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1页_91在线亚洲_中文字幕成人_99久久久久久_五月宗合网_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讀書月攻略拿走直接抄!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精)中國環境變遷史叢書:秦漢環境變遷史

包郵 (精)中國環境變遷史叢書:秦漢環境變遷史

作者:李文濤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時間:2021-10-01
所屬叢書: 中國環境變遷史叢書
開本: 16開 頁數: 344
本類榜單:自然科學銷量榜
中 圖 價:¥49.3(5.8折) 定價  ¥85.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精)中國環境變遷史叢書:秦漢環境變遷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4887574
  • 條形碼:9787534887574 ; 978-7-5348-8757-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精)中國環境變遷史叢書:秦漢環境變遷史 本書特色

《中國環境變遷史叢書》為“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入選項目《中國環境變遷史》的*終成果,是關于中國環境變遷研究的通史性著作。時間跨度從遠古到明清,史料豐贍,論證有力,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社會效益。本套叢書運用多學科交叉(歷史學、考古學、氣象學、農學、地理學、醫學、災害學、生態學和政治學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多視角變換進行中國環境變遷研究,分析細致入微,剖析到位。本套叢書包括:《先秦環境變遷史》《秦漢環境變遷史》《魏晉南北朝環境變遷史》《隋唐五代環境變遷史》《宋元環境變遷史》《明清環境變遷史》六個品種。《中國環境變遷史叢書》具有填補學術研究空白的作用和里程碑意義。同時,對于全面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建設、環境工程建設均具助推作用,是開展中國環境事業、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建設、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宣傳的生動教材,提供了中國環境建設、環境保護、社會和諧發展等的歷史借鑒。
本套書提出了一些新觀點、新見解。通過環境視角解讀社會問題。環境原因會導致社會動蕩,會造成文明沖突、政權分立、社會割裂、社會對峙。環境決定對峙力,均衡的對峙力是由均衡的環境要素決定的。環境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解讀社會生長、消亡的歷史密碼。氣候的變遷對農業、疫病、戰爭、自然災害等都會產生影響。環境變遷對經濟、軍事乃至政治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環境的惡化會導致一系列災害的發生,災害的發生導致人口死亡、社會動蕩不安,進而危及政權的存亡和人類文明的進程。
本套書主要從中國的氣候(氣候特征、氣候波動、氣候狀況)、水環境(降水、海平面和湖泊的變化、海岸線變遷)、河道變遷與水利建設(黃河、淮河、濟水、長江等的變遷及水利工程)、植被、礦產分布與利用、自然災害(旱災、水災、蝗災、凍災、地震、疫病等)、野生動物環境、地貌與土壤、環境意識與環境保護(政策與法規)、環境管理與社會興衰等角度研究中國的環境變遷。

(精)中國環境變遷史叢書:秦漢環境變遷史 內容簡介

本書為《中國環境變遷史叢書》中的一個品種。《秦漢環境變遷史》從秦漢時期的氣候(氣候特征、氣候波動、氣候狀況)、水環境(降水、海平面和湖泊的變化)、河道變遷與水利建設(黃河、淮河、濟水、長江的變遷及秦漢時期的水利工程)、植被、礦產分布與利用、自然災害(旱災、水災、蝗災、凍災、地震、疫病等)、野生動物環境、地貌與土壤、環境意識與環境保護等多角度地研究秦漢時期的環境變遷。書稿史料豐富,論證有力,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氣候的變遷對農業、疫病、戰爭、自然災害等都會產生影響。作者李文濤先生提出:環境變遷對經濟、軍事乃至政治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環境的惡化會導致一系列災害的發生,災害的發生會導致人口死亡、社會動蕩不安,進而危及政權的存亡和人類文明的進程。

