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全球化的裂解與再融合【全新】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35963
- 條形碼:9787521735963 ; 978-7-5217-3596-3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全球化的裂解與再融合【全新】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關注地緣政治、國際關系,關注中美關系、關注局勢變化的人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加劇了大變局之“變”,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百年難遇的重大考驗。 我們面臨一天比一天更加分裂的世界,危機何在? 本書提出兩個陷阱正在不斷對世界進行裂解。經濟方面,美國不惜破壞全球融合的格局,不斷制造新的危機,使世界面臨分裂與混亂,掉進失序的“金德爾伯格陷阱”。政治方面,全球掌控霸權的美國,不允許崛起者共享權力,擂臺主要把擂臺者扔到臺下,形成“修昔底德陷阱”。 全球發展面臨高度不確定性,世界向何處去? 本書生動描述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所遇到的挑戰。目前去全球化逆潮使基于經濟資源配置和產品流通所構建的彼此聯動的國際供應鏈幾乎處處斷裂,曾經為國際秩序和地緣政治而建立的國際規則,正在被美國悍然推翻或廢除。 對“裂解”的世界進行“再融合”,這是推動構建“國際新秩序”的新思維 本書通過歷史的引證,呈現出西方世界和中華世界的巨大差距。本書強調,要進行突破與超越,以新思維構建新格局,主動創造再融合的新局面,而不是鑲嵌的裂解。
全球化的裂解與再融合【全新】 內容簡介
我們正處在一個巨變的時代。全球政治經濟格局處于新舊秩序更替期,舊的觀念、體制、規則正在凋零,新的思維、秩序、模式尚未破繭而出。美國主導的全球化模式已難以為繼。 作者對全球戰略格局變化趨勢與美國對中國進行的戰略圍堵做出了五個基本判斷,對全球走向裂解的現狀進行了批判,對未來如何轉型和再融合提出了新的見解。西方的制度正在瓦解,出現“政治之惡”“權力之惡”“資本之惡”“社會之惡”并舉的困局。中國崛起開啟了新的世界歷史,創造性地探索適應新時代的新體制。無論是在理論層面還是在實踐層面,中國都在進行“超越與突破”,這是西方主流理論難以預判和解釋的。中國道路不僅促成了中國成功的故事,也為發展中國家爭取政治獨立和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選擇。作者從多維度評估中國道路的影響力,以及中國復興的全球意涵。 當前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正發生根本性變化,全球化裂解的風險空前嚴峻,全球治理機制的改革勢在必行。中國將引領新興經濟體推進全球治理機制改革,重塑全球化路徑與游戲規則。
全球化的裂解與再融合【全新】 目錄
目 錄
序 1 遍地烽火, 何日河清: 從鑲嵌到融合 許倬云 / 1
序 2 全球化下的西方與中國 鄭永年 / 11
導 言 / 23
**章 反全球化政治浪潮全面來襲 / 001
曲終人散: 西方國家五巨頭*后一次抱團取暖 / 003
反全球化社會力量的反撲 / 006
脫歐公投為歐洲的夢魘揭開序幕 / 008
“特朗普革命” 震撼西方 / 013
“鄉村包圍城市” / 015
西方需要修復 “鑲嵌式自由主義” / 017
國會山莊迎來不畏虎的初生牛犢 / 021
高邊際稅率曾經是歷史主流 / 024
所得分配惡化改寫百年記錄 / 027
第二章 新自由主義革命與超級全球化 / 031
“鑲嵌式自由主義”: 戰后秩序重建的基石 / 033
“黃金年代” 褪色與 “鑲嵌式自由主義” 式微 / 039
市場原教旨主義重返歷史舞臺 / 041
金融資本放閘, 猛虎出山 / 044
超級全球化時代的降臨 / 049
史無前例的經濟相互依存 / 051
推進超級全球化的兩大加速器 / 055
“尋租資本主義” 愈演愈烈 / 058
世界飽受金融危機折磨 / 061
不堪負荷的西方政體 / 063
美國民主的衰敗 / 069
第三章 國際政治的雙陷阱危機 / 073
特朗普的激進單邊主義 / 077
全面升級對中國的戰略圍堵 / 082
一山不容二虎? / 086
奧巴馬的惆悵畢業之旅 / 088
四重矛盾的疊加 / 090
中美能否跨越 “修昔底德陷阱” / 094
準備面對一場百年沖突 / 098
需要擔心 “金德爾伯格陷阱” 嗎? / 107
超越西方中心思維產物 / 111
“金德爾伯格陷阱” 的風險可控 / 114
美國霸權的兩面性 / 117
美國 “退位” 是危機也是機遇 / 128
第四章 全球化的裂解與再融合 / 131
如何正確評估逆全球化危機 / 136
全球化仍在演化而非退化 / 137
裂解的風險空前嚴峻 / 145
一個巴掌拍不響 / 147
融合的力量仍大于裂解的力量 / 149
跨境電子商務生機蓬勃 / 153
數字科技革命的無限可能 / 155
沙漠中的全球化奇跡 / 156
創造更多的利益攸關者 / 159
“一帶一路” 倡議開辟新亞歐大陸橋 / 163
整體強韌, 部分脆弱 / 166
美國對全球化的威脅 / 170
美國政府的力量也有極限 / 172
網絡時代的無硝煙戰爭 / 175
無法任性的巨人 / 185
中國的作用十分關鍵 / 188
第五章 中國道路與人類未來 / 191
回顧世界經濟活動重心的千年移轉 / 195
中國速度 / 202
以多元維度評估中國復興的全球意涵 / 205
