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劉禹錫研究(第三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6831347
- 條形碼:9787566831347 ; 978-7-5668-3134-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劉禹錫研究(第三輯) 本書特色
該書稿為劉禹錫研究論文集,論題主要圍繞劉禹錫的詩賦、散文、政治與文學、理論與文本、地理批評、傳播與接受、史實考辨、學術史等展開。本書所及論文的作者皆為 外劉禹錫研究的 專家,分布在高校及相關研究院所,在其研究成果中有關劉禹錫的研究動向及其見解、觀點、研究方法等,對于研究劉禹錫的后學具有一定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該文集的出版對學界持續(xù)進行劉禹錫研究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劉禹錫研究(第三輯) 內容簡介
《劉禹錫研究》(第三輯)系劉禹錫研究的專集。本輯收錄劉禹錫研究論文三十余篇,論文內容為劉禹錫的詩歌研究、文集研究、域外研究、學術史研究等。本書所及論文的作者皆為國內外劉禹錫研究的有名專家,分布在高校及相關研究院所,在其研究成果中有關劉禹錫的研究動向及其見解、觀點、研究方法等,對于研究劉禹錫的后學具有一定的借鑒和指導意義。另,《劉禹錫研究》一二輯均在我社出版。
劉禹錫研究(第三輯) 目錄
白居易、劉禹錫“春深”唱和詩中的江南與長安
柳宗元、劉禹錫古賦體略論——兼論唐賦之源流與分野
論劉禹錫與元稹的唱和詩
劉禹錫詠史詩在大和初的影響——兼論中晚唐詩歌學人氣漸顯之趨向
劉禹錫《贈日本僧智藏》詩箋證——兼論“傳智藏和詩”與“詩僧”
劉禹錫正集三十卷中的樂府及其相關問題
劉禹錫湖湘詩的藝術特色
從劉禹錫《竹枝詞序》看“吳聲歌”流傳、調類及風格
劉禹錫詩歌圖像結構與意境生成
劉禹錫、元鎮(zhèn)、白居易詩中的家釀酒
荊湘文化對劉禹錫朗州詩歌的影響
時空觀念與劉禹錫詩歌氣象
劉禹錫酬和令狐楚詩用典及其文化意義
劉禹錫辭賦初探
散文研究
劉禹錫詩序及其在唐人詩序史上的地位與價值
劉禹錫書啟文淺論
政治與文學
永貞革新與南方文學的發(fā)展——以劉禹錫、柳宗元為考察中心
劉禹錫刺吳、賜紫、立祠
多重視角下的文官行跡與價值碰撞(內容摘要)
劉禹錫“立言”說及其與古文運動之疏離
中唐新變視域下劉禹錫詩風骨論
理論與文本
由“器用”觀“風骨”:考察劉禹錫的一種理論視角
唐宋時期劉禹錫詩的文本構成和異文問題——以《文苑英華》為考察中心
地理批評
神人之間:晉唐“桃源”的形塑與流變(內容摘要)
“桃花迷隱跡,楝葉慰忠魂”——楚文化接受與劉禹錫謫朗心態(tài)及文學創(chuàng)作
傳播與接受
劉禹錫文學東傳考
追憶與反思——論劉禹錫的六朝情結及其成因
論宋人對劉禹錫《代靖安佳人怨》的苛責——兼論宋人對劉禹錫、柳宗元的不同評價
論王夫之盛贊劉禹錫七絕的原因及其影響
史實考辨
《陋室銘》匯考
劉禹錫謫居朗州十年交友情況考述
清琴人性靈——論劉禹錫與古琴文化之關系
“吳西塞”還是“楚西塞”?——劉禹錫《西塞山懷古》創(chuàng)作地考
從崔諲、崔垍墓志論劉禹錫撰《崔陲神道碑》相關問題
劉禹錫與裴度“贈馬”唱和詩考
……
學術史研究
后記
劉禹錫研究(第三輯) 作者簡介
戴偉華,博士,廣州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廣東省社科研究基地“粵港澳大灣區(qū)語言服務與文化傳承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廣東省政府文史館館員,廣東省優(yōu)秀社會科學家、廣東省“特支計劃”宣傳思想文化領軍人才、廣東省社科聯(lián)顧問,廣東省和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兼任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劉禹錫研究會會長。1999年2月被江蘇省學位委員會批準為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博士生指導教師。曾任華南師范大學學位委員會副主席、文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廣東省重點優(yōu)勢學科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負責人,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學科帶頭人。先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項,連續(xù)獲得廣東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3項,中國高校人文社科優(yōu)秀成果獎1項,在《中國社會科學》等學術期刊發(fā)表專業(yè)論文近百篇,出版學術著作《唐方鎮(zhèn)文職僚佐考》等多部。
- >
姑媽的寶刀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巴金-再思錄
- >
二體千字文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我與地壇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