(精)中國環境變遷史叢書:秦漢環境變遷史 目錄

**章秦漢時期的氣候 節文獻所反映的秦漢時期的氣候特征 第二節文獻所反映的秦漢時期的氣候波動 第三節考古所反映的秦漢時期的氣候狀況 第二章秦漢時期的水環境 節秦漢時期的降水情況 第二節秦漢時期海平面與湖泊的變化 第三節秦漢時期的水環境與生計 第三章秦漢時期河道變遷與水利建設 節黃河、淮河、濟水與長江的變遷 第二節秦漢時期的水利工程 第四章秦漢時期的植被環境 節秦漢時期森林的消耗 第二節秦漢時期人口與生產力狀況 第三節中原地區的植被 第四節北方周邊和西北地區的植被 ……
展開全部

(精)中國環境變遷史叢書:秦漢環境變遷史 節選

第九章 秦漢時期的環境意識與環境保護
第三節 環境保護的思想
一、順應天時
秦漢時期,進一步發揮了先秦時期的順時思想。西漢建立初年,“高皇帝所述書《天子所服第八》……曰:‘令群臣議天子所服,以安治天下。’相國臣何、御史大夫臣昌謹與將軍臣陵、太子太傅臣通等議:春夏秋冬天子所服,當法天地之數,中得人和。故自天子王侯有土之君,下及兆民,能法天地,順四時,以治國家,身亡禍殃,年壽永究,是奉宗廟安天下之大禮也。臣請法之。中謁者趙堯舉春,李舜舉夏,倆湯舉秋,貢禹舉冬,四人各職一時”。漢高祖所穿的衣服,就必須順應四時。古代衣服要么是絲織品或麻織品,要么由動物皮革制成。在先秦時期,動物的獲取要順應四時。如果皇帝的衣服,特別是皮革服飾如果不是四時出產而制成,下面的官員將會采用各種手段來滿足皇帝的需求,自然會出現春夏時節獵殺各種動物的現象。“孝文皇帝時,以二月施恩惠于天下,賜孝弟力田及罷軍卒,祠死事者,頗非時節。御史大夫晁錯時為太子家令,奏言其狀。”《漢書·魏相傳》。國家祭祀死者,需用三牲等,如果是二月祭祀,正是動物生長時節,這時宰殺動物,也不符合傳統要求。
西漢時期的賈誼也指出:“天有常福,必與有德;天有常災,必與奪民時。”《新書·大政上》。這里,賈誼指出,如果風調雨順,那是統治者沒有過分剝削老百姓的結果;如果上天經常出現災害,那是因為“奪民時”錯誤造成的,而“奪民時”的主要是大興土木以及軍事活動等,這些又不符合傳統伐木等的活動時間。
漢文帝時期,晁錯指出:“愚臣竊以古之五帝明之。臣聞五帝神圣,其臣莫能及,故自親事,處于法宮之中,明堂之上;動靜上配天,下順地,中得人。故眾生之類亡不覆也,根著之徒亡不載也;燭以光明,亡偏異也;德上及飛鳥,下至水蟲草木諸產,皆被其澤。然后陰陽調,四時節,日月光,風雨時,膏露降,五谷熟,祅孽滅,賊氣息,民不疾疫,河出圖,洛出書,神龍至,鳳鳥翔,德澤滿天下,靈光施四海。此謂配天地,治國大體之功也。”《漢書·爰盎晁錯傳》。“德上及飛鳥,下至水蟲草木諸產,皆被其澤”,是人們活動順應四時的結果,也是一種重要的環保思想。
司馬遷也要求人們順應四時,維護生態環境,他指出:“嘗竊觀陰陽之術,大祥而眾忌諱,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順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則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故曰‘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史記·太史公自序》。司馬遷的觀點利用了傳統農業社會人們相對普及的“風雨時節”的思想,闡發了對于維護生態條件的深刻認識。王子今:《司馬遷班固生態觀試比較》,《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這種思想在禇少孫思想中也有體現,他在補述《史記·龜策列傳》中寫道:“春秋冬夏,或暑或寒。寒暑不和,賊氣相奸。同歲異節,其時使然。故令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或為仁義,或為暴強。暴強有鄉,仁義有時。萬物盡然,不可勝治。大王聽臣,臣請悉言之。天出五色,以辨白黑。地生五谷,以知善惡。人民莫知辨也,與禽獸相若。谷居而穴處,不知田作。天下禍亂,陰陽相錯。”《史記·龜策列傳》。
