看見的不用去相信,看不見的才用去相信。在可見的視野中,我們經常看到不公平和不正義,這讓我們對看不見的公平和正義更加充滿向往。人總要對焦于某種超越生活的存在,才能告別習以為常的平庸與膚淺。因此,我們可以把這種失望看成“矢望”——“矢志不渝”的“盼望”。因為這種對法治“矢志不渝”的“盼望”,我們可以忍受路途中暫時的灰心和失望。并不是所有的懷疑都會導致虛無,很多懷疑是為了更加地確信。
作為老師,有一種極大的喜悅,就是在學生身上看到自己想去追求而沒能達到的希望。讓我重新回答文章開頭的問題,我理想中的成就,就是做一個好的老師,教好法律,傳播法治理念,讓每個人意識到自己內心幽暗的成分需要被封鎖。
過去的一年,大家將諸多榮光投射到我身上,這是我所不配的。今后的每一天,我希望法治的光芒能夠照亮每個人的內心與前行的道路。
讓我們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完善法治的細節。
唯愿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
法治的細節 相關資料
理性而不失溫度,感性而不失高度。這不僅是羅翔老師這樣法律傳播者的愿望,也是在法治社會中我們應有的態度。
——《人民日報》
法律可能讓人覺得很生澀,離生活比較遠。但是羅老師能讓你知道法律跟生活是非常貼近的。他自己本身很懂,所以可以用最簡單直白的語言講出來。
——《南方周末》
羅翔老師不僅給你提供法律專業視角下的獨特解讀,還時不時來一場哲學教育,讓你感受到一種被降維打擊的快感,獲得感和成就感滿滿。
——《第一財經》
外皮是喜感的口音,搞笑的例證;內核則是在多年的實踐和思辨中尋求真理,催人上進,成為內容產業中的一股“清流”。這恐怕是羅翔之所以能持續受歡迎的原因所在。
——《中國新聞周刊》
羅翔老師滿足了人們對有力量的通識教育的想像。用荒誕、極端案件逗笑人的同時,夾帶出對尊重生命、尊重常識和對理想主義的呼喚。
——《三聯生活周刊》
“津津有味”是羅翔彈幕里的高頻詞。除此之外,人們喜歡他,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他的真性情。
——《網易》
法治的細節 作者簡介
羅翔
湖南耒陽人,北京大學法學博士
現任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刑法學研究所所長
主要研究領域為刑法學、刑法哲學、經濟刑法、性犯罪,著有法律普及讀物《刑法學講義》,隨筆集《圓圈正義》等。
除學術研究與授課外,羅翔教授長期專注于法律普及與法考教學。
在校任職期間多次獲得中國政法大學學生歡迎的十大教師稱號,2018年入選法大首屆研究生心目中的優秀導師。2020年初,因其刑法課視頻中所舉的案例幽默風趣,意外爆紅網絡,一時形成“千軍萬馬追羅翔法考”之勢。其上課視頻截圖所制作的表情包在網絡上瘋傳,被稱為“一米九的法律男神”。3月9日,受邀請正式入駐bilibili視頻網站,創造極速千萬粉傳說。
- 主題:
day6《法治的細節》作者羅翔老師很多年前我就在B站上看過羅翔老師的講課視頻,生動幽默的語言,樸素直接的哲理,讓羅翔老師的刑法課吸引著無數人。羅翔老師寫的這本書,序言就感動了我。羅翔老師虛懷若谷,真誠真摯的在與我們探討我們對法治精神追求。也許我們經常對現實生活失望,但是這種失望正是源于我們對公平正義的追求,所以不如把這種失望,變成“矢望”,帶著目標去往我們希望的社會。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莉莉和章魚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隨園食單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