世界經濟舞臺主角換人 / 208
中國道路影響人類未來 / 215
開拓非西方國家的發展思路 / 219
歷史上*大規模的經濟融合工程 / 225
地球上*大的安全合作組織 / 232
如何駕馭科技革命 / 237
維護地球生態與公共領域 / 245
中國的全球擔當 / 248
第六章 探索新冠病毒危機后的世界 / 253
百年不遇的大封鎖 / 255
大戰與大疫: “西班牙大流感” 的歷史痕跡 / 265
梳理新冠病毒大流行的歷史脈絡 / 273
大封鎖后的全球化前景 / 276
逆全球化的制約因素 / 280
2020 年的關鍵大選 / 287
全球化的裂解與再融合【全新】 節選
“ 金德爾伯格陷阱” 的風險可控 如果把 “ 金德爾伯格陷阱” 的問題放在從西方中心秩序過渡到后西方世界秩序的架構下來思考, 我們就不需要太悲觀。 首先, 全球化的大趨勢不會全面逆轉, 因為全球化創造了大量的利益攸關者, 利益攸關者的數量遠大于受損者, 而且在這個日益緊密相依的全球體系里, 沒有國家可以選擇獨善其身或自掃門前雪, 關于這點我將在下一章做更多的展開。 其實, 現有的全球多邊體制與規范并非全靠美國支撐, 許多國際公共產品都是由集體提供, 美國只是承擔其中一部分的成本, 而且美國的份額也在持續下降, 所以全球經濟陷入 “ 金德爾伯格陷阱” 的風險應該是可控的。 事實上, 特朗普推進的激進單邊主義在全球范圍內受到了很多國家的強烈反對, 所有其他國家的立場基本上非常一致, 它們不會跟進特朗普的激進單邊主義, 也不會輕易在美國與中國的戰略對抗中 “ 選邊”。 2018 年 10 月, 在亞歐峰會上, 50 多個亞歐國家的首腦在共同聲明里很強烈地表達他們對聯合國體制, 對 WTO 多邊貿易體制, 對維護整個以互惠、 開放、 自由為精神的貿易體制, 還有對包括全球變暖問題的《巴黎協定》, 以及伊朗核協定的堅定支援, 也就是跟美國激進的單邊主義劃清界限。 雖然它們阻止不了特朗普的片面行動, 但是全球大多數國家都有這樣一種共同的認識, 就不可能退回從前那種撕裂、 對抗或完全封閉的勢力范圍, 甚至再去發動一場冷戰。 其次, 非西方世界全面崛起的大趨勢仍然有著充沛的前進動力, 非西方國家之間將會構筑越來越綿密的經濟、 能源、 科技、信息與金融交換和互助網絡。 這將為全球化帶來新的動力, 也不是西方的反全球化政治勢力, 或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圍堵政策所能阻擋的。 尤其是獲得眾多國家響應的 “ 一帶一路” 倡議, 就是推進新型全球化的中國方案, 也是中國向世界提出的回應逆全球化挑戰的有效策略。 再者, 奈所代表的美國主流外交政策精英, 低估了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國家支撐全球多邊體系的能力與意愿。 以中國為首的新興經濟體已經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力。 從 《巴黎協定》 的談判與簽訂過程可以看得很明顯, 中國、 印度、 巴西與南非等新興經濟體對人類面臨的重大全球議題, 已經有能力也有意愿與西方國家平起平坐地協商, 并承擔起應負的義務與責任。 在聯合國維和任務領域, 中國已經成為*大的人力派遣國, 以及僅次于美國的*大出資國。 因為西方主流媒體刻意的忽略報道, 大多數美國主流國際關系學者并不知道。 事實上, 中國已經開始為國際社會提供相當可觀的 “補充性或者替代性” 國際公共產品, 而且已經建立了全方位、 多層次、 立體的涉及全球各地區的政策協調和合作機制。 這也是十幾年來中國非常重要的建樹。 在當前國際社會還不夠完整、 不夠完善的現有多邊體制下, 中國對體制構建做了非常重要的補充, 而且引領新興市場國家為全球化注入新的動力。 毋庸諱言, 歐洲國家面對中國開始扮演這個角色時心理非常矛盾, 因為它們長久抱持的西方中心思維一時間很難調整。 西方國家擔憂美國霸權的退位, 仍希望美國繼續扮演領導角色, 因為對這個老大哥依賴慣了, 更多是一種心理上的依賴。 可是對廣大的發展中國家而言, 對全人類而言, 美國霸權的消退和退位是機遇而不是危機。
全球化的裂解與再融合【全新】 作者簡介
朱云漢,1977年畢業于臺灣大學政治系,1979年獲臺灣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1987年獲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政治學博士。2012年7月當選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系1949年以來政治學門的第二位院士(另一位是胡佛院士)。2015年獲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杰出成就獎。2016年當選世界科學院院士。現為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執行長,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顧問。 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科學方法論、民主化、東亞政治經濟以及國際政治經濟學,他曾出版過近20本相關主題的英文專著與論文集,其著作《臺灣民主轉型的經驗與啟示》、《高思在云——中國興起與全球秩序重組》、《我們為什么看好中國》(合著)等具有廣泛社會影響。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姑媽的寶刀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