《鹽鐵論》中的文學指出:“始江都相董生推言陰陽,四時相繼,父生之,子養之,母成之,子藏之。故春生、仁,夏長、德,秋成、義,冬藏、禮。此四時之序,圣人之所則也。刑不可任以成化,故廣德教。”《鹽鐵論·論鄒》。所謂的四時之須,也包含著一種順應四時的環保思想,春季萬物萌芽,所以要以仁的態度對待,不能殺伐;夏季萬物茂盛生長,所以要以德的態度對待;秋季萬物成熟,要以義的態度對待,不能過分取舍;冬季收藏也要按照禮儀要求,不能過分收獲。這也是一種環保思想。
漢宣帝時期的魏相也指出要按照四時執政:“天地變化,必繇陰陽,陰陽之分,以日為紀。日冬夏至,則八風之序立,萬物之性成,各有常職,不得相干……君動靜以道,奉順陰陽,則日月光明,風雨時節,寒暑調和。三者得敘,則災害不生,五谷熟,絲麻遂,草木茂,鳥獸蕃,民不夭疾,衣食有余。若是,則君尊民說,上下亡怨,政教不違,禮讓可興。夫風雨不時,則傷農桑;農桑傷,則民饑寒;饑寒在身,則亡廉恥,寇賊奸宄所繇生也。”《漢書·魏相傳》。
《漢書·丙吉傳》記載:“(丙)吉又嘗出,逢清道群斗者,死傷橫道,吉過之不問,掾史獨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駐,使騎吏問:‘逐牛行幾里矣?’掾史獨謂丞相前后失問,或以譏吉,吉曰:‘民斗相殺傷,長安令、京兆尹職所當禁備逐捕,歲竟丞相課其殿*,奏行賞罰而已。宰相不親小事,非所當于道路問也。方春少陽用事,未可大熱,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時氣失節,恐有所傷害也。三公典調和陰陽,職當憂,是以問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體。”對人命并不在意,而對“時氣失節”十分關注,這被看作“知大體”的表現。可見漢人對順時與否的重視程度。
此外,漢成帝的執政思想也包含諸多順四時以及環保思想。漢成帝執政期間,有司言:“乘輿車、牛、馬、禽獸皆非禮,不宜以葬。”漢成帝采納了這個建議。漢成帝下詔書時曾提到:“君道得,則草木、昆蟲咸得其所。”陽朔二年春季寒冷,漢成帝下詔書說:“昔在帝堯,立羲、和之官,命以四時之事,令不失其序。故《書》云‘黎民于蕃時雍’,明以陰陽為本也。今公卿大夫或不信陰陽,薄而小之,所奏請多違時政。傳以不知,周行天下,而欲望陰陽和調,豈不謬哉!其務順四時月令。”《漢書·成帝紀》。這里的“順四時月令”以及“草木、昆蟲咸得其所”反映的就是一種環境保護思想。
東漢時期,順應四時行政的觀念仍然流行,明帝永平二年,“下詔百僚師尹,其勉修厥職,順行時令,敬若昊天,以綏兆人”。永平三年春正月癸巳,下詔說:“夫春者,歲之始也。始得其正,則三時有成。比者水旱不節,邊人食寡,政失于上,人受其咎,有司其勉順時氣,勸督農桑,去其螟蜮,以及蝥賊;詳刑慎罰,明察單辭,夙夜匪懈,以稱朕意。”永平四年春二月辛亥下詔要求:“有司勉遵時政,務平刑罰。”《后漢書·明帝紀》。章帝繼位后,在建初元年下詔說:“方春東作,宜及時務。二千石勉勸農桑,弘致勞來。群公庶尹,各推精誠,專急人事。罪非殊死,須立秋案驗。有司明慎選舉,進柔良,退貪猾,順時令,理冤獄。”元和二年,對三公下詔說:“方春生養,萬物莩甲,宜助萌陽,以育時物。”《后漢書·章帝紀》。
成書于東漢末年的《太平經》也要求順應四時,“故順天地者,其治長久。順四時者,其王日興”《太平經合校·合陰陽道法》。。《太平經》中也提出:“夫刑德者,天地陰陽神治之明效也,為萬物人民之法度。”這就要求刑和德要據四時而動,“謹與天地陰陽合其規矩,順天地之理,為天明言紀用教令,以示子也。吾之言,正若鋒矢無異也,順之則日興,反之則令自窮也”。這種順應四時的做法,“是故古者圣人獨深思慮,觀天地陰陽所為,以為師法,知其大□□萬不失一,故不敢犯之也,是正天地之明證也,可不詳計乎!可不慎哉!自然法也,不以故人也,是天地之常行也”《太平經合校·案書明刑德法》。。人們也應該了解自然,觀察自然,尋找其中規律性的東西,才能達到順四時之氣,“觀天地陰陽之大部也。從春分到秋分,德居外,萬物莫不出歸王外,蟄蟲出穴,人民出室;從秋分至春分,德在內,萬物莫不歸王內,蟄藏之物悉入穴,人民入室,是以德治之明效也。從春分至秋分,刑在內治,萬物皆從出至外,內空,寂然獨居;從秋分至春分,刑居外治外,無物無氣,空無士眾,悉入從德,是者明刑不可以治之證也”。因此要尊重自然,順應四時:“天性自然,不可欺矣。熟念無置,行成天神矣。變化有時,不失綱紀,四時之氣,不可犯矣。”《太平經合校·寫書不用徒自苦誡》。
