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山河映畫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462909
- 條形碼:9787559462909 ; 978-7-5594-6290-9
- 裝幀:8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山河映畫 本書特色
生活美學家雪小禪全新散文集——山河映畫 生活旅行散文集,用心詮釋作者走過的千山萬水,解讀城市、風物、山水、人間至味。 隨書附贈雪小禪手繪書畫拉頁、書簽 雪小禪帶你走萬水千山,賞八方煙火。 作為熱愛生活的追風人,雪小禪走遍山西古建、江南水鄉、古韻泉州這些不一樣的風景,與形形色色的人相遇、相識、相知。無論多遠,小禪一直在路上。
山河映畫 內容簡介
雪小禪說,一年要無數次遠行。只要能走,就一直在路上?瓷酱ê恿,看草木情深。去每個城市的街邊、小巷中逛地攤、吃小吃,到八十歲依然堅持旅行。不懼怕光陰衰老,永遠懷著遠行的心。 作為熱愛生活的追風人,雪小禪走遍山西古建、江南水鄉、古韻泉州這些不一樣的風景,與形形色色的人相遇、相識、相知。 每個人心里都住著不一樣的星辰大海,每個人都行走在不一樣的光陰里,一個人的生命力和生活力是那么重要。無論多遠,小禪一直在路上。行走的力量讓人愉悅,是換了城市、時間之后的生生之力,是敏感,是創造。 ☆夜晚走在杭州,像走在南宋,城市散發著清涼和煙火的味道,等我老了,就住在這樣的城市,聽聽戲、發發呆、寫寫字、品品茶,想想,真是人生的大歡喜。 ☆閩南的老街真中國啊,古老而雅致,文化而頹散,紅磚、騎樓、張望雨水的女人。 ☆希望余生每年的十一月都在武夷山,我要喝武夷山很正宗的巖茶、吃土灶做的有鍋氣的菜,去各個茶場閑逛看茶,到煙火街巷吃小吃,去深山里尋野看風……山中尋桂子,松下喝老茶。 ☆有人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泉州,我想了想,想到“風物盞盞”四字,妙極。泉州的小吃好,我吃過半夜的東興的牛肉羹、不加雞蛋的海蠣煎、東街的大肉粽,還有剛出鍋的潤餅。哎呀呀,這是活色生香的泉州。 ☆大同的羊肉香啊,絕不腥,是單純的鮮、香、嫩,一口下去,可定生死。羊雜湯也好,放了紅薯粉或土豆粉,再加上羊雜、高湯、芫荽,我每次可以吃三碗,當然少不了辣椒,又辣又鮮。
山河映畫 目錄
理想生活
妙人
老僧無戒
我愿永遠被你猜不透
風中的鳥巢
山河壯闊
北京:皇城之都
桂林記
冬游廣西
云南記
南京
蘇州:一簾煙雨似前生
蘇州評彈
婺源
杭州:*是憶江南
……
山河映畫 節選
理想生活 我想了想,我的理想生活大致是這樣的。 有家,像有一盞黃色的、溫暖的燈一直亮著。家在不遠不近的郊區,*好有小院兒,院中有壇壇罐罐、花花草草,有籬笆,籬笆上開滿青藤和喇叭花。有犬一只,貓兩只,鵝一只,鴨一只。房前有法桐、玉蘭、櫻花,房后有菜田可種菜。可望得見夕陽中的遠山,可聞得到鄰里的炊煙。 房子是自己設計裝修得*好,茅草房、泥墻,從前的萬卷藏書不要了,只枕邊放幾本閑書即可。屋內陳設不必過多,刪繁就簡,一桌一椅,皆是陳舊老木手工打造。亦可置一榻,閑散時喝茶吃酒斜臥閑談。屋內掛一畫足矣,自己所畫的小畫,或梅或蓮或菖蒲。 如有水*好,哪怕只是小溪,可去溪邊采野花,可帶愛犬散步。廚房要得體,器皿要佳。一日三餐,親力親為。寫字畫畫唱戲時,鍋里永遠煲著湯,蘿卜的香味彌漫著。