二、取之以時
取之以時、順應天時是中國傳統環境保護思想的一個基礎。這里的“時”,可以理解為時間,也可理解為時機。《淮南子·主術》中提出:“是故人君者,上因天時,下盡地財,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長,五谷蕃殖,教民養育六畜,以時種樹,務修田疇,滋植桑麻,肥高下,各因其宜,丘陵阪險不生五谷者,以樹竹木。春伐枯槁,夏取果蓏,秋畜疏食,冬伐薪蒸,以為民資。是故生無乏用,死無轉尸。”《禮記·用民》中指出:“五谷不時,果實未孰,不粥于市。木不中伐,不粥于市。禽獸魚鱉不中殺,不粥于市。”
春季是各種動植物萌芽、生長的季節,在這個季節中要對各種新的生命進行保護。孟春時節是很多動物孕育新生命的時節,這個時節要禁止殺生,特別是懷孕的動物。《淮南子·時則》要求:“立春之日……禁伐木,毋覆巢,殺胎夭,毋麛毋卵,毋聚眾、置城郭,掩骼薶骴。”《禮記·月令》則要求:“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殺孩蟲、胎夭飛鳥,毋麛毋卵。”在祭祀時,也要求“犧牲毋用牝”。《禮記·曲禮》要求:“國君春田不圍澤,大夫不掩群,士不取麛卵。”《太平御覽》卷二十引《四民月令》說:“春分不殺生。”
在仲春,《淮南子·時則》則要求:“毋竭川澤,毋漉陂池,毋焚山林,毋作大事,以妨農功。祭不用犧牲,用圭璧,更皮幣。”而季春,《淮南子·時則》要求:“田獵畢弋,罝罘羅網,喂毒之藥,毋出九門。乃禁野虞,毋伐桑柘。”因為季春是動植物生長的季節,所以這一時節不能獵取動物,不能砍伐桑樹和柘樹,也不能放毒藥去毒殺害蟲,這樣容易誤傷野獸。《禮記·月令》中也有類似的要求。
在季春,《禮記·月令》要求:“毋有障塞。田獵罝罘、羅罔、畢翳、喂獸之藥,毋出九門。”禁止使用易導致動物種群滅絕的捕獲工具,表明了對涸澤而漁的捕獵方式的反對。
夏季是農作生長的季節,所以《淮南子·時則》要求在孟夏季節要“毋興土功,毋伐大樹,令野虞,行田原,勸農事,驅獸畜,勿令害谷,天子以彘嘗麥,先薦寢廟。聚畜百藥,靡草死,麥秋至,決小罪,斷薄刑”。夏季是植物生長的旺季,所以在仲夏時期,“禁民無刈藍以染,毋燒灰,毋暴布,門閭無閉,關市無索”。到了季夏時期,一些動物正處于肥育狀態,所以“乃命漁人,伐蛟取鼉,登龜取黿”。有一些植物也可以砍伐,于是“令滂人,入材葦”。《禮記·月令》也要求:“命漁師伐蛟,取鼉,登龜,取黿。命澤人納材葦。”但是,在這個時期,很多樹木在繼續生長,“樹木方盛,勿敢斬伐,不可以合諸侯,起土功,動眾興兵,必有天殃。土潤溽暑,大雨時行,利以殺草糞田疇,以肥土疆”。《太平御覽》卷二二引《四民月令》說:“四月八日,不宜殺草木。始服生衣,宜進溫酒,服溫藥。是月也,無壞麛卵,無伐大樹。是月也,宜以夙興。”
秋季萬物成熟,動植物都停止了生長,可以合理獲取,“乃命有司,趣民收斂畜采,多積聚”。但是砍伐樹木一直要等到季秋之月,“是月草木黃落,乃伐薪為炭”。冬季萬物衰落,這個季節主要是收藏,貯備食物過冬,“農有不收藏積聚、牛馬畜獸有放失者,取之不詰。山林藪澤,有能取疏食、田獵禽獸者,野虞教導之”。
中國古代重視祭祀,朝廷每個季節都有比較傳統的祭祀活動。此外,據《周禮·地官·司徒》記載,每個季度統治者又要安排一定的活動,“中春,教振旅,司馬以旗致民,平列陳,如戰之陳……中夏,教茇舍,如振旅之陳,群吏撰車徒……中秋,教治兵,如振旅之陳,辨旗物之用……中冬,教大閱,前期,群史戒泉庶,修戰法,虞人菜所田之野,為表”。這種做法,后世稱之為三田,《文獻通考·王禮考五·田獵》。即在春、秋、冬舉行田獵活動。田獵活動的目的,除了獲取獵物祭祀先祖外,主要目的是“因習兵事”,以表示不忘武備。但狩獵活動有可能破壞環境,特別是春季狩獵,并不符合傳統保護動植物的做法。針對這種情況,董仲舒提出:“享鬼神者號一,曰祭;祭之散名: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嘗,冬曰烝。