愿到八九十歲時,依然有對美食和廚房的向往,醒了嚷著要吃紅燒肉——愿一生都有身影忙碌在廚房。 有愛,轟轟烈烈、浩浩蕩蕩地愛過。在愛情里永遠保持*初的本心和天真爛漫,有清澈見底的天真與明亮,到老還一往情深,有初戀般的熱忱。到八十歲對兒孫說:“今天去跳舞,看見一個老頭兒又帥又迷人……” 有趣,一生活得風趣幽默,把所有風霜雨雪變成心里的彩虹,含笑唱江湖,自黑自得,用有趣的方式過一生。 有情有知己,賞心三兩枝。不濫交朋友,就那么幾個掏心掏肺的人。你說明月,他說前身;你說挑燈,他說看雪。有琴棋書畫詩酒花,可對弈、唱戲、畫畫、寫詩、看花、焚香、品茗、聽雨、賞雪、觀月、酌酒、蒔花、尋幽、撫琴。存幾十年的老茶與老友一起品嘗,他吹簫我唱戲,二人鬢已生白發,一笑還是狡黠少年樣。他提筆寫禪園聽雪,我在旁捧茶看畫。 有遠行,一年要無數次遠行。只要能走,就一直在路上?瓷酱ê恿,看草木情深。去每個城市的街邊、小巷中逛地攤、吃小吃,到八十歲依然環球旅行。不懼怕光陰衰老,永遠懷著遠行的心。 有少年心,接受新事物,有很多小伙伴,也白日放歌,也通宵達旦。有一種必須忘記的東西,叫年齡。 有光,越來越閃現植物樸素的光亮,葆有干凈、熱情、明亮、飽滿、堅韌的特質。在八十歲勇敢地穿著旗袍、球鞋,還去大學里講座,并且更風趣、更生動、更老頑童。 還有,一生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業。每日筆耕不輟,戴著老花鏡還要寫,滿頭白發了還要寫,還要畫,還要唱戲,還要有很多很多愛,還要走很遠很遠吃一碗牛肉面,還要看到花開便興奮,還要一直有抬頭看云的心情。 然后老了,然后無疾而終。 這樣的一生,是理想的一生,我等著。 廈門:時光是用來浪費的 真的,廈門的時光是用來浪費的。 從前,我心疼著時光的走失——我算得上惜時如金的人,我早起,從不貪戀睡枕的舒適;我寫字,寫到手出了細汗;眼睛疼的時候,不宜看電腦,我就從當當上訂了很多書來看;后來看字不行了,我又訂了達利和畢加索的畫冊——我真的心疼時光。 在廈門,我卻覺得不浪費才是真正的浪費了光陰。 鼓浪嶼的琴音,老房子散發出的舊光陰味道,都是懶散的、迷人的。待在這里,走在老巷子中,聞著海水散發出的咸濕氣息——原來,好光陰全是用來浪費的呀。 每到一個城市,我愿意打車沒有目的地亂轉。沒有目的,也許這本身就是*高境界的目的。我很少看地圖,一是方向感差,地圖在我手中基本上就是一張有地名的紙,我分不清東南西北,甚至在我住的城市都會走失,都會問,哪里是南方? 對南方的向往,一直停留在我的心里。 南方,有一種茂密的潮濕,陰氣十足,有宋詞的觸感。我每到南方,都縈繞著一種情緒,揮之不去,我被南方附了體。 但廈門沒有江南的陰柔,它卻也有著別樣的味道——來自閩南的味道,山野的味道,帶著異常的、芬芳的、自然的、甜膩的味道,有恰到好處的抒情感。 我去的**個地方是廈大。 對廈大,我有著充足的好感。當年高考時,這曾經是我的**志愿。我喜歡海邊、椰子樹,喜歡“廈門”兩個字。中國的城市中,廈門的發音很獨特,特別是這個“廈”字,有一種特別的意味。不香,但在風吹浮世里,覺得異常的妖嬈。而廈大,據說是全中國談戀愛可以談得*浪費、*奢侈的地方,我喜歡這種地方,*浪費的地方,想想吧,多有說不出的吸引力。但我如期落榜。 在廈大游走的時候,我感覺咸濕的海風吹到臉上。有人說,大一大二的學生不在廈大老校區,因為面向大海,有無數的木槿和鳳凰木,不戀愛老天都不答應,于是這些學生被分配到另一個閉塞的校區。大三大四,毅力堅定了,能經受愛情的摧毀了,才能回到這中國*浪漫的校園來。 不得不承認,廈大,真的美到讓我心動。如果讀大學,不在此談一場驚天動地的戀愛,真是說不過去的。 我還喜歡把時間浪費在廈門的老街上,椰樹參天,多數不結果。公交車一直在放閩南歌,幾乎是一個調子,唱著情和愛。我花了十塊錢在路邊買了一張 CD,回來后聽得也動情。閩南話有一種糾結,簡單里有著*原始的飽滿和激情。我喜歡聽閩南話,雖然粗糙些、不細膩,和吳儂軟語比起來,不夠旖旎婀娜,但是聽起來,卻有沁人心脾的溫暖,可靠、踏實。很民間的歌手們,很認真地唱著、說著。 夜晚,坐出租車穿行于海上的演武大橋,人好像浮在海上似的,似一朵海上花,飄呀,飄呀。我去海邊喝啤酒,海風吹起我的短發,身邊的侍者穿著東南亞的花短褲,這樣的時光怎么可以不浪費。 這樣的穿越,白天黑夜,我來回走了四五次。沿著海濱大道,一路穿行著,看鳳凰木開著紅色的花,道路上有五線譜,上面刻著《鼓浪嶼之波》。而海的對面,是臺灣,對面的煙火,讓我隔岸觀著,卻也異樣地親切著…… 滿街的鳳凰木開得真濃烈呀,那些花好像突然熱戀似的,怔在那里了,發著呆,更像一個女子羞澀了,低下頭,真好看呀。 而我*喜歡的,還是把時光浪費在鼓浪嶼上,那真是中國*美麗的小島,至少在我心中是。古希臘三大柱式、哥特式尖頂和門窗、羅馬教堂的十字廊、英式落地門窗、西班牙尖葉窗……建筑是凝固的音樂,多數時候,也是散文,是詩篇,是動人心弦的格調——我真喜歡老建筑,哪怕頹敗了,也別有一種動人的味道。 我走到沒有機動車的鼓浪嶼,走在曲曲折折的小巷里,去看那些有著光陰味道的老房子,它們的美是凋零的,光與影打在衰老的紅磚上,于是顯得更老。老房子內飄出的動聽的鋼琴聲和著海浪的節拍聲包圍在身邊,一種前所未有的靜謐和安詳讓我想留下來,發發呆,聽聽海潮升起落下,一天天,也就老了,老了,就成了這有味道的老房子,看著腐朽,可是,一定味道十足。 是夜,住在海上花園酒店,這里有著人間極不真實的虛幻。沒了游人的鼓浪嶼有一種迷離,我走出酒店,一個人煢煢獨行于那些老房子,仿佛借尸還魂的人。我坐在林語堂舊居發了很長時間的呆,聽著蟋蟀叫,門口的瓦罐已經破了,里面有野生的小花。多年前,我是否曾在這里住過呢?有愛著自己的夫君,我是他嬌媚的新娘,早起,洗手做羹湯,也放了肉松,親手制作了鼓浪嶼的小餡餅,一人一口地吃著。 月光下,斑駁的紅磚墻、布滿歲月痕跡的老門樓和院內的百年老榕樹散發出一種迷離的意境,咖啡館內的燈光十分昏黃,像家。我走進去,坐在靠窗的位子,要了一杯黑咖啡,有些微苦,加了一點糖,有的時候,微苦是惆悵的,是讓人想念的。我知道我會想念這座小島,它侵略了我的內心,暗合我懷舊的心情,我愿意把更多的光陰浪費在這里。 好時光,真的都是用來浪費的!
山河映畫 作者簡介
雪小禪—— 她是生活美學家,有格調的書畫家。 理想生活——好花好茶好酒,讀書寫作旅行。 她是一位精神明亮的寫作者。 曾獲得老舍散文獎、孫犁文學獎等文學大獎。 她是文化學者,慢生活美學代言人。 擅長寫書法、畫畫、唱戲、旅行、茶道…… 她迷戀戲曲,曾任教于中國戲曲學院。 曾擔任山西衛視《伶人王中王》《人說山西好風光》等綜藝的藝術評委、戲曲評委。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山海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史學評論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