獵禽獸者號一,曰田;田之散名:春苗,秋搜,冬狩,夏獼;無有不皆中天意者。”《春秋繁露·深察名號》。在這里,董仲舒指出,無論是祭祀還是狩獵活動,都要“中天意”,也就是要按照傳統的“取之有時”的原則來獲得祭品和獵物。《禮記·王制》也有類似的思想:“天子諸侯無事,則歲三田,一為干豆,二為賓客,三為充君之庖。無事而不田,曰不敬。田不以禮,曰暴天物。天子不合圍,諸侯不掩群,天子殺則下大綏,諸侯殺則下小綏,大夫殺則止佐車。佐車止則百姓田獵,獺祭魚,然后虞人入澤梁,豺祭獸,然后田獵。鳩化為鷹,然后設罻羅,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昆蟲未蟄,不以火田,不麛,不卵,不殺胎,不殀夭,不覆巢。”
在四季之中,春夏是動植物生長的季節,故要保護;秋冬是成熟的季節,可以收獲和保護。這種取之以時的思想是歷代農事與動植物保護的思想基礎。《四民月令》中規定“自正月以終季夏,不可伐木必生蠹蟲”,十一月“伐竹木”。總之,取之以時是中國傳統環境保護思想的基礎之一。
三、用之有節
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也是保護環境的一個很重要的手段。人類要生存與發展,必不可少地要消耗一定的自然資源,故而會對環境產生一定的破壞。如何使這種破壞既能維系人類生存和發展,又可以保證自然環境不會被過度破壞,符合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需求,這是個兩難的問題。在古代,中國的先哲就提出必須要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其實是保護環境的手段之一。
西漢時期的思想家賈誼指出:“禮,圣王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嘗其肉,隱弗忍也。故遠庖廚,仁之至也。不合圍,不掩群,不射宿,不涸澤。豺不祭獸,不田獵;獺不祭魚,不設網罟;鷹隼不鷙,眭而不逮,不出植羅;草木不零落,斧斤不入山林;昆蟲不蟄,不以火田。不麛,不卵,不刳胎,不殀夭,魚肉不入廟門,鳥獸不成毫毛不登庖廚。取之有時,用之有節,則物蕃多。”《新書·禮》。
《淮南子》繼承和發展了孟子“用之以節”的思想。《淮南子·本經》指出:“四時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取予有節,出入有時,開闔張歙,不失其敘,喜怒剛柔,不離其理。”明確提出了“取予有節”的思想。這種思想具體要求:“先王之法,畋不掩群,不取麛夭。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豺未祭獸,罝罦不得布于野;獺未祭魚,網罟不得入于水;鷹隼未摯,羅網不得張于溪谷;草木未落,斤斧不得入山林;昆蟲未蟄,不得以火燒田。孕育不得殺,卵不得探,魚不長尺不得取,彘不期年不得食。是故草木之發若蒸氣,禽獸之歸若流泉,飛鳥之歸若煙云,有所以致之也。”《淮南子·主術訓》。
西漢時期,董仲舒還提出了人類要節制欲望的思想。他指出:“其可食者,益食之,天為之利人,獨代生之,其不可食,益畜之,天愍州華之間,故生宿麥,中歲而熟之,君子察物之異,以求天意,大可見矣。”《春秋繁露·循天之道》。董仲舒認為,自然為人類提供了可食用的和不可食用的物品,對于可食用的要珍惜,對于不可食用的要保護。在大自然面前,人類要節制自己的欲望,“節欲順行則倫得”《春秋繁露·天地陰陽》。
東漢時期的孟嘗合浦太守,“先時宰守并多貪穢,詭人采求,不知紀極,珠遂漸徙于交趾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無資,貧者餓死于道。嘗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歲,去珠復還,百姓皆反其業,商貨流通,稱為神明”《后漢書·循吏列傳·孟嘗傳》。。由于過分捕撈珍珠,破壞了珍珠的可持續發展,*后無珠可采。孟嘗采用了取之有節的辦法,使得珍珠又恢復了以往的平衡,這是典型的取之有節的做法。

(精)中國環境變遷史叢書:秦漢環境變遷史 作者簡介

李文濤,現為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副教授。研究領域:中國古代經濟史與環境史、漢晉出土文獻、文化產業、中古家族史等。出版學術專著多部,發表學術論文幾十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東南海海洋史研究(19ZA189)子項目中國東南海海洋災害史”,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傳統災害思想的源流、嬗遞及其對當代社會的影響(10CZJ001)”、民政部項目“中國殯葬史(隋唐五代卷)”。主持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中古黃河流域環境、經濟與社會變動(2011—QN—178)”(已結項并出版,《中古黃河中下游環境、經濟與社會變動》,河南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主持山西省社科聯項目“中古河東裴氏廉政文化研究”。參與儒藏工程《文天祥集》校點。發表學術論文多次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 丰满少妇69激情啪啪无 | 国产精品99久久免费黑人 | 老司机精品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 麻豆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 一区在线视频 | 手机黄丨片免费看 | 国产亚洲精品va在线 | 人妻天天爽夜夜爽一区二区 | 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 | 欧美老熟妇xb水多毛多 | 欧美一级特黄特黄毛片 | 日本一二三区在线视频 | 欧美人与动牲交xxxxbbbb | 免费播放特黄特色毛片 | 性爱免费视频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欧 | 北条麻妃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观看做爰视频成人 | 久久老色鬼天天综合网观看 |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线久久97 | 男人又长又粗又硬又爽视频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九九九精品 | 日韩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gg高清影视 | 国产日韩欧美亚洲综合首页 |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 | 四虎三级| 99热久这里都是精品小草 | 两个人看的免费视频 | 成人aa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 日本一本高清视频 |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你懂的 | 国产欧美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男女乱婬真视频 | 一道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图片 | 99婷婷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婷婷六月丁香 | 男女啪啪永久免费网站 |